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精品游戏推荐
第 8期
专家:正确看待中国经济的下限上限和底线
  根据“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目标为7%。要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增速低于7%这个“底线”是不允许的。   新华网北京7月21日电(记者 王悦威)伴随着中国经济“半年报”的出炉,决策层“要让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表述频繁见诸于报端。“上、下限”对于中国经济有着怎样的深意,转型期新一届政府有没有增长“底线”,如何理解中央稳增长的决心?回答这一系列问题,对于下一阶段宏观调控工作至关重要。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上半年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尽管经济增速稍缓,但一系列数据显示,目前的中国经济仍处在平稳运行的通道中。李克强总理在7月16日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表示,从国内外实践看,经济运行出现一定波动,有客观必然性。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   事实上,李克强总理所提出的“上限”和“下限”,重申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那么,为何要将今年的经济运行下限定在GDP增长7.5左右?   不可否认,7.5%的经济增速是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较低增速,与2007年第二季度11.9%的增速相比,确实差距甚大。然而,考虑到近年中国经济的体量已经很大,与五年前、十年前相比,现在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的数量都大不一样。当前,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下降已是客观规律,增速放缓实际上也是中国政府“有意的”政策选择,决策层深知,只有摆脱“唯GDP论”的心理枷锁,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才能推动中国经济走上转型升级之路。   “7.5的经济增速放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是一个很漂亮的经济数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如果继续走原来的高速发展道路,那将是一种极限增长,付出的代价必然比较大,所以,要想走的远,现在就要慢下来。   经济增速放缓的过程中,最大的考验来自就业。据权威部门测算,我国现阶段要保就业,使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经济增速就不能低于7.2%。因此,保持7.5%的增速,实际上也就是为了“保就业”。今后,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我国的就业吸纳能力将逐步增强,即使经济增速再低一些,就业之“底”也是有保证的。   那么,经济合理增长的“下限”是不是“底线”?在国家信息中心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张茉楠看来,“下限论”实际上是一种“底线思维”――对经济下行容忍度提高,但不能低于潜在增长率,主动调结构但不能危及经济稳定。   根据“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目标为7%。要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今后几年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至少要达到6.9%以上。所以,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增速低于7%这个“底线”是不允许的。   将防通胀设置为经济合理区间的“上限“,也透露出决策层对于物价问题的高度重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实施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泛滥的流动性不仅推高了大宗商品价格,也对我国的物价形势产生输入性风险。在这种背景下,预防通胀,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今年上半年,我国CPI同比仅上涨2.4%,远低于年初制定的3.5%的年度调控目标。显示出当前通胀压力较小,也为日后的宏观调控创造了一定的空间。   多位接受采访的经济学家表示,预计年内物价上涨的需求端压力较小,下半年物价运行仍将总体平稳。   事实上,决策层“让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政策意图,不仅是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打下坚实基础,也是为中国经济更好的转型升级和推进各项改革创造条件。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稳增长可以为调结构创造有效空间和条件,调结构能够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两者相辅相成;而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则可为稳增长和调结构注入新的动力。”   “严格地说,‘区间效应’不应该令人意外,它更应该提醒市场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不能僵化和曲解”,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从实际操作看,“区间”、“上限”和“下限”所强调的更是一种“稳中有为”的政策取向。如果突破底线,中国政府不会坐视不理;没有突破底线,就要抓紧调结构、促改革。在这种判断的背后,是一种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经济逻辑。   的确,与“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相适应的,是要形成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针对经济走势的不同情况,把调结构、促改革与稳增长、保就业或控通胀、防风险的政策有机结合起来,采取的措施,既稳增长又调结构,既利当前又利长远,从而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记者 王悦威)

全文阅读
 
乳协:早有标准规定纯奶不允许用奶粉作原料
  针对近日“纯牛奶60%都是奶粉冲兑”的说法,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纯奶不允许使用奶粉作原料,若有企业用奶粉制作纯奶是违规行为,应坚决查处。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纯奶包括巴氏杀菌乳和灭菌乳两种,巴氏杀菌乳按照GB19645-2010和灭菌乳按照GB25190-2010的规定,“两种产品的原料必须是生鲜牛乳,且不允许添加任何物质,若有企业用奶粉制作上述两款产品是违规行为应坚决查处。”   该负责人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还表示,目前各级政府对乳制品企业严格监管,每个工厂都有驻厂监督员。主流品牌乳制品加工企业严格按照有关法规标准进行生产,不仅原料进厂批批检,而用产品出厂也批批检。近两年,质量监管部门对市场上的乳制品质量进行抽检,其合格率达到99%以上。   “巴氏杀菌乳和灭菌乳都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成熟的加工液奶的工艺,主要营养成分没有明显区别。”该负责人指出。

