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察打一体无人机参 ...
277
  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上校26日在内蒙古朱日和表示,在当日上午进行的“和平使命-2014”联合反恐军演实兵行动演练中,中国空军出动某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对一处高地实施侦察并对“敌”指挥车实施打击,发射某型导弹1枚。  申进科表示,首次参加上合组织联合反恐军演的中国空军某型察打一体无人机,装备空军部队后迅速形成战斗力,可执行监视、侦察及对地攻击等任务,将在反恐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和平使命―2014”空军战斗群指挥员冯爱旺介绍,这 ...          
  随着新疆军区某摩步团团长桂晓明一声令下,18门某重型牵引火炮组成的炮兵群瞬间将12公里外隐于群山之后的靶区化为火海。这是在海拔4700米的雪域高原,解放军重型火炮首次实现首群覆盖。  据介绍,首群覆盖在海拔3000米以下地区不算高难课目,但在海拔4700米的雪域高原难度不小。由于没有现成射表,所有射击参数需官兵现场总结、摸索。首发试射,炮弹竟飞偏了近千米的距离。  为消除误差,桂晓明安排两组侦察兵持炮兵方向盘,分别在前沿观察所和其右侧山头同时捕捉弹着点,经过一番比对和计算后推算出误差。  据此,计算兵很快修正了火炮的表尺和方向,射击精度随之大幅提高。记者了解到,官兵们采取间瞄的方式,一举将12公里外山峰后的多个靶标直接命中,部分靶杆拦腰被炸断。多数弹着点,距离中心靶区不到10米。  据了解,实弹射击前,前沿观察所的侦察兵和营连长们本可以凭激光测距机以及炮兵诸元计算器,轻而易举地测量出弹着点的位置、计算出表尺和方向。  可,这些都被桂晓明给叫停了。他说:“激光测距极易暴露观察所位置;火炮诸元计算器万一出现故障,难道就要束以待毙?要尽可能地多掌握些技能,以备不时之需。”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官兵们辛勤的付出――侦察兵结对开展炸点捕捉到目标坐标的协同训练,计算兵则每天进行枯燥无味的加减乘除的数字敏感性训练。炮手、装填手、瞄准手等也从不闲着,搬弹箱、翻轮胎、举教练弹……尽管经常因为高原反应头晕目眩、呕吐不止,但官兵们依然坚守在训练场上。  “未来战场是不可预知的,但只要经常组织极限条件下的军事训练,今后不管处在何种环境,我们都能坚决完成作战任务。”桂晓明说。(记者贾启龙)
【全文阅读】
  8月26日电 据军报记者网报道,8月6日早晨,我像往常一样打开微信,浏览朋友圈里各位朋友发的最新动态。翻着翻着,一位叫罗丹的朋友发的两条状态闯进了我的眼帘:“各位亲朋好友,我爱人马龙于8月5日13:50分去世,享年28岁。”“我爱人马龙灵场设在我家楼下,感谢大家的关心。”看着这两条动态,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就在前不久还见过马龙,看起来身体还不错。没想到这么快就离开了人世,真的不敢想象。  原本美好的生活却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击碎了,我的思绪回到了罗丹几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照顾马龙,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不惜牺牲自己的青春年华。  罗丹是四川夹江某医院的一名护士,她的爱人马龙是成都军区某部一名战士,他们是2009年在战友的婚礼上相识并相爱的。  我清晰地记得,2010年6月,马龙所在的部队开赴川西高原驻训,在海拔近4000米的大草原一住就是3个月。期间,他的身体出现了反常,经常流鼻血,但他并没有太在意,以为是大家常说的高原反应。  然而,事情并没有马龙想的那么简单,他流鼻血的毛病日益加剧,头发也开始脱落,工作时常觉得力不从心。“难道我生病了?”他也有过怀疑,但这一想法很快便打消了。“我的身体这么壮,怎么可能生病呢?”在马龙的努力下,一台台装备修理完毕,顺利完成了任务。  执行完任务后,马龙休假回家。一见面,罗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的马龙脸上没有一点血色,头发也稀疏了很多……“你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罗丹心疼地问道。“傻瓜,我怎么可能生病呢?你看我的身体不是很好吗?”话虽这样说,但护士的敏感让罗丹隐隐感到不安。在罗丹和家人的再三催促下,马龙到医院做了检查,被诊断出患有鼻息肉和鼻窦炎,随即做了手术。  手术很成功,风波过后,俩人又回到了以前的日子。2011年3月17日,这是罗丹和马龙最开心的一天,俩人去拍了一套美美的婚纱照。  不幸却没有放过这幸福的一对,2011年4月,医院进一步检查的结果出来了,马龙患的是鼻腔细胞恶性淋巴瘤,医院当即下了病危通知书。  