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出台"两区"建设方案 力争打 ...
VOL 85
  近日郑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2014年郑州市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方案》的通知,明确指出,2014年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规模(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个数超过600家,税收超千万元商务楼宇达到10幢,力争形成4个营业收入超100亿元、6个超50亿元的服务业集群。区域内村庄迁并安置工作全面启动,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0亿元。  《方案》指出,着力抓好城市综合体建设、楼宇经济发展和现代专业市场、特色商业街培育, ...
叶檀:需理性看待不动产登记
叶檀:需理性看待不动产登记
  不动产登记条例再次提上议事日程,这块硬骨头必须啃下。此前作为不动产信息之一的房地产信息全国联网工程,推迟数次迄今未完成,说明阻力极大。  7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强调已经发放的权属证书继续有效,已经依法享有的不动产权利不因登记机构和程序的改变而受影响。会议决定将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不动产是中国社会最大宗最重要的资产,牵涉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利益,是金融机构最重要抵押品,不动产信息是未来中国税收、财政改革的重要依据,没有不动产信息,没有完善的不动产管理制度,没有公平公开的不动产交易平台,中国物权保护不可能完善,市场经济将瘸腿而行。  不动产登记绝不仅仅针对房地产市场。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负责人表示,有观点认为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有利于防止腐败,有利于降低房价。但事实上,这些并不是不动产统一登记的直接目的。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所强调的要点,同样表明保护合法财产的决心不会变:不动产登记不是剥夺民财的过程,而是保护民财的过程;不是市场倒退的过程,而是市场基础制度改革的过程。  由于不动产登记推动中国房产税出台预期,在A股大盘蓝筹股集体上升的背景下,7月30日地产股集体跳水,7月31日市场回过神来,中央未提及房地产调控被解读为大利好,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板块资金流入,整体上涨0.76%。可见,投资市场敏感多疑,忽而高忽而低。  事实上,不要说全国不动产信息联网,就是全国住房信息联网也遭遇强大阻力。住建部在2010年下半年启动了40个城市的个人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计划2012年6月30日前实现联网,结果未能如期实现。目前的计划是到2014年底,40个重点城市的信息系统将联网,但压力依然极大。  虽说从短期来看,房产税利空房地产市场;但从长期来看,公平高效的房产税利好中国市场经济,只有中国税费改革、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成功,才能释放制度红利。不建立地方财政税收来源,地方财政土地依赖症就没有了局。  征收房产税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全国联网的房地产登记信息是征收房产税的前提条件,即使排除万难建立起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条例,如何改革现行税收管理制度、如何清理整顿现行多如牛毛的房地产税费、征收房产税各地标准如何制订,也绝非轻松的工作。  无论如何,不动产登记条例是不动产信息整理、财产保护、公平交易的开端。支持建立更加完善、公平、高效的不动产登记制度,是为我们未来的经济红利投下庄重的赞成票。
郑州组合拳推动房地产业规范运行
郑州组合拳推动房地产业规范运行
  良好的运行环境和消费环境,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的前提。  今年以来,为推动全市房地产一、二、三级市场逐步规范化,我市多措并举,打出“专项检查、铁腕监察、信用评级”的组合拳,向全市人民展示了切实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决心,同时也推动我市房地产市场进入规范化发展新轨道。    7月30日,市房管局发出通知,从8月5日至9月15日,在全市开展房地产中介市场秩序专项检查,检查重点围绕全市房地产经纪机构或执(从)业人员16个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对违反法律法规的,将视情况给予限期整改、暂停网签、行政处罚等处理或移交司法机关。同时,对于违法违规机构,陆续在新闻媒体曝光。  此前,从4月底开始,到6月中旬,市房管局已组织两个检查组对市内五区和航空港区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了专项检查。  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登封市、新密市、荥阳市、中牟县、上街区、郑东新区、经开区、高新区房地产管理部门按要求各自成立了检查组,对辖区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了检查。  检查围绕在售和待售房地产项目进行,共检查项目254个,涉及销售现场信息公示、住房限购政策执行、商品房买卖合同规范签约、房地产广告发布、预售款监管、房地产经营秩序等6个方面,并先后对43个项目现场下达了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目前,经复查已全部整改到位,相关检查结果也已记入企业信用档案。  维护群众权益,主动解决问题,是市房管局开展市场秩序专项检查的根本出发点,今后,这项工作将成为常态,切实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保障群众权益。    房地产市场形势千变万化,房地产市场问题错综复杂,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更损害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因此,需要主管部门时刻关注,需要执法部门铁腕处理。