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再次延长导弹招标 或不再购 ...
VOL 11
  据俄罗斯军工综合体新闻网8月28日报道,中国生厂商去年赢得招标引起了土耳其北约方面伙伴的批评。  土耳其国防工业秘书处延长了外国公司对采购和共同生产中远程防空系统的投标的期限。在声明中秘书处指出,投标结果的最终决定将推迟到今年的12月31日。  招标活动的延期是由于工作量大和协调问题,涉及到双方国家在防空系统部件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秘书处在声明中说:“计划采购的防空系统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包括若干子系统。自然是需要详细考虑多 ...
美媒:中国核力量有缺陷 094噪音大超过俄30年前
美媒:中国核力量有缺陷 094噪音大超过俄30年前
【网友海边偶遇094战略核潜艇】  据美国《星条旗报》网站8月26日报道称,中国地方政府报告近日证实了东风-41导弹的存在。今年早些时候,五角大楼告诉国会,东风-41导弹是一种公路机动、下一代洲际弹道导弹,可携带分导式核弹头。东风-41型导弹已经被概念化了很多年,在中国军队过去十年现代化建设之前就已经开始。就在东风-41型导弹见诸新闻报端之际,中国也于本月测试了其陆基型东风-31A陆基导弹。而且,美国官员还预计,中国配备核导弹的潜艇将于今年开始执行巡航任务。可挂载核导弹的轰-6K轰炸机航程约为2000英里,于去年成为中国核武器库的一部分。总体而言,这说明中国核三位一体威慑力量已经形成――数十年来,这一直是美国在全球核战争中幸存的倚仗。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依然严重向陆基导弹倾斜,因为其飞机航程较近,且潜艇可靠性不强。然而,更大的问题是:为什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中国要在美国与俄罗斯削减核武器之时提升其核力量?  在当今全球环境下,在美国、中国或任何其他国家,任何人都不会认为倡导核打击是一种理性行为。这就是说,政府为军事规划者的最糟糕的想定“买单”,并保留了它们的选择。中国军事领导人认为其当前核态势远远落后于美国,并不能发挥有效威慑作用,确保自己不会受到攻击。对此,在去年给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太平洋论坛的一封信中,中国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关系中心主任姚云竹少将解释称,“美国及其盟友在亚太地区已经部署或计划要部署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可以拦截中国在遭到袭击后为报复而发射的残存核武器,从而有可能化解中国核武库的威慑力。而且,美国正开发一系列常规战略打击能力,一旦部署可以用来对付中国的核武库。”  美国科学家联合会数据显示,中国共有约250枚核弹头,而相比之下,美国拥有2104枚核弹头,另外还有数以千计的储备弹头。如果中国领导人认为其核武库在战争中容易受到美国飞机、导弹或其他常规手段的攻击,那么其就只能通过两种办法保护自己的核能力:强化其潜在攻击,或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改为奉行更加危险的政策。现在来看,中国明显选择了前者。  中国已经建造了三艘“晋”级潜艇,这种潜艇能够携带射程约为4600英里的巨浪-2型导弹。在今年3月的国会听证会中,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塞缪尔-洛克莱尔指出,“这可能会在2014年底前第一次赋予中国可靠的海基核威慑力量。”不过,虽然威慑被认为是可信的,但生存能力却有待商榷。“晋”级潜艇噪音很大――美国海军情报办公室在2009年发布的报告中指出,“晋”级潜艇的噪音甚至超过了建造于三十年前的俄罗斯“德尔塔” (DELTA)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噪音是潜艇杀手,美国有多种潜艇监听方法。