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摘下楼市限购“金箍”:无需提...
  海口市住建局昨日向记者证实:海口市政府已发文中止执行商品房限购政策,不再要求购房者提供住房套数证明。这意味着,海口正式取消楼市限购政策,这也是继今年6月出台...
20期
海口中止执行商品房限购 称依据“双向调控”精神
  记者23日从海口市获悉,这个市日前已下发内部文件,从即日起中止执行商品房限购政策,不再要求购房者提供住房套数证明。  据海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周一海口市已下发内部文件终止限购政策,并对行业内进行了口头通知。这位负责人表示,取消限购是根据上级部门“双向调控”的精神,在结合本地区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下,并参照其他城市的做法作出这项决定。  记者从多个渠道了解到,这份文件由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文件同时指出,中止执行房地产限购政策后,相关单位要加强市场监管,遏制投资投机炒房,抑制商品住房价格过快上涨。

【全文阅读】
 
深圳写字楼市场租金创历史新高 住宅市场仍平淡
一家大型楼盘的沙盘前,前来咨询者寥寥无几。新华社资料图片    在住宅市场陷入平淡交易期、迟迟打不开局面之际,写字楼市场却是一路高歌猛进,受外贸形势好转以及前海企业加速入驻等因素影响,租赁需求维持活跃。根据深圳中原地产的监测,二季度,全市甲级、准甲级写字楼租金双双创下历史新高,甲级写字楼租金达到231.63元/平方米,同比涨幅达16.31%。  写字楼租赁活跃  以福田中心区为例,该区域写字楼租赁市场已经持续活跃近一年,性价比较高的笋盘已经逐步消化,且包租客的出现及不断上涨的租金使业主信心增强。  根据深圳中原地产的监测,二季度,福田中心区甲级、准甲级写字楼租金再创新高,其中甲级租金高达247元/平方米。  在新华保险大厦一楼中介地铺,置业顾问刘经理告诉记者,近来,该大厦中区和高区200平方米以上的精装户型非常好租,价格从160元至210元/平方米不等,租户大多是一些外贸企业,也有一些中介服务机构及小开发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南山区受前海辐射影响,租赁需求有所增加,且部分新入市高档写字楼租金定价较高,使周边租金跟着上调。比如南山SCC中洲控股写字楼是上月入市的高档写字楼,其中A座只租不售,目前其租金已经达到了200元―300元/平方米。  有统计表明,深圳甲级写字楼租金环比涨幅自2013年第二季度起,已持续6个季度领跑国内其他一线城市。  对于写字楼租金持续上涨的原因,市场分析人士称,这与前海注册公司数量猛增有关,注册企业对办公物业需求扩大,从而导致全市成熟区域甲级写字楼格外抢手。  在仲量联行深圳董事总经理夏春毅看来,近来,金融业引导的深圳办公楼需求,深圳金融企业的扩张和新设立办公室的需求尤为活跃,并带动第三产业扩张需求,使整体租赁成交保持积极态势。  住宅市场成交依旧平淡  与火热的写字楼市场相比,住宅市场依然是不温不火。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前市场降价的预期不减,楼盘项目的定价仍旧是影响客户是否出手的重要因素。  来自市规划国土委的统计,上周,全市一手住宅成交532套,环比上升15.2%,成交均价为20470元/平方米,环比下降9.6%,为近8周来的最低价格。  上周,全市有三个楼盘项目取得预售,有1个住宅项目开盘,该楼盘共推出467套单位,总体价格2.1万―2.5万/平方米。根据深圳中原地产的监测,不论是新开盘还是自然加推的项目,定价都高于部分客户的心理预期,客户观望心态重,因而最终销售情况并不理想。  据世联行统计,截止2014年7月20日,全市一手房可售面积为349.3万平方米,可售套数为35792套;若按近8周深圳全市新房周平均545套的销售速度,目前的新房可售量消化时间为65.7周。  在二手住宅方面,上周全市共成交842套,环比下降8.8%,成交均价为27522元/平方米,环比上升10.5%。  深圳中原地产研究分析,目前,深圳部分银行的个人购房贷款利率已经在下调,放款时间逐渐缩短,对住宅成交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当前市场观望情绪浓厚,楼盘定价是影响市场的主因。中原经理指数和中原报价指数虽然继续反弹,但是仍在临界值以下,表明悲观情绪主导市场的局面尚未改变。(记者 徐强)

