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
  据财政部网站20日消息,2013年1-7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同比仍保持增长,实现利润增幅有所上升。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2955.8亿元,同比增长7.6%。电子行业、电力行业、石化行业、施工房地产行业等行业利润同比增幅较大。   具体情况如下:   一、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情况   (一)营业总收入。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56200.8亿元,同比增长10.6%。(1)中央企业(包括中央管理企业和部门所属企业,下同)157507.3亿元,同比增长9.8%。(2)地方国有企业98693.5亿元,同比增长12.1%。   (二)营业总成本。1-7月,国有企业累计发生营业总成本248098.3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同比增长11.7%、6.6%和6.8%。(1)中央企业150554.7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同比增长11.8%、6.9%和2.3%。(2)地方国有企业97543.6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同比增长11.6%、6.1%和12.2%。   (三)实现利润。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2955.8亿元,同比增长7.6%。(1)中央企业9458.4亿元,同比增长14.9%。(2)地方国有企业3497.4亿元,同比下降8.2%。   (四)应交税费。1-7月,国有企业应交税费20883.7亿元,同比增长6.8%。(1)中央企业15985.4亿元,同比增长8.2%。(2)地方国有企业4898.3亿元,同比增长2.5%。   (五)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1-7月,国有企业资产累计862643.4亿元,同比增长13.6%;负债累计561629.2亿元,同比增长14.6%。所有者权益合计301014.2亿元,同比增长11.9%。(1)中央企业资产累计462701.1亿元,同比增长11.3%;负债累计303310.2亿元,同比增长12.1%;所有者权益为159390.9亿元,同比增长9.7%。(2)地方国有企业资产累计399942.3亿元,同比增长16.5%;负债累计258319亿元,同比增长17.7%;所有者权益为141623.3亿元,同比增长14.4%。   二、主要行业盈利情况   1-7月,实现利润同比增幅较大的行业为电子行业、电力行业、石化行业、施工房地产行业等。实现利润同比降幅较大的行业为有色行业、化工行业、煤炭行业、交通行业等。

全文阅读
 
  (记者丁其林)中国海口市20日在新加坡举行旅游推介会,旨在宣传推广海口旅游资源和产品,促进海口市与新加坡的旅游交流与合作。   海口市旅游发展局负责人介绍说,海口拥有131公里长的海岸线,这里长夏无冬,气候宜人,空气和水体等环境、生态质量指标名列中国前例,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被世界卫生组织选定为中国第一个“世界健康城市”试点。   据介绍,海口旅游资源丰富,不但拥有热带温泉海岸、海上森林、海底村庄、火山口、热带野生动物植物园等自然风光和现代主题公园,而且拥有五公祠、搜书院、海瑞墓等历史与人文胜景。   这位负责人说,海口的海峡、沙滩、温泉、高尔夫和游艇等特色资源为海口发展商务会展、观光度假、休闲游览提供了一流条件,吸引了越来越多各种赛事在海口举办,如亚洲沙滩排球锦标赛、观澜湖世界高尔夫职业明星赛、环岛国际自行车公路赛、全国速度滑轮公开赛、中国热气球挑战赛等。   目前,海口共有旅游星级饭店66家,旅游景点20多处。

全文阅读
 
  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坚持走市场牵动、储藏拉动、加工推动的产业化路子,2012年,全省外销马铃薯178.2万吨,比2010年增长84.3%,预计到2015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将达到550万亩,马铃薯产业将成为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   近年来,黑龙江把发展马铃薯产业作为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采取发专列、办展会、建窑储、深加工、强补贴等综合手段强力推进,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黑龙江全省马铃薯总产量达到796.6万吨,比2010年增加180.6万吨,是“十一五”以来产量最高的一年。黑龙江省马铃薯的省外市场已经从2010年的福建、河南、广东等8个省,扩展到现在的陕西、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湖南、湖北、江西等22个省(市),种薯销售市场已拓展至28个省(市、区),其中在福建市场占有率达到80%,比2010年提高了50个百分点。   截止到2012年底,黑龙江省马铃薯加工企业达到1486家,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39家,分别比2010年增加32家和15家,拉动薯农人均增收135元。预计到2015年,黑龙江省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将达到550万亩,总产将达1100万吨,分别是2010年的1.5倍和1.8倍,马铃薯外销、标准化窖储和就地加工转化能力分别达到290万吨、150万吨和300万吨。(记者倪伟龄、通讯员崔柏报道)

全文阅读
 
  澳门特区金融管理局20日发布的统计显示,国际性业务占澳门整体银行业务的比重今年第二季度进一步上升。截至6月底,国际资产占银行体系总资产的比重从3月底的84.2%扩大至84.8%,而国际负债占银行体系总负债的比重则由80.8%扩大至81.2%。   外币是澳门国际性银行业务的主要交易单位。截至6月底,澳门币占国际性银行资产及负债的比重分别为0.5%及3.1%,而港元及其他外币在国际资产中则分别占35.5%及64.1%,在国际负债中的比重分别为46.9%及50.0%。   截至6月底,澳门银行的国际资产总额按季上升6.1%,而按年则增长25.5%,金额达7664亿澳门元(1美元约合8澳门元,下同);其中,对外资产及本地外币资产按年分别增长29.0%及14.0%,分别达6028亿及1636亿元。作为国际资产主要组成部分的外地贷款及存款,较一年前上升28.4%,达5610亿元。   澳门银行的国际负债总额分别较三个月前及一年前上升6.1%及24.9%,金额为7345亿元;其中,对外负债及本地外币负债按年分别上升21.2%及29.2%,金额达3835亿元及3510亿元。   澳门居民及特区政府存放于本地银行的各类外币存款仍然是国际负债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类存款从2012年6月底的2546亿元上升至今年6月底的3293亿元,增长29.4%。   澳门国际性银行业务统计是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所倡导的方法编制的,借以配合澳门特区参与该国际组织的“地区性国际银行业务统计”计划。

全文阅读
 
  (记者李志平)科威特国家银行近日公布的2012年海湾阿拉伯国家海外投资分析报告证实,去年科威特海外投资数额在海湾国家中名列前茅。   报告指出,2012年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阿曼和巴林)向其他国家直接投资有所下降,仅为186亿美元。其中科威特海外直接投资占了41%,达到76亿美元;沙特阿拉伯为44亿美元,占第二位;阿联酋为25亿美元,名列第三。   报告说,海湾阿拉伯国家经济运营良好带动了它们向世界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在全世界向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中,海湾阿拉伯国家占有份额从3.6%增长到3.8%。   报告还指出,随着世界石油价格增长,世界其他国家对海湾阿拉伯国家经济形势看好,海外对海湾阿拉伯国家直接投资出现小幅增长。在连续3年下降之后,2012年海外向海湾阿拉伯国家直接投资达到264亿美元。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