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北京市门头沟区龙门保障房小区。(新华社发) 市场分化加剧,“去库存”仍是主旋律 “2015年楼市的‘二八现象’将更加明显,从全国主要城市楼市情况看,会有20%更快回暖,但80%去库存化压力依然很大。”双赢机构总经理章惠芳说。 随着各地“限购令”的取消、房贷利率优惠面扩大、央行降息等多重政策利好刺激,全国楼市在2014年岁末迎来“翘尾”,多地成交显著企稳回升。业内人士预计,2015年楼市将延续2014年下半年以来平稳回暖态势,但在高库存压力下房价整体不会出现大波动,市场分化将进一步加剧。 截至2014年11月底,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监测的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为2811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5%。 上海易居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表示,“去库存”依然是2015年楼市的“主旋律”。在此背景下,楼市成交量价也会加剧分化。 中国城市住宅价格288指数显示,2014年12月,中国城市一手住房价格指数连续9个月出现下跌,同比降幅0.74%。在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监控的288个主要城市中,172个城市一手房价格指数环比仍出现下跌,占比近六成。在全国房价指数持续下滑的同时,一线城市房价却有所上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一手房价格指数环比涨幅分别为0.17%、0.56%、0.01%、0.13%;四季度一线城市的成交量更是较三季度骤增66%。 “需求旺盛的一、二线热门城市的高成长性板块价格依然有上升空间,而前期过度‘催热’导致供需失衡的部分三、四线城市,在区域规划及需求释放没有显著调整的预期下,还将继续处于下探回归过程中。”房价点评网分析师说。 中小房企“危”大于“机”,部分企业或将出局 得益于市场回暖,房企状况有所好转,2015年业内“大吃小”或者强强联手将会更加普遍。多位房企人士表示,随着房地产业发展渐趋成熟、健康,其行业平均利润率将进一步下滑,趋向社会平均利润率。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全国重点房企中逾半没有完成年度销售目标,有的甚至低至七成。像雅居乐、招商地产等标杆房企也在2014年遭遇市场寒流,销售惨淡。例如,雅居乐2014年的销售目标为480亿元,并于该年二季度起大幅度降价,但最终业绩仅完成430亿元。 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房地产绿皮书更是预测“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整将在未来让一半以上的开发商转行或在市场消失”。 业内人士认为,2015年众多中小房企“危”大于“机”,因为行业利润率持续下滑,部分企业将亏损、出局。因此,房企承压求变将是2015年的突出特征。 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贾生华表示,在此情况下,房地产业的资源再整合将更加频繁。在“去行政化”和“趋市场化”特征日趋明确的楼市新常态下,面对高库存压力,那些在市场竞争中留下来的优质房企,将更注重提升服务品质、强练“内功”。“在平稳中健康发展,2015年将会是中国楼市结构更趋优化、市场更趋成熟的一年。” “去行政化”形势明朗,但地方性“微刺激”仍将起作用 政府干预退出、还权于市场将是2015年政策面的基调。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2014年取消限购的基础上,2015年政策面不会出现特别大的调整,将继续呈现宽松化、平稳化格局。 在政策面总体预期宽松、“去行政化”趋势明确的同时,地方性的楼市“微刺激”在2015年也将继续出现。诸如购房补贴、贷款贴息、公积金额度提升、异地互认等区域性楼市优惠政策会密集出台。如哈尔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日前发布文件称,2015年1月起,为支持缴存职工购买首套和改善型自住房,购买新房或房龄在20年以下二手房的,一人贷款最高限额从40万元上调为50万元,两人为70万元;组合贷款最高限额从75万元上调为105万元。 世邦魏理仕中国区研究主管陈仲伟认为,今后中央单独针对房地产市场出台的调控政策将越来越少。“国八条”“国五条”等或将成为历史。房地产市场调控作为整体宏观调控的一部分,正逐步被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范畴进行全盘考虑。 “这会是未来楼市在政策面上的新常态。”贾生华说,包括2015年将实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在内,今后的一系列配套政策都会是进一步促进楼市健康发展的制度性保障,将引导楼市更趋成熟、理性。 2015年,经历“行政之手”多番干预的楼市,趋向市场、依赖市场的格局会更明显。“楼市逐步回归市场,竞争将日趋充分,不同城市、不同板块的区位、成长性差异将更多体现在购房者考量之中。这将是2015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市场常态。”严跃进说。