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将解决马路 ...
42
  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求,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全面启动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    在昨天举行的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首先强调,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水、电、路、气、暖等设施,是民众每天都需要的公共服务。没有这些基础设施,就没有城市生活,就没有新型城镇化。  陈政高表示,在城市新区建设综合管廊是解决“马路拉链”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已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 ...
如何面对告别“青春期”的楼市?
  (记者杜宇)步入新常态的房地产市场,犹如告别“青春期”的少年,开始走向理性平稳的成长新阶段。  一种很直观的表现就是,房价不再单边上涨,交易量不再“高歌猛进”。最新统计显示,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有68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前8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8.3%,降幅比1至7月份扩大0.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商品房待售面积比7月末增加930万平方米。  “市场分化,房价涨幅放缓,房地产企业利润下调,价格波动周期缩短。”来自市场一线的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这样概括新常态下房地产市场的新特征。  而这一切变化,并不缘于那只“看得见的手”的指挥,更多源自市场自发调节。比如降价楼盘大多位于高库存市场,开发企业为了“跑量”在价格上让步;三四线城市销售遇冷,一线城市需求旺盛,企业布局从三四线城市重返一线城市等。  对于这种变化,专家表示符合市场规律。住房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楼市是市场,一定会有上下波动调整,波动是常态,不可能一成不变。”  犹如青春期的孩子容易任性,近年来楼市预期与政策导向多呈逆向变化。房价“愈调愈涨”、社会资金过多涌入楼市、住房需求过度透支等,种种表现,令人深思。  以限购为例,尽管限购城市范围不断扩大,限购要求不断升级,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市场高热的局面。  面对楼市新常态,政府“看得见的手”该如何自处?事实证明,习惯性地用行政手段应对楼市风险的做法并不可取,更需要打破思维惯性,提高用市场手段、法律手段应对经济挑战的本领。  对于步入新常态的房地产市场,不做过度反应,并不意味着政府不作为。特别是在当前宏观经济面临下行挑战的背景下,在坚持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外,更要注重满足居民的合理住房需求。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名誉副会长朱中一认为:“无论是为了稳增长、促消费、扩内需,还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都要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目前看,立足点就在于释放合理的自住性住房需求,包括合理的改善型住房需求,盘活市场。”  支持基本住房需求这一原则在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中均有所体现。比如房贷新政策要求“对拥有1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贷款购买普通商品住房,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住房公积金新规定中要求推进异地贷款业务,公积金贷款对象扩大至第二套改善型自住住房。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表示:“在抑制住房投机需求的同时,支持和鼓励使用需求,就能保持房地产业的经济规模,对宏观经济稳定增长作出贡献。”  面对告别“青春期”的楼市,开发企业的心态或许尤为五味杂陈。但是一些目光长远的大型房企已经意识到,房地产市场已经与“暴利可图”的时代渐行渐远,必须要用创新思维来迎接成长。  学习互联网思维、转型城市配套服务商、关注居家养老,标杆房企万科的行动具有代表意义。  秦虹表示,房地产市场的创新也将成为常态。她说:“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创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产品的创新,从同质化到个性化;经营理念的创新,从开发思维到运营思维;行业领域的创新,从过去都在建房子,到未来的房地产服务市场逐步扩大。”  楼市步入新常态,意味着住房将回归基本的居住属性,这需要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朱中一说:“只有对未来的政策有了明确稳定的预期,避免大涨大跌,企业才能放心投资,百姓才能理性消费。”

