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两年狂砸610亿元拿 ...
46
  在过去的两年间,石景山和门头沟成为了京城土地市场的新宠,两年间土地出让额高达610亿元。就在四天前,中海地产再投59亿元布局石景山,两年间累计投资达到了80亿元,同样远洋地产今年一年就在石景山和门头沟投下了87亿元,还有中水电两年投下76亿元,为何一时间开发商对于一直以重工业为主的京西楼市发生了浓厚兴趣,在两年前的2012年石景山和门头沟两区的年度土地出让额不过才9.01亿元,面对过去供需比仅为2:1的事实,这对于一直发展平缓的京西 ...          
  规划编制是我市推进2049发展战略和国家中心城市行动计划实施的重要保证。  在市委市政府长视距谋划下,我市强调在规划工作中,坚持长远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找准目标不走弯路,凸显武汉城市的本质特征和空间特性,激活放大武汉中国天元的区位优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目前,我市正在分步骤、有计划的开展产业、生态、文化、交通等专项,实现2049的美好蓝图。这其中唯有通过调动社会力量来解答、思考,提出武汉城市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今日起,市国土规划局与长江日报联合开展《2049,规划进行时》专栏,将规划的理念传递给市民,邀请“市民规划师”们参与城市议题,营造全城了解规划、理解规划、共同参与的良性互动氛围。  您对专栏刊发的规划有何建议,可发送邮件至guihua2049@163.com。  武汉谋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促进产业集群的合理布局、促进土地效益的集约提升。昨日记者从市国土资源与规划局获悉,《武汉四大板块综合规划》出炉,大光谷、大车都、大临空、大临港这四大板块的规划,将重新构建武汉经济地理版图。  武汉早前提出新城“独立成市”设想,但受到历史因素和发展阶段限制,新城建设普遍存在规模偏小、功能偏弱,难以独立成市等问题。  市国土资源与规划局相关负责人称,四大板块的综合规划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促进工业企业集中布局、新城中心集中打造、基础设施集中配套,强化“产业集聚、空间集中、用地集约”,进一步强化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产业“硬实力”。国外实证研究表明,集中布局的工业区,比分散地建设工业,可节约城市工业用地面积10%―20%,缩短交通运输线路20%―40%,减少工程管网10%―20%,从而大幅节约基础设施投资。同时,四大板块“产城一体化”的建设,能够通过就业、服务等两方面的带动力和吸引力,促进城市人口外迁集聚和合理分布,优化武汉城市空间结构,加快形成“1+6”的城市空间格局。  目前,武汉西南地区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东南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东部地区的钢铁及深加工产业集群已出现明显工业板块发展格局,规划分别划定大车都、大光谷板块、大临港经济区等工业板块规划范围,同时考虑未来空港地区的快速发展需要,增加划定大临空经济区板块规划范围。  据统计,2012年四大板块现状工业用地152.8平方公里,实现工业总产值8556亿,即利用武汉市83.2%的工业用地,产出94.8%的工业总产值,已具备较好的工业板块发展格局和产业基础。  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称,四大板块将遵循“独立成市、产城联动、城城互动、园园互补”指导方针,激发工业发展要素的聚合效应,打造武汉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促进“产城一体”发展,带动人口外迁集聚,并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规划至201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3万亿元,其中四大板块产值占比达到95%以上,形成国家级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和自主创新动力源。  告别“水泥工厂”生产不忘生活生态设施  四大经济新板块刷新工业园区印象  嘈杂的轰鸣声、远离闹市偏居一隅、缺乏生活娱乐配套设施,这些传统工业园区的旧印象在《武汉四大板块综合规划》中难见踪影。昨日,市国土规划局相关负责人称,大光谷、大车都、大临空、大临港这四大经济新板块将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不仅将促进我市工业产值加速发展,也将带给市民全新的生活环境。  大光谷板块――  “中心”向南迁,鲁巷转型资本谷  20多年来,东湖高新区以鲁巷广场为核心区域“东进南扩”的历史将彻底改写。到2019年大光谷板块工业总产值应突破1万亿元,“光谷中心”也将从鲁巷向东、南进一步延展,将繁华带入光谷腹地。  根据规划,光谷将形成“双城双轴,四心多廊”的空间结构。市国土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双城”为东部光谷新城和南部纸坊新城;“双轴”为由交通及产业引导的城市带状发展轴。  近期规划中,光谷新城中心体系为“一主一副”,光谷新城中心为“一主”,定位为我国中部的科技金融创新中心;鲁巷城市副中心为“一副”,定位为城市副中心,重点依托“资本谷”、“宝石谷”等项目发展商业金融、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功能。  大光谷板块为谋求发展也将“合纵连横”。向东与鄂州在产业、交通、市政设施方面全面对接;向西与大车都板块分工互补,实现装备制造及汽车产业的联动发展;向南沿密集的对外交通走廊形成指状串珠式的新市镇模式;向北结合“三旧”改造要求,承接主城优化职能,疏解中心人口提升城市品质。
