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企产权转让受市场青睐
4
   上海8月24日电 (杨清)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24日披露,在本周(19日至23日)5个交易日中,成交金额居前的项目
  一场资金流出新兴经济体的恐慌,正在因印度、印尼等亚太股市的暴跌迅速蔓延。部分欧美套利型资金的回撤,也引发国内机构对A股市场的担忧。   尽管欧美套利资金流出的可能性在逐步加大,但人民币回流的速度有可能同步加快。就在部分“套利”型欧美资金回流时,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情况表明,沉淀于国际市场的人民币正在密谋一场“返乡”潮。      Peter chen的团队最近一个月特别忙。这家总部位于香港中环的PE机构,为了说服LP(有限合伙人)追加投资,不断奔走游说。最终结果却让peter chen团队略感失望。   “我们去年就发现,国内PE开始清仓甩卖一些非常优质的项目,这是一个介入的好机会。但是近段时间要说服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的LP追加投资并不容易。”Perter chen失望地说。去年9月,尽管他的团队在业内不过是名不见经传的新丁,却轻轻松松地从欧美投资人那里募集了超过50多亿元的人民币基金。   与Peter chen在同一栋楼办公的咨询机构,他们的业务正好与Peter chen团队反向,最近数月生意却接踵而至。该机构的一位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2008年前后介入中国企业的一些欧美资金,近期都希望寻找新买家,以兑现收益。   事实上,这种欧美套利资金的撤资潮,在其他新兴经济体表现得更为明显。贝莱德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有1024亿美元流入北美股票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日本净流入28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欧洲也吸金43亿美元。相比之下,新兴经济体的ETF净流出76亿美元。   近期关于美联储可能退出QE的传言再度成为市场热点。港股操盘手李扬指出,“美股财报行情基本告一段落,市场注意力转向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美联储退出QE如同给金融市场投放一颗原子弹,新兴经济体首当其冲,热钱流走之后经济可能失血。”      尽管部分欧美套利资金流出的意愿在逐步加大,但人民币回流的速度有可能进一步加快,这可从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一窥端倪。   为揽到更多人民币存款,香港一家中资银行人士陈明(化名)从去年开始,就与同事们想尽办法。陈明所在的网点位于香港九龙弥敦道。   这条长达5公里的大街是内地游客最为密集的地段,也是香港银行网点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中国证券报记者留意到,去年至今各家银行网点经常会在显著位置张贴人民币产品的推介海报,以及宣传人民币存款优惠的大幅广告。   比如,建银亚洲近日上调人民币定存利率,以最少10万元新资金作6个月或12个月人民币定存,可获3.2厘年利率;其中选用出粮增值(代发工资)服务的新开贵宾理财客户,以10万港元等值人民币,做6个月定期存款,年利率高达5.4厘。此外,中银香港宣布上调人民币存息至3厘,而永亨银行针对新客户的3个月人民币存息最高达3.2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缺乏利润空间,人民币业务对于香港银行来说,都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然而情况从去年初悄然发生改变。从扩大跨境人民币使用,到开放境外直接投资,再到允许境外资金投资内地股票及债券市场,香港银行业人民币业务腾挪的空间急速扩大。陈明说,“与内地相似,港银若做人民币业务也必须保持一定的存贷比,而目前香港的人民币资金大部分集中于渣打、中银香港、汇丰三家大行手中,这就逼得其他银行用一些优惠手段争抢人民币存款。”   涉及人民币的各种业务中,RQFII最引人注目。今年以来,监管层将RQFII的整体额度扩大到2700亿元人民币,大批驻港机构获得RQFII额度,投资范围从债券类产品或A股ETF产品,扩展到挂钩指数的实物ETF产品。值得注意的是,以RQFII产品为主的人民币产品可能在近期密集发售。比如,从下周起,多只与中华120指数系列挂钩的ETF产品将陆续登场,短期内预计约有60亿元资金进入A股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至今大部分申购RQFII产品的是中资机构。“从银行渠道帮忙给我们做的几场客户推介会看,参与的大都是中资人士,欧美系较少,毕竟手头人民币资金较多的仍是驻港的中资机构。”香港一家本土资产管理公司人士称。      从欧美资金撤离的情况看,大部分属于前期获利的套利资金,一些长期资金仍在寻找各种机会进入中国市场。摩根大通本周二发布报告,将中国股市的评级提高至“持有”。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即使处于政策调控期的房地产领域,仍有外资杀入。例如,近日黑石集团运营的一只专注于亚洲的房地产基金,本周提出一份收购要约,计划斥资25亿港元收购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泰升集团(Tysan Holdings Ltd。)。   瑞士银行近日也表示,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将与上海一个区政府以及一家保险公司联合设立一只保障房投资基金。该基金可能使用公共及私人融资,帮助建造更多的低价房屋。据数据跟踪商Preqin的数据,今年以来境外房地产管理公司已筹集16亿美元封闭型基金,用于中国的住宅投资,高于2012年筹集的8亿美元和2011年筹集的4亿美元。   上述判断也可以从外汇局的数据中得到印证。5月银行结售汇顺差104亿美元,6月银行结售汇小幅逆差4亿美元,目前中国没有出现外资主动、集中撤离的迹象。对于外汇局近期的数据,招商证券判断,QE退出对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的负面影响已在六七月体现。在美联储QE退出真正实施前,国际资本将以观望为主,贸易支撑下的中国跨境资金净流入的可能性较高,单边下滑的概率较低。记者 黄莹颖
