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业转型迫在眉睫 “手术”...
  再一次来到中越边境的德天瀑布,何雨菡的情绪十分复杂:2002年,在德天瀑布还是曾经的“处女地”时,她就造访过这里,为瀑布的气势所震撼;11年后,当她再次面对...
32期
9月非制造业PMI创新高 专家:服务业需求有效释放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刚刚联合发布,2013年9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4%,环比上升1.5个百分点,创出自今年4月以来的新高。   除了非制造业PMI整体数据好转,另一个重要的风向指标是,新订单指标也连续两个月回升,而且9月份回升有所扩大,达到53.4%,这也创出了自今年2月来的新高。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非制造业经营活动和市场需求双双回升,而且指数水平都高于今年以来的历史平均水平,显示出当前非制造业的经济整体表现活跃。从行业来说,服务业的表现特别明显,需求增幅非常突出,本月服务业新订单指数达到52.8%,环比上升了2.9个百分点,也创出了自今年2月以来的新高,显示出服务业市场需求得到有效释放。   企业反映的情况也显示,反映订单不足的服务企业比重明显降低,到8月份回落了2.4个百分点。促成服务业市场需求明显回升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受到节日消费预期的影响,以零售业为主的消费性服务业增势较为强劲,它的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都回升到60%以上的较高水平,而居民的消费潜力也有所显现。另一方面,在调结构相关政策的推动之下,以信息服务业和物流业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市场需求也明显上升。   地产业一般比较受大家关注,从9月的商务活动指数房地产市场是趋旺,9月份的房地产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双双回升,而且指数都升至了50%以上,环比升幅非常明显,而房地产市场活动趋旺也意味着房地产投资活动仍然保持着较快增长,但是不排除施工旺季带动行业活动出现阶段性回升,也认为这样需要关注后续指数的变化。   另一个与地产业相关的指数是建筑业,9月份的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也是连续两个月实现回升,特别是商务活动指数重回60%的较高水平,这也反映出建筑业的活动在继续加快。从具体行业来说,房屋建筑业和土木工程建筑业的活动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而9月份的建筑活动加快也不排除行业进入施工旺季的影响,但是,新订单指数的连续回升也预示着建筑活动有望延续快速增长的趋势,也需要关注后续相关指数的变化。(记者张棉棉)

【全文阅读】
 
上海自贸区成国庆“新景点” 咨询服务来访不断
   上海10月3日电 题:上海自贸区成国庆“新景点”    记者 郑莹莹   这个国庆长假,甫挂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商家、市民争相踏访的热地。   地处浦东基隆路9号的上海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9月29日启用,因考虑到国际资本市场并不休息,很多企业又渴望了解试验区新政新规,服务大厅取消国庆休假照常开放。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 记者,服务大厅要到10月8日才开始接收材料和办理,假期期间只提供业务咨询服务,尽管如此,来者如潮。截至2日下午17时,已接待咨询超过2000户次。   服务大厅内,集中了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的办事窗口,一字排开36个,厅内拿号排队者甚众。很快,这里将实行“一口受理”,企业只要递交一份材料,这份材料就可以在大厅的各个窗口进行内部流转。   前来咨询的上海申洲大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部门经理刘幼琴说,事务所很多客户在外高桥(属上海自贸区范围)注册,非常关心有何政策变化,因此赶紧来看看,咨询内容涉及注册资本、经营范围及是否需要变更营业执照等。问完后来不及和记者多聊她即离开,说假期里就要尽速告知客户。   正在排队的费墨告诉 记者,自己是帮一名台湾朋友前来咨询的,这位朋友在台湾做礼品生产生意,想了解上海自贸区进口是否有优势,关税会否减免较多,期待通过这个新管道来大陆开展业务。   “80后”任道平正在为创业不到一年的上海瑞梵冷冻设备有限公司寻商机,“我们的大型设备以前都是从代理商那里进货,现在想看看能否直接从国外或者从自贸区进货”。这位年轻创业者说,自己也特别想来看看,觉得这么好的商机不能错过。   商机不仅吸引沪上企业。从事笔记本电脑配材贸易的雍茂军从江苏昆山赶了80公里路程前来服务大厅,他说,受平板电脑冲击,笔记本电脑市场有些萧条,因此想来了解通过上海自贸区可否挖掘出新机会。   现场,前来咨询的人流不断,当中还有一些前来拍照留念的游客。 记者发现,与寻常的服务大厅不同,这里无论是前来咨询的人员,还是仅到此一游的市民,都能三五成团,围拢在一起聊“自贸区话题”,内容从未解的政策疑惑,到各式“自贸猜想”,乃至沪港关系,都有所涉略。   在综合服务大厅外,结伴而来的沪上市民将这个原本偏处一隅的所在,视作今年“国庆游”的重要一站。从市区坐了1个多小时车专程到此一游的市民张姓阿姨说,这地方上海人原来也不常来,“10年前来这里时,连高楼都没有,现在却成了最当红的上海自贸区”。在门口留影后,她便携同伴一起去逛区内的商场。(完)

