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化”成阻碍
34
  由北京电影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动漫蓝皮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4)》昨天在京发布。蓝皮书的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动画电影的“低龄化”已经成为了阻碍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全龄化”的动画电影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观看,正成为主流。  近年来,中国的动漫产业快速发展,产值从“十五”期末不足100亿,增加到“十一五”期末(2012年)的470亿,年均增长率超过了30%,不过2013年的动漫产业发展速度有所减缓,总产值为870亿,比2012年增加了14.59%。2013年,全国共有33部动画电影上映,总票房为15.9亿,同比增加了11.1%。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表示,我国的动漫产业今后会更多地受益于转型升级所带来的质量和效益提升,“预计2014年我国动漫产业的总值将达到1000亿。”  研究现实,除了《喜羊羊和灰太狼》成为一枝独秀外,像《巴拉拉小魔仙》、《洛克王国》、《赛尔号》等专门针对小朋友的动画电影内容设置简单、情节幼稚,几乎没有什么骄人的成绩。“这些低龄化的动画电影限制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  张会军说,随着去年《终极大冒险》、《魁拔》、《青蛙王国》的上映,全龄化的动画电影正成为主流,这类电影的目标观众不仅仅是小朋友,“它更多的观众是成年人。”  此外,定档于8月8日公映的动画电影《神秘世界历险记》昨天在现场举行了发布会,该片率先提出了“爸爸节”的档期概念,影片以突出的父子情为主要内容,有意唤醒忙于事业和工作的爸爸们要加强对子女的关爱。(记者 王金跃)
韩寒新书与电影同时发行 收录当导演心路历程
  记者从出版方磨铁图书处获悉,韩寒的全新散文集《告白与告别》于24日电影上映时与读者见面,书中收录了韩寒最新的散文和随笔,还有关于电影《后会无期》的拍摄感想和作为导演的心路历程,其中还有演员冯绍峰、陈柏霖、小林武史等人写下的片场回忆。除此之外,这本“电影散文书”中也将收录不少电影的分镜画面、片场照片和未发布海报等图片内容。记者发现这本书目前已经在各大网站预售但仍未到货。记者致电此书出版人沈浩波,对方称这本书目前印数保密,但目前已有一些读者在微博上发布摘录书中的内容,而目前发布的书封面也与《后会无期》电影海报风格相似。(记者陈梦溪)

【阅读全文】
评论:中国水墨艺术走向世界任重而道远
  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发轫于“85新潮美术运动”,兴盛于20世纪90年代,成熟于21世纪。20多年来,大量水墨艺术家从水墨本体语言的拓展和艺术创作主题的创新两个方面展开了各种试验和探索,与此同时,一批艺术批评家也通过理论写作、策划展览和学术研讨等形式提出了“新水墨”“试验水墨”和“都市水墨”等各种新的概念,水墨创作与艺术理论界齐心协力,共同推动了当代水墨艺术的进步。  相对于传统中国绘画,当代水墨艺术的确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变,但是,如果把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置于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和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或者说,看看国外学术界对待我国当代水墨艺术的态度,我们就会得到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在国际艺术界学术地位的客观认识。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开始关注并在他们的著作中涉及中国当代艺术。到了21世纪,几乎所有西方学者撰写的关于当代艺术的学术著作都少不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介绍和论述,但是这其中没有一位水墨艺术家的水墨作品。为什么西方学者对中国水墨艺术视而不见?为什么中国水墨艺术未能进入国际学术视野呢?  事实上,水墨是中国绘画特有的媒介,是中国画家自我精神表达的载体,是中国艺术家民族文化身份的标识。