【全文阅读】
  “错过了新浪、百度、阿里……不能再错过互联网新一轮变革所带来的机会。”在日前举行的2013中国互联网大会上,DCM、蓝驰创投等国内外投资机构,以及一批国际创业孵化机构的项目负责人齐聚北京,发出上述感慨。   易观国际分析师黄萌认为,受国内外投资环境、互联网行业的特性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信息消费规模将迅速扩大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互联网企业势必成为全球资本关注的焦点、新的投资“蓝海”。      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外资风投耕耘多时,今年高盛、IDG、红杉、DCM等一批知名国际投资机构依然活跃。   美国风投公司DCM驻京办公室董事曾振宇对本报表示:“DCM在中国投资了非常多的互联网公司,比如当当、唯品会、木瓜移动等。”他表示,DCM还将持续关注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   今年以来,初创互联网企业获风投追捧。据互联网创业服务提供商“36氪”统计,今年二季度,处于天使投资A轮投资阶段的融资事件达到了66起,占整体融资事件的74%。业内人士分析,这为创业公司的未来带来了更多新的可能。   国际资本除了直接投资互联网企业外,微软、诺基亚等企业则通过创业孵化机构与中国互联网企业“联姻”。微软创投加速器中国驻企执行官高欣欣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微软云加速器计划希望吸引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互联网企业加入微软创业基地。而诺基亚推出的诺基亚体验创新中心也与之类似,与微软展开了一场中国互联网初创企业的“争夺战”。      国际投资公司相中的是,中国互联网市场所蕴含的巨大经济效益和增长潜力。   “近年,欧美经济增速放缓,投资环境不理想,而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金砖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互联网、天然气等高新科技类项目,特别受国际投资者的青睐。”分析师黄萌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如是表示。   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认为,全球资本聚焦中国互联网企业,将实现国际投资公司与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共赢。   “尽管互联网行业具有高风险性,但同时也具备高增长、高回报的特性。”黄萌指出,国际风投机构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资源,往往能帮助这类企业规避风险,获得快速发展。   “一方面,海外投资机构更加熟悉企业的资本运作方式;另一方面,他们更代表了一级市场的投资人对企业的认可程度,而且他们与二级市场,比如券商、股份交易的关系更紧密。”因此,黄萌认为,对于想在海外做IPO的国内互联网企业来说,与国际投资机构的合作,将成为他们发展和上市的重要跳板。      在国际资本热衷投资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形势下,中国互联网企业下一步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罗旭认为,一方面,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较为充分,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企业在海外上市后,受到国际法制约下更为健全的法律保护,加之互联网企业汇聚了众多高素质的人才和团队,使中国互联网企业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在利用全球资本的同时,如何健全发展国内金融市场,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规避潜在风险的重点。   方兴东对本报直言,长期以来,中国在风险投资领域发展缓慢,未形成成熟的风投文化,加之国内上市制度对于企业盈利额的门槛限制,以及即使在国内上市,资本也不能出境,存在通道不畅的窘境,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健康发展急需国内的良好金融环境的建立。   “我们应在吸收境外资本的同时,努力将境内资本作为投资主力军,期待未来中国互联网企业产出的巨大回报为境内所用。”方兴东对中国互联网企业资本市场的发展充满期待。
【全文阅读】
