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月17日电 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俄罗斯战术导弹集团总经理奥布诺索夫公开宣称,俄罗斯计划在未来6年内研制首批空射型高超声速导弹,该型导弹将利用舰载机的初始速度,可达到Ma8的最大速度。 在2014年中国珠海航展上,奥布诺索夫在答记者问时透露,“据我估计,首批高超声速产品将在2020年前出现,而且我们已经接近这个目标了。这种导弹的速度将高达马赫数6-8。”空射型高超声速导弹将配装首批PAK DA下一代远程轰炸机,该机预计将在2023年进入服役。同时奥布诺索夫认为有人驾驶的高超声速飞机将很可能在2030到2040年间出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廖孟豪)[阅读全文] 11月11日,第十届珠海航展专业日第一天,环球时报记者采访到了来自德国的Deutsche Edelstahlwerke公司的销售负责人施耐德先生(Olaf Schneider)。施耐德先生表示,这是他自2010年来第三次来到珠海参加航展,在这三年中珠海航展的规模一年年扩大,并相信该航展会在在未来数年里进一步发展。 被问及珠海航展与世界其他几大航展的比较时,施耐德先生认为,目前珠海航展在世界影响力和举办规模方面虽与英国范保罗航展和法国巴黎航展还有一定差距,但在参观者数量和参展商数量方面已经超越了德国柏林航展,与参展商和参观者主要限制于欧洲内部的柏林航展不同,珠海航展是完全国际化的全球航空航天盛宴。 珠海航展对中国航空航天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象征着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地位,这一点也体现在每一届都有越来越多的世界领军品牌参展,如波音、空客和庞巴迪等。施耐德先生认为,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发展迅速,在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内将成为空中客车公司和波音公司的有力竞争者,届时将不再只有A(Airbus)和B(Boeing),还会有C(COMAC)。 随着中国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未来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内的大部分生产制造活动将有望由本国独立完成,逐渐减少进口和摆脱对外企的依赖。(实习记者:赵琪 审稿:范辰言)[阅读全文] 总装部长张又侠参观航展展品 据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11月9日刊登题为《全球五支最强大陆军》的文章,原文编译如下: 全球无可置疑的地面力量是美国陆军。这支陆军共有53.5万人,其中很多都是作战老兵,配备现代化尖端武器和强有力的后勤系统。它是唯一有能力在自己所属半球以外开展多部门作战行动的地面力量。 美国陆军的核心是10个作战师,另有几个独立的作战旅。每个师有装甲旅、机械化步兵旅、轻型步兵旅、“斯特赖克”旅、空降步兵旅和空中突击旅,再辅以一个航空和炮兵旅。每个师的兵力大约在1.4万至1.8万人之间。 美国陆军至今仍依靠在卡特-里根时代开始采用的五大武器系统。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M2“布拉德利”步兵战车、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M270多管火箭系统都已经服役30年。重大升级改造保持了这些系统在现代战场上的杀伤力和实用性。 美国陆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特种部队和突击部队。美国陆军的特种作战部队包括3个游骑兵营、七个特种部队群、旅级第160特种航空团和“三角洲”特种部队。仅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就有2.85万人。 中国的陆军――正式名称为人民解放军地面部队――是亚洲规模最大的陆军。中国陆军有现役军人160万,负责保卫中国的边境安全,可在中国周边乃至全球范围内投放地面力量。 中国陆军在过去20年里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役军人裁军百万,野战军和作战师数量大减。同时,中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得以迅速增加防务支出,为高技术升级换代提供了经费。 虽然中国陆军的重要性不如海军和空军,但它引入了诸多现代武器系统。99式系列坦克在过去十年里数次大改,中国陆军谋求部署一款堪与美国M1“艾布拉姆斯”相媲美的主战坦克。