虽然中国可以找到噪音解决方案,但多位美国分析人士认为,“晋”级潜艇的根本问题在于其导弹舱和舱口设计缺陷。而且,中国还缺乏指挥和控制核潜艇的经验。  然而,中国的确拥有丰富的陆基导弹操作经验,这也是攻击美国大陆的唯一的选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副教授维皮恩-纳朗(Vipin Narang)称,“从这个角度来看,现代化陆基导弹有一定的意义。”  除常规打击之外,中国要在战争中做出核反应需要克服三大重大防御:“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主要部分部署在驻日本和在西太平洋巡游的军舰上)、陆基中段防御系统和高空区域防御系统。据美国导弹防御局统计,在自2001年以来进行的测试中,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摧毁了81个目标当中的65个。  据五角大楼报告称,中国东风-31A导弹射程约为7000英里,可携带分导式多弹头。多数分析人士认为,这种导弹能够携带多达3枚分导式多弹头。有关东风-41导弹的报告不太可靠,因为虽然中国媒体近年来有相关报道,但中国国防部却从未证实这种导弹的存在。2012年新闻报道称,东风-41导弹射程为8700英里。一些报道称导弹速度高达25马赫,在初期助推阶段很难被反导系统拦截。《简氏防务周刊》2010年在报道中推测东风-41导弹能够携带多达10枚分导式多弹头,其中可以包括诱饵弹、箔条和突防装备。  纳朗称,在外大气层,能够以数量突破导弹防御系统。从这个角度来看,东风-31或东风-41导弹的分导式多弹头就能够做到这一点。美国和俄罗斯都研制了可携带分导式多弹头的导弹,但双方都认为这种导弹过于危险,因此试图在1993年签署《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 II)》禁止这种武器。然而,由于美国参议院和俄罗斯杜马的问题,该条约从未被贯彻。  虽然中美并不像冷战时期的美苏那样充满敌意,但分歧仍有可能会导致武装冲突。台海两岸关系已经明显改善,但美国仍有义务依法保护台湾,而中国则认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国还表示会保护钓鱼岛。钓鱼岛一直是日中两国空中与海上事故发生的核心地带,尽管这些事故并没有演变成交火事件。即使发生武装冲突,也有迹象表明,这种冲突不会升级为核战争。  纳朗指出,中国尚未发展表明一国想要获得超越报复性威慑能力的早期预警系统和高级情报能力。这意味着,除非美国或其他国家首先使用核武器发动攻击,否则中国在使用核武器方面不占据有利地位。中国似乎并没有改变其“基本‘确保报复’的姿态”。(知远/北风)
加媒:东风21D威力太大 美若无法反制难当亚太裁判
加媒:东风21D威力太大 美若无法反制难当亚太裁判
  加拿大Ipolitics网站8月26日发表加拿大自由党参议员、前加拿大国家安全和防务委员会主席科林-肯尼的文章称,东风-21D导弹射程超过1500公里,可携带多个常规或核弹头,能够在约12分钟的时间内打到远距离目标。如果中国用东风-21D导弹攻击美国航母,至少肯定就意味着中美战争爆发。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美中两国就应该签约类似美国与俄罗斯之间《中程核导弹条约》的条约。不过,此时中国势必会要求美国就在东海与南海部署军舰的问题做出保证,而这将削弱美国做为中国与其周边国家之间谈判的“裁判员”的能力。不过,如果东风-21D导弹能够实现预期性能、能够摧毁美国航母战斗群,如果美国无法找到反制这种导弹的方式,那么未来几年里在东海和南海充当裁判员就会是一个更加可怕的职业。  从历史上看,中国从来都不是全球军事强国。中国过去曾被许多国家压迫,最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日本和美国。不过,随着中国的发展,这种情况可能不会继续下去。在财力、决心和技术能力具备之时,中国能够迅速增强自身军事能力。文章称,目前美国与俄罗斯是全球军事强国。数十年来,两国一直有着打击彼此及其周边国家的潜力。这是可怕的,但最终这种恐惧足以使美俄两国达成协商协定,使双方在核武器面临形成某种程度的冷静。