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奕疑遭老公影射“神经不正常”(
38
  11月25日中午,黄奕老公黄毅清连发数条微博,言辞之间,疑似在炮轰身为演员的老婆黄奕,“有些人,是个很好的演员,每次
  秋日的一天上午,穿着黄褐色短皮夹克、牛仔裤、马靴的焦晃为本报记者拉开了家门。   在堆满书籍的客厅里,他摊开双手给记者看,认真地做着比对:右手很特别,食指和无名指略微弯曲,小手指则比左手的长一截。这个极其微小的细节,在舞台上不易被发现,却是多年运动经历在焦晃身上留下的痕迹。   紧接着,他又站起身:“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我站立时右肩是略微下沉的,就像一个投手,时刻准备奋力一击。”话音刚落,焦晃旋即做出棒球投球动作,行动之敏捷,让人无法判断眼前这位77岁的老艺术家还是一个血气方刚的棒球手。   “一个演员,他的面容会老去,头发会花白,但形体可以一直保持年轻时的状态。”打棒球、跑百米、游浦江、练太极……运动就像生命里的一束能量之光,照亮焦晃艺术人生的每个角落。     焦晃的艺术生涯中,莎士比亚戏剧占据重要的地位。《无事生非》中的佩尼迪克、《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的安东尼,戏剧里的每一个角色,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莎剧讲究形式美,没有芭蕾的舞蹈基础,没有节奏感、爆发力,很难演好。”无论在哪,焦晃谈戏剧,口中不离“形体”二字,这也是他在舞台上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   古稀之年在京演出《Sorry》,舞台上他一个箭步跃上一米高的平台,落地轻巧无声;75岁时,他带领当年戏剧学院的同学演出果戈理的《钦差大臣》,如此高龄还敢、还能出演年少轻狂的浪荡子赫列斯达科夫,除了焦晃,还真难找到第二人。   人们赞他是舞台上的长青树,焦晃则将此归结于运动。“小时候,我家住虹口,附近有不少广东人打棒球。我常跑去看,潜移默化地喜欢上运动。”   少年焦晃痴迷棒球,他有空就往球场上跑。高中时选择考同济中学住读,也是因为一起打球的几个广东人在那里上学。可是第二年人家就毕业了,怎么办?他干脆在班里自己当教练,把男生们组成两支球队,这样就不用为找不到对手发愁。   “打棒球要求爆发力和反应能力。我百米能跑12秒5,爆发力也不错,主要打游击的位置。打球时,你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击球手一个球打出来,你要迅速判断应变。棒球的球速很快,这就要求奇快的反应速度,不然就可能被球打到。”正是有了这些运动基础,舞台上,“我的爆发力、应变力到现在还相当不错。”      在上海戏剧学院读书时,焦晃短跑达到了三级运动员水准,只是一提长跑他就摇头,说自己耐力不好――事实上,这是自谦,他游泳是用万米来计算的。   少年时戏水,这一爱好一直伴随着焦晃。直到现在,他还在家附近办理健身卡,只要得空就会下水。   接近耄耋之年,一场戏剧演下来要两个多小时,焦晃在台上始终情绪饱满、光彩照人,这种耐力与游泳打下的底子不无关系。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毛主席游长江,满大街的喇叭都在号召全国人民到大风大浪里去锻炼。焦晃在单位里组织了一支游泳队,带领大家利用休息时间去泳池训练。   当时市里要组织游黄浦江,从砖瓦厂到划船俱乐部,全长12000米。“24里路啊,不是随便就能游到的。”于是,他天天带着大家在泳池里沿着池壁绕圈圈。几天下来,同伴们练得腿抽筋。他就一个一个观察琢磨,为什么会出现状况。“姿势不对嘛,游泳时光注意使劲蹬脚板,不抽筋才怪。”找到症结,他又耐心给大家讲解。   马拉松式游泳最大的障碍来自心理。“1万多米,我能行吗?”有同伴望江却步。焦晃给大家打气。