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管执法伤人 队长开百万豪车
36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南京浦口桥林街道四联村人吴女士,因为自家门口种下的几棵小青菜被认为是“影响周边环境”,而招来城管。城管将小菜地清除,期间,双方发生言语冲突,随后动手。吴女士受伤。  吴女士被打伤后,在家里亲戚陪同下去城管中队讨说法,可打人城管早已没了踪影。当晚6点左右,桥林城管中队长张某来道歉了,开的却是一辆价值百万的雷克萨斯越野车,这让村里人目瞪口呆。吴女士说,“队长穿着便装,凶巴巴的,一点诚意都没有”,双方不欢而散。  城管队长开百万豪车,车从哪儿来?  桥林街道负责人表示,张队长是他们街道聘用人员,工作能力强。当时晚上6点左右,已经是下班时间,他本人开着私家车来协调工作,也并不奇怪。至于百万豪车,他自己有其他产业,当地街道也不便干涉。  目前,动手打人的城管队员,被扣罚当月奖金,诫勉谈话,仅此而已。而张队长,只能说,您也过于能者多劳,一边有自家产业,一边还聘用去当城管队长,您太累了,您该歇歇了。                        
  北京7月17日电 (记者 张希敏)中国民政部17日发布,据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统计,截至7月17日15时,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8省(直辖市)882万人不同程度受灾,34人因灾死亡、21人失踪,40.3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4.6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  7月10日以来,西南至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局地大暴雨,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同时,灾害造成近9300间房屋倒塌,6.3万间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384.3千公顷,其中绝收44.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2.1亿元人民币。其中,贵州因灾死亡10人、失踪10人,湖南因灾死亡9人、失踪11人,江西因灾死亡6人,湖北因灾死亡3人,四川、云南各因灾死亡2人,重庆因灾死亡2人。(完)
【全文阅读】
中航工业洪都持续奋战C919大飞机前机身,图为前机身部件下架  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以一声嘹亮激昂的集结号,引领省会南昌前所未有地肩负起推动江西经济向上跃升的重大使命。两年来,南昌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做强南昌的总要求,立说立行、真抓实干,为打造核心增长极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近两年,南昌GDP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一、第二;人均GDP过1万美元,人均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突破5000元。  经济指标占比连年提升。两年来,GDP、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提升0.3、0.5、0.5、0.6和1.3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连续两年超过90%;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打造核心增长极,最终要靠大发展、快发展来支撑、来实现。南昌要成为核心增长极,关键是落到做大经济总量、做强经济实力上来,不断提升经济指标的首位度。  南昌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3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3336.03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59.48亿元,增长12.9%;完成5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额2909.76亿元,增长2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0.01亿元,增长13.7%;海关出口总额73.11亿美元,增长13.1%;实际利用外资29.64亿美元,增长12.3%。财政总收入完成558.02亿元,增长11.6%,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1.91亿元,增长21.6%。  南昌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2014年上半年,南昌市完成财政总收入332.5亿元,同比增长14.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81.7亿元,同比增长16.4%。财政总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市财政局工作人员表示,面对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影响,南昌市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连续6个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财政总收入增幅在全省各设区市中排名第1位,为近年来最好成绩。  同时,财政收入质量持续高位。全市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分别达89.5%和83.4%,在全省11个设区市稳居第一位,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4和12.6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的增长,有力地保障了民生支出的需要。全市教育、社保、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五个领域累计支出超100亿元,占全市支出总量一半以上。  增幅的提高、占比的加大,反映出南昌的“龙头”引领优势不断增强。   南昌要崛起,产业是支撑。加快南昌发展,首先要强化产业支撑,打造核心增长极。  在江铃汽车集团小蓝汽车城,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整车生产厂房里全自动机械手正在工作,生产场面如火如荼。江铃30万辆整车项目已经全面投产,为“十二五”期间打造汽车制造千亿元产业奠定了扎实基础。  在新建县望城开发区的江西五十铃整车项目,一间间厂房干净明亮,一条条生产装配线整齐划一。