  商务部23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介绍了我国1―7月外贸、利用外资等商务运行情况。      据海关统计,1―7月,全国进出口14.7万亿元人民币,扣除汇率因素(下同)同比增长8.5%。其中出口7.74万亿元人民币,增长9.5%;进口6.96万亿元人民币,增长7.3%。其中,7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19万亿元人民币,折合3541.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8%,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认为,进出口数据反弹首先得益于国务院出台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在政策推动下,一方面企业的出口积极性有所增强,促进了出口增长。另一方面,国内需求有所恢复,进口增长出现了反弹。比如从7月份大宗商品进口量来看,原油增长了17.8%,铁矿石增长17.4%,钢材增长9.2%。   沈丹阳认为,7月份进出口反弹还有三个因素:   一是受全球经济近期回暖的影响,出口及与出口需求挂钩紧密的加工贸易进口都有所改善。7月份我国对美国、欧盟、东盟的出口增长都比较明显,特别是对欧盟,原来对欧盟一直是下降,7月份是增长的。1―7月份对欧盟仍然是负数,但7月增长5%。加工贸易的进口同比增长5.3%,这也是一个新情况。因为过去一段时间一般贸易进口是增长,但加工贸易的进口是下降的,7月份加工贸易进口同比增长5.3%,环比增长17.4%。   二是进出口企业经营环境有所改善。例如,7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稳定,对欧元、日元分别小幅贬值1.7%和0.6%,扭转了年初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局面,稳定了企业的预期,增强了企业出口的信心,贸易环境有所改变。   三是去年同期基数比较低。去年7月份,我国进出口仅仅增长了2.6%,其中出口只增长1%。相比而言,今年7月份的进出口基数比较高。   “从企业反映的情况看,8月份的进出口很可能继续保持比较好的发展势头。”沈丹阳说,当前国际市场的需求稳步提升,加上国务院出台的促进贸易便利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得到落实,我国进出口增速有望在下半年进一步企稳。      沈丹阳介绍,作为外贸发展的新方式,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取得快速发展。2011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6万亿元,2012年2万亿元左右。目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主要分为企业对企业(就是通常所说的B2B)和企业对消费者(就是B2C)的贸易模式。   “商务部认为应积极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前几年就已经开展了一些促进性的工作。”沈丹阳表示,比如择优认定了阿里巴巴速卖通、敦煌网、中国制造网和中国诚商网等若干家电子商务平台,作为商务部重点推荐的开展对外贸易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同时,提升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外贸水平、加大对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外贸的支持政策等具体指导意见。   沈丹阳表示,商务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并争取尽早出台支持跨境电子商务促进出口的具体政策措施。   规范贸易制度。海关统计有加工贸易、边境贸易等贸易方式,没有跨境电子商务这种贸易方式。同时,将制定贸易标准,明确何种情况算是跨境电子商务的贸易方式。   在支付方面,努力让跨境电子商务支付成交更加便捷和安全。出口退税方面,将解决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无法办理出口退税的问题。      进口车高价近期引发广泛关注。有分析认为,从2005年实施《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之后,很多进口的汽车厂商开始在中国设立总经销,独家授权,对进口车限价和定价,是形成价格暴利的部分原因。   对此,沈丹阳表示,总体来看,《办法》的实施对加快汽车品牌建设,提高汽车营销和服务水平,适应我国汽车分销领域对外开放,扩大汽车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有媒体报道,近年来一些汽车供应商与品牌经销商之间关系不和谐,强制规定经销商经营模式,收取建店保证金,强行压库、搭售等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随着汽车大量进入家庭,汽车产品的投诉增多了。”沈丹阳说,有必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办法》进行修改完善。   沈丹阳表示,目前正在积极研究修订《办法》,首先是要把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放在优先位置,细化有关条款,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其次,在收取建店保证金、压库、搭售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必要的限制,推动建立稳定的供应商、经销商关系,引导构建节约型汽车流通网络,促进汽车品牌销售的健康发展。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