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7月空心菜跌39% 蔬菜整 ...
VOL 9
  7月初的洪涝灾害,并导致7月中下旬成都市场上60%的蔬菜价格上涨。   而据省农业厅蔬菜产地监测数据显示,我省蔬菜产地价格已经结束了7月中旬以来持续上涨的态势。该厅重点监测的20种蔬菜中,大部分价格都呈下降态势。下降品种中,空心菜跌幅最大,跌幅为39%。 余行 ...
拍价1.2亿“麻将国宝”有望成都安家
拍价1.2亿“麻将国宝”有望成都安家
国宝麻将,样样精品。   世界麻将组织昨来蓉展开为期一周的麻将藏品落户考察   华西都市报:从日本回归的“麻将国宝”将安身何处?这或许不仅仅是万千“麻友”所关心的问题。昨日,世界麻将组织应邀来蓉,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实质性考察。世麻方面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他们已深切感受到了成都作为“麻将国宝”落户候选地的价值。   末代皇帝溥仪打过的“五彩螺钿牌”,清宫里翡翠、纯银、犀牛角等材质的珍贵麻将牌……   一批起拍价曾达1.21亿元人民币的国宝麻将宝贝,有可能在成都安家。   昨日,世界麻将组织主席王治国、秘书长江选旗一行抵达成都,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实质性考察。   秘书长助理姚晓雷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世麻组织和川内博物馆、企业的沟通很有成效,虽然还暂不能确定这批珍稀“麻将国宝”最终能否如愿落户成都,但世界麻将组织已经感受到休闲之都的热情,四川浓烈的麻将氛围及文化。   由日本将麻将国宝送回故土,是世界麻将组织积极推动的大手笔。上月,本报独家报道《日本麻将博物馆“国宝麻将”回归中国》,引发了四川读者的巨大热情,也引起了媒体、企业和博物馆对此事的关注。   “其实,我们这一次来到四川,就是受到了一些企业的邀请,我们也看到了成都媒体的报道,当然,更重要的是考虑到了四川群众对麻将的热情。”说起四川麻将的网传热段子,电话那头的姚晓雷笑了,“四川的麻将玩儿法很多,像‘血战到底’等打法,也特别能反映四川人的性格和智慧。”   在世界麻将组织看来,为国宝麻将找寻安身之处,最为看重的就是文化因素,“四川有这样一种文化,自然有了文化的载体,这样才能发挥这批国宝的价值,传承我们的文化,以后才能更好地推动和发展麻将运动。”   其实,想要让这批麻将国宝落户的省市远不止四川,许多地方都渴望留住国宝。   姚晓雷透露,世界麻将组织在考察时,最看重的一个条件,是如何发挥藏品的最大潜力和文化价值。“首先是能把这批藏品保护好,这是最基本的,好不容易弄回来,不能就这么搁着。此外,我们希望能挖掘出文物的文化价值,比如,能将这些藏品的历史年代、传承故事、背后的珍贵史料挖掘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感受麻将的文化精神,这是我们最想看到的。”发掘文物价值这方面,世界麻将组织希望今后能和考古等部门有所合作。   除了将文物放在展厅里展览,世界麻将组织还希望能够发掘藏品的可持续发展价值,“希望落户后,是一个长远的、可持续价值的体现,今后能够起到推动这项智力运动发展的作用。”   姚晓雷透露,如果一旦选定落户之地,这批号称拍卖价高达1.21亿元人民币的稀世珍宝将整体移交。“我们考虑的是,如果藏品被分散,肯定会形成一个文化断层,对于麻将文化的整体了解和把握,肯定有影响。”   而对于这批藏品是否等值1.21亿,姚晓雷做出了客观的回答,“如果从拍卖角度来看,是的,当时是准备拍卖,而起拍价确为16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21亿元。但如果说到文化价值,这是无价的,比如藏品背后蕴藏的历史价值,这是无法去估价的。”   姚晓雷举了个例子,“你说溥仪打的那副牌,到底价值多少,而且还有犀牛角的那副牌,工艺相当精美,还有景泰蓝的一套麻将桌椅,非常漂亮,你说,这些宝贝的价值,怎么估计?”   据悉,本次世界麻将组织在四川的考察预计为一周,但一周之后能否有落户的定论,姚晓雷表示,并不能保证。“我们还将在全国各地的其他城市、地方做一个综合的考察,而且最终落户哪里,则是一个很宏观、整体的决定。当然,能够在四川进行实质性考察,已经说明了这里的价值。”   华西都市报记者陈甘露新闻链接   “末代皇帝”溥仪曾用过的宫廷麻将“五彩螺钿牌”,此前为日本麻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一套两副,牌体稍大的为男牌,稍小的为女牌。所谓男女有别,即便是贝勒公主也不能同桌玩牌。   此外,这批“麻将国宝”还有材质珍贵、清宫保存的犀牛牌、纯银牌、翡翠牌,以及梅兰芳的牌、张大千的牌、袁世凯的陶瓷牌,各种明代马吊牌版和各种明清时代的麻将桌,其中,还有一套景泰蓝材质的麻将桌椅。   去年底,日本麻将博物馆曾有意在北京办一个拍卖会,3万余件藏品的起拍价为1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1亿元)。那次拍卖后来因故未能举行。今年,经世界麻将组织和中华麻将公开赛组委会主持协调,这批“麻将国宝”得以回归。
内昆铁路未抢通 本月20日前40列火车停运
内昆铁路未抢通 本月20日前40列火车停运
  华西城市读本讯(华西都市报记者 王伟 实习生 周茜)昨日记者从成都铁路局获悉,内昆铁路山体滑坡抢险仍在进行,最快有望本月底抢通,为方便旅客出行,成都铁路局调整今日至20日旅客列车运行方案,将停运40列、迂回30列火车,并继续从滑坡地段两端临时加开短途旅客列车19列。
把新型城镇化作为自贡次级突破引擎
把新型城镇化作为自贡次级突破引擎