【去网站看看】
政策效应初显 中国多地楼市成交连续三周反弹
  北京10月20日电 (记者 庞无忌)在取消限购、松绑限贷、降低住房公积金门槛三波提振楼市的“托市”政策陆续出台后,从年初开始低迷的中国楼市似乎开始酝酿反弹。  中国指数研究院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周,中国20个主要一、二线城市住宅累计成交面积环比回升45%,多数城市成交上涨。  中原地产的数据反映出同样的趋势。据该机构统计,中国主要的54个城市上周合计签约5.38万套住宅,环比上涨8%,成交数量连续三周反弹。随着成交持续回暖,许多城市库存总量继续下降,去库存压力略有缓解。  以北京为例,尽管楼市成交数量受到网签数据滞后等影响,并未出现大幅放量,但近期北京二手房市场上,房贷市场的咨询量环比“十一”假期之前激增一倍左右,同时走高的还有二手房的新增客源和看房量。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上半月,经该机构成交的二手房买卖合同签订量环比增长了108.9%,同比增长了59.1%,无论是同、环比均出现显著的增长。这种变化显示出,在诸多利好连续出台之后,北京二手房市场成交热度已经出现明显的反弹。  之前由于楼市降温而引起的自住房“弃房”或无人问津的情形大为改变。作为自住型商品住房的的恒大御景湾选房两日售罄,成为目前最短时间内售罄的自住房项目。其他楼盘也再现“日光”的情形:首开香溪郡加推的12号楼房源开盘1小时内售出过半;而金隅翡丽推出的36套精品户型,开盘半小时认购金额过亿元人民币。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官方松绑信贷政策对市场影响逐渐体现,国庆假期以来各地成交量明显上涨。他透露,实际上中远集团在中国超过40个城市的分公司销售都有明显上涨,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平均上涨76.9%。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各项政策的陆续落地、政策效应的逐渐显现,今年11月、12月份可能成为楼市成交的活跃期。这也意味着在传统旺季“银十”之后,中国多地楼市还可能会迎来“暖冬”。  不过,专家称,由成交放量带动房价迅速上升的可能性并不高,目前多地楼市库存仍处于高位。(完)

【去网站看看】
存量房交易也要网签 济南存量房买卖有三种合同
  日前,全国房地产交易市场管理座谈会暨济南创新服务安居惠民工作现场会在济南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要求:“要积极推行今年新修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全面推行合同网上签约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公开机制,销售现场要明示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件、可售房源及价格等信息。”存量房交易管理方面,齐骥要求研究制定存量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推进存量房合同网签备案制度。  记者了解到,早在9月中旬,济南房管局就已出台《存量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并向社会征求意见。合同示范文本分为经纪成交版、自行成交版、济南市房地产经纪服务合同(出售委托)等三个不同版本。对于购房者关注的房款交付上,除对成交价方式有载明外,对于定金交付的数额以及未来用途等做出了详细约定。在房款交割上,也列出了“资金监管交割房款”、“自行交割房款”两种方式供买卖双方选择。  此外,齐骥还表示:“今后凡是没有到房地产主管部门注册的中介机构,不论是大还是小,新还是老,房管部门所掌握网上备案的这些房源,不向其提供。要让正规的中介机构,得到更多合规的房源信息。”