全文阅读
 
“外包”商业贿赂成为危害社会“老鼠洞”
  涉及跨国医药巨头葛兰素史克行贿案的上海临江国际旅行社日前已被责令停业整改。在本案中,商业贿赂不再是行贿方与受贿方各种形式的直接交易,而是通过第三方承担所有的贿赂工作――这种隐蔽的“外包”商业贿赂对严惩腐败的新一届中国政府提出了新的挑战。   葛兰素史克将组织医生旅游、开会的订单全部交给名不见经传的上海临江国际旅行社来做,并通过虚报参加人数增加公司支出,并将这部分钱放在旅行社的账上,一部分给旅行社做好处费,一部分返还公司领导作为“回扣”,剩下的则根据具体情况用于行贿有关部门。   这种商业贿赂外包的方式极为隐蔽,表面上看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合法的。   “近年来,中国治理商业贿赂的力度和范围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一些公司采取的外包方式比起几年前企业通过回扣等方式直接行贿要‘高明’得多、‘隐蔽’得多,给相关部门立案侦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所长程宝库说。   事实上,中国治理商业贿赂的工作同样缘起于另一家跨国医药巨头德普公司在天津的“回扣门”案件。2005年5月,美国司法部的报告中称,德普(天津)从1991年到2002年间,向中国医生行贿162.3万美元的现金,以令其购买德普的产品。而德普中赚取了200万美元。   虽然德普的贿赂行为已经存在了十几年,但如果没有这份来自美国的报告,中国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对其有所察觉。随后,中国政府成立了中央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对各式商业贿赂案件展开了专项调查。   “八年过去了,中央的专项治理以及立法方面的完善使得中国商业贿赂的情况较以往有所好转,但并没有完全消除,而是迫于压力向更为隐蔽的方式转变,出现了不少专业的贿赂外包机构。”天津华盛理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尚斌说。   据尚斌回忆,在他曾接手的一个案子中,公司A在C古董店购买赝品花瓶一个,但开出真品价值的发票送给B。B拿到发票和花瓶后到C古董店进行退货。这样相当于一个真的古董花瓶的钱就自然地落入了B手中,完成了一次涉及三方面的行贿受贿。而当年的调查显示,C古董店成为好多公司行贿的外包中转站,从中赚取好处费。   此外,还有公司雇佣留学中介帮助目标部门负责人子女留学并承担费用、医药公司买通期刊为目标医生发表学术论文等等。   根据程宝库的观点,这种隐蔽的贿赂外包对社会的危害已经从过去的“老鼠”变成了存在于市场内部的“老鼠洞”,必须予以根除。   “外包商业贿赂表面上看起来是非常隐蔽的,但并不是在所有环节都天衣无缝。它最安全、最隐蔽的地方在于承担贿赂工作的第三方,而这个第三方恰恰也最容易暴露问题。”尚斌说。   尚斌告诉记者,外包机构的功能在于它将行贿方的资金放在自己的账上,但按照中国法律制度规定,每一笔资金的进出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记录。多余的资金进账容易,但每当行贿之时必须出账,这一点在账目上很难填平和造假,这也是此次葛兰素史克案件得以破获的关键所在。   中国警方对葛兰素史克案件的调查正是缘起于对上海临江国际旅行社营业额激增这一问题监控,才牵出了背后的大鱼。   可见,商业贿赂的外包机构是治理此种隐蔽行为的突破口。而关于找出这个突破口的方法,除了加强对账目的监控,程宝库还建议设立举报悬赏制度,对已经走上违法道路的外包机构加以“招安”,以发掘更深层次的腐败,净化市场。   “商业贿赂内部形成的利益链条从来不是铁板一块,如果中国政府可以借鉴国外经验,重金嘉奖举报贿赂的个人和机构。尤其对内部举报的涉案当事人,可以酌情考虑免除其法律责任。如果能够争取到承担外包贿赂责任的第三方主动投案举报,中国政府在与外包商业贿赂博弈的过程中便掌握了更多的筹码。”程宝库说。(记者李鲲)

全文阅读
 
肯德基就被曝冰块菌落数超马桶水一事道歉
  近日,央视记者在崇文门的肯德基、真功夫和麦当劳3家大型快餐店中,买来可食用冰块,同时抽取马桶水样品后,送往北京理化中心进行对比检测。检测结果发现,肯德基崇文门店、真功夫崇文门店的冰块菌落数量高于国家标准,且高于马桶水数倍。   对此,肯德基、真功夫和麦当劳分别在今日发布消息,表示十分重视央视关于崇文门餐厅冰块的报道。其中,肯德基称“十分抱歉出现这样的情况”;麦当劳表示已在第一时间开展营运自查,感谢监督;真功夫则表示立即督促该餐厅按照标准再次清洁和消毒了制冰设备,并将对此事作进一步的调查与了解。      “肯德基中国”发布消息称,肯德基高度重视央视关于崇文门餐厅冰块的报道,肯德基十分抱歉出现这样的情况。公司品管部门已经到该餐厅了解情况,并监督餐厅立即按照标准严格清洁和消毒制冰机和相关设备。肯德基再次深表歉意。   “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发布消息表示,食品安全始终是麦当劳的重中之重。我们非常重视@央视财经是真的吗 的此次报道,并已在第一时间开展营运自查,包括冰块的相关设备及操作规范。麦当劳感谢媒体及消费者的监督,帮助我们不断提供更高标准的美食及服务。   “真功夫中式快餐品牌”发布消息表示,真功夫对央视关于崇文门餐厅冰粒的报道十分重视。昨晚公司已立即督促该餐厅按照标准再次清洁和消毒了制冰设备。后续真功夫将对此事作进一步的调查与了解。(李楠楠)