“1千米是个坎,只要你能游过这段距离,肯定就能游上万米。”到了正式游黄浦江那天,依然有人心里犯嘀咕,有的甚至游一段就上了救生船。他在水中严肃地发号施令:“你给我下来,有我护着。”结果,那天6个同事,全都游到了万米。     上世纪“文化大革命”,焦晃被迫离开舞台,先是关牛棚隔离审查,后来下放劳动。当时,他的一项工作是白天挖防空洞,夜里在防空洞洞口用水泵抽水。   天气冷,不敢睡也不能睡,抽水的间歇,焦晃找来一本《太极拳运动》,照着书上学打拳,无边的黑夜因为这项运动变得不那么漫长。“那会,我只有30多岁,如果没有太极拳,真不知道怎么熬过那段日子。”   后来,生活变得轻松一点。焦晃每天早上6时起床去外滩公园,交2毛钱就能跟人学太极。只练了两个星期,他就打得形神兼备。天寒地冻,大家的手都是冷的,师傅握他的手,却是暖的。师傅惊讶:“你练过很多年吗?”其实,他不过是爱琢磨,学动作也学气息,每个动作都要练到“有感觉”。   “练太极,先练韧带。这项运动讲究身体整体的和谐,迈步若猫行,运气若抽丝,全部的力量都在体内流转,需要打拳者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意志。”而控制的艺术,也是表演艺术精髓的一部分。   焦晃家里有一个北阳台,六七平方米,四周种满花草,中间一块就是他每天打太极拳的地方。   在太极的世界里,焦晃始终在感悟人生真谛。“太极拳看起来很慢,一旦发动却极快,极快是通过极慢达到的。”
【全文阅读】
  章子怡23日凭借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夺得第50届金马奖最佳女演员奖,更在发布会上坦言收到汪峰爱的短信,事业爱情双丰收令人羡慕。24日,章子怡发微博表达感恩之心,足有十余天未在微博上露面的汪峰也现身力挺女友,并呼应此前章子怡对其“My Music King!”(我的女王)的称呼,高调示爱“加油,My Queen!”   23日,第50届金马奖最佳演员奖一如外界所猜测,由呼声最高的《一代宗师》章子怡以及《郊游》的李康生拿下,这也是两人首次封后封帝。章子怡近来和汪峰也多次被拍到一同出游,感情平顺,如今拿下金马影后,她透露:“我想30岁结婚,我妈在30岁时生了我,我明年就35岁,感情是预料中的事。”似乎已认定汪峰为另一半。   章子怡在《一代宗师》的表现备受肯定,完美诠释“宫二”允文允武的特质,她表情虽淡定,但言语中透露出兴奋,“我第一次出席,一直渴望着(得奖),终于如愿以偿。”谈到拍摄电影时的苦,如今回想起来都是幸福片段,“梁朝伟为此片付出很多,二次胳臂断了,而当教练踩在我背上时,能够化解我背后疼痛的就是张震的惨叫声,大家一起受着同样的苦。”希望未来能再拍王家卫导演的戏,再为电影史创作经典角色。   新加坡影片《爸妈不在家》获得最佳剧情片、最佳新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原著剧本和伯爵最佳原著剧本等5项大奖成为第二大赢家(一共入围6项创新加坡电影入围金马奖的历史之最),中奖率超过80%,堪称是本届金马奖最大的黑马。
【全文阅读】
  11月21日,张曼玉与金马导演关锦鹏一同出席阮玲玉大师座谈会。在座谈会未开始前,就吸引大批粉丝与影迷提前到场苦苦等候,以及许多路人的围观,现场一度陷入混乱,就为了一睹大明星的风采。   最后张曼玉却悄悄从停车场进入会场,让许多得知消息的媒体与影迷都大失所望。座谈会现场,有影迷提出了张曼玉何时复出演电影的问题。她的回答直接干脆:“我已经没有那个梦了,我不会想演什么。我现在觉得自己才开始做人。在片场,我不觉得自己是做人,而是做演员。我在那里得罪人都没事,现在我得罪人家,都给我脸色看。我从18岁到35岁没有自己的生活,不认识圈外的人,每个人都是奉承、保护。现在才知道做人是很困难的,我在学习怎么做人。”现在的张曼玉开始读佛经、唱摇滚,并且痴迷剪辑,她希望有一天可以以剪辑师的身份重新回归电影圈,再拿一个金马奖。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