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广州限购门
50
  已实行了4年的限购政策去年陆续松绑。目前,出台限购令的46个城市中,仅剩北、上、广、深及三亚未松绑。  对此,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名誉副会长朱中一认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是否限购,更多不是房地产市场本身的问题,而是要考虑在城镇化中,国家提出严格控制特大城市的规模。  他表示,北上广深都是10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有限,不可能无限扩张,因此今后限购的门槛要和城镇化中的落户门槛一致。国家最近提出了64个新型城镇化的试点,广州位列其中,“新型城镇化的试点内容包括落户条件等,(地方政府)要考虑解决进城人员住房问题,考虑保障性住房问题,自然而然就会考虑是否要调控”。  朱中一还表示,2014年楼市总体平稳,2013年各地地王频现,是发烧的市场,2014年开始是退烧的市场,并逐步在政策的叠加之下实现了市场的软着陆。(赵燕华 殷弘)
4500万欧元王健林“朋友价”入股马竞
  羊城晚报讯 记者孙晶报道:有钱就是任性!1月21日,万达集团宣布出资4500万欧元购买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20%股份,并进入俱乐部董事会,这是中国企业首次投资欧洲顶级足球俱乐部。马竞透露,此次万达能以优惠价格入股,正是因为看中与万达的长期战略合作。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投资马竞,是为了更好开展“万达青少年足球人才留学计划”,将来不排除再投其他欧洲俱乐部的可能。  不排除再投欧洲其他俱乐部  据悉,马德里竞技是国际足坛传统豪门,国际足联2010-2014连续5年评选的世界最佳俱乐部平均排名第四,2014年超过巴萨紧随皇马、拜仁排名世界第三。马竞俱乐部在马德里市中心拥有自己产权的专用足球场和5个训练基地,财务状况也较为良好。  有媒体报道,万达董事长王健林表示,马德里的报价为2.2亿欧元,属于“朋友价钱”。今后不排除再投资收购欧洲其他足球俱乐部,不一定控股,只为中国青少年提供更多上升通道。  意在快速提高品牌声誉  万达入股后,马德里竞技俱乐部承诺:将出台专门针对中国青少年的培训方案;万达和马德里竞技各出50%投资3000万欧元在马德里新建青训中心,为更多的中国青少年球员提供更好的训练条件;万达将与马德里竞技合作在中国开办3所足球学校等。  “万达一直在布局海外的高端旅游市场,而购买足球俱乐部是一个快速提高品牌声誉的好办法。”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商言商,万达大投入搞足球也是顺应了中国市场的需求,更符合欧美等发达国家消费者普遍对于足球品牌的喜爱。