【全文阅读】
 
深圳城市旧改促购物中心井喷 超过25个将开业
  深圳购物中心的开发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截至2013年底,深圳已开业运营的购物中心有46个,在建及尚未开业的购物中心超过25个;预计到2015年,全市的购物中心总数将超过70个,购物中心商业建筑面积将超过500万平方米。  昨天,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和深圳市至祥投资集团商业管理中心联合发布的《2013深圳购物中心发展报告》显示,未来十年内,深圳房地产的开发大多为城市旧改项目,这些城市旧改项目多以城市综合体的形式出现,并且都规划有购物中心。深圳务实的商业氛围,将影响这些规划中的购物中心朝着社区购物中心的方向发展。  宝安龙岗新建购物中心扎堆  深圳购物中心的发展,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而快速壮大。自2002年深圳出现第一家购物中心以来,至今已经历了12年,我市现已开业运营的购物中心数量达到了46家。仅2013年,我市开业的购物中心就达到12家,主要集中在宝安区和龙岗区,其中,罗湖区和南山区新开业4家,其余8家均在原特区外的宝安、龙岗和龙华等区域。  深圳一些有实力的开发商近几年开始持有自己开发的商业物业,甚至开始收购其他商家物业。通过几年的努力,这些公司已经在全国范围持有大量购物中心。据《报告》显示,我市持有购物中心面积最多的五家公司分别为深国投商置、华润置地、佳兆业集团、京基集团、星河集团。截至2013年底,深圳已开业面积最大的5个购物中心,分别是宝安海雅缤纷城、罗湖万象城、沙井京基百纳广场、南山海岸城、福田怡景中心城。  万象城以61亿的营业额称冠  2013年,深圳购物中心不仅在数量及面积取得快速发展,在质量上也有较大提高,其中一个重要指标是绝大多数购物中心保持了一个较高的出租率以及逐年增加的租金收益。特别是福田、南山以及罗湖区,全年都保持了极高的出租率。2013年深圳全市购物中心的年平均出租率为88.9%,绝大多数年平均出租率都超过了90%。  据相关调查,深圳购物中心2013年的营业额为387亿元,占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33亿元的8.73%。  需要指出的是,深圳万象城、深国投广场、海岸城、太阳广场、福田COCO PARK等一批优秀的购物中心,其经营业绩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例如深圳万象城,2013年每平方米商业面积的年销售额为3.8万元人民币,全年营业额61亿元排名第一;而一些经营较差的购物中心,平均每平方米商业面积的年销售额仅为0.2万元,两者的差距较大。  业态调整商场“脱衣服”开餐馆  从2010年起,深圳不少购物中心为顺应市场的变化,开始大规模调整已有业态,逐步将初期引进的那些面积过大、销售额较低的商店淘汰出局,主要包括服饰类、电器类等业态。购物中心加大引入餐饮、休闲、儿童教育、快时尚品牌等商家的比例,从而获得更多人气和更高租金。例如深国投广场将原先一家电器精品店腾出的位置,替换为两家餐饮和一家教育,大大提高了租金收益。  《报告》显示,在业态变化上最具代表性的购物中心是位于福田中心区的COCO PARK,2010年其餐饮面积就达到了总面积的35%,占比大于深圳多数大型购物中心。截至2013年底,COCO PARK已将餐饮比例调高至41%,再加上5%的影院面积和7%的服务类面积,该购物中心的非购物类业态的面积达到总面积的53%。倘若不计算其主力店吉之岛22%的面积,COCO PARK零售类商家的面积仅为25%。COCO PARK这几年的出租率一直保持在100%,租金也逐年大幅提升。  未来可容纳100个购物中心  《报告》指出,2014年至2015年新增加的购物中心数量将超过25个,主要集中在宝安、龙华、龙岗三区,而盐田区也将在今后一年首次出现购物中心,填补区内商业业态的空白。  按照商务部公布的对购物中心新的定义,深圳未来几年建成的购物中心大多属于社区型购物中心以及地区型购物中心。2013年深圳新开业的12家购物中心,其中半数为社区型购物中心。这反映了深圳购物中心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反映了开发商在大量城市旧改项目面前的成熟与务实。  截至2013年末,购物中心总的商业面积为308万平方米。至于深圳这座城市到底能够容纳多少个购物中心或多大面积购物中心,《报告》根据城市人均消费等数值进行了推算,深圳市场未来至少可以容纳100个购物中心,数量和面积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记者 何泳)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