【全文阅读】
  下周,网购族期待已久的“双十一”狂欢节即将到来。在各个电商大佬为此秣马厉兵之时,武汉的楼市也显得不寂寞。借助全面解除限购、央行限贷松绑等各项政策利好,楼市销量在“银十”中已创下历史新高。  统计显示,11月份,武汉共有144个楼盘将推出折扣优惠,创下5月以来最高值。在本月房企的“优惠战”里,广大购房者或许能寻得今年出手的最佳机会。    9月期间,“鄂六条“出台、武汉全面取消楼市限购、央行限贷松绑三大政策相继出台。10月13日,武汉公积金二套房新政也随之出台。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武汉迎来四道救市政策,力度前所未有,楼市成交与信心得到强力支撑。  至此,在武汉买房的限购门槛全部取消,而贷款问题也得到缓解,特别是商贷二套房认定标准,直接由此前的7成首付、1.1倍利率,降低为3成首付、基准利率,极大的刺激了改善性买家的热情,推动武汉楼市在9、10月份连创历史新高,住宅日均销售604套。  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中分院报告指出,虽然七折利率在今年内已落地无望,但二套房贷款新政依然极大的刺激和释放了改善性需求,也加速了一些投资型买家出手,对市场成交的推动力有望持续到年底。这些政策利好也奠定了第四季度成交量居高不下、价格止跌回稳的总体基调,今年武汉楼市将再创新高。进入11月后,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各类需求释放或将促进市场回暖,但在高库存以及全年销售业绩压力等因素影响下,四季度房企仍将会以去库存为主,价格降幅或将逐步收窄。  房价点评网武汉首席分析师吴洋认为,随着后期武汉市场供求趋于平衡,年内房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第四季度将迎来最佳购房季。    在各大电商平台推行的“双十一”活动中,网友们不愁找不到价格优惠的商品,真正怕的是因为手慢抢不到货。而11月的武汉楼市,随着各大开发商积极入市走量,开盘量保持昂扬势头,新房供应量十分充足。  上月虽然是传统的“银十”旺季,但在楼市调整的背景下,当月原来预计入市的60多个楼盘实际入市不足20个,约三分之二的预开项目延期推盘。目前,“银十”已过,今年楼市行程也即将步入尾声,不少开发商为了冲刺业绩,纷纷选择在这一时期降价跑量。而不少在上月未开盘的纯新盘,也选择在11月份开盘。  据统计数据显示,11月江城预计有37个纯新盘入市,21个楼盘加推,从分布区域上看,新盘入市在汉口及周边区域有15个,汉阳及周边区域有5个,武昌及周边区域有17个。而老盘加推则在三镇分布均衡,其中最多的武昌及周边地区,共有9个项目加推。    “双十一”是网购族的狂欢节,各种秒杀抢购根本停不下来。11月里的楼市,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一时机,纷纷打出给力优惠吸引购房者的眼球。  据数据监控中心统计,11月武汉楼市推出打折优惠楼盘数量高达144个,相比10月的119个和9月的84个,已经创下今年5月以来的最高值。  在11月推出打折优惠144个楼盘,有87个集聚在主城区,而远城区则有57个。从区域来看,东湖高新25个优惠楼盘数量稳居第一,接下来是江岸20个优惠楼盘排名第二,第三是黄陂18个优惠楼盘,江夏的14个优惠楼盘数量位列第四。  业内人士分析,11月份各楼盘优惠狂增,自然和最近限购解除政策分不开关系。限购解除意味着放宽了购房者的购房资格,增加了购房人群,同时也给开发商带来了新的希望。为了抓住2014年最后的楼市尾巴,10月很多楼盘已经开始通过优惠来换取销量,那么在11月这波“让利潮”将惠及到更多楼盘。在“双十一”各大电商展开营销大战的之时,江城各个楼盘也都将会浑身解数去库存,希望在2014年的最后打好最后的销量仗。
【全文阅读】
    “去年全款购买了一套房,已经办理了两证,我从未使用过公积金,能否提取?”昨日,市民郑先生来电咨询,自己的公积金账户里数万元资金一直在“睡觉”,他希望能将这笔资金利用起来。  昨日,记者从武汉公积金中心了解到,没有使用过公积金贷款、全款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可每3年提取一次公积金,缴存者需提供单位审核盖章的《住房公积金提取申请表》、《武汉住房公积金提取凭证》、房屋两证及完税发票等凭证。  此外,根据两证办理时间不同,提取政策也有区别:《房屋所有权证》登记时间在2014年1月1日以后的,可每3年办理1次提取,累计提取的总金额不得超过购房总价;《房屋所有权证》登记时间在2010年3月8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可每3年办理一次提取,累计提取的总金额不得超过购房总价的70%;登记时间在2010年3月8日之前,则不能办理提取。  此外,在未使用过公积金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转账等方式提取公积金:如果职工购买首套自住住房、未全额付清购房款的,可以通过转账的方式,提取本人及配偶账户上的住房公积金支付购房款;如果购买首套自住住房、选择使用商业贷款未还清的,可以每年办理转账冲贷1次偿还商业贷款。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