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成跳槽者有挫败感:跳槽不增值不
1
  越来越多的白领因为参加工作一段时间,开始不满意目前的工作或生活现状,想要寻求职场上的新突破,纷纷选择了跳槽。他们在选择跳槽后,最后的结果并不乐观,调查表明,对于从前的跳槽经历,有超过半数的人感到不满意;另外12%的跳槽者在新公司未能通过试用期;更有高达60%的跳槽者在跳槽以后产生了挫败感。在招聘形势不容乐观的形势下,这给热衷跳槽或是准备跳槽的白领人士敲响了警钟。   辞工“下海”极度不适应   王剑原是广州一家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拥有高学历的他平日里颇受领导器重,所以上头分配给他的任务自然要比别人多一些。但渐渐的,王剑觉得有些心理不平衡了,因为他和同事拿着一样的工资,做的事情却要多很多,而升职却遥遥无期。   于是,王剑在朋友的引荐下,跳到了佛山一家房企公司任市场部主管,这时他才感到了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的心理落差,并且以前他是单纯从事专业技术活,而现在是要每天喝酒应酬谈生意,王剑感到了极度地不适应,他又开始想辞掉这份新工作了。   据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职场白领曾有过跳槽的打算,而已经跳槽的人当中有一半人选择跨地域跳槽。60%的跳槽者在跳槽以后产生了挫败感,认为自己的跳槽是失败的。想要换一个新的工作固然对于他们来说是次机会,但未来不可预知的风险也同样需要承担,如果本人没有准备充分,很可能自己原有的一切都会付诸东流。                         
  所谓心理资本,说的是“你是谁”,也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心理素质。任何人,不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有一个心理资本,资本状况是优良还是糟糕,对工作业绩至关重要。   其实,对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的关注一直都有,但是直到最近,才把它作为企业或者职场上的一种资本概念提出来,并加以系统的分析研究。   心理资本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希望:一个没有希望、自暴自弃的人不可能创造什么价值。   乐观:乐观者把不好的事归结到暂时的原因,而把好事归结到持久的原因,比如自己的能力等。   韧性:从逆境、冲突、失败、责任和压力中迅速恢复的心理能力。   主观幸福感:自己心里觉得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情商:感觉自己和他人的感受、进行自我激励、有效地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组织公民行为:自觉、自发地帮助组织、关心组织利益,并且维护组织效益的行为,它并非直接由正式的赏罚体系引起。   由于人的潜力巨大,所以相对于资金、市场和技术资本,心理资本的升值空间是最大的,最好的心理资本可以带来决定性的竞争优势。拥有过人的心理资本的个人,能承受挑战和变革,可以成为成功的员工、管理者和创业者,从逆境走向顺境,从顺境走向更大的成就。自信、乐观、坚韧的人,勇于创新,敢于创新,能够因地制宜地将知识和技能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成就自己也成就了所属企业。   对于企业而言,拥有出色的企业精神、团队文化、心理资本优秀的管理者和员工,就具备了最有价值的核心竞争力。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很多卓越的企业敢说,你能挖走我的人,但你不能复制我的精神和文化!   编后语:这些心理资本,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都可以有意识地去获得、保持和提升。如果企业仍然只强调资金、市场和技术,个人的充电仍然只局限于知识和技能,那必定会落后于时代竞争的步伐。通过拓展训练等活动,认识和提升自我,激发自我潜能,建设企业文化,将是终身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全文阅读】
  所为大智若愚,真正的智者是不会在人前炫耀卖弄自己的才思的。而且在不熟悉职场关系的情况下,装傻是最好的保护自己的方法。   职场装傻就是对于和工作有关的事情,明明知道,但装作不知道;或者明明很聪明,明明会干这件事情,装作不会干这件事情,既不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也不反驳对方所说的话。装傻能缓和气氛,消除尴尬,增加幽默,化解危机,重要的是可提升个人形象,让你在职场如履平地。   现在给你呈现一个关于“职场装傻现状”调查的结果:在接受关于职场 “装傻”调查的400名上班族中,有55%的人承认自己在职场当中偶尔“装傻”。他们认为这有利于上下级和同事之间的相处。   装傻分为两种:一种是为别人装傻,一种是为自己装傻。   情况一,替上司装傻。有时候客户怒气冲冲地杀进办公室“把你们老板叫出来”,你的回答应该是“您息怒,我们老板不在”。