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3个“形象工 ...
45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收官之际,晒出了对各地“政绩工程”的治理清单:全国叫停663个“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存在弄虚作假的436起问题中,共有418名个人被查处。这是中央首次大规模叫停“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记者近日探访多地著名“政绩工程”发现,处置这些“政绩工程”继续消耗大量公共财政。    在云南,今年6月,河口斥资2.7亿元建设的“文化长廊”在建成3年后,又花费3亿元拆除。  举债建设埋下长期“还债”苦果  在湖北,位于 ...
专家:应提高建筑领域的用钢量
  “应提高建筑领域的用钢量”。这是原建设部总工程师、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姚兵在“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2014年会长会议”上发出的呼吁。  姚兵认为,“生命第一”是建筑的最高准则。因此,提高建筑领域的用钢量是减灾抗灾,解决钢铁产能过剩,新型建筑工业化,生态文明建设、低碳发展和绿色建筑优越性的需要。  云南省昭通市地震再次说明,房屋没有承重结构、抗震性能差、倒塌等原因是导致震区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地震进一步检验了钢结构住宅、钢结构公共建筑的抗震性能好的优势。据姚兵介绍,日本仅抗震减灾的法规就有150余个,且按照抗震机构、减震机构、隔振机构三类区分。  我国是个多震灾的国家,每当突发灾害,总会出动很多部队官兵、社会各界人士救灾抢险。对于地震多发地带,要做到减灾抗灾,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除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外,还要普及钢结构建筑。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要提高建筑领域钢结构使用比例;在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项目中提高钢结构的比重;在地震高发地区推广使用轻钢结构集成房屋。  姚兵说,对于产能过剩,不同的产品解决的方法应有所不同。目前,我国建筑用钢量不足钢材总产量的5%,如果把建筑领域用钢量再提高5%,既化解了产能过剩的矛盾,又能很好地落实国务院相关精神。  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体系相比,钢结构建筑便于工厂化、模块化生产,具有现场施工周期短、劳动生产效率高、现场机械化装配率高等特点,从而更宜于建筑工业化。《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指出,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要加快形成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工业化建筑体系。绿色建筑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钢结构建筑符合“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利好的一面,但也要认识到绿色建筑对钢结构行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  任何一个行业,没有市场将寸步难行。姚兵认为,在铁路、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市政公用项目,住宅项目,国际建筑市场方面提高建筑用钢量具有可行性。  他说,工业项目建设,包括铁路、交通、水利等广泛采用了钢结构。水利可以借鉴韩国推行钢板桩在水坝中的应用;能源建设还会加快,火力电厂的主厂房和锅炉钢架用钢量会增加,包括核电厂厂房用钢、风力发电用钢等,电力系统估计每年耗钢量300万吨,通信铁塔估计每年耗钢100万吨;交通工程中的桥梁会有所增加,跨江、跨海、铁路桥均采用钢梁,近几年来公路桥梁采用钢结构已成为发展趋势,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桥梁钢结构工程年需求量将达到400万吨,市场的成长空间巨大。目前,我国的市政项目大多采用的是钢结构,譬如大剧院、火车站、飞机场、博物馆等。今后,地铁和轻轨工程、城市立交桥、高架桥、环保工程、城市公共设施及临时房屋等均将越来越多地采用钢结构。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钢结构住宅推广应用所占比例较低。就钢结构住宅来说,目前的标准化程度低;标准、规范不完全;“三板”体系研发不足;建造成本偏高;政府、社会的支持、认同度偏低等依然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姚兵表示,推进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是推进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战略措施,同时也是突破行业困境、改善行业目前状况的有效途径。据他介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下达的科研课题《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推进研究》今年要完成,这个课题要向有关部门汇报,以解决发展钢结构住宅的问题。  姚兵说,我国拥有4500万建筑产业大军,可谓世界第一建筑强国。要进军世界建筑市场,要靠钢结构,通过进军世界钢结构建筑市场,把我国的钢材也带出去,同时解决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我国钢材价格比国际价格低,钢结构制作质量优良,且劳动力成本低,在国际工程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目前,我国钢结构行业涌现出一批在技术、管理、资金等各方面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积极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2013年,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员企业在海外市场完成25万吨产能,73亿元产值,预计2015年会员企业海外市场将完成30多万吨产能,全国将超过百万吨。  姚兵认为,企业是推进行业发展的主体,能表现企业家责任感的方式很多,核心就是要宣传、保护、发展钢结构产业。目前,社会对钢结构产业的认识、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在发展钢结构的同时,要通过宣传帮助大家认识钢结构的价值,使业主在规划、建设时更多地考虑钢结构,只有这样,钢结构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市场。通过宣传,让社会各界人士知道钢结构建筑具有绿色、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等特点,以此提升钢结构在消费者、广大客户心中的价值,共同推进行业走向优质运行的轨道。  姚兵强调,企业一定要和专家紧密合作,把专家的智慧变成企业家的行动,专家的智慧不能只体现在论文、成果上,要通过企业生产出产品,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据姚兵介绍,目前,云南省已请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协助共同做推广钢结构建筑的课题。