中国第一款真正的攻击直升机武直-10已开始列编。尽管补充了一批新装备,但中国陆军仍有大量老旧装备,比如现役的59式坦克。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步伐减缓,陆军的全面现代化还需要至少10年,也许20年。 快速部署部队是中国陆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陆军各单位可以奉命在喜马拉雅山区的中印边境展开行动,可以在中国东海和南海展开行动或攻打台湾。除了用于快速反应的装甲部队和机械化步兵部队以外,中国陆军还有三个空降师、两个两栖作战师和三个两栖作战旅。 印度陆军有112万名军人,是亚洲第二大陆军。印度地处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需要一支能够保卫绵长边境线的部队。本土叛乱和对华作战的需要也推动了该国建设一支规模大、步兵强的军队。 陆军最优秀的师分属四支“打击军”,其中三支打击军面向巴基斯坦,一支面向中国。印度有两个两栖作战旅,还有三个空降旅和八个特种营。 印度陆军在过去十年里大力推进现代化,主要是为了提高与巴基斯坦进行常规作战的能力。所谓的“冷启动”思想要求印度在西线有一支高度机动的部队。印度制造的“阿琼”坦克和俄罗斯制造的T-90坦克以及美国制造的AH-64“阿帕奇”直升机,有望在核武器被派上用场之前打败巴基斯坦陆军。 中国的崛起和中印领土争端促使印度在它与中国接壤地带又增派了8万名军人。 俄罗斯地面部队是在苏联部队的基础上形成的。1991年苏联解体后,很多部队被直接移交给了俄罗斯陆军。由于几十年来经费不足,俄罗斯地面部队有很大一部分仍装备着苏联时代的武器。地面部队正在并将继续接收一批现代化的新装备。 俄罗斯地面部队共有兵力28.5万人,约为美国陆军的一半。地面部队的装备相当精良并全面机械化。尽管如此,就俄罗斯的国土面积而言,地面部队的人数太少(每23平方英里领土一名军人)。 虽然人数相对较少,但俄罗斯地面部队自冷战结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包括上世纪90年代初在车臣作战和当前在乌克兰东部作战。 俄罗斯陆军继承了苏联的空降部队和海军陆战队,每个师各6000人,兵力不多但高度机动,配备BMD伞兵战车。俄罗斯舰队里面还分布着大约9000名海军步兵,不过他们从严格意义上讲隶属于俄罗斯海军。 英国陆军按全球标准来看规模很小,但堪称欧洲最精干的地面力量。英国陆军有轻型步兵、空降兵、坦克、机械化和航空部队,能够开展各种作战行动。 英国陆军目前共有兵员10.2万人,现正进行重组,到2020年将把现役兵员减至8.2万人,同时增强陆军预备役部队的作用。到2020年,英国陆军的可部署地面力量将达到7个旅:一个空中突击旅、3个装甲/机械化步兵旅和3个步兵旅。 跟美国陆军一样,英国陆军有赖于经过升级换代的冷战时期装备。机械化部队装备了“挑战者”II主战坦克和“勇士”步兵战车。虽然这些装备经验证十分可靠,但毕竟年代久远,最终必须花大价钱予以替换。[阅读全文] 穿过嘎隆拉隧道,笔者驱车沿着雅鲁藏布江蜿蜒而行。凭窗望去,雅鲁藏布江汹涌奔流,群山巍巍矗立、像一道道厚重的屏障,雄峙雪域边关。 “这些大山和河谷,韦炳文徒步走过许多次……”林芝军分区的同志们指点着雪山峡谷,钦佩讲述。 当我们走进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深处的墨脱县时,韦炳文19年坚守墨脱边防的军旅之路,渐渐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仰望那些遍布韦炳文足迹的高山,我们相信,那就是韦炳文挥洒青春热血的地方,那就是共和国边关卫士守望和平的挺拔脊梁! 关门要用铁门闩,因为铁门闩坚固耐用,门才关得稳、关得牢,边防军人就是祖国大门的铁门闩。 但,韦炳文并非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好“门闩”。 1995年12月,林芝军分区教导队,迎来了一群身着崭新军装的广西新兵。面对教导队光荣榜上一张张飒爽的英雄照片,一位新战士的眸子中闪烁着仰慕。凝视“英雄榜”,这个新兵冒了一句:“我也会上去的!” 新兵连长一愣:“你叫什么名字?”“韦炳文。”“从哪儿入伍?”“广西!”“像革命老区的兵,好好干!”连长赞许中含着鼓励。 当晚,韦炳文给自己制订了目标:“射击、投弹、体能、队列……达到优秀成绩。” 真正的蓝图远非纸上能画出。半个月后考核,向后转,韦炳文一屁股坐在地上;俯卧撑,趴在地上起不来……韦炳文考核不及格。心比天高的韦炳文哭了。排长说了一句:“自古广西狼兵甲天下,如今广西孬兵哭天下也!”话粗理不粗,排长的话无疑起了鼓励作用。 向后转,在头上顶装满水的口缸,衣领上别大头针;俯卧撑,睡前坚持做一百……韦炳文的犟劲上来了。 三个月的新兵训练,韦炳文的成绩全优,他的照片果真上了连队的军事训练标兵榜。 命运即选择。“选好目标铺好路,走好人生每一步”,不断给自己树立标杆,在艰苦的磨砺中一步步超越自己,就是韦炳文的选择。 