山水园林城市自贡。(资料图)   华西城市读本专访自贡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永湘   省政府《关于2013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做强产业促进就业、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小城镇建设等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六项重点工作。   截至去年年底,自贡“双百”城市的建设目标全面实现:自贡城镇化率达到44.4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四位,进入特大城市行列。2013年C21城市发展峰会在即,围绕新型城镇化这一主题,日前,自贡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永湘接受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专访,畅谈自贡如何抓好新型城镇化六大重点工作。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以下简称“记者”):今年是自贡GDP冲刺千亿之年,如何做强产业促进就业?   刘永湘:产业是城市的核心支撑,也是承载就业的根本。我们始终坚持工业领先发展,立足自贡工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依托自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平台,加快建设以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盐及盐化工、新材料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和建筑业,同时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发展和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通过这些措施,力争全年新增就业岗位8万个以上。   记者:在保障就业的同时,如何保障群众的居住条件?   刘永湘: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人的安居乐业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在解决安居方面,我们重点是要解决两类群体的住房问题:一是城镇特殊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主要通过保障性住房建设加以解决,今年我们将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389套,其中:新建廉租房700套、经济适用住房239套、公共租赁住房3450套,基本建成10950套。二是进城务工农民住房问题,今年开始我们将把进城农民工的住房问题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统安排解决,对有稳定职业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提供公共租赁住房,全年为农民工提供公共租赁房1000套。   记者:自贡提出“一主两副多基点”的城镇化之路,能具体谈谈“多基点”吗?   刘永湘:小城镇是发展县域经济、就地就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点。我们将以全省“百镇建设行动”为契机,以规划为引领,优先发展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带动力强的小城镇。把产业培育作为重点,立足小城镇的基础和特色,重点培育长山等一批工贸型、仙市等一批旅游型、五宝等一批农贸型特色小城镇。同时,进一步加强小城镇供水、供电、供气、排污等基础建设,持续改善小城镇人居环境,增强小城镇承载能力。   记者:在7月份召开的政府全体(扩大)会上,您曾谈到,下半年将全面启动东兴寺、西山路等棚户区房屋拆迁安置和基础设施建设,请问在这个方面你们有何考虑?   刘永湘:棚户区改造事关民生改善,事关城市环境品质。目前,全市还有棚户区房屋面积达222.6万平方米,涉及居民户数4.3万户。我们将坚持“科学改造、理性改造、加快改造”的取向,本着“改造一片旧区、复兴一片街区、造福一片百姓”的理念,计划用5年时间,到2017年基本完成,2020年全面完成全市棚户区改造任务。为推动棚户区改造,我们制定了土地利用、财政税费扶持等5大类15项配套政策,已全面启动了东兴寺、西山路等7个片区改造,涉及居民1.6万户、房屋面积85万平方米。   记者:去年,自贡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0.08平方公里,聚居人口达到105.08万人,进入特大城市行列。下一步将如何从规模扩张走向品质提升?   刘永湘:当前,自贡的城市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下一步,我们将推动“三个走向”、建设“三宜”城市,着力推动城市从规模扩张走向品质提升、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建设宜居宜业宜品区域中心城市。