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求职应得体 ...
VOL 2
  大学毕业生夏季求职潮已在各地掀起,不少大学毕业生匆匆忙忙地在网上下载一份标准简历,再配上一张标准照就开始了应聘求职之旅。然而这种没有特点、也没有个性的自荐材料和求职方式,往往在求职路上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近日,一些企事业单位负责招聘的人士向记者抱怨说:“现在很多求职的大学毕业生,都是随大流、个性平庸,挑选企业理想的人选不容易。”他们希望大学毕业生在应聘工作的时候,能真正把自己的个性特点展现出来。   一些企事业单位人力 ...
毕业生淡季求职 就业胜算更高
毕业生淡季求职 就业胜算更高
  为帮助广大求职者尽快就业,省人才市场提醒:如果能够把握应聘要点,淡季求职胜算更高。   省人才市场人力资源专家称,一般来说,每年6、7、8月份是在职人员了解市场行情的高峰,但为错开与毕业生竞争就业岗位,选择在此时“跳槽”的人才非常少,为其他求职者“腾”出大量就业岗位。同时,用人单位普遍在招聘旺季招满员工,选择在6月份招聘人才,极有可能是严重缺人的单位,如果求职者此时应聘,那么胜算的几率比平时要高出许多。建议求职者:淡季应多关注就业信息。
求职新招:向老板问信息
求职新招:向老板问信息
  小梅是个“海归”,在美国大学拿了个市场管理的硕士学位,又在一家大公司实习半年后踌躇满志地回了国。原以为找个理想的高收入工作没有问题,可是,几十份简历寄出去之后却杳无音讯。猎头公司倒是主动打来不少电话,但几次接触下来,她也没有遇到满意的。转眼半年过去了,小梅心里很着急,又不愿降低身价退而求其次 ,她该怎么办呢?   小梅的情况是个普遍问题,尤其在中高级人才中很常见。一方面,他们知道就业市场上肯定有适合他们的位子;另一方面,很多用人单位天天在为没有合适的人才而苦恼。但是连接供需两头的途径却不是十分畅通。投简历是基本方法,可简历要经过人力资源部的筛选,中高级人才的技能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重要素质在简历上并不能直接反映出来。猎头公司虽然比较主动,但因为目的性较强,还有利益因素的驱使,为求职者考虑得不够多。   为此,小梅找到职场专家做了次咨询,在职业咨询顾问的指导下,小梅开始起草一封特殊的邮件。信是写给一位刚认识不久的消费品公司市场总监的,信上小梅将自己的情况大致介绍了一下,意思是想与他见个面,请他介绍一下当前市场职位的情况,并帮自己出出主意。最后还附上自己的简历。由于初次见面时对小梅印象不错,又没有面试的压力,总监很愉快地约了见面的时间。见面时,小梅将自己的想法和所擅长的方面尽量表达出来,总监听得很有兴趣,给她分析了当前的状况,最后,总监推荐了几个做市场的朋友,建议小梅去找他们聊聊。这正中小梅下怀。由于有了总监的推荐,小梅很容易地接触到了一些实质性人物,很快与一名奢侈品行业的老总一见如故。老总很赏识小梅,特意在公司为她新设了一个高级职位。   小梅的这种求职方法称为“信息问讯式面谈”,比较适合中高层的求职者,特点是:首先找到两三个相关领域的熟人,由其介绍认识关键的管理者;面谈时不以求职为目的,而以询问相关信息为目的,借机了解更多的直接信息;最后可以请对方再推荐一些相关的人认识,一般别人都不会拒绝。这样,你就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相关管理者,有更多的机会做充分的交流,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想法。比起在家里守株待兔,这样的做法效率要高上好多倍。这种面谈最重要的是不要给对方“你要他提供工作”的压力。当然,这只是一种获得机会的方法,求职者本人的真实能力和水平才是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来源:职场网
寻求职场加薪的7大策略[图]
寻求职场加薪的7大策略[图]
  没有人会反对工作是为了赚取报酬,但是曾几何时,谈薪水却变成工作里最难开口的一件事。你心里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困惑:“按公司规定”难道真是唯一的标准答案吗?   美国人力资源顾问公司Careerbuilders.com做过一个有趣的调查。875位接受调查的人力资源主管中,60%表示会在面谈时对薪水保留一些弹性,只有30%说绝对不能调整,其余10%要视对方的态度而定。 另外一个研究机构Society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的调查则发现,高达80%的人力资源主管是愿意跟面试对象好好沟通薪水的。他们甚至并不排斥要进行一点“谈判”。   勇于对薪水发出声音   俗话说,“会吵的人有糖吃”,在谈薪水这件事,不能说是100%对,但对你的薪水发出声音,我认为是正面的,至少你的主管会多纳进一个考虑的因素。   当企业与员工的关系逐渐脱离传统上对下雇佣,逐步走向平等互惠,其实你对薪水可以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企业也未必全然不能接受。重点是:“谈薪水,请给我一个更好的理由。”   给我一个更好的理由   对于加薪,最关键的问题是:“假如你原本年薪是70万,现在开口要100万,你要告诉我,多30万的理由是什么?”如果你无法提供极具说服性的理由,企业只好舍弃招揽你的想法。   先做再说   除了在面谈中,要清楚表达自己的市场价值,对上班族来说,应该建立另一种积极的认知:争取合理的薪资,是一个长远的目标,第一次没谈成,不代表就要放弃。   