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投资客抄底二手房市场
13
  羊城晚报讯 记者张爱丽报道:7月,广州二手楼市交投活跃度继续维持低位,但因业主资金周转或换房套现而出现的笋盘数量有所增多,吸引部分投资客出手抄底笋价二手房。据合富置业成交数据显示,7月二手住宅成交均价为21679元/平方米,环比下降4%
  □何龙  中央巡视组前三轮巡视的21个省份中,在20个省份发现房地产业腐败,占比达95%。这是中金在线昨天告诉我们的消息。  据报道,当前官员腐败问题主要集中在矿产资源、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工程项目、惠民资金和专项经费管理等6个方面,其中房地产业占了两个席位。截至7月下旬,有19名省部级官员在中央巡视组进驻后落马,其中不少与地产密切相关。  内蒙古自治区前党委常委、统战部长王素毅案就是典型的房地产腐败案。从2005年至2013年,他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收受钱物折合人民币1073万余元。向王素毅行贿的9人中,以房地产商居多。  在房地产行业的销售价格中,主要包含土地成本、建安成本、财务税费、管理成本及企业利率等。国土部2011年曾对外公布了房地产项目用地地价专项调查结果,在全国620个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平均地价占23.2%。  但中国证券报在2012年3月30日的一篇报道中则说,中原地产统计了自2011年四季度以来十大标杆房企陆续开盘的32个新项目,这些项目平均土地成本已经达到了销售均价的33%左右。  这些数据表明,土地是政府的摇钱树,GDP的膨化剂,房价的登山鞋。这就不难理解有那么多的拆迁纠纷,为什么推土机还是闲不下来,为什么房价会越限越高。地价是釜底之薪,当“地王”频现,地价之薪越烧越旺时,如何能够抑制房价的沸腾?  但这还只有土地的显性成本。在显性成本的背后,还有我们难以看到的隐性成本,这就是掌握土地批售权力的人从中捞取巨额贿赂。而地产商输送给官员的贿赂钱财,最终都记在商品房购买者的账上。  地价动辄数以亿计,每平方的价格抬高或降低一点,其差价都十分惊人。在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又运作不透明时,土地出让和房地产开发潜藏着巨大的腐败空间。有时候,地产商的地是通过几次转手才得到的。这就像工程转包,在数次倒手之后,价格就节节攀升了。在倒手过程中,都可能需要权力周转费。而地产商不可能做赔本买卖,他们只有在房子的买家那里把钱赚回来。  地产腐败还表现在变更土地性质及用地规划方面:一些官员大笔一挥,以非商用的低廉价格出让土地,然后大笔再挥,又让土地变为商用。在这种大笔之下,利益滚滚而来,地产商自然投桃报李。我们有时对贪官为什么动不动就贪污数千万甚至数亿感到困惑,其实对大地产商来说,他们给出的贿赂只是赚到的一个零头。  于是在我们的住房中,或许每个砖块、每条钢筋都内嵌着腐败的黑金,而这些黑金需要我们去赎买。正因为地产腐败是房子的隐性成本,我们却无法计算它到底是多少。但不管多少,我们哪怕一辈子节衣缩食,也要硬着头皮承当这些额外的住房成本,因为无论如何,我们都要为自己找到安身之所。  现在中央巡视组通过三轮的巡视,就发现比例如此之高的地产腐败,这说明权力一经放纵,监督一旦打盹,它就会表现出如狼似虎的嗜血本性。但巡视的特点是来回走动的,总有不在场的时候,而权力则需要不间断地盯视。要实现盯视,唯有把权力关进笼子。(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
【全文阅读】
