|
|
玫瑰色的眼镜
狗剩爹评论: 乐观的偏见
评价: 推荐
玫瑰色的眼镜
载《国际教育交流》9月刊
我一直以来都是个乐天派:小时候我居然认为只有自己是不会死的,因为童稚的我坚信自己是上天的宠儿;长大一点后,我依然本性不改,总觉得自己的前路会一帆风顺,考试、读书、恋爱、就业莫不如此。就拿屡次考试来说吧,无论小升初、中考还是高考,我都高估了自己的成绩,结果落榜不期而至。盲目的乐观让我屡屡碰壁,当冷酷的现实浇灭了我青春的狂想之后,我一度悲观厌世,可之后的我依然会乐观积极地看...
阅读全文
|
|
|
不想掩饰对李娟的喜爱
咸泡饭评论: 阿勒泰的角落
评价: 力荐
不想掩饰对李娟的喜爱。
前几天读她的博文,“关于爱情”的一篇小随笔,千把字的精粹短文,滋味儿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明明有悲苦,读起来却有喜感;明明很屌丝,却蕴蓄着诗意。看到照片上那个笑容可掬的小女子,突然好想与她谈一场恋爱。(原谅我的自作多情吧。)
昨晚出差在外,开车上高速,遭遇团雾,视线极差,匆匆找个出口下来,然后乱找落脚的地方。深更半夜,小小县城,路边少有亮灯的地方,终于寻到一家咖啡厅,走进去的时候,看到穿白衬衣...
阅读全文
|
|
|
欠下的《粉红色旅馆》译后
至秦评论: 粉红色旅馆
评价: 推荐
《粉红色旅馆》交稿后,编辑建议我写个译后,我推掉了,原因很简单——写什么呢?是说这本书的阅读障碍很大,还是诉说翻译中的艰辛,后者是译者应当承受的压力,与读者无涉,而前者我更有一不必要的担心,担心这会影响读者“下单”的决心。
然而我觉得如今有交代的必要,就当我替读者恐怕翻开书后会感到“货不对版”。网上有读者晒出读毕《粉红色旅馆》的感受,大意是读完书需要极大的耐心,但真的到了柳暗花明的那一刻心里会涌出丝丝缕缕的感动。说的...
阅读全文
|
|
|
文学岛屿旅行记
Shirleysays评论: 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
评价: 力荐
文/夏丽柠
台湾作家唐诺预言,“台北已经活在它的回忆里,注定留给未来华人世界一座历史名城”。无独有偶,台湾摄影家阮义忠在《抽屉里的浪花》的结尾写道:台湾这个岛屿,说小是小,说大也是大,因为它汇集了整个大中华的精髓。台湾之于大陆已不再是一座孤岛,而是一种活着的回忆。有乡音,有旧俗,还有看得见的文学呼吸。
如果你是爱文学的人,《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的目录上的那些名字便会令你怦然心动。本书收录了台湾作家的文章50...
阅读全文
|
|
|
关乎快乐的秘密
傻傻评论: 微游记
评价: 力荐
我们生活在一个“微”时代,微信,微博,微电影,这本《微游记》,让我和爱人很感兴趣。封面底色以纯白为主调,配足大面积的暗紫色,健康而低调,背包客女子侧面图,加上微游记三个字简单大方主题鲜明。
跟随作者走入芭提雅的一段话深深打动了我:
去旅行或者待在原地都挺好,
有的人喜欢冒险,有的人在意安稳。
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该被尊重。
不用自己仅有的修养和视野去议论别人的生活。
人生本来...
阅读全文
|
|
|
转:《巴黎评论》的访谈:我没有一天停止写作,就像每天坚持散步
kafka评论: 逃离
评价: 力荐
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新京报 编者按:
这是一篇原刊于《巴黎评论——虚构的艺术》第137期的访谈。这篇长达两万多字的文字即将由九久读书人原文出版。我们选择了一部分文字,虽然并不完整,但它仍旧是我们观察和倾听爱丽丝·门罗的一扇门。这一段声音,从克林顿镇门罗和她的第二任丈夫格里·佛兰米林住的家中传出。这里是门罗写作的地方。辛西娅·奥兹克曾经说,“她是我们时代的契诃夫,她将会比同时代的其他作家更长久...
