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杨的22岁从道歉开始 回归省队...
  在公众的视野里消失了近1个月后,游泳一哥孙杨终于在结束行政拘留后公开发声了。昨天是孙杨的22岁生日,清晨8点38分,他更新了新浪微博,写下了生日感言。这位颇...
22期
2014年对武磊尤为关键 要成巨星必须继续提高
籍贯:江苏南京   生日:1991年11月19日   身高:173厘米   体重:65公斤   就在上个星期,上海遭遇寒流,气温跌至0℃左右。同样,对东亚队中的“台柱子”身穿7号球衣的武磊而言,也许正在经历人生中的一个关口。经纪人一手操办武磊出国踢球,恩师徐根宝却紧急叫停。未来何去何从,值得武磊细细思量。   但不管是成功留洋,还是继续留在中超,对新秀武磊来说,接下来的2014年都显得尤为关键。想要成为中国足坛真正的巨星级人物,“核武7”恐怕必须“裂变”。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就像这句脍炙人口的歌词,在国内联赛浸淫十几年并达到一定高度后,当有一个“天赐良机”摆在年轻的武磊面前时,他很难不动心。   哥本哈根俱乐部,丹麦超级联赛的绝对豪门,今年欧冠联赛中与皇马、尤文、加拉塔萨雷3支球队同分在一个小组。哥本哈根有意武磊,应该说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   实际上,东亚俱乐部的相关人士向记者坦承,远不止一家国外俱乐部看上武磊,有的甚至愿意掏出400万欧元的天价。此外,一些财大气粗的国内俱乐部,诸如广州恒大、广州富力,也都一直盯着这块“香饽饽”,转会费和年薪都不是问题。   眼看着,都是机会。但“东亚教父”徐根宝却毅然按下了“STOP”键。在他看来,武磊留洋的条件并不成熟,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武磊自身的能力还不够,出去“不好混”。得不到根宝的同意,外加上还有合同未到期的约束,武磊这一次的留洋梦想,可以说已经没有什么可能性了。   据说,在下有关放不放人的决定时,一向爱走政府路线的根宝还特意向上海市体育局乃至更高一层的上级请示过,得到的答复都是“不能走”。有了这样的指示,武磊就更加走不成了。   外界对于是不是该让武磊留洋镀金,普遍态度是“该走”。很多人认为,武磊继续留在东亚、留在国内踢球,已经很难有提高。培养年轻球员方面颇有心得的前申鑫主帅朱炯坦言:“武磊已经22岁了,从留洋的角度说,他已经不年轻。如果现在再不出去,那就更晚了。”但说来容易做来难,当年朱炯的得意门生陈志钊想要跨出国门,不也同样被他死死摁住,双方甚至不惜撕破脸皮。   范志毅也曾是武磊的主教练,亲手带过他一个赛季。对武磊,小范自然相当认可。今年10月他受邀前往法甲联赛的中游球队兰斯队学习取经时,还特意随身带了一张有关武磊在联赛中进球的光盘,交给了该俱乐部总经理。显然,小范也希望能促成武磊留洋,在他看来,目前的中国球员中,也就武磊有这样的实力。不过,在近距离观看了多场兰斯队的训练后,小范的想法却又动摇了:“像兰斯这样的球队,在法甲还都不算多强。但看他们的训练,对抗的激烈性、连续性比国内球队要强得多,中国球员想要立足太难了,几乎跟不上这样的快节奏和高强度。哪怕武磊去,也非常不容易。”      留洋基本梦碎,下个赛季武磊恐怕还得继续在东亚、中超踢球。现在的问题,一是他能否踢得心甘情愿;二是在戴上本土最佳射手的光环后还能不能再有所提高;三则是他能不能真正地蜕变成一名中国足坛的巨星。   失去一次留洋镀金的机会,自然有些可惜。留在国内联赛,听上去确实不如出国踢球那般光鲜闪耀,但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对年轻的武磊来说,他能否接受现实、直面落差,将影响他未来一年的发展。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想走却走不成,我最担心的就是,在心态发生变化后,武磊明年不说往上走,反而掉头向下。”   根宝说,现在的武磊还要锤炼、还需提高,这并不是空话。想要成为真正犀利的前场尖刀,武磊在对抗、速度、技术等方面都有进步的空间。他的首个顶级联赛赛季,应该说好得超出想象,不仅揽得本土射手金靴,还入围了“中超先生”的候选人。现在,孔卡离开了,如果说2014年武磊还能制定怎样的目标的话,不妨可以考虑去抢一下“中超先生”。拿个“先生”再留洋,更加有底气、没遗憾。   除了球场上的收获,也许很多球迷更希望看到的是,武磊身上能散发出更多的球星气质。   很多人都说,武磊是个乖小孩。但问题也许在于,他实在是太乖了。在当今中国足坛,武磊与张稀哲、孙可、于大宝四大新星被称为新的“四小天鹅”,如果用当年风靡一时的“小虎队”来类比,武磊绝对就是其中的“乖乖虎”苏有朋。但对于一名真正的球星而言,“乖”并不是一个纯意义上的褒义词,如果他能够变得更霸气、更张扬、更激情一些,恐怕会更有杀伤力,也更有号召力。   