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此前,欧盟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产业发起反倾销调查,中欧光伏大战愈演愈烈。双方于7月29日达成和解协议,旨在解决双方太阳能贸易争端。英国路透社7月29日撰文指出,中欧之间的和解协议将会限制中国太阳能企业在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市场――欧盟的发展前景,并迫使中国企业开拓国内、美国和日本市场。文章同时分析中国太阳能市场及全球太阳能产业前景。 文章称,一位欧盟业内人士表示,协议规定,中国向欧盟出口产品价格将不低于每瓦0.56欧分,每年销售限额为7GW。预计到欧盟将会限制销售,中国企业于今年上半年大力加速对欧太阳能电池板销售,今年出口总额已达6.5GW。但目前还尚未确定上半年的销售量是否包括在欧盟所规定的7GW的配额内。 文章认为,欧盟销售受限意味着中国企业必须要大力开拓其它市场,包括国内市场、日本、美国、中东和南非。路透社称,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中国太阳能出口总量将达22至23 GW,而全球总需求估计为35 GW。IHS咨询公司的上海高级分析师Glenn Gu估计,今年中国太阳能企业对日出口将达3至3.5 GW,对美出口则为2 GW,而国内总需求为7至8 GW。 在谈到中国国内市场时,文章指出,中国在7月初表示要在2015年以前将太阳能总发电量翻两番,以缓解太阳能电池板产业产能过剩现象,并减少对煤炭的依赖。但文章表示,由于中国的太阳能产业政策仍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中国能源地理分布不均且缺少应用可再生能源的基础设施,Glenn Gu及其它分析师对中国能否成功刺激国内需求表示质疑。Glenn Gu同时称,在目前的太阳能产业重组过程中,100多家面板厂商中的一部分可能会倒闭,而胜出者将大多是在美国上市且提供优质电池板和更好担保条款的企业。 在全球太阳能产业方面,文章称分析师认为,太阳能产业在过去5年已极大地降低了价格,但目前该行业仍需政府补贴支持。太阳能仍是一种低效且昂贵的能源来源。安装35GW的产能设施需要耗费500亿美元,而且还要给予与政府签订长期购买协议企业补贴。[阅读全文] 北京7月30日电 中国财政部30日消息称,近日,中央财政下拨2013年残疾人事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3.71亿元(人民币,下同),比2012年增长7.4%,主要用于残疾人康复,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以及宣传文化等方面支出。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支持力度。2011年,中国国务院下发通知称,要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加大投入,建立稳定增长的残疾人事业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 2011年以来,中国中央财政共下拨残疾人事业发展专项资金10.17亿元,用于残疾人康复、预防、教育、就业、扶贫、托养、宣传文化等方面,为改善和提高残疾人社会福利水平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 “十一五”(2006-2010年)时期,中国中央财政共拨付残疾人事业发展专项资金4.39亿元。(财经专线)[阅读全文] 28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称,国家禁用的有毒塑化剂有可能藏身保鲜膜之中,流向百姓餐桌。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也于28日发布报告,在被调查的16种PVC保鲜膜样品中,有15种样品检出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增塑剂DEHA。在加热食品时,这种物质会加速释放,影响内分泌系统。 目前食品保鲜膜按照材质分为聚乙烯(PE保鲜膜)、聚氯乙烯(PVC保鲜膜)、聚偏二氯乙烯(PVDC保鲜膜)。其中,PVC和PE保鲜膜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两类。PE保鲜膜主要是在各类超市销售,而PVC保鲜膜则主要是在超市的生鲜、散装食品区做食品包装。在各类保鲜膜中,PVC由于价格便宜、透明度高、黏性好,所占市场份额最大,达到六七成。 国家质检总局早在8年前就特别强调:禁止企业用塑化剂DEHA生产食品用保鲜膜。市场上销售使用的PVC保鲜膜到底用的是什么样的塑化剂?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分别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购买了市场上销售的所有品牌的PVC保鲜膜,共16个品牌,送往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结果令人震惊――16种样品中,有15个样品中检出禁用的增塑剂DEHA,行业最大的几家企业的产品几乎全部落马,其中最低超过检出线98倍,最高超过检出线472倍,平均超出检出线200多倍。 有研究表明,允许添加的塑化剂一般在常温环境下相对稳定,但DEHA可在常温下从保鲜膜中释放并渗入到食物中,尤其是在包装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如奶酪和肉类)时更易释放。在加热食品时,保鲜膜中的DEHA还会加速释放。国际肿瘤研究中心将DEHA划分为三类致癌物,对人体的危害性不容忽视。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称,塑化剂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主要的现象是雌性激素分泌增加,导致女性性早熟、男性不育症,特别对婴幼儿的生殖器发育有很大影响。 央视记者长达数月调查后发现,PVC保鲜膜生产行业笼罩着多层迷雾,迷雾的背后则是一个涉及保鲜膜行业和其上游化工产业的谎言。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公告,PVC保鲜膜在生产过程中允许加入的塑化剂是DOA。但由于两种原料之间价格相差巨大,不少增塑剂生产企业将禁止使用的增塑剂DEHA产品,贴上了允许使用的增塑剂DOA的包装,冒充合格原料提供给保鲜膜生产企业。而保鲜膜生产企业出于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考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做深究。 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应尽快实施保鲜膜国家标准,同时加大对保鲜膜的塑化剂检测,强化对商场超市使用保鲜膜情况的检查。专家也提醒消费者,最好选购使用PE保鲜膜。[阅读全文] 一些网站“不买保险休想买票”、汽车经销商“买车就得在我这上保险”……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各种强制搭售往往以不同的面目出现,而作为消费者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一切。笔者以为,应该尽快叫停商家的各种强制搭售行为,还消费者以自主选择权,不再“被消费”。 “被消费”,顾名思义就是无论消费者愿意与否,都要被动接受商家的销售行为,不能自主选择自己的消费方式。从买车、买房到买手机、装宽带……消费者的“被消费”往往渗透着商家的强制搭售理念。近日,个别网站“订购火车票必须买保险”的行为,更将“被消费”问题再一次推上了风口浪尖。消费者“被消费”体现的是商家的强势与强制,毫无疑问侵害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令原本就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多数消费者更加势单力薄。笔者以为,强制搭售行为已成了一种普遍的市场“潜规则”,亟待改进和整治,这不仅需要消费者单方面呼吁,更关键的是职能部门要有所作为。面对盛气凌人的商家,消费者失去了自主选择所需要商品或服务的权利,职能部门不能视而不见,规范商家行为,引导诚信经营,加大对强制搭售行为的检查、惩罚力度,才能确保消费者无忧消费。[阅读全文] 中国消费者协会认为代购代办火车票强制搭售交通意外保险属违法行为。 中消协29日对媒体发布的信息表示,无论线上、线下,经营者在销售代售或者代购火车票时强制搭售交通意外保险的行为,都属于损害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中消协指出,无论以何种面目出现,在销售火车票时强制搭售交通意外保险的行为,都涉嫌不正当竞争。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规定:经营者销售商品,不得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消费者的目的是买火车票,买保险一定是消费者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而不能强行搭售,迫使消费者不买保险就买不成票。 另外,中消协指出,铁路运输具有社会公共服务和紧缺资源属性,铁路运价关系消费者切身利益,关乎民生,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完全必要,任何超出国家规定范围直接或变相强制多收取费用的行为都应依法查处。 据新华社电[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