阅读全文
|
|
|
心甘情愿结七色情缘,生生世世看花好月圆
刘圈点绕评论: 俊男坊·风云变幻(全两册)
评价: 力荐
《俊男坊》很长,但是情节紧凑再加上情色多姿,让人不知不觉就读完了。故事写得精彩,再加上美色当前——看女主如何一个个搞定七个美男有滋有味。只是这故事太长了,我记性不好,看了三遍还觉得跟新的一样。想想这样一个早就完结发表的故事,后来还有机会出书,化无形为有形呈现在读者面前,定然有其独到之处。简单的说就是看着过瘾,细说起来亮点挺多。
本书言情足,这里的一个女人跟七个男人的故事,绝对不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可比的。白雪公主...
阅读全文
|
|
|
金丝笼
只手之鸣评论: 单位
评价: 力荐
我昨天在豆瓣被人说“要么是一个活在梦中的天然悲观主义者,要么就是一个凌晨三点半的轻舞飞扬”,当时感觉受到侮辱,后来却又把自己愤愤然的回复删去。最讨厌陌生人单凭几句话或一个书评不到一千字的东西就自以为是的给人定性,自以为见微知著吗?就像《单位》中的“单位”,就因为一个人五十岁之前没能有一个孩子,就可以将其定性为未对社会做出贡献的“无效用人”,在那个装潢华丽舒适的“单位”中等待为那些“有效用人”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就因为一点...
阅读全文
|
|
|
你有没有感觉过自己的生活不值得经历。
发条君评论: 灰故事
评价: 推荐
有没有觉得自己是那个扛石头的上山的苦刑犯。
有没有想要对着天上骂脏话,用刀砍,从喉咙里射出子弹,用炸药炸掉眼前的一切。
然而就真的只是想想。
孤独
我们大多数时候所说的孤独只不过是无聊,或者到了无人帮助的田地,或者在人声鼎沸的时候突然撒起娇。尽管人本质上的确是孤独的,其实我们很难看到它。
阿乙的孤独说的是人和外界不能交流的处境。妻子不了解丈夫,父母不了解子女。语言就像一个筛子,只有符合筛孔形状的思想才能通过它...
阅读全文
|
|
|
信仰和本能的冲突
lovelyegg评论: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评价: 推荐
一、关于宗教。我是一个无神论者,最多只能理解信仰信仰一种宗教的人。所以我很难理解像派这样虔诚地同时信仰三种宗教的人。虽然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不是完全无法对立融合的,但显然他们的教义中神或者主对待信徒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这一点在派开始信教的初期也有明显的描述。所以他迷惑,但最后他信了。作者听玛玛吉的话去采访派,由此写下这本书。玛玛吉说这是一个让人相信上帝的故事。不知道他是不是基督徒,他为什么不说这是一个让人相信神的故事?在...
阅读全文
|
|
|
解读《吃燕窝糕的女人》
IVY リカ 玥评论: 吃眼睛的女人
评价: 推荐
一开始一直看不懂,后来翻了很多网友的解读,找到一篇很符合的内容。冒昧摘抄下来。
源地址:http://tieba.baidu.com/p/1887281703
我觉得,母亲,保罗,阿力前生三个人都存在。
母亲前生是燕燕,爱的是保罗,但抢不到他的心,今生竟转做他母亲。但是这一世还是抢不到儿子的心,还是只有幽怨地在儿子背后看他。因为母亲和燕燕都爱吃燕窝糕,都是一个在另外两个人爱情之中无足轻重...
阅读全文
|
|
|
找一种自己的活法《十三亿种活法》
抚顺读书人评论: 十三亿种活法
评价: 推荐
找一种自己的活法《十三亿种活法》
完全是被名字打动而买的这本书,虽然我也知道,这样买到的书多半都不和我口味,可是这个名字就诱惑我去读它。
打开以后,发现果然内容和题目没有任何联系,就是标题党,全书只是里面有一篇文章叫这个名字罢了。
不过让我感觉到欣慰的是,作者竟然也是一位书虫,家中藏书八千多册,比我还多。而且作者的文章也很有深度,文笔相当不错。只是这本书里面都是他各...
阅读全文
|
|
|
不合法性假设
钓鱼舟评论: 美国最高法院通识读本
评价: 力荐
不合法性假设
近读《美国最高法院通识读本》,作者是普利策奖得主琳达•格林豪斯,主要简要介绍了美国最高法院如何运作,如译者何帆法官所说,这本书是“传播常识、呈现复杂的绝佳范本”。以上几句算广告。
在讲最高法院和民意的关系时,格林豪斯提到,据调查,由于美国当前公民教育程度不足,公众对最高法院知之甚少。例如,在2005年的一次调查中,只有55%的受访者知道最高法院有权宣布国会某个措施违宪。(只有三分之一...
阅读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