(据新华社)[阅读全文] 1月5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2014年为民兴办实事发布会上获悉,截至去年,全省6年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22.3万户,建成并分配入住保障性住房47.62万套,150万人彻底改善了住房条件。 据介绍,2014年,省政府确定实施2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年实际竣工达到20.36万户,发放补助资金16.88亿元,补助标准为中央资金对58个贫困县户均补助8500元,其它县户均7500元,省级财政统一配套补助资金户均3000元。2014年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任务做到了全面落实。全省6年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22.3万户,各级政府累计发放补助资金115.92亿元,农村危房改造已成为我省农村贫困群众最受欢迎、最得实惠的民生工程之一。 去年,省政府与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签订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全省新开建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8.8853万套、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1.9042万套。截至去年11月底,全省共落实到位中央和省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补助资金79.12亿元、同比增加11.92亿元,增长率17.74%;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1万户、37万人,发放租赁补贴资金1.34亿元。实际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8.8933万套,占新开工计划18.8853的100.04%;当年及历年结转项目基本建成13.4909万套,占基本建成计划的113.33%。2008年以来,全省累计建成并分配入住保障性住房47.62万套,150万人通过落实住房保障的惠民政策彻底改善了住房条件,提升了生活质量。[阅读全文] 中国指数研究院1月4日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300个城市共推出土地135714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4%,成交102830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1%,宅地降幅高于整体。交易低迷致使2014年全国出让金同比下降28%,总额23060亿元。 全国40个大中城市中,仅9个城市高于去年同期,广州、深圳热点区域地块集中成交,出让金涨幅均在20%左右,一线城市仅上海低于前年。 消化库存仍是主基调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2014年,全国土地市场先热后冷,土地市场分化现象明显。年初全国 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以44%的同比涨幅取得良好开局。随后楼市下行,土地市场也迅速降温。二三线城市受楼市调整冲击较大,房企拿地热情趋冷,土地出让金下降幅度达到三成以上。 不过,一线城市全年需求强劲,楼面均价涨幅显著,地王频现,总体出让金超过5000亿元,全年呈现“U”型走势。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上海、北京都诞生了历史总价地王,并占据总价地块成交纪录的榜单前五。 2014年宅地楼面价榜单增幅显著,在地块单价榜单中,京沪两地总揽单价榜单前十。前十地块均超过3.5万元/平方米,浦东新区前滩地块以66629元/平方米居首并成为上海宅地楼面价新地王。尤其是2014年年底,一线城市交易回暖,大型房企扎堆抢地,地王频出。 12月31日,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对100个城市新建住宅的全样本调查数据,2014年12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542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44%,为连续第8个月下跌,跌幅扩大0.06个百分点。 中指院方面分析认为,2015年全国市场仍面临高库存压力,消化库存仍是市场主基调,房价仍存下行压力。基于各地去化压力的差异,未来不同城市价格走势将继续呈现分化。一线城市和少数二线城市对政策反应敏感,潜在需求旺盛,房价仍面临一定的上涨压力;多数二线城市将相对平稳;大多数三四线城市需求透支,库存压力大,未来房价将继续下行。 在土地市场上,该机构分析认为,2015年房企拿地积极性有望进一步回升,但由于市场整体进入调整周期,房企拿地态度亦会保持谨慎,低溢价成交地块将继续成为主流。不同城市楼市仍将演绎冰火两重天,一线及热点二线城市优质地块仍将是房企必争之地。 