全文阅读
 
白酒业惨淡中报揭幕 “下嫁”电商让价格接地气
  白酒企业利润大幅下滑甚至亏损的尴尬局面在二季度开始上演,日前沱牌舍得、酒鬼酒的业绩预告掀开了惨淡中报的序幕。   为了扭转颓势,白酒企业纷纷采取降价、联手电商等“亲民”措施。虽然市场有所企稳,但考虑到近年来迅速膨胀的产能有待消化,行业调整期远未结束。      大潮退去,方知谁在裸泳。日前,酒鬼酒、沱牌舍得的预减中报掀开了上市白酒企业的真实状况。有人用“最难看中报季”来形容白酒企业交出的尴尬“成绩单”。   沱牌舍得表示,2013年由于受控制三公消费等政令的影响,公司高档产品销售下滑,初步测算上半年净利润将同比减少80%左右。   2012年上半年,沱牌舍得净利润约1.86亿元。由此推算,今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3720万元。由于今年一季度沱牌已实现净利润5753万元,今年二季度可能亏损约2000万元。这是沱牌多年以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情况。   除了沱牌外,其他名酒的日子也不好过。瑞银证券预计,洋河股份、五粮液等龙头酒企上半年的净利增幅都是个位数,而去年它们的这一指标均在50%以上。   “白酒的中报业绩还是会很低迷,可能维持和一季度差不多的水平,这是一个业绩探底的过程。”瑞银证券研究员王鹏表示。股市对此已有反应:今年以来酿酒板块中累计跌幅超过20%的个股达到15家,其中酒鬼酒跌幅最大为46%,其次是洋河股份下跌43%,山西汾酒下跌40%。      为扭转销售颓势,白酒企业纷纷采取降价措施。而近年来大热的电商平台,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以53度飞天茅台为例,去年这个时候售价约为1760元。近日记者走访上海多家烟酒专卖店发现,目前售价从1250元――1550元不等。有家烟酒连锁店价格更低至1180元/瓶,但需要一次购买整箱(12瓶)。   与实体店相比,在一些电商平台上,53度飞天茅台的售价仅为1159元,而且对购买数量没有限制。   事实上,就在今年7月,一向对渠道控制较严的茅台公司,已选择与白酒电商酒仙网进行战略合作。龙头老大都肯放下身段,在行业内产生的影响可想而知。“茅台触网,可以说开启了白酒电商的元年。”酒仙网董事长郝鸿峰说,现在白酒网购量占总销量的比例可能就0.5%,未来增长到5%不成问题。   除了电商平台,各地兴起的酒类交易所也成为白酒销售的新渠道。贵州茅台近日宣布,与贵州白酒交易所签署2013年销售合同,销售产品为200吨茅台酒。   渠道多元化,将推动名酒价格向市场实际需求靠拢。新食品产业研究院研究员谢骥说,原来茅台等名酒的终端售价几乎铁板一块,消费者选择余地不大。现在出现1159元――1550元的宽泛区间,一方面说明发展改革委打击白酒价格垄断发挥了作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经销商的灵活性。“谁卖得便宜,谁出货就快,再不会像以前那样囤货待涨了。”      在采取降价、联手电商等“亲民”措施后,目前白酒市场略有企稳,一些名酒价格甚至出现恢复性上涨。   “其实今年4月份茅台价格最低,每瓶800多元都卖过。现在需求好了些,我们刚刚把零售价从1099元调到1159元。”郝鸿峰透露。   不过,在谢骥看来,白酒行业的调整远未结束。“在经历剧烈的收缩后,市场企稳只是第一步,如何消化近几年迅速膨胀的产能才是大问题。目前全国规模以上酒厂接近2000家,可以预期,部分小酒厂将被淘汰出局。”   在行业调整过程中,加大中档产品开发几乎成为共识。谢骥指出:“随着虚高消费下滑,居民消费升级,两者最终将在100――300元的区域内接轨。这个价格区间的白酒产品,未来可占到行业总销量的50%。”目前,茅台旗下中档产品汉酱酒和仁酒的终端售价,已经从799元和658元,分别下滑到399元和299元,显现出中档酒竞争的加剧。   业内人士分析,当前公众对白酒的期待可概括为三点:一是喝放心酒,食品安全有保障;二是喝明白酒,对公众质疑能够讲真话、交实底;三是喝实在酒,货真价实、性价比高。只要做到这三点,白酒行业仍有长足的发展空间。(记者何欣荣、王淑娟)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