江西五十铃整车项目总投资26.8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亿元,项目投入使用后,将形成年产10万辆皮卡和SUV的整车生产基地。目前。生产线设备已进场安装,预计于今年10月份竣工投产。  2014年5月15日,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洪都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前机身大部段在南昌成功下线,这是国产大型客机项目研制过程中即将交付的首个大部段。南昌市充分发挥洪都航空集团的技术、产业等优势,积极参与国家大飞机制造的产业分工,打造年产值超5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南昌已初步形成大飞机前机身/中后机身制造能力。南昌航空工业城2015年完成建设,并对中航工业洪都实施整体搬迁。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迈上新台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江铃30万辆整车项目全面投产,新的40万辆整车项目已经纳入规划。南昌航空城、江西五十铃整车、欧菲光二期等一大批产业项目快速推进。  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76.21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29.14亿元,增长12.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0.1%,较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1-5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1.07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工业投资463.29亿元,增长7.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5.4%。   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批准设立、红谷滩全省金融商务区建设如火如荼、小蓝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南昌工业园区扩区升级紧锣密鼓、南昌(国家)小微企业产业发展示范园国家授牌……一个个发展大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搭建起来,为南昌实现跨越发展铆足了劲。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市七个省级及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入园企业户数达到1332户,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76.43亿元,同比增长16.4%,高出全省2.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三千亿”大关,达到3206.38亿元,同比增长17.4%,分别高出全省园区和全市规上工业增速0.2和1.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345.76亿元,同比增长19.6%。  南昌市工业园区围绕“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打造千亿产业园区”目标,千亿园区建设实现零的突破。2013年,高新区以1014.43亿元的“身家”,成为全省首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的工业园区,同时实现企业户数全省第一,经济规模全省第一,利税总额全省第一等多个“第一”。经开区位列全省第二,主营业务收入今年将突破千亿元;小蓝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开区;全省金融商务区引进各类金融机构95家。  今年,南昌市工业园区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园区生产运行稳定。1-5月,七个省及省以上园区总共完成工业增加值333.53亿元,同比增长7.3%。园区企业经济效益情况良好,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206.75亿元,同比增长10.3%;利润59.42亿元,同比增长20.6%;利税128.92亿元,同比增长17.3%。  今年1至5月,我市3个国家级开发区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其中,高新、经开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增加值总量分别完成124.41亿元和77.63亿元,分列全省第一、第二位;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完成376.21亿元和288.65亿元,分列全省第一、第三位。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增加值总量和主营业务收入均实现较快增长,完成增加值60.12亿元,位居全省第五,较上年同期前移两位。  招商引资成绩突出。1-5月,全市工业园区累计实现招商签约资金216.58亿元,同比增长5.6%,高出全省14.4个百分点。  2014年4月,《南昌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25年)》正式获批复。临空经济区以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及周边服务区为核心,包括桑海经开区,新建县樵舍镇、乐化镇、金桥乡的部分区域和南昌经开区的白水湖管理处、冠山管理处,总共约223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到2025年,昌北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3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30万吨;临空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1000亿元,集聚人口100万人。建成国内大型客运航空枢纽和中部国际货运航空枢纽,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临空产业体系,临空经济区基本成型。  目前,临空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热火朝天,昌九大道、临港大道、湖滨北路、小微大道、建业大道快速推进,与经开区成熟路网实现了有效对接,昌九大道与福银高速互通立交将于今年7月开工,拥有4个2000吨泊位的龙头岗码头正在紧张施工,“铁、公、水、空”四位一体的综合交通优势正在形成。  “筑巢引凤”战略初战告捷。如今,30万平米标准厂房,已建成的一期10万平米预售一空,尚在图上的20万平米也被全盘订购,即将启动三期。  在政策扶持和交通优势的吸引下,南昌临空经济区招商形势喜人,引进了一批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高端、前端、深端产业项目。截至目前,已签约落户临空经济区亿元以上项目8个,总投资115亿元。  备受关注的是,三大引爆项目齐聚临空经济区:总投资60亿元的深圳欧菲光产业园已经落户,总投资近40亿元的海派通讯智能手机终端项目、总投资20亿元以上的深圳兆驰股份LED生产项目将落户。(记者 吴跃强 李海燕 文 首席记者 万