大幅分化整体弱势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当前楼市整体对于政策刺激的弹性在下降,楼市回暖也仅限于人口净流入和集聚能力较强的一线和二线重点城市,而全国疲软的局面难以改观,这种“大幅度分化、整体弱势”的局面至少要保持到2015年的上半年。在此背景下,2014年以来一系列促进楼市的政策措施也将会延续到2015年。 另外,考虑到消费成本太高的现实,住房交易税率在2015年有望降低,特别是“不满5年的住房再交易时,将全额征收营业税”的政策可能会调整到 “不满2年”,这或是2015年楼市最重磅的刺激政策。 由于2014年底降息的效应将在2015年开始显现,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房贷压力、刺激改善型住房购置需求。不仅2015年宏观资金面要好于2014年,对楼市的资金溢出效果要好于2014年。而且,房贷供给紧张、房贷利率优惠幅度有限的困境将会好转。 因此,目前回暖趋势确定的一线和二线重点城市将会继续回暖,这也将有利于带动其他二三线城市,乃至全国楼市在2015年上半年跌幅持续收窄,下半年企稳局面形成。[阅读全文] 2015年的第一场霾,比往年来得略早一些。环保数据显示,有新监测标准以来,郑州市总会遭遇一场“元旦霾”,时间在3日至7日左右。不管是最具代表性的收官,“12月”拿下9“良”趋好的成绩,还是应急响应2014年全年警报没有2013年半年拉得多,都能说明去年“斩霾”得力。 但是,进入2015年,霾情仍步步惊心。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还不拉响应急“警报”? 昨日下午4时,郑州市9个空气监测点,AQI全在400以上,为严重污染,其中供水公司监测点,AQI为490,接近爆表值。 环保部门数据显示,进入新年后,郑州逐渐陷入“霾伏”:元旦,郑州“良”;2日,轻度污染;3日,重度污染;4日,严重污染。 记者查询往年数据,自2012年12月18日起,郑州市开始监测PM2.5,执行一套新的空气质量监测标准。其中,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综合考虑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CO、臭氧等六项污染物的污染情况。指数越高,代表污染越重。 执行新标准后的第一个新年,即2013年,第一次重度污染出现在1月5日。2014年的第一次重度污染出现在1月7日。 监测部门技术人员表示,从2013年至今年,都是元旦当日或前后是“良”或轻度污染天气,但是接近1月中旬时,空气质量开始走下坡路。 2012年的12月,郑州开测PM2.5。对比2012年、2013年、2014年3年的12月,AQI有哪些变化? 数据显示,2014年12月,共有9个“良”天,5个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2013年12月,有11个“良”天,11个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2012年12月,有8个“良”天,2个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 去年12月,郑州频频看到蓝天,为何指数显示不是新标准以来最好的“12月”? 有专家表示,就感官而言,去年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比2013年同期少一半,轻度至中度污染这样的“轻量级”霾与大风天气相遇,往往也不会影响见到“郑州蓝”,但事实上,收官12月的成绩单中,2014年还没有达到2012年的水平。 霾了三四天了,根据气象预报的信息,今天,包括郑州在内的我省多地将继续出现霾天气。根据前年5月18日郑州市政府下发的《郑州市空气重污染日预警应急工作方案(试行)》,相应共分为三级,连续48小时达到相应空气污染级别,且气象条件没有较大改善,即要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前有“狼”后有“虎”,郑州为何还按兵不动? 空气质量指数“三连跳”不知该启动哪个级别响应 “目前还没有接到对外发布应急响应的通知。”郑州市环保局宣教部门负责人表示,应急预案启动需要有相应级别的启动程序和技术标准。本次空气质量指数“三连跳”,已经不是连续48小时的同级别污染天气,所以启动哪一级别的预警就不能下结论。另外,对未来天气的研判也将随污染级别的加重有变化,“比如,这次我们就接到技术部门的分析,寒潮马上要来,雾霾有望消减。”他还表示,启动一次预案,需要花费很大的社会成本,盲目启动是不严谨的。 去年12月22日,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一稿中对重污染天气应对设置了专章,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这一要求纳入法律条款,草案审议稿中明确,地方政府应依据本地污染来源特征,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其中还要求,在可能发生重污染天气时,各地要发出预警,启动应急响应,采取责令有 关企业停产限产、限制部分机动车行驶等应对措施。 而河南省于去年11月发布了河南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预案响应分为4级,启动条件为“当预测未来将出现持续3天以内重度污染、AQI日均值大于200的天气时”。 相比于省里的“未来式”,郑州市为啥采取的是盯足48小时以后的“过去式”?[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