          □然玉  还记得安徽凤阳的“简陋办公楼”吗? 2009年12月,有媒体刊发了《凤阳节俭办公重民生,县政府办公楼一用就是30年》的新闻报道,颂扬凤阳县没有丢失艰苦奋斗的精神,数十年没有搬迁办公场所。不过,记者发现,在上述新闻报道“出生”的8个月前(2009年3月),凤阳县就已经在破土动工兴建新办公楼群。而当地官员表示,修建新政府大楼和宣扬老政府大楼这两件事情其实“并不矛盾”。(8月5日澎湃新闻)  随着媒体深度起底,似乎又一个俭朴榜样,瞬间轰然倒塌。彼时不吝点赞的围观者,此刻只能大呼上当;曾经情真意切的溢美之词,如今看上去如此滑稽,自认被欺骗的公众,正亢奋地口诛笔伐,声讨着凤阳县政府的“寡廉鲜耻”。  然而,回溯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凤阳县政府的官员自始至终,都没有刻意隐瞒、故意说谎等情形。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在顺水推舟,配合着媒体的殷勤解读与煽情化叙事……而且,客观说来,“凤阳县政府办公楼一用30年”的表述,在当时的语境下,并不算捏造、失实。如果说,09年的那篇文章有些欠妥。那么也仅仅在于,当事人信息披露不全面,从而造成了对事实的选择性呈现。  凤阳县政府建设新楼,当然无可厚非。那么多职能部门,总不能一直待在老旧、高危的办公楼里吧?当地行政机构依规入住新楼,并且完成了对超标用房的清理,可谓身家清白、合理合法。既然如此,人们为何还不依不饶呢?或许是因为,舆论当初的吹捧太过矫情,方才引得民间情绪集体性回弹;又或许是因为,凤阳县既要博美名又要占实利,如此嘴脸实在太过讨厌?  关于政府大楼的建设与使用规范,媒体与民众,一直都知之甚少。评价与之相关的案例,各方往往不是比照那些精确、具体的“标准”,而是充斥着浓浓的主观想象和道德判断的成分。在此心态下,那些残破不堪、摇摇欲坠的办公楼,会被视作值得礼赞、膜拜的意象;而那些新建的办公楼,几乎与生俱来带着某种可疑的原罪……恰因为此,凤阳县政府旧楼曾经赚尽名声;也因为此,其新建大楼现在正经受着漫天非议。  时至今日,舆论再来谈论政府大楼,也该变得成熟起来了。我们必须找到一个确知的标准,来对各式政府大楼的存废,做出公允、具象、有理可依的评价。若各方继续沉浸在抽象的、下意识的自我感动或无端怀疑中,诸如凤阳县大楼的尴尬,便注定不会是孤例。
【全文阅读】
  “市场对不动产登记是否能够如期落地一直存在疑惑,目前看,政府相关部门在加快推进这一政策落地。一二线城市都出现了大户型二手房上市增加的现象。预计随着不动产登记的加速,大户型二手房供应将继续增加。”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日前,国务院召开常委会议,讨论了《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强调已经发放的权属证书继续有效、已经依法享有的不动产权利不因登记机构和程序的改变而受影响。张大伟认为,在最近各地都出现放松调控政策预期的时间点,国务院召开常委会议强调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将影响市场走势。  “目前,不动产登记最关键的是制度顶层设计,技术并不存在问题,一旦顶层设计完成,推进的速度将会加快。”张大伟补充表示,不动产登记本身并不是房地产调控,这一政策是房地产调控从之前的交易环节调控转变到存量环节调控的重要标志性事件,对市场的影响将非常大。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不动产登记推进面临两大阻力,一方面由于不动产登记涉及到个人私有财产或者隐私,人们不愿意配合,这与国人“有财不外露”的观念有关,同时也担忧个人财产信息泄漏;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一些地方或部门属于拥有多套住房的群体,进行不动产统一登记、住房信息联网,无异于打破既得利益,所以大多不愿主动配合联网工作。  张大伟指出,条例草案的形成,有望加速这一政策落地。对于市场影响来说,虽然楼市已经有一年时间消化,但是对于部分高端住宅来说,这一政策依然是利空。“只有不动产统一登记后,房产税才可能全面落地。”张大伟表示。据《证券日报》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