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湖片区房屋征收范围确定 14个
18
  2日,北湖片区开发建设项目房屋征收范围确定。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对区范围内国有土地上的房屋进行冻结,并开始入户摸排。 
  城市的发展轰轰烈烈,济南城区的版图不断扩张,多少当年所谓的郊区现在已经成为市区成熟的商圈,阳光新路片区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曾经,这里的济南水泥厂和东方红水泥厂是济南市城市发展的支柱之一,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厂区从郊区变成了市区。1998年9月3日,济南市政府决定,济南水泥厂、东方红水泥厂分别于1998年底前和1999年9月底停止燃料生产和矿山开采,并于2000年上半年搬出市区。  时光退回到十几年前,那时的阳光新路还叫做水泥厂路,路旁的济南水泥厂和东方红水泥厂已经有80余年和40余年的历史,共建有7条机立窑,年产量80万吨。  根据相关资料,1920年民商朱敬舆投资18万元,在当时的济南市刘长山东麓创办了济南致敬洋灰股份有限公司,这就是济南水泥厂的前身;第二年,公司请领了开采刘长山的执照,聘用德国技师、购进德国设备筹备生产,1935年投入批量生产,成为济南第一家立窑水泥企业,也是山东省境内最早的水泥企业之一。致敬洋灰股份有限公司于1958年正式更名为济南市水泥厂,生产矿渣硅酸盐水泥;而厂区所在的道路,也就被命名为水泥厂路。  随着城市的发展,水泥厂路周边越来越繁华,居住的居民也越来越多,水泥厂的污染颇受周边居民诟病。1997年6月15日,在山东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正式把两厂迁建列为实现“济南五年大变样”的六大形象工程之一。1998年9月3日,济南市政府决定,济南水泥厂、东方红水泥厂分别于1998年底前和1999年9月底停止燃料生产和矿山开采,并于2000年上半年搬出市区。  记者了解到,两厂迁建前,山东水泥厂、济南水泥厂、东方红水泥厂三个厂生产总量为180万吨。迁建后,三个水泥厂所属的山水集团年产量达到250万吨,人均实物劳动生产率达到220吨,是迁建前的3倍。  2001年,水泥厂搬迁已经完成,水泥厂路的道路改造工程提上济南市总体规划议程,阳光100国际新城项目也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2002年,水泥厂路更名为阳光新路,阳光100国际新城项目也慢慢有了规模。时至今日,十几年的时间过去,阳光100国际新城占地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成为济南市区规模最大、配套最全、档次最高的房地产项目之一。  如今的阳光新路周边,已经有了和谐广场、银座中心、欧亚大观商都等休闲购物中心;除了阳光100国际新城,泉景天沅、新世界阳光花园、汇统花园等几个大型居住社区也在这一片区生根发芽。  阳光新路片区已然成为济南又一成熟商圈,更是连接西客站片区和市区的重要桥梁。
【全文阅读】
  统计显示,上周(8月25日-31日),上海一手商品房市场成交和新推面积均出现明显反弹。业内人士认为,8月最后一周出现如此数据表现,意味着上海楼市已开始步入传统销售旺季。  虽然近期市场成交主力仍以刚需产品为主,但有部分品质较好的“改善型刚需”产品也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在本月成交均价25000―40000元/平方米的商品住宅中,浦江华侨城一个盘就贡献了近三分之一的成交面积,据悉,浦江华侨城近期推出的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150-200平方米左右的大平层及复式户型,在8月也一度热销。据该项目负责人表示,“项目近期刚开盘,目前销售情况不错,已认筹了近200套房源。”  业内分析认为,尽管楼市走弱,但市场依旧存在着大量的改善置业、刚需置业的需求。这类买家基本不受限购等政策的影响。那些整体规划完善,生活配套齐全,品质高、口碑好的项目自然更容易被市场接受。这些楼盘交出“淡季不淡”的答卷也在情理之中。(蔡骏)
【全文阅读】
  3楼的居民在楼外安了一根白色的管道,用于排污水。 本报记者 于飞 摄  近日,芝罘区北河街7号楼的居民可被坑苦了。原来3楼的住户在楼外安装了一根排污管道,家中的污水顺着管道排出,可管道漏水,导致楼前积了不少的污水,不仅气味难闻,而且邻居出行很不方便。  3日下午,记者来到北河街7号楼,刚靠近楼前,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腐臭味,楼前有一小摊污水。住在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这是刚下过雨,污水被冲掉了一部分,不然积水更多。  这些污水是哪里来的呢?记者了解到,原来是3楼的居民从自家的厨房引出了一条管道,安装在居民楼的外墙上,家里的污水顺着这根管道下来,汇集到外面的排污管道里,可是最近这根排污管道漏了,导致污水流到了楼前。  随后,记者来到3楼的居民家中,居民告诉记者,她也是租的房子,把房东找来后,房东已经开始联系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了,但平时比较忙,要维修也总需要个时间协调。“房东说会尽快修,这几天家里只能是少用水,往外排的也就少了。”3楼的居民告诉记者,她也好几天没洗澡,没洗衣服了,也希望管道能尽快维修好。(记者 于飞)  
【全文阅读】
  8月,经营性土地市场成交仅5幅,土地面积22.65公顷,环比下滑69.6%,同比下滑84.2%。而随着“金九”旺季的来临,土地市场成交量也有望上行。9月已知预出让土地数量达13幅,土地面积78.06公顷,其中纯居住用地8幅,土地面积48.93公顷。如果全部成功出让,土地起始总价141.72亿元,有望成为今年月度成交金额第二位。  上海中原研究咨询部高级经理龚敏表示,土地一直是房企赖以生存的根本,不过目前传统优秀品牌房企在上海购地大多已比较理性谨慎,鲜有在土地一级市场拿地现象。进入9月后,企业依旧会根据自身战略布局定位拿地,由于上海等一线城市限购政策并未取消,商品房开发和去化速度具有较大不确定因素,因此预计大多房企仍将理性拿地,品牌房企由于本身开发规模巨大,在上海高价夺地现象基本也不太会存在,而一些业绩完成较好的中等房企、外地房企或是依托投资基金,拿地意愿恐怕强烈些。
【全文阅读】
  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百城价格指数显示,8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10771元/平方米,环比上月下跌0.59%,连续第4个月下跌。另外,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新建住宅均价为19226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53%。  整体来看,8月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下行调整时期,后续市场演变仍需观察宏观与市场环境变化趋向。宏观经济在“微刺激”政策作用下逐渐企稳但仍存下行风险,各项长效机制建设有序推进,放松或取消限购城市进一步增多,虽全国整体信贷未全面放松但部分城市房地产信贷环境略有改善。供需方面,房企加大促销力度,部分城市取消限购刺激需求入市,短期市场成交回升。预计随着“金九银十”供应高峰的到来,房企在加大推盘力度的同时,合理定价、有效促销将会吸引刚需入市,市场成交或将季节性环比回升。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