【去网站看看】
南京老城南建筑修缮将保留“最南京”
  南京市规划局联合市老城南历史文化保护与复兴指挥部、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研究制作了《南京市老城南历史城区传统建筑修缮技术图集》 以下简称《图集》 ,专家们从100多处保存至今的明清老建筑中总结出“最南京”的建筑风格,作为今后老建筑修缮的统一标准。  老城南历史城区占地约7.29平方公里,区域内现存传统建筑众多,代表了城南历史传统民居特色。“有些市民提意见,说修好的老城南,南京本地特色彰显得还不够。”市规划局名城保护和城市雕塑处处长王昭昭介绍,之前的老城南修缮都以建筑个体为单位进行规划设计,委托苏州、扬州、安徽的一些有经验的历史建筑修复工程公司施工,因此在施工中就带有建筑单位熟悉的建筑风格。  不过,接下来的老城南改造,将保留原汁原味的南京风格。据介绍,专家组对现存的老城南历史建筑进行“解剖”,找到了南京历史建筑的特色,这就是未来老城南改造的“公式”――老建筑修缮的宗旨是修复成原样,破损严重找不到无法辨别原样的,按照《图集》中的对应结构进行施工。  笔者在《图集》中看到,100处明清建筑中有市民熟悉的瞻园、甘熙故居、江南贡院、李香君故居、蒋百万故居、沈万三故居、胡家花园等,也有藏在民间的一些无名建筑。专家对这些建筑进行剖析,大到整体结构、院落,小到一个梁架、一个门头、一个窗棂,都拍照留存,对高矮宽窄都进行记录,整本《图集》就是老城南历史建筑的字典。比如平面格局,老城南建筑都是一字形、二字形、L形、匡字形、回字形和凹字形;入口界面多为石库门屋,石库门位于三开间的当间正中,墙上不开窗。今后修缮老城南建筑时,如果找不到原貌,窗子怎么修,顶怎么修,墙怎么修,就得根据《图集》按图索样。  据悉,《图集》即将出版,今后如果古建筑发掘更多,《图集》内容还将不断扩容。  风格 江瑜

【去网站看看】
评论:工程质量终身责任不能“放空炮”
  河北省石家庄新修火车站成为“水帘洞”带给公众的震惊尚未远去,通车不到半年的郑州市西三环快速路又现10多次塌陷。类似大型工程质量事件不断发生,不但引发人们对建筑质量的担忧,也让公众对工程背后的问题更加关注。  大型工程屡屡出现质量问题,不仅直接造成既定投入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还带来诸多安全隐患,轻则影响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重则直接导致安全事故。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几乎每次出现问题时,公众听到的声音不外几种:施工影响、道路老化、车辆超载,甚至“雨太大”等等。总之,“问题工程”面临的“问题”多种多样,但强调客观因素,却是步调一致。  在这些解释之外,公众更想知道的是,这些事前经过“详细规划”、“认真招标”、“严格施工”,并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型工程,为何轻易会被各种“问题”侵蚀?在招投标、规划设计、具体施工等各个环节,是否做到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工程质量规范?  面对公众利益,政府部门和企业不能有一丝一毫马虎。大型工程的合格建设和依法管理,既是职责所在,也关乎良知。  在保障工程质量方面,我们有很多经验可以继承、借鉴。在不少古建筑所用的砖石上,我们都能看到制作者的姓名,他们留下的是经得住岁月考验的建筑,是参与者的荣耀,更是永久负责的精神。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此前印发的《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明确,全面落实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监理机制,加快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大型工程出现问题,除技术上尽快排除安全隐患外,公众更希望对这些工程各个环节信息全面公开,追究责任人,并彻查背后是否存在贪腐等勾当。只有如此,才能让大型工程真正成为百年大计,造福群众。白靖利 闫祥岭