想要实现这种突破,需要武磊摆脱在性格方面的制约,同样也需要俱乐部提供相应的环境。根宝向来信奉“严师出高徒”,武磊的成才确实是一个佐证。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说刚到崇明根宝基地的武磊,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学生,那他在经过近10年的锤炼之后,不说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班族,至少也是个大学生。既然如此,教练组在管理方面,也应该随着球员年龄、经历的改变而做出相应变化。什么都管甚至什么都骂的“家长制”作风,恐怕已不太合适。少一些制约,多一些自由,让年轻人独立地面对成败得失,对于球星气质的培养应该是大有好处的。   2014,世界杯之年,足球热潮将席卷而来。期待武磊能够直面人生的又一次挑战,成为中国足坛一名真正值得期待的希望之星。

【全文阅读】
 
李学林球鞋问题反映利益之争 球员无多少话语权
  篮球场上,一名球员水平高低,主要靠手上的活儿,与脚关系不大。但是有一个联赛,球员的手无人关心,脚却被分成了三六九等――大家按“等级”穿鞋,如果你穿的鞋和级别不配,那么不好意思,罚款!   这个联赛,就是我们的CBA。前不久,北京队球员李学林就因没按等级穿鞋,结果被篮协连续罚款,最多有可能被罚150万人民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何CBA球员的脚还有“级别”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CBA球员的脚被分成三六九等,这是因为他们穿的鞋被赞助商“承包”了,其中最大的赞助商是李宁公司,该公司去年以5年20亿的史无前例的赞助金额,获得了CBA主赞助商的名号――这意味着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所有CBA球员都要穿李宁公司的鞋,其他品牌如果让球员穿非李宁球鞋的话,每人需要交纳一笔数目不菲的“特许费”。如果违反规定,球员所在球队第一次被篮协罚款2万元,第二次是5万元,第三次是10万元,第4次开始,每次是20万元,直到累计150万元为止。   特殊情况是有的,今年CBA有16名球员,他们的球鞋赞助商并非李宁,而是通过交“特许费”获得了穿鞋资格。这16名球员的脚,可以算“二等脚”,因为他们虽然穿的是耐克、阿迪等洋品牌,但也有限制,只能穿同一品牌。而“一等脚”自然是CBA外援的脚,他们可以随便穿,不被限制品牌――当然也有一点儿限制,必须得遮住球鞋标识。除了一二等脚,剩下就是“三等脚”了,不管你是香港脚、台湾脚还是大陆脚,通通得穿本土品牌李宁鞋,不穿就得罚款。   再回到被罚款的李学林身上,他的情况有点儿特殊。他是台湾球员,去年还是可以和外援一样贴标穿耐克的,但今年篮协提高了门槛,让他的“一等脚”变成了“三等脚”,有同样遭遇的还有上海男篮曾文鼎等台湾球员。不过和其他台湾球员不一样的是,李学林个人是和耐克有代言合同的,按合同规定,他必须在CBA穿耐克鞋。现在李学林就是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穿耐克吧,篮协罚;穿李宁吧,耐克罚;干脆光着脚上场?这个风险有点儿大,说不定会被两家罚。   球要打,鞋也要穿,于是李学林横下一条心:穿自己的鞋,让篮协罚去吧。联赛打了8轮,按照篮协的处罚规定,参加了全部8场比赛的李学林要交的罚款也得超过100万了,再打两轮就满150万――交满150万,他的“三等脚”就又变成“一等脚”了。      150万罚款,这对于一名普通的CBA球员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一个赛季的薪水也赚不了这么多啊。对于李学林的罚款,篮协是直接扣北京队的联赛分红,但据记者了解,北京队并不会为他买单,罚款也不能由李学林本人出,否则刨除150万,他的薪水加赞助费也剩不了多少了。   那么罚款由谁出?当然是赞助商耐克。据了解,李学林的赞助商是“台湾耐克”,今年CBA16人特许名单里,有13人是耐克球员,其中就包括台湾球员林志杰,但他们属于“大陆耐克”,李学林没有在这个名单里。实际上,去年李学林就因为球鞋问题被篮协罚过款,那么今年为何他的赞助商不愿交几十万的“特许费”,反而愿意交最高达150万的罚款呢?这不是当冤大头吗?非也!赞助商不会做亏本买卖,虽然多交了几十万罚款,但是却买来了几百万元也不一定买到的广告效应――这些天媒体上天天在讨论李学林的球鞋,每一轮都关注他的罚款问题,这也让耐克曝光率大增,这种效果显然不是几十万特许费能买来的。   不过话说回来,篮协将CBA球员的脚人为分出三六九等的问题,也确实让一些球员很不满:人家的脚穿什么鞋该是自己的事,凭什么要被你统一包成“三寸金莲”?