围绕提升城市品质,我们将统筹抓好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高品质推进东部新城建设和重点区域组团式开发,有序实施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旧城更新;加快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让居民出行更快捷,让货物运输更顺畅;加强环境建设,着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让城市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注重文化传承,使山、水等自然特色与城市文化有机相融、相得益彰,让城市更具特色和魅力。   记者: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其中人的市民化是最重要的内容。请问自贡在吸引农民进城方面有何考虑?   刘永湘:促进人的市民化特别是农民的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让进城人口真正穿上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五件衣服”,享有市民同等的公共服务权利。但客观来说,现行的体制、机制上还存在一些障碍,不利于推动农民的市民化。目前,在这方面,我们按照省上的要求,正在积极探索政策措施和推进路径,重点是以农民工为目标群体,通过研究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户籍管理、就业、权益保障、社保转移接续等配套政策,吸引农民工和农业人口进城就业安居和落户。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罗暄 李庆 孙懋林 摄影宦小淮@人物 刘永湘
预计投资4亿元 内江最大规模高完中或年内开建
预计投资4亿元 内江最大规模高完中或年内开建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昨日从内江市教育局获悉,精心筹备的内江最大规模高完中已初步选址在内江新城的“中心组团”,暂定名为内江六中实验学校。目前,已有十几家投资方正与内江市教育局洽谈,预计年内可启动建设。学校建成后,将为化解城区大班额以及内江新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新学校将按国家示范高中的标准建设,建成后,其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各方面的实力都将成为内江第一,川南一流的高完中。”内江市教育局计财科科长廖思学告诉华西城市读本记者,按计划,新学校占地面积约320亩,规划在校生规模为8500人,160个教学班,将新建校舍及配套工程,预计投资总额约4亿元。   廖思学说,学校拟建在内江新城区中心组团,具体校址布点正进一步规划中,“力争年内能启动建设。”   “内江六中实验学校只是暂定名,最终名称将视招商情况而定。”廖思学说,目前,内江市教育局正与十几家投资方洽谈中,学校名称将结合最终投资方的名称而定。如果没有招商成功,则将以政府投资的方式办学,定名为内江六中实验学校,“借助内江六中的品牌效应以及它在管理、教学等方面的优势,把新学校做大。而学校是私立还是公办也只有在招商完成后才能确定。”   廖思学表示,“2020年,内江将建百万人口大城市,新学校的建成不仅可以满足城市发展,也能缓解城区学校的大班额现状,更能让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杨绪熠
烷基化装置一哄而上 势必重蹈芳构化行业覆辙
烷基化装置一哄而上 势必重蹈芳构化行业覆辙
  2012年11月6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消费税有关政策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47号),明确了应当征收消费税的产品种类、范围,并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执行。然而,时至今日,由于消费税政策迟迟未能得到落实,国内烷基化装置再现一哄而上的乱局,大有重蹈芳构化行业覆辙之势。   芳构化行业因盲目投资、无序竞争导致的恶果如今仍历历在目:2010―2012年短短三年间,国内芳构化装置遍地开花,集中上马70余套装置,新增产能1400万吨/年,时至今日,因产能过剩、原料不足且价格快速上涨导致利润倒挂,大多数芳构化装置处于停工闲置状态,少数开工装置也处于苦苦支撑的局面,造成了社会资源和资金的巨大浪费。   眼前烷基化装置建设的疯狂之势,与之前的芳构化装置何其相似!在国内成品油市场销售不畅,中石化等国有企业压减油品产能的大环境下,许多地方炼油企业却因不用缴纳消费税而大肆上马烷基化装置,据统计,2012年底至今年上半年,仅山东投产的烷基化装置就有7套,合计产能155万吨/年;目前在建并将于下半年之后投产的烷基化装置9套,将新增产能180万吨/年。由于近几年国内附加值较高的碳四深加工行业的不断发展,碳四资源已经处于供不应求局面,这些密集上马的烷基化装置,将新增碳四需求量400余万吨/年,至少需要十几个千万吨级炼油厂才能支持,这无异于天方夜谭,也就是说,这部分新增需求除去个别新建和改扩建炼厂增加供应外,只能加剧对现有碳四资源的争夺,推动其价格快速上涨,可以预见,会有相当一部分烷基化装置会因无法获得原料连开工的机会都没有,其他烷基化装置建成开工之时,也将是亏损之日。   芳构化、烷基化等乱局的一再上演,必将对本就处于景气低谷的化工行业造成严重影响,复苏遥不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