拿到检查结果和病危通知书的罗丹,脑袋里一片空白,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她怎么也不相信,身体强壮得像一头牦牛的马龙会得这样的病。  作为一名护士,她深知病情的严重性,无助、无奈、悲伤充斥着她的大脑,让她几近崩溃。尽管如此,她还是对马龙隐瞒了病情,每天强作欢颜,一如既往地照顾着马龙。  那几日,罗丹告诉我她每天都是以泪洗面。绝望中,罗丹想到了部队,她将马龙的病情告诉了马龙所在部队的领导,在单位领导的协调下,马龙很快便被转到了成都军区总医院。  身体纤弱的罗丹独自一人承担起照顾马龙的工作。洗衣、喂饭、倒便盆……不管多苦多累,她每天还是开开心心地和马龙进行积极地交流。  然而,一次偶然让马龙知道了自己的真实病情。看着女友忙前忙后地照顾着他,马龙的内心十分的难受。  提着热腾腾的鱼汤的罗丹,刚进房门,话还没说,却被冷冰冰的马龙怒斥:“谁让你来的?我们以后不要再见面了!”  其实,马龙何尝不想恋人天天陪在身边?可当噩运袭来,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不能再和罗丹联系了,不能耽误了她的终身。  他的内心纠结万分,既难以割舍这样一位好女孩,又怕因为自己耽误了她。于是,他强忍着内心的悲痛给罗丹写了一封分手信。  拿着分手信,罗丹伤心地哭了,哭完后她抹干眼泪,笑着对马龙说:“就让我来照顾你吧,一个人是孤单的,两个人的力量是巨大的。我相信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战胜病魔,我们一定会成功的。”从此以后,罗丹一刻不离的守在马龙身边,给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因为罗丹,马龙重新燃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马龙说:“不坚强,我对不起罗丹!”  为了方便照顾马龙,罗丹又将住处搬到了军区总医院的附近。简陋潮湿的出租屋里,一张木床,一套炊具就是全部的家当。至此,罗丹开始了菜场、厨房、病床三点一线的生活。几个月下来,长期在冷水中浸泡的双手长了不少冻疮,骨节都膨大变形,偶尔回家她妈妈看着直落泪。  一次化疗结束之后,马龙的反应比较严重,白细胞低,躺在床上说话也不能说。罗丹凌晨四点多下班后,从夹江挤火车赶到成都,陪伴在马龙的身边。罗丹的举动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为了给马龙补充营养,罗丹经常买来鲫鱼熬汤喂马龙喝。我在病房里见到他们时,马龙正吃着面条,罗丹安静地坐在他旁边,用筷子把鱼肉里的刺一根根给挑出来,再喂给马龙吃。  在他们携手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两个人的心更近了,爱情也在不知不觉间升温。  这时,罗丹作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预料的决定:和马龙结婚!她坚信,爱是比任何药物都好的良药,她要用爱的力量与死神搏斗,留住心爱的人。  听了罗丹的决定,马龙流泪了。他摸着罗丹凌乱的头发说:“丹,感谢你一直陪伴我,给我勇气,给我希望。可这辈子我给不了你幸福,下辈子吧!”  “别说傻话,有希望就是幸福!我这辈子就要嫁给你,要不然照顾你这么长时间,没名没分的,凭什么啊,太亏了。”罗丹软磨硬泡。  在罗丹的坚持下,两人在2012年4月30日走上了婚礼的殿堂,红艳艳的结婚证见证着罗丹对爱情的执着。  真爱让死神却步。在罗丹的精心照顾和鼓励下,马龙再度战胜病魔,重返工作岗位。一天,罗丹告诉我,她想给马龙生个小孩,让他做一回爸爸。她的这一想法刚开始得到所有人的反对,大家都觉得她已经付出了这么多了,没有必要再去付出了。  其实,罗丹自己也清楚,马龙的病情随时都有可能复发,但是为了爱,为了自己的承诺,罗丹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想法。  在罗丹的陪伴下,马龙的身体以惊人的速度恢复。罗丹的坚持,也给她带来了喜讯:她怀孕了!  2013 年9月20日,一个漂亮的女婴呱呱坠地!小孩子的降世,为罗丹撑起新的希望。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为了让丈夫能看到这一切,她更加想尽办法,给丈夫打气、鼓励,一起与病魔战斗!罗丹告诉我,她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真的很正确。  看着朋友圈里他们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照片,我真的打心底为他们感到高兴,真的希望他们一家三口能够幸幸福福地过日子。  在一起聊天中,罗丹告诉我,一次化疗结束之后,马龙的反应比较严重,白细胞低,躺在床上说话也不能说。她凌晨四点多下班后,从夹江挤火车赶到成都,陪伴在马龙的身边。  她的举动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今年4月,马龙的病情又开始恶化。这次,她等来的竟是病危通知书!尽管部队领导想尽一切办法提供最好的医治,但情况仍不容乐观。