【全文阅读】
昨日,市委书记孙政才在点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调研。 重庆日报图  我市出台一系列小微企业发展扶持政策以来,落实情况怎么样?小微企业发展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问题?市委书记孙政才对此十分关注。7月16日,他在调研我市部分小微企业时强调,要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在完善、落实扶持政策措施上下大功夫,研究解决突出问题、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着力推动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集群发展、可持续发展,努力使小微企业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位于江北区观音桥商圈的重庆市网商产业园集聚了近百家小型企业,已形成了产品生产、网络营销、物流仓储、第三方服务、金融服务等电子商务全产业链。32岁的重庆市网商协会会长胡刚和他带领的年轻团队,在管理运营产业园的两年时间里,推动电子商务与传统商贸互动发展,促进网商产业集聚和资源整合优化,有效推动了网商产业发展。胡刚告诉孙书记,截至去年底,园区实现交易额54亿元,直接就业2000人左右,已成为颇具规模的网商产业园。年轻人的创业梦想和创业激情,给孙政才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对此充分肯定,深有感触地说,行业协会就是要按照市场的规律,用市场化的办法,整合行业资源,推动行业发展。而我们有的区县往往习惯靠行政手段搞个“盆景”,墙上各式各样的牌匾挂了一大堆。你们这个产业园真是大不一样!依托移动互联网实现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既可催生一大批小微企业,又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要下决心做大做强重庆电商产业,带动更多的小微企业成长壮大,真正实现“线上线下市场互动发展,实体虚拟经济共同繁荣”。对于胡刚提出的电商人才不足、物流园区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孙政才当即要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小微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切实加以解决。  在网商产业园内的美依汇服饰有限公司、酒樽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点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凰韵商贸有限公司、中融广告传媒有限公司调研时,孙政才与年轻的创业者们交流谈心,给他们加油鼓劲,勉励大家切实加强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动电子商务和传统产业融合发展,逐步提高核心竞争力,脚踏实地、大胆创新,从一点一滴做起,一步步做大做强。  南岸区微型企业孵化基地目前已入驻各类微企138户,提供就业岗位上千个。在尼豆科技有限公司、弘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学正环境污染治理有限公司、其乐融融影视广告有限公司、杰品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孙政才详细了解微企发展情况。企业发展有什么困难?注册登记方不方便?优惠政策落实到不到位?融资成本如何?他一一细心询问,叮嘱相关部门负责人切实增强财税金融支持政策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搞好配套服务,按经济规律办事,鼓励更多的小微企业加快发展。  重庆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成立以来,专门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孙政才在调研中指出,要认真研究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关键是要运用市场手段,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搭建方便快捷的融资平台,引导金融机构丰富金融服务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努力满足小微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孙政才指出,小微企业是投资与消费的重要结合点,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重要源泉,对于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繁荣市场等具有重要作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按照放开、减负、解难、引导的要求,增强针对性,不断加以完善,切实落实到位。当前,要进一步降低投资准入门槛,积极推进小微企业“先照后证”改革,坚决杜绝“玻璃门”、“弹簧门”等现象,大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促进小微企业轻装起步、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财税支持政策,将政策用好用活用到位,促进更多的小微企业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大力发展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创新型小微企业,积极发展各类科技孵化器,不断提升企业创新创造能力。坚持多关心、多扶持、多服务,少检查、少评比、少添乱,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小微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市领导吴政隆、吴刚一同调研。(重庆日报)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