不过,从总体来看,全球力量天平是向美国倾斜的。在公海上,美国在很久以前就取代英国成为“全球警察”。美国的十个航母战斗群一直在全球海域巡航,威慑国际秩序的潜在破坏者。每个航母战斗群的火力甚至超出了多数其他国家的海、陆、空三军战斗力总和。  文章指出,到二十世纪末,中国政府认识到,在中国沿海地区活动的各种美国军事资产,不利用北京对与其周边国家(包括日本和越南)之间的纠纷地区主张主权。因此,中国悄然研发了世界上首款陆基反舰导弹系统东风-21D。这种导弹能够打击超过1500多公里远的目标。文章称,毫无疑问,就东海和南海而言,东风-21D的射程是很远的,例如,超出了可能会试图在导弹发射前将之摧毁的美国战斗机的射程。而且,针对东风-21D导弹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也绝非易事,因为中国拥有机动发射装置,还打造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牢不可破的地下隧道。中国还在发展先进高超音速滑翔技术。利用这种技术,当目标舰船做出规避动作时,导弹就能够对其轨道做出相应的调整。  东风-21D导弹可携带多个常规或核弹头,能够在约12分钟的时间内打到远距离目标。据悉,美国正在致力于寻找反制东风-21D导弹的措施,可能已经设计了偏转、规避或其他反制东风-21D导弹的方式。如果美国不这样做,中国就能利用价值1000万美元的武器,摧毁价值在30亿至40亿美元之间的航母。对于中国而言,这种交易无疑非常划算。 文章指出,这些导弹的存在改变了海上力量平衡――奥巴马总统宣布海上将会是未来世纪海战的主要战场。这是令人不安的。不过,更令人不安的是东风-21D导弹对全局的影响:核威慑平衡,美苏/俄一直谨慎地维持着这种平衡。  按照美俄两国于1987年签署的《中程核导弹条约》规定,东风-21D导弹的开发与测试是不被允许的。不过,文章称,当时军事力量尚很弱小的中国并不是该条约的缔约国。目前正在开发本土导弹技术的印度也不是该条约的缔约国。苏联和美国――即使在冷战结束之前――认识到了射程在500至5500公里之间的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无论是核导弹还是常规导弹)是对美苏两国保卫国家安全的能力的重大威胁,与国际军备控制下的任何可行系统都互不相容。因此,美俄两国都同意停止发展这种导弹,并摧毁了已经建造的导弹。然而,在做出研发可摧毁在沿海水域活动的美国战舰的强大导弹的决定时,中国政府并没有受到任何国际协议的束缚。  文章称,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应该保持对华绝对军事优势。尽管中国每年国防预算已提高至约2000亿美元,但仍只有美国预算的三分之一大小。不过,东风-21D导弹符合北京政府发展旨在提高中国压制美国反导系统的新一代导弹的整体发展目标。东风-21D导弹――如果性能与中国宣布的一样――正是中国事实上有可能会是其在军棋游戏中占据优势的地方。  为了不让世界在核战争中毁灭,中国可能会选择为东风-21D导弹加装常规弹头,而不是核弹头。不过,如果中国发射东风-21D导弹攻击美国航母战斗群,只有12分钟反应时间的美国指挥官如何能够知道这一点?即便东风-21D导弹携带常规弹头,如果中国成功利用这种导弹摧毁了在国际水域中活动的美国航母,美国又将如何应对?  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如果美国攻击了载有导弹向古巴前进的苏联军舰,就有可能会引发核战争。如果一枚东风-21D导弹攻击了美国航母,是否会导致这样的核对抗?至少这种攻击肯定意味着中美战争爆发。如何才能够阻止这种毁灭性的事件发生?  面对这些问题,文章认为,美国和中国应该通过谈判签约类似美国与俄罗斯之间《中程核导弹条约》的条约。不过,中国势必会要求美国就在东海与南海部署军舰的问题做出保证,这将削弱美国做为中国与其周边国家之间谈判的裁判员的能力。不过,如果东风-21D导弹能够实现预期性能、能够摧毁美国航母战斗群,如果美国无法找到反制这种导弹的方式,那么对于美国而言,未来几年里在东海和南海充当裁判员就会是一个更加可怕的职业。(知远/北风)
上合军演新征程:精打要害、分进合出、立体围歼
