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精品游戏推荐
第 6期
上半年广州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增幅远超京沪
   广州7月23日电(郭军 郭世勇)记者23日从广东省机场集团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广东全省航空运输市场先于经济企稳回升,运输指标增速强劲。其中,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今年上半年的旅客吞吐量同比增幅远超京沪两地机场。   据统计,白云机场上半年累计完成飞机起降19.2万架次、旅客吞吐量2555.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0.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8%、8.5%、2.1%。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增幅尤其突出。同期首都机场、上海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同比增幅分别是3.9%和3.3%。   另据了解,白云机场的国际枢纽建设继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国际航线旅客455.6万人次,同比增长14.3%,比国内航线旅客高7个百分点;国际航线及地区航线货邮涨幅明显,分别为29.4万吨与1.7万吨,同比增长3.6%和13.8%。   据悉,白云机场国际航线的旅客运输增幅明显,主要是因为白云机场上半年新开通了6条国际航线。此外,省机场集团将白云机场打造成世界级国际航空枢纽的战略实施,各项相关措施支持和航班时刻政策的落实等因素,以及国际承运人在白云机场的国际航线运力投放力度加大,也是白云机场国际航线客运增势明显的一个重要原因。(财经专线)

全文阅读
 
调查显示:二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保持强劲
  全球知名调查公司尼尔森23日发布二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报告。报告显示,二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10点,较上季度上升2点,与去年同比上升4点。   “尽管中国整体经济增长放缓,但中国消费者二季度消费意愿较一季度上涨2点至41点,个人经济状况上涨1点至69点。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二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整体上升2个点。”尼尔森大中华区总裁严旋表示,制造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减缓,导致二季度中国消费者的就业预期较一季度下降了2点,但持续走高的消费意愿是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继续保持强劲的关键。   报告显示,二季度东部地区消费者信心指数处于领跑地位,上升2点,为115点。与农村地区和其他各线城市相比,一线城市消费者对就业预期的乐观程度依然保持上升态势,由58点上升至63点;个人经济状况的乐观程度由74点上升至77点。这两个利好因素也使得一线城市受访者的消费意愿由54点上升至61点。   调查表明,个人收入(46%)和健康状况(26%)仍然是中国消费者在二季度最为关注的话题。除一线城市外的消费者表示,子女教育和福利被列入他们最为关注的三大话题;而对一线城市消费者而言,食物价格的上涨(21%)和环境保护(16%)是除了个人收入和健康状况之外他们最为关注的重点话题。   尼尔森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从2005年开始,以网络调查的形式开展。每季度发布的尼尔森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报告对中国一线城市至农村的3500名消费者进行持续跟踪调查,在同类调查中规模最大。

全文阅读
 
广西七个沿海沿边城市“无缝衔接”促发展
   北海7月23日电 (冯抒敏 廖营)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百色七个广西沿海沿边城市,23日共同签署物流合作框架协议,谋求打破行政界限,为区域内物流产业和跨境旅游提供更多便利。广西正致力推动上述区域实现“无缝衔接”式发展。   广西拥有1020公里陆地边境线和1595公里海岸线,在上述区域拥有25个沿海、陆路口岸和25个边贸互市点,是泛珠三角区域,特别是中国西南地区出海、出境,面向东盟的重要通道。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相关部署,上述七市将构成北部湾城市群,打造中国沿海沿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面向东盟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   今年初,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百色七市正式启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旨在通过交通、旅游、教育、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的深入合作,推动实现区域各市错位、互补发展,不断增强区域的互补性和融合度。   今年4月,上述七市建立起无障碍旅游区,正式启动北部湾旅游同城一体化。本月初,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崇左五个北部湾经济区城市亦以通信“一体化”开启广西的“同城时代”。   经过数年建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目前已形成以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为核心,以玉林、崇左、百色为支撑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区域内亦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一批支柱产业,以及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区等保税物流体系。   随着近年来一批出海出省出边高速公路、铁路,以及枢纽机场等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不断建设与完善,广西正成为中国交通体系中通往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和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据悉,此间物流框架协议的签署,将有利于上述沿边沿海七市加强海铁、路港和空港联动,推动七市口岸交流与合作,推进口岸物流信息一体化,构筑海陆空综合物流网络,最大限度加快进口货物在区域内的流动,进一步推动广西与东盟实现更为紧密的合作。(完)

全文阅读
 
世界第四大铁矿公司高负债下扩产
  世界第四大、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生产商福蒂斯丘金属集团(FMG)23日宣布,集团2012-2013财年铁矿石产量激增41%。这表明集团坚持高额负债下急剧扩张的经营策略。   福蒂斯丘眼下背负120亿美元巨额债务。美国莫特利富尔投资顾问公司认为,福蒂斯丘资产负债率已超过226%。不少投资公司和分析师已对其经营前景“亮起红灯”。   福蒂斯丘当天发布的新闻公报说,在截至6月底的2012-2013财年中,集团铁矿石产量为8090万吨,较前一财年上涨41%。仅在最后一个季度,铁矿石产量就达到2500万吨,环比增长24%。   有分析师指出,负债累累的福蒂斯丘利用高息贷款强行增产,其如意算盘是国际铁矿石市场能在短期内回暖,从而扩大公司的利润率和市场占有率,并获得足够资金偿还债务。但这一策略因隐藏巨大风险而受到质疑。如果铁矿石市场未能及时反弹,福蒂斯丘可能在2015年被到期的巨额债务压垮。   一些澳大利亚经济学者说,福蒂斯丘并非不了解押宝的风险,但别无选择。这种“孤注一掷”式的增产可能是其自我救赎的最后机会。   据悉,集团位于所罗门采矿中心的火尾矿即将投产。到2013年年底,国王矿山也将完成建设。届时,福蒂斯丘铁矿石年产量有望提高至1.55亿吨。   为减轻负债压力,福蒂斯丘一度希望出售旗下子公司TPI的部分股份,以获取30亿美元以上融资,但迄今未能如愿。   一些业内人士说,福蒂斯丘一直希望从中国等资金相对充裕的国家吸引投资,以缓解债务压力和分散风险。对此,中国“我的钢铁网”咨询总监徐向春建议,中国企业在得到福蒂斯丘资产的真实估价前,最好不要急于决定。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