举例来说,有些球员有自己的球鞋合同,现在被篮协“一刀切”,白白损失了代言费;另外,许多球员还是更相信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球鞋的质量,突然换上李宁等国产鞋,打球时心理上也会有影响;此外,有一些球员有特殊情况,像曾文鼎就表示,他自己膝盖有伤,脚型也有些特殊,平时穿惯了保护性更好的耐克鞋,现在换了李宁鞋总会有些担心。   中国篮协顾问、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CEO张庆表示,球鞋对于球员而言是重中之重,无论是篮协还是赞助商,在进行CBA商业合作时都需要考虑到更多人性化、个性化的东西,“在CBA的利益博弈各方,缺乏球员这块的代表,这也是目前球鞋问题的症结根源所在。”      李学林的球鞋问题,归根结底反映的是CBA各方利益之争,而作为球员的他却没有多少话语权。   拉来李宁公司,一个赛季能收获4亿赞助费,每个俱乐部一年能分1000多万,在篮协看来,这是对各俱乐部和球员都有利的事,所以提高特许门槛、保护赞助商利益也很正常。而对于李宁公司来说,高投入自然需要高回报,如果自己投入了那么多,不少球员还穿着其他品牌球鞋打球,那么赞助商的利益如何达到最大化?   没有特殊情况,打CBA必须得穿李宁鞋,在张庆看来,这种被外界称为“一刀切”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是无可厚非的:“先不说CBA的一些规则是否合理,但只要是联赛委员会通过了,就必须得遵守。而在商言商的话,投入如此巨大,需要得到成正比的回报,部分保护措施不可避免。”就连CBA原赞助商安踏的某负责人都表示:“李宁的这种做法合情合理。”   在商业开发更成熟的NBA,都并没有将球员的脚分等级,为何CBA不向NBA学习一下?张庆表示,这是因为两个联盟的商业模式差别很大:“在NBA,电视转播权、门票、特许产品和赞助商是主要收入,但是在CBA,电视转播和门票收入很少,像李宁这种体育公司的赞助反而成了‘大头’,这就决定NBA的一些做法在CBA行不通。如果李学林不被罚,那么就会有示范效应,也许就有更多的球员不再穿李宁鞋,那么李宁公司的利益就会受损。”   在CBA,球员是弱势群体,不像NBA有球员工会,可以有组织地争取自身利益,这里你不按规定穿鞋的话,只能认罚。自己的脚穿什么鞋,自己却决定不了,其实这是CBA不成熟联赛体系下的一种特殊情况,中国篮协应该做好协调工作,争取兼顾球员和赞助商利益,而不是只会罚款了事。   “光靠罚款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具体到解决办法,李宁公司可以适当降低特许费用,让一些球员有个过渡期,个人损失不能过大。”张庆表示,处理球鞋问题上,篮协该起关键作用,“谁代表俱乐部、球员与赞助商签的合同?是篮协,现在问题出来了,篮协应该和赞助商沟通好,协商出一个各方利益兼顾的解决办法。”本报记者 李元春         在篮协此前的特许名单中,一共只有16名球员,其中13人是耐克签约球员,包括:易建联、陈江华、朱芳雨、王仕鹏、高尚、李慕豪、王哲林、刘炜、张博、睢冉、丁彦雨航、段江鹏、林志杰,另外,还有王治郅、韩德君和丁锦辉等3名球员,可以穿着其他品牌球鞋,但必须遮标,这主要是考虑到他们三人的确有伤在身,因此可以穿原品牌球鞋。除此之外,任何不按规定穿着球鞋的行为都将受到处罚。

【全文阅读】
 
CBA本土年轻球员遭遇大面积伤病 总计有20多例
  本土年轻球员的大面积伤病,同样令人措手不及。几乎每轮都有年轻球员受伤。翟晓川脚踝扭伤、郭艾伦手臂骨折、韩德君耳膜破裂、孟铎前十字交叉韧带撕裂……林林总总加起来有20多例。若将他们的名字组合到一起,能组建一支实力不俗的队伍。   对于这些青年球员来说,过去的这个夏天不堪重负。CBA联赛结束后,他们没有得到喘息机会,立即投入全运会。全运会结束时,距离新赛季开打只有一个多月,而且,丁彦雨航、郭艾伦、翟晓川等人都参加了国字号队伍的集训,体能消耗更大。   更可怕的是,本赛季开打前,篮协的热身赛安排过于密集。以山东队为例,体能测试结束后,他们就立即奔赴季前赛,还没缓过神来,又去中国台湾参加了海峡杯,10天里打了8场比赛。结果,本赛季刚开打,丁彦雨航、睢冉、李敬宇等年轻球员相继受伤。   相较老队员,年轻球员场上更拼命,比赛时经验不足,不懂如何控制和调配体力,更容易出现伤病。国家队当红小生、福建中锋王哲林(年仅19岁)开赛前就已经腰伤不轻,但他在同八一队的比赛中足足打了43.2分钟。陈正昊指出,像他这样的年轻球员应该适当休战,“带伤上阵还会影响他的信心。年轻球员如果伤上加伤,会直接影响他的职业生涯。”   轻伤不下火线,向来是中国体育的传统精神。但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科学训练和比赛,才是王道。“毕竟现在常规赛刚刚开始,教练员在用人方面还要进行全方位考量。”陈正昊说。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