上合军演新征程:精打要害、分进合出、立体围歼
  朱日和8月29日电 题:“精打要害、分进合出、立体围歼”――上合军演开启“新征程”  记者 张子扬  29日上午,炙热的阳光早早洒满内蒙古朱日和的草原,这座小镇今日迎来一个重要时刻――一场针对恐怖主义进行的“和平使命―2014”上合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联合军演实兵演习。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面积3000多万平方公里,占欧亚大陆的五分之三;人口约16亿,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然而近年来出现在该地区的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这“三股势力”,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公敌,联合反恐演习亦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  此次联演,联合战役指挥部定下决心:采取“精打要害、分进合出、立体围歼”的基本战法,对敌全纵深要害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猎杀恐怖组织头目,破坏敌防御结构;随后,按照哈方左翼、中方在中央、俄方在右翼、吉塔方在侧后的布势,对敌实施并肩突击、超越攻击和侧后迂回攻击,与纵深伞机降行动相配合,立体割裂围歼防守山地之敌。  在“战场侦察监视、联合精确打击、攻歼外围要点、城区反恐清剿”四个作战行动中,哈、中、吉、俄、塔五国军队共出动5000余兵力,向“恐怖分子”挥出重拳。  10时整,随着红色信号弹打向空中,这场实兵实弹演习正式开启。  联演的第一个行动,五国官兵利用多元侦察、精确感知和全程监视的方式,对“敌”实施综合侦察监视。  此时,中方4架歼-10战机进行空中警巡,保持制空权,掩护空中和地面进攻。中方1架空警-200预警机开始构建空中预警体系。  记者注意到,几分钟后,中方1架察打无人一体机临空,依令对侦察发现敌恐怖组织头目车辆实施打击。  “导弹发射!”  前方某高地,丁字坎右上侧“敌”指挥车目标瞬间被摧毁!  随后,哈、中、俄派出的地面侦察车对“敌”前沿防御部署实施侦察。而前方指挥所中的监视屏依据上级推送的战略战役情报和自主获取的战术情报,印证融合形成敌情图,并发送至五国通用信息平台。  10时14分整,联演进入到“联合精确打击”行动,主要进行空地一体打击和评估补充打击演练。  联合部队组织空军、陆航和炮兵对“敌”展开空地一体远程精确打击。中方2架歼轰-7A机战机使用激光制导炸弹,对“敌”指挥所实施精确打击。  隆隆炮声后,目标被直接摧毁!观礼台上,上合组织六国总参谋长以及40多位驻华武官发出阵阵掌声。  据了解,这一阶段演练,联合部队旨在“打头目、击要害、破结构”,以空中力量为主,重点对敌指挥所、通信节点、防空系统、弹药库等关键目标实施“点穴”式打击。  为了提升实战能力,演练依托联合作战实验场,全程按反恐作战要求组织实兵实弹检验,不标识阵地目标、不插彩旗、不设炸点,设置与现地背景相似的隐蔽靶标,使部队真正感知战场环境。  这时,俄方第1批苏-25战机临空,使用电视制导导弹对侦察发现的某高地敌防空雷达实施精确打击,破坏其防空系统。  随后,中方加榴炮使用4发精确制导炮弹,对“敌”2台防空导弹发射车和1部炮兵雷达实施精确打击,并使用悬浮电视侦察弹侦察评估打击效果。  “阵地发射!”“命中目标!”  接下来,演练进入第三个行动――“攻歼外围要点”。五方地面部队在空中火力支援下,采取“分区域并肩突击,全纵深立体割歼”的战法,攻歼当面之敌。  中方两批4架歼轰-7A战机分别使用火箭弹对“敌”炮阵地实施火力突击,而俄方2架苏-25战机则向敌方另一处炮兵阵地开火。  10时34分10秒,俄方2架米-8直升机,使用火箭弹对某地防御工事和清醒装甲目标实施攻击。通过对敌实施连续高强度火力突击,有效消弱了敌防御能力。  为了彻底将“恐怖分子”的阵地彻底摧毁,五方地面攻击群随后采取“陆空一体、多路突破”的战法,行进间发起攻击。  伴随着俄方坦克的地面进攻,中方的4架武装直升机从天空中给予支援,使用空地导弹和火箭弹对敌一处高地实施打击。