“把你们经理负责人叫过来”,你的回答应该是“对不起,我们经理负责人也不在”……   再有时候老板有一些不想接的电话,比如说追账的、找茬的,这时候你作为下属就要帮着老板来“装傻”了。老板接到这种电话,结果一听对方报了名就挂了,然后就让秘书帮着接电话,秘书这时候就要跟对方解释说,刚才接电话的是张三、李四,反正不是我们老板,我们老板不在。   情况二,为同事装傻。如果老板让你汇报最近员工的情况,那你就要有选择地说了,对于非原则性问题,比如某人有迟到、偷睡觉现象,你就得在上司面前帮同事找个借口糊弄过去。这也是有利于上下级、同事之间关系的和睦融洽,顾全大局,消除尴尬,建立和谐型办公氛围,同时也是在职场里想要如鱼得水而采取的一种迂回的处世之道,当然这也可以提升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就是给别人传递一种自己是个好人的形象。   其一,韬光养晦,谨防小人。在职场中,你不露锋芒,可能永远得不到重任;你锋芒太露却又易招人陷害。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饶人。锋芒太露易遭嫉恨,虽容易取得暂时成功,却为自己掘好了坟墓。当你施展自己的才华时,也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所以才华显露要适可而止,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有句话说“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也就是衰败的开始。在职场中最重要的技巧就是适时“装傻”:不露自己的高明,更不能纠正对方的错误。职场中“小人”有的是,正所谓明枪易挡,暗箭难防。   其二,吞下委屈,化为动力。职场上的确有不辨是非的时候,作为职员,工作中受点委屈是很正常的事。此时,与其在那儿怨天尤人,不如学会化委屈为动力,因为还有比委屈更为重要的事,比如您在职场的生存和发展。上司批评你“工作是怎么做的?看看小王的设计多精彩”。可有谁知道小王是剽窃了你的创意,没有揭穿的证据,那你就更加努力吧,这就成为你更加出色的反动力。正所谓吃亏是福。   装傻也是要有演技的,那什么时候演,什么时候不演呢?在职场中,要正事聪明些,小事糊涂些。正事就比如本职工作、领导交办、公司目标等;或是自己的正事,如合同、薪水、待遇、升迁等,这些事都需要清楚些。还有,要工作聪明些,关系糊涂些。对自己的工作一定要清楚,不能含糊,“大概、可能、好像”尽可能不要说;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变数很大,非常微妙,还是做和事佬、少表态,不背后议论他人,难得糊涂些好了。   在职场上,总把自己当最聪明的人,一定是做龙套的命。真正聪明的高手,是大智若愚,该精明时精明,不该精明时装傻。这就是职场中的“傻”人心计。
【全文阅读】
  纽约的企业主管教练拉比娅·德兰德隆表示,就业市场的紧缩也许会使求职者在谈薪酬时少了些砝码,不过也不是说你就只能妥协,雇主一开价就得全盘接受。要想得到尽可能高的薪酬又不致令未来雇主心理不爽,不妨运用如下几招。 做好前期调研   德兰德隆表示,在以前,要想知道你的同事和其他业内同行的收入还是比较困难的,不过如今就有很多途径了。Salary.com和Payscale.com都根据求职者的职务、所在城市及工作经验给出了相应的薪酬范围。上GlassDoor.com网也许还能查到你所应征那家公司公布的薪酬状况。 不要轻易泄底   申请表上都会要求你给出自己对于薪酬的确切要求。德兰德隆的意见是,尽量不要给出确切的数字。如果你开的价码太高,很可能就没法进入下一阶段的面试。太低的话,雇主会以为你无法胜任这份工作,或者以为你是非常迫切地需要这份工作。   阿卡纳说,假使面试者还是坚持要求你说出预期薪酬,不要给出确定的数字,而是给出一个上下浮动1.5万美元的范围,低值是你所能承受的底线,高值则是你很满意的薪酬水平。   佐治亚州迪凯特市的职业规划教练沃尔特·阿卡纳表示,如果在面试过程中,对方坚持要了解你目前的薪酬,那你就告诉他你的“整体薪酬”,悉数报上你的工资、福利、奖金以及现任雇主给予的其他报酬。如果新公司没有类似的福利,那么人力资源部经理会在工资里把这些考虑进去的。 不要撒谎   德兰德隆说,“对于人力资源部的人来说,去核实你自报的薪水是否真实是易如反掌的,虽然他们不见得会这么去做。”即便你最终成功得到了工作机会,公司对你进行背景调查时也会发现你虚报薪酬的,你也许会就此失去这个工作机会,至少也会令你的新老板很不爽。 不要接受对方第一次开价   阿卡纳表示,多数雇主都预期应聘者会讨价还价,所以他们第一次开出价码时会预留上涨的空间。可能的话,安排一次跟你未来直接上司的直接面谈,而不是只跟人力资源部的人谈谈就拉倒了。阿卡纳表示,直接上司通常都更容易变通。   德兰德隆表示,虽然经济低迷时期工资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要求对方在开出的价码上再加10%是绝对不会错的。   阿卡纳说,如果你的未来上司表示,因为预算的限制,他没法给到你要的工资,那么可能是因为这个职位的薪酬级别是由人力资源部来“评定”的。可以试着问他是否可以找相关人员重新评定薪酬级别,问一问总是没错的,大不了他回答你说,“不行。”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