【阅读全文】
业内:须立法明确保障房选址不能“太偏”
  据报载,全国保障房建设的典型、青岛市重点民生项目,包含公共租赁房3797套,限价商品房6253套的青岛白沙湾保障房社区正在变为一座空城。其中公开销售的限价房从2012年底公开销售至今,仅收到了不足200份申请。若再除去审核不通过的申请,销售情况将更不理想。  当保障房唱起了“空城计”,还能保障谁?更可悲的是,青岛保障房的空置现象并非孤例,在我国多地普遍存在。这类保障房一般有三大共性:地处偏远,比如有网友质疑某市保障房怎么均建在“鸟不拉屎”的地方;生活不便,小区内缺乏基础配套设施,更遑论医疗、商业配套;质量隐患,“墙脆脆”、“屋漏漏”、“楼歪歪”屡见不鲜,以至于不得不推倒重建。  住建部曾下发《关于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将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纳入地方任务考核,并将对发生质量问题的市县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如今,保障房质量问题似乎不常见,但地处偏远一直未能得到有效遏制。边远,有时可与边缘画等号。如果保障房过于边远,无疑加重住房困难群体的生活成本,使其更边缘化。犹记得几年前,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曾在两会上直言,“把保障房建在偏远的郊区是非常错误的办法,保障房就应该在市中心,否则就失去了保障的意义!”住房如果仅仅是睡觉的概念,就和山洞没有区别了,它应当和教育、医疗联系在一起。  崔永元还举例称,“我了解到纽约、洛杉矶的保障房,它们都建在市中心,起码离地铁、公交站很近,真正实现了‘下楼就去刷盘子,刷完盘子就睡觉’”。那我们为何就不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保障房建在市中心,起码可建在市区?  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地方为官员或公务员建的住宅小区,不仅面积大,质量佳,还往往处于城市黄金地段,闹中见幽。不妨举例:几年前媒体报道,在广西某市有一片专为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建的住宅小区,既临江又靠近新建的行政办公大楼。小区环境幽雅,共有26幢楼房,每幢住两户,每户车库和花园俱全。其中正厅级6套,每套建筑面积340平方米,售价74万元;副厅级46套,每套建筑面积320平方米,售价71万元。平均每平方米售价2100多元,相当于周边商品房价的一半。如此官宅难免令人羡慕嫉妒恨,为何就不能像建官宅一样建保障房?  目前,有些地方已明确表示,保障房绝不建在边远地带,比如郑州市出台规定,“对选址距离中心城区过远、缺少配套基础设施的保障房项目不予立项、不予审批”。但这毕竟是少数,而且基本上出于权力自觉。  为此,应为保障房设立法治保障,诚如一些全国人大代表所建议的,加快住房保障法立法进程,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和法律制度。这种法律保障体现在多个方面,除了保障房选址与质量这些倍受民众关心的问题,还应该包括保障房建设资金筹集、分配公平等等命题。  □王石川

【阅读全文】
评论:一线城市楼市回暖 并非从此“满血复活”
  去年年底以来,一线城市土地市场“风生水起”,楼市成交也“量价齐升”。一线城市回暖能否持续?楼市是否已“满血复活”?  一线楼市企稳回升是当前楼市分化加剧的表现。由于资源高度集中、人口大量流入、潜在住房需求旺盛,一线城市库存消化压力相对较小。具有品牌、资金和资源优势的龙头房企也纷纷回归一线拿地,土地市场竞争加剧不仅推高了房价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房价上涨预期。此外,一线城市对政策调整更敏感,首套房贷款认定标准放松、降息等对去年底以来一线楼市显现回暖产生了积极作用。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一线城市回暖并不意味着楼市已“满血复活”。高库存压力、行业资金面趋紧、需求增长放缓等,决定了楼市筑底调整还将持续较长时期。首先,楼市库存持续增加,局部区域供应严重过剩。其次,去库存风险加大使得金融机构加强了房地产行业信贷风险防范,去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未来行业资金趋紧将呈常态化。此外,住房制度改革和人口红利带来的需求爆发期已经结束,未来需求将进入平稳释放期。

【阅读全文】
广州一手房均价破1.5万元创新高 去年涨幅15%
  在去年第三季度限贷“松绑”、降息、自贸区等多重利好叠加之后,2014年广州楼市成交实现由冷转暖,并使得全年网签均价攀至15075元/平方米。这也是自2004年以来,广州新建商品住宅网签均价首度突破1.5万元/平方米。  据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公布的数据,去年广州十区两市一手住宅均价达15075元/平方米,创下历史新高。同比2013年,房价上涨1975元/平方米,涨幅15%。另一方面,去年一手住宅成交量为836万平方米,同比2013年减少222.48万平方米,萎缩两成。  有业内专家认为,广州一手住宅成交均价上涨15%“并不准确”。合富辉煌首席市场分析师黎文江分析,由于2013年存在“双合同”因素,2014年逐步取消“限签”后房价才回归真实;而15%只是毛坯房的价格,不包括装修等的其他的价格因素,且毛坯房销售增加也压低了价格。“所以2013年的价格与2014年是没有可比性的,官方发布的成交均价并未反映真实房价。”  但也有专家认为,一手住宅成交均价大涨,显示楼市正在复苏。中原地产项目部总经理黄韬预测,2015年广州房价将会平稳中轻微上涨,涨幅将在5%左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