罗丹没日没夜地上网、查书籍、翻报纸……上千条治疗方法被她记录在案、不断尝试。  然而,上天似乎给他们开了一个玩笑:8月5日中午,马龙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的妻子罗丹,离开了他们还未满周岁的女儿。  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间变得支离破碎。一向很坚强的罗丹眼泪像泄了洪的闸,止不住地流。  临行时,罗丹告诉我,虽然马龙离开了,但是她会把他们的小孩带好,让马龙的在天之灵得到慰籍。  “与你共度,今生无悔。”看着罗丹在微信上的个人签名,我不禁潸然泪下。  不管时光怎样流转,当时的爱是真的,就值得我们一辈子去珍惜和追忆。  在钢筋水泥的都市,在物欲纵流的社会,当许多人在抱怨,现代人太现实、太物质、太冷漠,再也不会爱的时候,其实爱,从未离开,它就在每个善良人的身上。
【全文阅读】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解放军运8侦察机昨天(25日)2度进入台湾“防空识别区”,台湾空军派出幻影2000、IDF战机4次升空拦截。  台湾空军作战指挥部参谋长熊厚基少将在台军例行记者会接受媒体访问表示,台军在25日上午8时33分、下午2时31分,在“防空识别区”内西南角地方侦获运8侦察机,进入约10分钟。  熊厚基表示,台军24小时监控,因此掌握相当精确。解放军运8侦察机机进入台湾“防空识别区”西南角,目标往南海、菲律宾方向。  熊厚基说,运8侦察机两度进入台“防空识别区”,等于进出4次,他强调“台军4次都有掌握”。台军分别派出幻影2000、IDF经国号战机升空拦截、4次都有目视。  媒体询问,过去像美国、日本等国的飞行器是否也曾发生过类似情况?熊厚基表示,过去别国飞行器也曾发生过未告知就闯入台湾“防空识别区”的情况。
【全文阅读】
  据日本《产经新闻》8月25日报道,原题:《反日运动的新借口?》,文章称,向日本索要战争赔偿的中国民间团体又开始要求日本返还日俄战争后从中国移至日本东京皇居内的唐代石碑“鸿胪井碑”。但是质疑之声已经出现,“这个团体本身到底有没有资格要求返还石碑呢?”日本中日关系研究者已经提出质疑:“比起偿还的要求,更多是想抹黑日本的形象。”  据中国媒体报道,“鸿胪井碑”正面宽3米,高1.8米,重9.5吨,碑文记载了唐朝中央政府册封渤海王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一事。据说日俄战争中占领旅顺的日本军队将石碑运出,作为战利品献给了明治天皇。  报道称,民间团体“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认为“鸿胪井碑”被日军掠夺,于8月上旬通过日本驻华大使馆致函天皇和日本政府,要求返还石碑。  宫内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石碑是日本的国有财产,尚未公开展示”,此外还就返还要求表示“目前无法发表评论”。  因战争等原因将某国的文化财产转移至他国并在战后被要求返还的例子在国际社会并不鲜见。经当事国协商,有些得到返还,有些未予返还,这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但是据日本中日关系研究者介绍,此次石碑返还行动很可能成为中国对日情绪的新形式,该研究者认为“日本必须慎重应对”。  报道说,中日两国政府于1972年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已写明中方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此次要求返还的石碑,是以民间赔偿的名义。由于石碑是在日中战争爆发前就已经移送至日本的,所以一些中国学者认为“与放弃赔偿权的日中联合声明并不矛盾”。  报道说,日方质疑者称,有消息证明索赔石碑人士是在两个月前才知道有石碑存在的,他们此次行动的目的,更多还是希望在国内外宣扬“日本从中国掠夺文物”。  北京的一位日本问题专家说:“中日邦交正常化已经超过40年,从未发生过要求返还石碑这样的事情。此次由一个民间团体提出返还要求着实奇怪。”
【全文阅读】
    8月26日电 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近日,澳大利亚皇家海军(RAN)将接收一个最先进的电子战(EW)系统作为其防空驱逐舰(AWD)作战能力的一部分,该电子战系统将提高舰艇探测、识别和跟踪来自于敌方舰船、飞机和反舰导弹等威胁的能力。  本月6日,霍巴特级导弹驱逐舰首次在其桅杆顶端安装了EW系统电子战天线,将电子战天线置于桅杆顶端的优点在于可使RAN有效识别来自海平面处的威胁。  电子战系统体现舰船的整体防御能力,通过描绘体现威胁和战场态势信息的整体画面,控制和施行相应对策;如采用对抗反舰导弹攻击的纳尔卡(Nulka)有源对抗诱饵系统。  通过安装新系统增加的态势感知能力也为AWD提供了重要的战术优势,使其可以应对更早期的威胁。(金玉)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