在空地一体火力掩护下,地面快速向“敌”防御阵地纵深发展。  经过持续高强度攻击,踞守山地的武装恐怖组织主力被歼,残敌退守北安镇,一部逃向北安机场,企图裹挟人质,负隅顽抗,以拖待变,演练进入“城区反恐清剿”阶段。  五方联合部队地面力量采取多路多方向追击逃敌,立体封控、联合夺要、突袭营救的战法,迅速围剿残敌。  特战队员使用穿墙雷达对楼内人员进行精确定位,使用抛投式机器人侦察楼内情况。面对“谈判”破裂,“枪杀”“人质”的“武装恐怖分子”,特战队员迅速展开“强行营救”“围剿残敌”……  一番重火力围攻后,“恐怖分子”最终没能逃脱正义的审判,全部被歼。  今晚,朱日和草原的夜空,再一次“回归”往日的宁静。(完)
“和平使命―2014”上合组织联演落幕
“和平使命―2014”上合组织联演落幕
  朱日和8月29日电 (记者 张子扬)29日下午,“和平使命―2014”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结束暨“和平号角―2014”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首届军乐节闭幕仪式在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房峰辉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四国总参谋长分别致辞并为参演优秀官兵颁奖。  15时,联演结束暨军乐节闭幕式开始。在《检阅进行曲》中,五国总参谋长乘坐阅兵车依次检阅参演部队。随即,在五国军乐团奏响的《和平号角》曲乐中,空中编队飞抵观礼台上空接受了检阅。  房峰辉在致辞中说,此次联演是贯彻各成员国元首共识、落实《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及合作纲要的实际行动,是应对当前日益突出的恐怖主义威胁的重要举措。此次联演规模大、科目多、协同难、组织复杂,各参演国部队通力合作、密切协同,出色完成了各阶段演习任务,展示了上合组织成员国军队团结一致、坚决打击“三股势力”的坚定决心,展示了上合组织防务安全合作的新成果、战略协作的新水平和联合行动的新样式,展示了成员国军队履行和平使命、维护地区安全的强大能力。  哈萨克斯坦总参谋长扎苏扎科夫表示,上合组织各成员国除了加强政治、经济的合作外,还应高度重视军队之间的合作。此次联演举行得很成功,有效锻炼了各国军队应对威胁与挑战的能力。  “‘和平使命’系列演习是我们共同打击‘三股势力’的有效机制和方法,但我们不能满足现有的成绩,必须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吉尔吉斯斯坦总参谋长阿雷姆科若耶夫称。  俄罗斯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在致辞中坦言,作为上合组织成员国,俄方高度重视各成员国军队之间的合作。在此次联演中,各成员国军队密切协同,表现出共同打击“三股势力”的强大能力和丰富经验。  而塔吉克斯坦总参谋长沙里夫佐达则表示,“此次联演表明,在共同的威胁面前,我们的国家能够给予相互帮助和支持,它为全世界各国在防务安全领域的合作树立了榜样。‘和平使命’系列演习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  致辞结束后,五国总参谋长为优秀参演官兵颁奖。此次演习共评出优秀参演官兵75人,每国15人。伴随着军乐《征程》的响起,受奖官兵依次走到授奖总参谋长面前接过象征军人荣誉的奖章和证书。  随后,密集的鼓点再次响起。哈、中、吉、俄、塔五国军乐团依次走向观礼台进行行进间演奏表演,用激昂的军乐向即将归建的战友送行,也为“和平使命―2014”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和“和平号角―2014”首届军乐节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联演总导演、副总参谋长王宁主持仪式。北京军区司令员张仕波、政委刘福连,以及四总部机关领导一同出席了仪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