要提高谈薪水成功的机率,其实只有一个关键:就是准备。所谓的准备,包括技巧的准备,也包括信息的准备,以及谈判万一破裂,做好接受现况或是走人的心理准备。   做好信息准备,研判情势   不同文化的公司和不同风格的主管对于谈薪水的反应不一,且差距甚大。所以第1步,一定要事先了解企业的现行做法与文化。   譬如,在制度健全、薪资领先业界的大公司,就不太有谈薪水的必要。   如果你真的很够实力,不用开口,搞不好老板就主动加薪,但如果你错估形势,觉得自己很有行情,搞不好老板本来觉得你还可以,以后就觉得你爱斤斤计较,因此在跟老板谈薪水之前你一定要慎重考虑。   做好谈不成离开的心理准备 此外,开口之前一定要想清楚:“万一加薪不成怎么办?”   如果仍然十分在意这份工作,就要事先想好备案,避免关系破裂。对此,专家建议,不妨多给自己一些空间,也给对方空间。   加薪不成,经常是因为主管没有为你加薪的资源,这时不妨改为向主管争取公司能够提供的其它补助,事实上也等同于加薪。   当然,若经过仔细思考,实在不能接受现在的薪水,离职未尝不是一种“此路不通,另辟新途”的选择。
女大学生求职应避免的四大误
女大学生求职应避免的四大误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性别不平等现象,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昨天,记者从中国天津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了解到,中天人力对本市三所高校某一时点就业率统计显示,男生就业率为83%,女生就业率为79.5%,相差3.5个百分点。对职场招聘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有近半数的招聘单位向高校毕业生提出“只要男性”的要求,甚至一些国家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也在招聘条件中明确提出“只要男生”。   可见,性别因素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文职专业适合女生但门槛高   调查显示,女性从事工程技术专业的比例低于男性20个百分点,而女性从事教师专业的比例高于男性10个百分点。本市一些知名院校,如: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师范大学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男女差异不明显。国家机关、医院、学校、金融机构、传媒业等女性比例较高,因此,抬高了女性进入这些行业的“门槛”。女生就业受就业环境的限制,于是有的女生就降低了择业标准,使得男女毕业生就业率的差距并不太明显。相比来说,男生从事的职业相对女生要宽泛的多。而且在试用期及转正后,一般女生比男生月收入低200-300元。 女生就业比男生更“务实”   调查显示,男生最看重的是“企业发展潜力”和“个人职业发展机会”,被选择的比例分别为56%、51%,女生最看重的是“个人职业发展机会”和“工资、福利”,被选择的比例分别为59%、54%。而“工资、福利”在男生中的选择刚刚四成,显然,女生比男生“务实”“爱财”一些。专科生最看重的是“个人的职业发展机会”和“企业提供的培训、学习机会”,比例分别为60%、56%,“工资、福利”的比例排在第三位为52%。   在职业选择上,最重视专业背景的群体是专科类毕业生,其“至少有一种职业与专业相关”的比例达到98%。其次是硕士群体,其“至少有一种职业与专业相关”的比例达到94%,而本科群体,“至少有一个与专业相关”的比例仅为88%。 女大学生求职专家给您支招   中天人力高校部的刘凤景部长表示:“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其实从递简历开始,女大学生的困窘已经到来。女大学生除担心外在形象,还时常会遇到隐私盘问,诸如有无男友,会不会饮酒、交际等等。女大学生要想提高求职成功率,必须注意几个问题。”女大学生求职应避免四大误区:一、求职过分追求文职。二、遇到困难选择退缩。三、择业抱有“将就”心理。四、对自己的容貌美丑看得过重。 女大学生求职有三忌   一忌羞答答。在职场上,一些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手拿着应聘材料前来应聘,给人的感觉有些不好意思,特别是当递上应聘材料,面对招聘人的提问时,更是一问脸就红,回答问题时连抬眼看人都不敢。试想,如此“羞答答”的表现能给招聘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吗?   二忌浓妆艳抹。女孩子想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些,让自己在应聘中获得高分,这一想法是对的,但有些女大学生浓妆艳抹。这不仅不能为自己在应聘中赢得高分,反而会大打折扣。   三忌“保镖”相伴。有些女大学生前来应聘,由家人陪着。应聘带“保镖”,让招聘单位看到了,只会留下一个还没长大的印象。 巧妙应对敏感话题   女大学生求职专家教你几招   据刘凤景部长介绍,用人单位在考虑聘用女职员时,常担心婚姻和家庭会影响工作,所以面试时往往提出许多相关的问题。因此,能否回答好这些问题,关系到求职是否成功。在此,专家对准备求职的女大学生推荐几种应答方法。   (1)家庭和事业你觉得哪个更重要?   你可以这么回答:我会结婚,但我认为女人最重要的是能够保持自己的活力,工作对现代女性来说尤为重要。