【去网站看看】
秋裤楼"马桶盖 有多少奇怪建筑是"权势地标"?
  新华网广州10月20日电(记者 陈寂 叶前)从“秋裤楼”到“马桶盖”,近年来,奇怪的建筑不断在各地涌现。一些贪大、媚洋、求怪的建筑,看似是各个城市的“建筑地标”,实则是权力之手干预设计的“权势地标”。    ――山寨媚洋。今年5月,石家庄市一文化园仿制“狮身人面像”,结果引来“正版”拥有国埃及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投诉。被不断山寨的还有埃菲尔铁塔、白宫。一些地方已不满足仿造一两个标志性建筑,而是仿制整个城市。广东惠州近乎“克隆”了奥地利村庄哈尔斯塔特,杭州市郊的“天都城”则以“巴黎”的面貌出现。  ――贪大贪高。中国各大城市兴起一场向天空突破的竞赛,除一线大城市天际线被陆续刷新外,二三线城市也热衷“攀高”,武汉绿地中心达606米,长沙的天空城市设计高度超过800米。有调查数据显示,全球3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目前在建的125座,其中78座在中国。  ――“洋设计师”的试验场。一些奇奇怪怪的建筑即便是在欧美也很难被允许付诸建造,而国内一些城市为“标新立异”却求之不得。翻开各地标志性建筑的介绍,几乎都是出自外国建筑设计事务所乃至国际建筑设计名流之手。而且请洋设计师的潮流已经由一二线城市蔓延至三四线城市,不少县级市也都在举办“国际招标”招揽国外建筑师。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已成国际设计师的试验场。  ――短命。近日,广州市耗资8亿元建成的陈家祠广场,仅使用4年时间,即因为城市建设需要“推倒重来”。类似的短命建筑在各地不断上演:2005年,耗资4000万元建成的重庆渝西会展中心仅仅投入使用5年,因在原址上修五星级酒店被拆;2014年8月,投资2.7亿元的云南省河口的“边境明珠”在完工3年后被拆。    当下国内建筑设计领域求高、求大、求洋、求怪、求奢华的设计之风,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判断失衡”。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表示,这样的建筑,已经被异化成为一个满足功利需要的超尺度装置艺术,成为“欲望指南针”和“虚荣标志”。  建筑之外,城市公共建筑首先附加了当地官员的个人喜好与政绩观。深圳一个入行十年的建筑设计师告诉记者,建筑设计行业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外行指导内行”。设计师从专业角度做了很多计算和设计,设计图拿到行政领导那里,对方就说在欧洲的时候看过某个建筑,很大气,要照着那个建。“有时候甚至是人家有一条河,我们人造也要在建筑中凿出一条河来。”  “山寨建筑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某些地方当政者比较低的文化修养,盲目崇拜外国的古典主义建筑。但是,这些人并没有了解到外国建筑史是如何发展的,对我国自己的建筑历史发展也缺乏了解。”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汤国华说。  因为广州中新知识城规划的挫折,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称自己在广州遇到了“规划之神”――原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地方规划部门虽然人员组成专业,但更高一级的规划委员会由党政领导主持。中山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说,一些地方领导把自己当成城市“总规划师”,真懂规划的专业人员反倒成了画图工具。  一些城市政府甚至要求建筑设计“一定要惊世骇俗”,以博得关注,“炒热”经济,“哪怕被骂也行”。西南地区某设计院的一个城市规划师告诉记者,当地建设一个“城市环球中心”,就在外形上追求“世界最大单体建筑”,盖得像航站楼。    要避免“设计沦为权力的奴隶”,袁奇峰说,城市规划就必须科学、民主,不能谁官大谁说了算。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论证,让专业人士的意见真正得到体现。防止规划设计的‘家长制’。”  一些官员口中流行的“我的城市”“我的GDP”“我的财政收入”现象,实际上是把主政的一方当作自己的私产,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说,一个城市的整体建筑风貌和设计应该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必须确保规划设计的权威,不能换一届领导就换一套思路,这样才能保持整个设计的延续性,也能避免一些突兀的奇奇怪怪建筑的出现。  汤国华说,奇奇怪怪建筑的出现反映出奇奇怪怪的心理。我们回看一些历史建筑,其实就是把传统的东西和国外现代的东西结合得很好的建筑,是很多中国设计师留学归国后把外国的现代建筑理论与中国实践结合所形成的建筑风格,无论从建筑和审美角度都是一场大革命。今天,我们急需要来一场去权力化、回归建筑本身的复兴运动。

【去网站看看】
宋广生:室内绿植可有效改善室内环境质量
  央广网青岛10月20日消息(记者李静)2014世界生态城市与屋顶绿化大会今天在青岛开幕。在下午的会议上,国家室内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宋广生表示,甲醛是目前我国室内环境最主要的污染物,常春藤、绿萝等室内绿植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环境质量。

【去网站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