【去网站看看】
内蒙古:规范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治理
  为进一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优化宜居环境,巩固自治区园林县城和自治区卫生县城建设成果,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住房城乡建设局针对建筑施工工地环境污染源,从现场防范、货物运输及垃圾处置3个方面入手,从严治理扬尘。  加强现场防范,落实“源头”治理。该局要求施工现场做到“五必须”、“五不准”,即:必须设围栏作业,必须配备降尘、车辆清洗设备和沉淀池,必须湿法作业,必须配齐保洁人员,必须及时清扫施工现场。不准车辆带泥出入,不准高空抛撒渣物,不准场地存在积水,不准在现场焚烧废弃物,不准现场堆放未覆盖的裸土。具体为:在批准的施工场地周边设置围栏,确保整个施工区域与外界充分隔离;施工现场应推行场地硬化或绿化处理;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车辆冲洗平台、沉淀池及排水沟,施工污水经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施工运输车辆、挖掘机械等驶出工地前,必须清除泥土并作防尘处理,严禁将泥土、尘土带出工地;在基础土方开挖、回填施工中,要采取淋水、降尘和防止车辆泥土外泄等措施;在砂浆搅拌操作间四周进行封闭围挡,以控制和减少水泥扬尘对大气造成的污染;管线安装施工的砖墙沟槽切割,应采用湿作业法进行施工;建筑结构区域内的施工垃圾(暴露垃圾)清扫前先洒水湿润;清扫集中的垃圾,要定时清运搬离现场;临时堆放场采取围挡、遮盖等防尘措施。  严控货物运输,落实“中间”防范。建立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制度,对提出建筑垃圾处置申请的建设、施工单位进行严格审核,并现场勘查,把落实“五必须”等作为核准证核发的必备条件。同时,严格核定建筑物资,特别是砂石、水泥及渣土(建筑垃圾)车辆运输的时间、路线,要求必须采用密封容器、装袋或覆盖运输,并实施全程管控。另外,要求运输单位或个人,签订运输合同,并规定渣土倾倒场地必须经过核准。  为确保规定的落实,进一步规范垃圾运输、消纳行为,严格控制建筑渣土乱扔乱倒、遗撒泄漏等违规行为,该局监督执法人员在严格做好施工现场规范管理和货物运输及处置的同时,切实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在重要路段开展日常执法检查的同时,不断加大巡查力度,对运输车辆擅自偷拉乱倒、不按指定时间路线清运、超载遗撒、不加盖密闭等严重违规行为从严查处,使之始终处于高压态势。  严控垃圾处置,落实“末端”消纳。本着因地制宜、合理调剂、经济高效的原则,该县在城区及周边地区视地形平整需要和工程项目建设回填需求的实际,设置了多处建筑垃圾消纳场和临时堆放点,为建筑垃圾提供消纳场所,确保了垃圾的科学消纳,有效解决了建筑垃圾无处堆放的问题。该县还对建筑垃圾消纳场实行专人负责管理,对进出车辆履行登记手续,不断推进管理行为的日趋规范。  徐国兴

【去网站看看】
淮安27个老旧小区整治任务完成
  笔者从江苏省淮安市政府日前召开的老旧小区整治协调会上了解,截至目前,该市已有27个小区基本完成整治任务。  据了解,今年,淮安市将老旧小区整治列入年初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对150万平方米的36个老旧小区进行整治,涉及居民19805户。目前,已有27个小区基本完成整治任务,计划10月底全面完成36个小区整治任务。  淮安市要求各县区和相关部门要带着对老百姓负责的情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加强对老旧小区问题的排查,对群众呼声高、反应大的老旧小区,优先列入整治计划,力求通过整治解决老旧小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居住需求。  秦连彬

【去网站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