“墨分五彩”是水墨绘画的物质特性,“气韵生动”是它的品格标准,“天人合一”是它的精神旨归。今天,中国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是传统水墨艺术向当代转换的内在动因和必然要求。  中国水墨艺术国际化面临着双重困境。第一,从地域维度上看,水墨艺术的当代化,或者说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转换,只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而且,中国水墨艺术即使从形式上有所变革,但其本质上仍未脱离中国固有的哲学和审美观念,因而很难找到与西方文化对话的契合点。第二,从时间维度上看,作为现代性范畴的架上绘画在西方已经基本终结。在今天的世界上,不管是中国水墨画家,还是西方油画家,任何人要想在绘画上获得新的突破都极为不易。  对于中国水墨艺术家而言,水墨的当代化和国际化的转换是一个严峻而迫切的课题。在全球化时代,如果一个艺术家的艺术语言不被他人所理解,其创作主题无关全人类的普遍关切,而仅仅局限于本民族本地区的狭小视野,就不可能被国际学术界所关注。  在我看来,中国水墨艺术不仅要有语言媒介上的创新,更要有精神内涵上的突破。只有突破水墨宣纸的既定媒介,超越“气韵生动”的传统境界,致力于普遍人性的深刻揭示,才能使水墨艺术获得新的生命力。毫无疑问,今天的水墨画家在笔墨宣纸媒介中搞创新求突破,其空间和余地都是极为有限的。泼墨是水墨艺术家最喜欢采用的手段,但是这种依赖于水墨与宣纸的相互作用以及水墨流动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形成的图画,始终摆脱不了与空中云彩、太湖石形状和大理石纹理的相似性,并且每个画家的泼墨作品都大同小异。  我们惊喜地看到,在当代水墨艺术创作领域已经出现了包括装置、影像和行为等各种各样的观念艺术样式,但这类创作特别是新媒介艺术从技术上还处于比较低级的水平,我们相信,只有从形式上突破极限才能给古老的水墨艺术带来新生,只有从表达上触及普遍人性的深层空间才能让中国水墨艺术走向世界。  至于国际艺术市场对中国水墨艺术的追捧,我们更应该抱有清新的认识。在我看来,美国拍卖中国水墨是精明的纯商业行为,其目的是在这类艺术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充当掮客,最终赚取中国人的金钱。据参观过上述佳士得和苏富比中国水墨拍卖专场的人士透露,两家拍卖公司的拍品几乎全部出自具有海外生活背景的华人艺术家,而现场进出的也多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甚至说着汉语的华人。  我们愿意把西方艺术市场对中国当代水墨的青睐看作是西方学术界开始认识并重视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的前兆,但历史经验和现实处境都告诉我们,中国水墨艺术走向世界任重而道远。(王端廷)

【阅读全文】
崔永元进军电影圈当监制 直言国产片类型单一(图)
  前晚,崔永元在北京包场请网友看《老男孩猛龙过江》。当被问起为何如此青睐这部电影时,崔永元感叹,影片让他对“什么是成功”重新定义。他还透露,自己有意加盟《老男孩》的出品方儒意影业,转型做监制,为年轻导演铺路。  崔永元表示,打动他的是电影传达的理念:“传统的理念都认为成功是有钱、有房、有名利,但是《老男孩》重新给我描述了一个成功的概念,就是做一场好梦都叫成功。”采访中,崔永元证实了之前“想加盟儒意”的传言,笑称自己和儒意影业的掌门人柯利明是“一见钟情”:“他改变了我,告诉我电影一定要挣钱。过去我想,我拍电影才不管你们看不看呢,我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可柯总告诉我,观众看了才知道,你是不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被问及加盟费有多少,崔永元表现出对合作伙伴的信任:“肯定不是零成本加盟,但到现在我们都没有谈过价钱,因为价值观太一致了。”  崔永元坦言,柯利明劝他不要当导演,因为他的影像理念太老套,吸引不了年轻影迷。于是崔永元答应转做监制,与柯利明各司其职:“如果和肖央合作,我可能帮他出很多主意,但是不会强加于人。他们是艺术家,首先要尊重他们,其次才是帮忙,如果你不尊重他们,那就不是帮忙,而是添乱了。”崔永元直言现在内地电影类型“过于单一”,“现在的电影聚集的都是年轻人,如果有一天他们看腻了,撤了,那电影院里就真没人了,因为我们已经不进来了,我们想看的电影已经没人拍了。多样性,是中国电影发展最大的拓展空间,如果不注意这个,我们有可能死路一条,要小心。”(记者 余姝 通讯员 徐雨梦 文/图)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