风景如画的瑶族村寨没有迷离他的双眼。1995年6月,新训结束分配时,他主动填写了到墨脱边防工作的《志愿书》。 韦炳文向往墨脱,因为他忘不了新兵连指导员讲述的墨脱故事:那里有“墨脱戍边模范营”、有被印度蚕食的大片领土、还有那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有神秘壮美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让我也成为墨脱边防线上的一块砖瓦吧。”新训结束如愿进墨脱的韦炳文显得有些激动。 当墨脱军人,首先要有一双铁脚板。1996年6月,在徒步翻越多雄拉进墨脱的路上,就被“老墨脱”甩在后面好远。第一次跑丛林越野,直接摔进了灌木丛。本领的差距和一心要在墨脱建立功业的决心,让他毫不犹豫的向体能极限发起冲击。他苦练武装越野、高寒山地500米障碍、俯卧撑等基础体能。俯卧撑别人做100个,他做200个,负重25公斤丛林越野,别人跑一趟,他加穿一件4公斤的沙背心跑两趟,实在难以支撑时,就拿出风油精涂抹在太阳穴上,刺激刺激,继续顶下去。一年下来,他跑坏了10双作训靴,腰部经常被磨得血肉模糊,但墨脱路上“飞毛腿”的雅号只属于他。 扎(木)-墨(脱)公路未通车之前,进出墨脱的道路因为艰险,被称为“墨脱生死路”。然而,从墨脱县城通往某巡逻点位的路,在不到100公里的直线距离上,2次在海拔500米至5000米的地区上下起伏,道路直上直下,几乎是沿着地理等高线在攀爬。这里就是娘姆措地区,以前偶尔有不怕死的探险家走进这里,再也没有出来,娘姆措也被当地群众称为“叹息丛林”。然而,穿越这里的两条巡逻路是韦炳文带领2名战士勘察并开辟出来的。 只有韦炳文自己才知道,2005年4月29日至10月1日,在这5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在勘察开辟这两条新巡逻道的过程中,经历了什么样的极限生死考验。 雪崩曾把他掩埋,塌方曾把他围困,泥石流曾将他冲下山崖,蚂蟥、毒蚊曾把他全身叮烂……5个月里,这般死里逃生韦炳文经历了不下30次,然而,命运之神似乎垂青勇敢者――无论雪再大、雨再猛,道路再艰险,丛林再恐怖,韦炳文总能一次次幸运地从死亡的夹缝中穿越而过…… 韦炳文明白了一个道理:超越了自我、经历了生死,这世上没有吃不下的苦、没有承受不了的负担。 铁门闩,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吻合的闩好门。那艰苦卓绝的5个月,将韦炳文身上的“毛刺”、“铁锈”统统磨掉了,已变得光亮入砥,已经完全符合了国门铁门闩的要求。[阅读全文] 编者按:《世纪风采》发表文章《刘伯承惜才重才的故事》。文中记述刘伯承惜才、重才,始终把人才看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在抗日战争中,他曾力排众议启用首个“女参谋”,摘编如下。 抗日战争中,在八路军一二九师渡河东征之后,大批知识分子涌进了刘伯承所在的一二九师。 一天,一个姓郭的女大学生到师部找师长刘伯承。刘伯承热情地接见了这个女大学生。交谈之中,刘伯承得知她为寻找抗日救亡的军队,曾去投考国民党中央军校,几经周折后才跑到太行山,来投奔八路军。她向刘伯承师长直接提出想当作战参谋。刘伯承从心里赞赏这个女青年的胆识,便答应把她的请求向组织反映。 女青年走后,刘伯承师长立即征求作战科长和参谋们的意见。大家非常欢迎大学生战友到自己队伍中来,可一听是个女大学生要来当参谋,大家都不同意。 刘伯承有些生气地问:“人家是大学生,有文化,你们为什么不要?她一心抗日。先去考中央军校,人家不要她;咱们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为什么也不使用人家?张国焘思想流毒的那个‘鬼’,还在毒害你们呀,要认真打‘鬼’才行!” 参谋们都哑口无言了,最后不知是谁壮着胆子从嗓子眼里嚅嚅挤出几个字:“女的,干军事……” 话还未了,刘伯承就开始反驳这个封建、落后的观点:“女的?女的照样领兵打仗,挂帅称将。咱们苏区和红军中,娘子军连,女兵队有的是,干军事当师长、游击队长的也不少,你们都忘了?怎么越革命思想越倒退?” 参谋们觉得师长说的有道理,但思想上一时转不过弯来。有人说:“既然组织上都同意了,我们有什么办法呢,我们举双手欢迎!” 刘伯承师长听出大家思想上还没有完全想通,便说:“我可不光是双手欢迎,我还要先伸手去向组织上要她哩!免得别的部门先要走了!” 听了这几句话,大家深感师长对人才的爱惜。 郭同志的申请很快被组织批准,她成了一二九师第一个女侦察参谋。不久,郭同志就立了战功。她奉命去侦察鬼子的一个炮楼,执行任务时突然受到袭击,敌人的流弹打中了她的腿。郭同志凭着顽强的意志,拖着伤腿,回到了司令部。她顾不上包扎伤口,就急着向领导汇报印在脑子里的那张敌情图。然后,她才住进了医院。 刘伯承听说后,亲自到医院看望了这位女参谋。他经常用郭同志的例子教育轻视大学生、特别是轻视女大学生的同志。大家深受教育,思想上发生了较大转变。[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