房地产市场监察工作就是一把震慑违法违规企业和违法违规行为的锋利之剑。  上半年以来,市房管局房地产监察队在坚持日常巡查和集中巡查相结合的市场监察制度的同时,对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问题多发环节进行重点监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95次,巡查房地产开发项目、物业服务项目、经纪服务机构369个,及时发现、制止违法违规行为126起,对65个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调查核实和重点盯防,对16起严重违法违规企业依法执行了行政处罚,调解处理各类房产纠纷55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73.1万元。    将信用分级评定引入房地产市场管理工作,让任何一项合法经营行为都能得到肯定,任何一项违法违规行为都能受到约束,是保障房地产市场良性运行的一项新举措。自2012年开始,我市几经调研和探索,陆续出台和完善了郑州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服务企业、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信用分级评定管理办法,力争将各类房地产企业经营行为纳入信用分级评定体系,营造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今年年初以来,在上述管理办法的指导下,市房管局共记录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不良信息139条、良好信息59条,有33家企业信用升级,10家企业信用降级;同时,认真实施物业服务企业动态考核,公布了454家合格三级(含暂定三级)资质物业企业和初审合格的87家一、二级资质物业企业名单,并根据日常监督考核,对不符合资质条件的部分物业服务公司资质证书予以撤销,进一步净化了市场环境。  据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探索与全市信用体系建设的信息共享,完善对开发企业、物业企业、中介企业的信用评价工作,同时加强对销售异常或滞销项目的监测、监管,针对市场运行过程中的一些重大置业隐患及消费陷阱,及时发布消费警示,防范市场风险,真正为全市人民营造一个能够安心置业、明白置业、放心置业的良好环境。
多地调整限购政策 楼市成交量未现“报复性反弹”
多地调整限购政策 楼市成交量未现“报复性反弹”
  从7月10日至月末,短短20天内有18个城市调整限购政策。“限购令调整”几乎成为上月楼市最热门的关键词。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底,在全国的46个城市中,已有21个城市取消或调整了限购政策。其中明文调整限购令的城市包括南宁、呼和浩特、济南、海口、西安、杭州、宁波;而温州、武汉、苏州、无锡等城市并没有明文规定,只是以口头通知、座谈会传达等其他方式调整。从调整内容看,只有个别城市全面取消限购,更多的城市采取了有条件的调整措施,涉及房产区域、面积段、购房群体、执行力度等多方面。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限购令调整并不意味着楼市就会“报复性反弹”。受银行限贷等其他因素影响,当前房企不但不应该涨价,反而应继续坚持 “以价换量”策略。  调整限购未引发价格反弹  中国指数研究院8月1日发布的《2014年7月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报告》显示,多城市调整限购令并没有引发楼市价格反弹,新建住宅和二手房平均价格以跌为主。  数据显示,7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835元/平方米,环比上月下跌0.81%,为连续第3个月下跌,跌幅扩大0.31个百分点。从涨跌城市个数看,76个城市环比下跌,24个城市环比上涨。其中,泉州上涨1.66%,涨幅居百城之首;秦皇岛、石家庄分别上涨1.52%和1.47%,位列其后;跌幅最大的三个城市分别是吉林、菏泽、三亚。上海样本新建住宅的平均价格为32322元/平方米,环比上月下跌0.45%。  在二手房方面,根据对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主城区二手住宅的活跃样本调查显示,7月二手住宅样本平均价格为26532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83%,同比上涨7.23%。其中上海主城区二手房样本的平均价格为38732元/平方米,环比上月下跌0.55%,同比上涨8.93%。  对于这一市场变化,百城价格指数报告指出,下半年随着限购放松城市个数增多,短期内可刺激市场成交回升。虽然放松限购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当前市场库存高企、供大于求的局面,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稳定预期,促进市场回稳。不过,金融支持是否到位、企业促销力度以及需求预期的转变将是市场回升的关键要素。  “以价换量”要趁热打铁  房价点评网对全国21个城市的4038个项目进行评级跟踪,并在近日完成8月评级,其中有调整的项目为373个,其余项目维持原有评级。被调整评级的项目中,被下调评级的有208个,上调评级的项目有165个。从被调整评级的项目看,“谨慎购买”和“持币观望”的项目超过半数,分别达139个和54个。评级为 “推荐购买”的项目有142个,占38.07%;但“尽快入手”的项目相对较少,仅38个盘,且大多数都在7月大幅调整过价格。  地产资深分析师刘小田认为,就目前市场而言,放开限购对市场成交的影响并不明显,仅个别明文调整限购城市成交量回升。虽然限购放开,但限贷政策依然严格,银行出于当前房地产市场风险和资金收益的考虑,对于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仍较谨慎。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购买力并没有实质性改善。所以对房企而言,在当前市场情况下,依旧应当“以价换量”。  上海易居研究院副院长丁祖昱指出,近期部分城市调整限购政策,消费者的观望情绪将有所好转,在这个时点房企继续使用价格策略的话,会让消费者感觉到“抄底”时机到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前期的库存问题。他同时指出,“以价换量”一要趁热打铁,迅速调整价格;二是刚需项目的价格调整应当坚决,刚需在当前市场中仍然压力巨大,房企不能对刚需市场迅速改善抱有太大幻想;三是价格调整要一步到位,“以销定价”才能取得效果。(记者 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