职场攻略:让金子的光芒无限发散
职场攻略:让金子的光芒无限发散
  不断的尝试新的工作环境,可是却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工作归属。“我分明有很强的能力,可是为什么找不到真正属于我的职业?”这个问题在你脑海里出现了多少次?   这样想的精英们一般会频繁的更换工作,而且往往会觉得在不断的变更之后,自己的职业轨道却仍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发展,工作过程中也不像当初设想的那么满意,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想要的目标已经拟订却不知道要通过怎样的规划才能达成。曾经以为不断的变换能够让自己看到更多的世界,也更容易找到自己适合的那份工作,但是并非每个人都如此幸运,那些无法如愿的人处在这个关口,一切都显得比曾经预想的更迷茫,虽然知道自己需要一个出口却始终无法自救。茫然的工作着,只求在混乱的职业思绪中找到解救自己的救命稻草,从而跳出自己已经陷入的职业怪圈,寻求一条解救自己的职业道路。 频繁跳槽的状况分析:   其实我们往往会发现,不断的变换工作环境虽然对于个人而言确实可以丰富人生经历,当事人也往往认为这样会让自己对自身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可是他们往往忽视了一点:不断的环境的改变对自身而言也会产生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人在不断的改变中可能激起很多改变,如果自身没有在不断的改变中做好调节,那么就有可能被不断改变的环境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了原本所具有的一些能力,同时也容易在不经意间失去一些很好的发展机会。   处在这样的关口的精英可能对自身也有些迷失,可能已经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那么就需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对自己要进行一个比较彻底的剖析,看自己不断的改变中发生了哪些改变,同时又因此而有了哪些优势;同时还需要确定一个目标,曾经模糊的理想需要做一些整理,让它再次清晰起来,如果仍然看不清楚则需要一些比较专业的帮助;之后还需要审时度势,对想要再次投入的行业做一些比较深入的了解,让自己的优良的能力能够在新的环境下得到合理的发挥。 频繁跳槽的相关建议:   在跳槽这个转折点上我们应该让自己清晰的看清楚一些事情,才能比较正确的分辨出跳槽的利弊因素,看清楚什么时候跳槽才是对自己最有益处的。但是我们同时还应该看清楚的一点是:很多大型企业对人才的选择方面,往往不仅仅对能力方面有比较高的要求,还会比较偏好那些稳定而且忠诚的人才,不断的变换工作可能让一些企业认为你的稳定性不是很强,从而对你的印象也会有些折扣,个人竞争力也在无形中降低。也就是说过多、过频繁的跳槽对于之后的求职而言还是有一定的弊端的,因此关于跳槽的决定也需谨慎。 案例:   我们最近就接待了比较多的属于这种情况的客户,不久前,我们的一位客户就是带着这样的困惑来到了我们公司,他告诉我们他在6年的时间内换了10多份工作,过程中的原因有很多,或者因为觉得自己的能力得不到合理的发挥;或者因为所在公司环境不尽如人意;或者因为自己的上司的不够公正;又或者自己认为应该改变之前走了很久的老路,自己的生活需要一些调剂等等。但是因为很多因素的处理不够妥当,结局总是不想自己预想的那么好,甚至在之前的工作过程中有过曾经有过5000的工作,现在却因为不断的跳槽滑落到1300,另外还发现现在自己只是处在了更加尴尬的地步,因为他现在已经越来越不清楚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发现自己在不断的跳槽中越来越弄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工作,感觉自己被困在了一个球当中,怎么跳也跳不出去。 分析:   面对这样的客户,我们独之秀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对他的经历做比较深入的了解,通过比较深入的交流对他这6年的工作经历做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并对他6年来积累下来的杂乱的职场竞争进行分类规划和整合;在这过程中也让他对自身有一些更深入的了解,让这几年的不断跳槽对他所产生的改变更清晰的摆在他的面前,之后再通过一系列专业测评,让他的价值观、感知性、判断性等等都得到清晰的判断,我们再在了解了这一切的基础上找到他所适合的职业方向、职业发展轨道和当前最佳的职场切入点。在给他之后的职业发展做出一个适合他的自身条件的可行规划上,让他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也有更清晰的认识,找到了奋斗的方向,也坚定了发展的信念。  结束语:   作为职场上的精英,你们有着金子一般的光芒,可是不是所有的金子都可以绽放它的光彩,如果你不幸被蒙上灰尘,你要如何拨开云雾?你要怎样重见晴天?让我们就此觉醒,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从此让金子的光芒无限发散! 来源: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