【全文阅读】
 
水泥、平板玻璃产能过剩问题仍然突出
  记者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得益于煤炭、重油、纯碱等原燃料购进价格下降,生产成本减少,水泥、平板玻璃产业经济效益好转。但是,水泥、平板玻璃的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结构性矛盾仍未解决。   据中国建材联合会公布的数据,今年1-8月,规模以上建材工业预计完成销售收入2.6万亿元,同比增长15%。全国水泥产量15.2亿吨,同比增长9.2%;平板玻璃产量5.1亿重量箱,同比增长11%。水泥制品、砖瓦、建筑用石等建材主要产品产量都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数据显示,前8个月,我国建材工业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891亿元,尽管增速与去年同期水平相比有所回落,但增幅仍达14.5%。从投资领域看,投资向制品、深加工产品业倾斜态势明显,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位于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建筑用石开采与加工、砖瓦及建筑砌块制造业。   同时,1-7月,建材工业利润恢复增长,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391亿元,同比增长21.4%;规模以上建材工业销售利润率6.1%,比去年同期增长0.3个百分点。3月份以后,平板玻璃制造业扭亏为盈;5月份以后,水泥制造业利润恢复增长。(记者朱诸 江国成)

【全文阅读】
 
万亿猪肉市场依赖洋血统 本土猪种为何失守市场?
  中国是世界上猪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全世界猪种资源共有300多个品种,我国就饲养了其中的100多种。然而,国内养殖业需要的猪种却主要依赖进口,年进口量近2万头。中国餐桌上少见本土猪肉,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源在哪里?经济之声记者调查《万亿猪肉市场依赖洋血统》第二篇《本土猪种为何失守市场?》。   在成都市成华猪保种场场长罗成刚的记忆中,成华猪曾经是川西猪种的代表,在80年代中期以前,成都及周边农村几乎都养这种猪。“家家都有黑毛猪”,说的就是成华猪。   罗成刚:成华猪最大的特点耐粗食,吃一些青饲料。成都是富饶的粮食产地,米糠、麦麸等青饲料可常年供应;同时,七八十年代老百姓吃肉的机会不多,买肉都挑肥的。因此,好养活、出油又多的成华猪就成了养殖户的首选。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让人们的口味转而偏向瘦肉,市场对瘦肉生猪需求大增。这让“长的慢、肥肉多”的成华猪逐渐被国外引入的瘦肉型洋白猪所替代。   这种情况在北方同样存在。北京黑猪也曾遭遇被弃养的尴尬。   首农相关负责人:咱们地方猪,包括像黑六地方品种猪肉,生长期长,从落地开始,到长成需要6个半月到7个月,长90公斤。但是三洋猪,体长长,长得快,大概5个半到6个月时间,长到120公斤。养猪的人很快见到利益,从数量上愿意做在这个。   经济效益低下,成了本土猪种被养殖户抛弃的首要原因。不过,业内人士表示,保护与开发利用脱节才是地方猪失去市场的根源所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畜牧室主任王济民:   王济民:本土猪市场化比较低,最根本原因,没有确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品种培育体系。过去都是以大学科研机构为主,依靠政府做,效率不好。   据了解,在2005年以前,中央财政每年用于畜禽资源保护的资金仅有几百万元。到2012年,经费增加到5320万元,即使这样,平均到每个国家级地方猪保护品种的保种经费仅有40万元左右,与实际需要量相差很远。   以政府力量为主,脱离市场,为保种而保种的机制,也导致地方猪种规模难以扩大。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白林所,猪种在市场上不赚钱,主要是国家保种资金在维持。   白林:这两年大型养猪场也要养一些地方品种了,有市场上的需求,数量上就会很快地扩大,因为能够赚钱了,就扩大了。   有市场,才能有发展。专家建议,政府对地方猪种的保护,要紧密围绕市场变化,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的支持,激发企业自身的活力,引导企业优化、改良品种,最终本地猪种在市场中才能得以逆袭。(记者晏琴 田野)

【全文阅读】
 
IMF认为改善银行融资结构有利于促进全球金融稳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日发布报告说,改善银行融资结构有利于促进全球金融稳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当天公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分析章节中指出,美国和欧洲银行过度依赖短期批发融资是造成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而新兴经济体银行由于更多依赖股本和存款融资,在金融危机期间损失较小。这说明银行的融资结构对全球金融稳定有重要影响。   报告认为,增加股本融资,减少债务融资,促进融资结构多样化和降低贷存比率可以使银行融资结构更加稳定,从而减少全球金融风险。报告指出,本轮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大多数银行的融资结构已有改善,但欧元区一些银行的融资结构仍然脆弱,因为它们主要通过发行担保债券,以此作为抵押从欧洲央行获得融资,这导致债务融资比例和杠杆率过高。   报告还说,落实巴塞尔协议Ⅲ等全球金融监管改革,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解决银行“大而不能倒”的问题,有利于改善银行融资结构,增强银行应对流动性冲击的能力,但也可能加大银行的融资成本,应注意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平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常在它和世界银行的春季会议与秋季年会期间发布上、下半年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2日发布的是报告第二、第三章,报告第一章将于下周发布。201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定于10月11日至13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记者高攀 王宗凯)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