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和许多人一样,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并不知道那艘著名的冰海沉船上原来竟还有中国人(从他们的姓名拼法判断,大多都是广东籍)——一共八人,其中六人生还。鉴于当时全船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活下来,而这八个中国人所住的三等舱男性乘客生还率更仅有16%,不能不说他们还是相当幸运的。然而,在当时的英美媒体看来,他们之所以能活下来,不是因为其勇敢、有急智或幸运,只不过是在混乱中以卑劣手段获得生机,而这一如此严厉指控的证据,除了一些含糊而矛盾的说辞,说到底就只有一条:那是“中国佬的种族卑劣性”使然。
阅读全文
|
|
|
“你人生最好的时光就是当你认清,你所有的问题都是由你而生,你不会迁怒你的母亲,不会怪罪于整个大环境,也不会归咎于国家总统。你意识到,只有你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阿尔伯特·埃利斯
这段话由作者节选而出,我想,或许可以用作这本小书的一个概括,整本书试图去阐述和解释的命题就是,只有清楚自己价值,对自己给出恰当的自我评价,确认自己的信念,知道自己的梦想和期许,并为之付出努力,才会拥有令人满意的人生,才会打造出令人满意的自我。
阅读全文
|
|
|
在这个大家找伴侣要看对方工资、长相、家底的浮躁社会里,执手相伴的婚姻是难得的。单身的时候,我对婚姻的定义,希望有一天,当我选择伴侣的时候,我不用委屈自己,我的婚姻最好也是最坏,都是因为爱。我总觉得一辈子太长了,两个人在一起过一辈子,如果没有爱,需要太高超的相处技巧,我做不到。
阅读全文
|
|
|
因为昨天在读邓晓芒那本《思辨的张力》,看他批判中哲的时候,洋洋洒洒,从《易经》一直批到王夫之,中间还提到一些极为冷门的人物,如方以智。对于什么法藏啊、宗密啊、范应元啊、王弼啊、欧阳建啊的观点学说更是信手拈来、随口举例。
当时我就惊艳了。他一研究西哲的怎么对中哲这些人物和学说这么门儿清啊?他哪儿有这多功夫看这么多人的书啊?赶紧翻到书末的参考文献看,这才松了口气,一大堆西哲书目里找到一本中哲的参考书,就是张岱年先生那本《中国哲学大纲》。
阅读全文
|
|
|
孔飞力在费正清退休后,被哈佛大学邀请主持中国研究中心。他的主要代表作《叫魂》和《中国晚期叛乱及其敌对势力》,手中这本《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则是根据他在法兰西学院系列演讲整理出来的一本论文集。这本书是他关于中国现代国家形成的一些想法与现代性构建关系的思考系统的表述。
在导言中,译者对本书的四篇文章分别进行了概述,分别从微观的视野来阐述宏观的主题。这种能力,我在中国学者身上看到的很少,很多人喜欢宏大主题,但是很少从微观入手,基本上都是理论上的探讨,而缺乏细部的深入刻画。
阅读全文
|
|
|
货币本身毫无价值,如果买卖双方不认可这张纸的实际价值,那么交易将无法实现。曾经各种物品都能作为货币使用,经过漫长的演变后,人们赋予货币可供通用的价值,这是从实体走向抽象事物的第一步,随着金本位的出局,货币的真实价格从市场转移到政府手中。但当货币甚至不再以纸币的形式出现后,它变得越来越抽象,它变成账目上的一个数字,变成各种投资组合,在无数的转抵押产品中不知失落何方。
毫无疑义的是,货币赋予人类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小部分的富人利用手中的财富掌控大部分没有或拥有少量财富的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阅读全文
|
|
|
“纪尧姆.拉比塞特伸出修剪精细的手指,在裤脚上擦了擦,然后塞进玻璃里”。
读了《佩里戈尔的媒人》开头,我便大惊失色,这真是一本古怪的小说,一个英国人干嘛起一个法国人的名字“纪尧姆”!我读过法国作家纪尧姆.米索的小说,这个姓氏看着面熟。谁知是我大错特错,这是一本地道的法国故事。讲述了一个迷你的村庄和一群“原生态”的村民,以及一连串令人啼笑皆非的姻缘。
阅读全文
|
|
|
今年2 月14 日,又到了木心先生的生日。本社隆重推出《温故》木心纪念专号第二期。本册专号,延续上一年度的特辑体例,首先披露木心先生未发表的遗稿《海伯伯》(未完成)与《如是我灯》序言草稿,以飨读者。
接着,我们汇集了《文学回忆录》自去年刊行以来引发的广泛讨论,包括读者的众声喧哗,共计四篇......
阅读全文
|
|
|
2014年1月19日—23日,新版百家讲坛精彩上线,主讲人于赓哲侃侃而谈,在精致典雅的背景映衬之下,为我们奉献了一场“热门人物”——上官婉儿的精彩文化大餐。
收到讲座改编的实体书,我重温了这一过程。于老师如同史学界的福尔摩斯一般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上官婉儿形象,为我们揭秘了诸多历史真相。更为可贵的是,图书内容不仅比讲座多了很多,而且在很多地方做了修正。
阅读全文
|
|
|
我很怀疑,如果面对这本书的是一个过去并不了解当代艺术的读者,到底会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是繁华后的空,还是勉强能琢磨出一点欢喜。
当代艺术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容易说清外延,难以概括内涵的概念。在零八零九年前后,艺术品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价格可能是少数的几个涨幅华丽地超过房价,但是又暗潮汹涌低调过猪肉价的商品,在大量的资本操作里,到底是什么在推动价格的上涨,是艺术性?还是艺术品中的中国性?
阅读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