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哨兵与狼群对峙 烧报纸敲锣 ...
VOL 33
  1 “嗷……嗷……”夏末凌晨,陆军第21集团军某团海拔4500米的驻训地油库旁,一阵阵动物嚎叫声不时传来。  “班长,怎么听着像狼呀?”正在站哨的上等兵张建虎问上士曾毅。  “怎么可能?我当了11年兵,年年野外驻训,从没见过狼。”曾毅没当回事。  小张拿着强光手电循声照去,百米开外,8颗黄绿如宝石般的眼球正缓缓向油库方向逼近。再瞧那身形轮廓,不是狼是什么!小张一下子慌了神。  曾毅定睛一看,也紧张了。第一反应是拿起对讲机通知连队,可 ...
日或对华发动海上游击战 变岛链为解放军梦魇
日或对华发动海上游击战 变岛链为解放军梦魇
  据美国新美国安全中心“海上战略”系列2014年9月刊报道,日本籍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亚太研究学者吉原俊井针对中国对日本的“威胁”,为日本对中国进行“反介入”作战提出详细建议,文章称,日本的海上地理位置赋予了它对付中国的先天优势。从日本九州延伸至琉球和西南群岛,一直到台湾的“岛屿链条”非常醒目。这些岛屿横跨中国经黄海和东海进入太平洋的重要海上交通线。解放军海军必须穿越琉球群岛中间狭窄的海域,才能够威胁到汇聚在战区的美军部队或者投送兵力到台湾脆弱的东海岸。    2010年日本海上自卫队计划将其世界一流的潜艇舰队的规模从16艘扩大至22艘,这表明东京已经在考虑它自己的反介入选项。这一决定值得欢迎,因为它充分利用了传统领域的优势,同时加强了美日同盟在水下的优势。冷战后期,海上自卫队的柴电潜艇通过沿着日本列岛封锁关键的海上咽喉,协助美军将苏联潜艇阻滞在日本海。这些海上“守门员”也确保了相同的通道将继续对美海军在远东地区的进攻作战开放。自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竞争结束以来,日本海上自卫队一直保持着它在这一领域的优势。  海上自卫队潜艇部队可以复制冷战时期的经验,威胁关闭中国进入西太平洋的通道。例如,战时日本海上自卫队可以使中国海军穿越琉球群岛中狭窄的海域成为一种非常危险的行动,即使不致命,也需慎重考虑。日本海上自卫队在水下战役中将充分利用中国海军在反潜战方面的弱点,中国海军要改变反潜能力方面的长期性弱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源。事实上,上面提到的日本面临的反潜战挑战可能会显得比较苍白。因为中国深为担心无法进入全球公域,所以如果可以置中国海军部队于危险之中,北京当局会三思而后才使用武力。
盘点四大中程导弹:美“潘兴-2”机动性超强(图)
盘点四大中程导弹:美“潘兴-2”机动性超强(图)
    寒气凌厉,似达摩克利斯之剑出鞘,摄人心魄,恰如这枚由美国研制的“潘兴-2”中程导弹,它在精度、射程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而最令人青睐的是其良好的地面机动性和生存能力。它不需要固定的发射场,整个导弹及其发射装置均可安装于运输车上,导弹随时可以发射,其超强的机动性可见一斑。
“战斧”导弹缺陷:精度不如制导炸弹易贻误战机
“战斧”导弹缺陷:精度不如制导炸弹易贻误战机
  9月22日,美国与阿拉伯盟友对盘踞在叙利亚境内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目标发动空袭,这次空袭意味着美国针对ISIS联合打击战略的序幕正式拉开。空袭中,美军的明星攻击手――“战斧”式巡航导弹重现江湖,再次充当“急先锋”,发射47枚,弹无虚发,令ISIS武装伤亡惨重,让世人再次聚焦到了这款经典巡航导弹。  自上个世纪80年代“战斧”装备美军以来,它已成为美军在局部战争中的必选装备。美军为何青睐“战斧”?  “战斧”以杀敌于千里之外而扬名。“战斧”是美国研制的一种从敌防御火力圈外投射的纵深打击武器,有效射程可达2500公里,能够自陆地、舰船、空中与水下发射,可攻击舰艇或陆上目标,是美军最有威力的“防空区外发射”导弹。在美军的军事行动中,于千里之外对重要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是“战斧”的拿手好戏。  “战斧”闻名亦因杀人于无形。“战斧”身披隐身衣,全身涂有吸收雷达波的涂层,具备隐形飞行性能。它的雷达截面较小,仅为美军B-52H轰炸机雷达有效反射面积的0.1%,常常在对方雷达搜索中匿于无形。“战斧”在航行中可以自动调整高度和速度,甚至可低空巡航,躲避对方雷达探测。  “战斧”常青因不断修炼其内功。自“战斧”问世以来,它在制导方式、弹药系统、控制系统、发动机系统等多方面不断改进。迄今为止,“战斧”家庭成员不断壮大,已发展出对陆核攻击型、对陆常规攻击型、反舰巡航型等7个型号。最新型的“战术战斧”可以在飞行途中改变攻击目标,也能够在战区上空长时间徘徊,以等待接收攻击“高价值目标”的指令。此外,“战术战斧”更加智能,还可将飞行状态和精确打击情况反馈给指挥人员。“战斧”性能大大提升,造价却不断降低,它当仁不让地成为美军的主要常规战略战术武器。  “战斧”久经打磨历经沧桑,习得天下武功,却难免留有少许破绽。“战斧”式巡航导弹为亚音速导弹,飞行时速仅为800公里,飞行速度相对较慢,且飞行高度较低,虽不易被雷达探测到,却容易被地面防空炮火轻易击落。1991年的海湾战争,“战斧”共发射288枚,发射失败6枚,被伊拉克军队拦截29枚,拦截率达10%。而在1993年“战斧”打击伊拉克核基地的行动中,拦截成功率更是达到18%。  和其他作战武器比起来,虽然“战斧”贵为美军横跨两个世纪的作战“主力军”,但是由于其携带的发动机、制导系统和燃料负载等原因限制了“战斧”弹头的尺寸,所以“战斧”式巡航导弹打击钢筋混凝土目标时效果不是太好,甚至远逊于常规炸弹;由于制导方式和控制系统的先天因素,“战斧”的打击精确度不如后来居上的激光制导炸弹,而且容易发生机械故障贻误战机。  近年来有关“战斧”退役的传言不少,但是从“战斧”打击ISIS的优异表现看,屹立美军装备阵中30余年的“战斧”仍宝刀不老、大有可为。“战斧”在短期内还将是美军“防空区外作战”、实现“零伤亡”目标的重要角色。诚然,长江后浪推前浪,“战斧”退出历史舞台是现代武器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战斧”式巡航导弹所代表的“防空区外作战”、超视距作战等战略思想,对于未来的军事科技发展和武器研制有着重要而长远的意义。(李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