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资源商业模式价值凸显 ...
65
  2014年房地产市场的波折与动荡,让固步自封、难以适应环境的传统房企开始退场,与此同时,一些具备活力与优势的房企开始走上前台。在过去的一年,以“资源航母”著称业内的北大资源集团,加速北京大学和方正集团优势资源的相互融合,持续优化内部运营管理体系,业绩飞速增长。  近几年,随着“资源整合型城市运营商”定位的提出,“地产开发商”和“生活服务提供商”商业模式的厘清,北大资源对方正集团以及北京大学的多产业优势资源的梳理与整合愈加深入,在新型 ...          
CFP供图  住建部部长陈政高近日在包头举行的全国棚户区改造经验交流会上表示,随着保障房建设的持续推进和棚改的不断深入,棚改房源将不再局限于政府主导建设,符合接受保障的家庭可以到市场上购买,政府通过资金补贴实现保障。(1月22日《经济参考报》)  在不少城市房地产库存高企的大背景下,由政府兜底到市场上购买商品房做保障房之用,是促进棚改与利用存量房的有效衔接之举。然而,住建部部长的表态也引来不少抨击,如政府干预之手没有节制、房地产市场被捣乱、补贴受保障家庭购买商品房是胡乱花纳税人的钱等等,言辞之间流露出了对“商品房转安置房”导向的担忧。  说实话,没有事先征集公众意见就做出“商品房转安置房”的决定,确有草莽之嫌。但目前住建部只是“拟出台”收购商品房用于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离正式发文还有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官方释放出“商品房转安置房”的信号,正好可以引起讨论,搜集公众对房地产市场和保障房建设的主要忧虑点,以此完善指导意见的出台。  此前,保障房建设陷入一地鸡毛:资格造假、骗购骗租分配乱象频出,一些保障房沦为“保绩房”“养狗房”,不少地区的保障房唱起了“空城计”,变成昂贵摆设……乱象的背后,是畸形政绩观和傲慢权力之手“作祟”,如今官方提出保障房房源可扩宽到商品房领域,有担心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然而,民众担忧的靶子应瞄准傲慢的权力与畸形的政绩,而不是政策本身,就像保障房政策本意是“救济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只是地方政府糟糕的执行扭曲了政策的初衷与善意。同理,“商品房转安置房”本身也是既可安置被拆迁人或承租人、又可缓解开发商压力的良好政策,只是其“善意”的达成需要政府做到公平公正,且公开透明。  从行业反馈情况来看,现阶段全国有近6亿平方米的待售库存,已面临产能过剩。  过去30年,人口红利是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国家统计局1月20日发布的数据就显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出现了连续第三年的下降。16~59岁的劳动年龄段人口在2014年减少了371万人,降幅超过了2013年。尽管我国是否已越过“刘易斯拐点”尚未有定论,但作为支撑地产刚需的“人口红利”效应正逐渐消退,这是手机、房地产等行业人员不得不承认的客观现实。可以肯定的是,2015年不少房企会放弃大开发模式,转而将着力点放在“消库存”上。  放眼未来,商品房转安置房一旦成为行业“新常态”,无疑会起到盘活存量、控制产能的作用,有利于房地产的长远发展。相反,放着大量空置房不用,转而拿地盖新楼,这样的保障房政策或许会招来更多谩骂。  因此,“商品房转安置房”是契合当前与未来市场实情的接地气政策,也是“人口红利”消退、进一步挖掘制度红利的适时之举,不应过度解读。当然,安置模式的创新也需慎之又慎,尤其是鼓励民资参与棚改、多渠道筹集安置房源的过程中,须汲取过往地产市场成贪腐高发地的教训,谨防主管部门与地产商利益勾兑。  (唐金凤)
【全文阅读】
  北京1月24日电 (记者 庞无忌)自去年年初骤然转冷后,一直深陷调整的房地产市场被许多人视为中国经济的主要风险点之一。不过与占据上风的悲观舆论相反,多位政商界领袖在2015年冬季达沃斯论坛上释放出力挺楼市的积极信号。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瑞士率先给楼市开出“定心丸”。在出席与世界经济论坛国际工商理事会代表对话会时,李克强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是长期的,并将带动国内相关行业和产品供给,房地产市场在一段时期内出现调整也是正常的。  李克强指出,中国的城镇化正在稳步推进,潜力巨大。中国政府将加大城市棚户区和城市危房改造力度,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最终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也表示,“中国很大,城市很多,各个城市的楼市表现可能会不尽相同,有些地方供给过剩,有些城市需求过高”,总体而言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进行周期性调整,但并没有出现全国范围的问题,因此央行大体上保持了货币政策的稳定。  2014年中国楼市突现降温,房价、销量双双走低。加之人口拐点逼近,楼市的过剩风险以及其是否会对宏观经济带来系统性风险成为业界争论的话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对此也表达了相对乐观的判断。朱民在达沃斯论坛期间表示,中国房地产业在调整,虽然这种调整会拉低GDP增速,但却有利于风险的化解,而且长期而言,中国房地产发展需求潜力是很大的。  朱民指出,去年中国楼市开工率和投资增速都在下降,这也就意味着楼市超需求供给(开工面积大于销售面积)的情况得到抑制,整个行业的风险也有所缓解。  对于高房价的问题,朱民指出,“中国的房价收入比,不亚于纽约的水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房价过高。”他认为,解决此问题必须要促使房价与居民购买力衔接,如此才能使得潜在的需求变成有效需求。  与朱民对风险的判断一致,中国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指出,尽管房产业的“黄金时代”不再,但楼市“已经冷下来了”,房地产对银行业的风险却比过去小了。  对于今年中国楼市的走势,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表示,2015年将是中国楼市的企稳年,一线城市的房价还处于坚挺状态,二三线城市开始迅速分化。“城市价值不高的房价肯定得下来,城市价值高的肯定还得上去。”  不过,在房地产开发商之中,也有一些较为悲观的声音。SOHO中国CEO张欣在达沃斯的一场分论坛上表示,现在房地产市场已经陷入了低谷,“没有什么人会投钱进入这个产业了”。她认为,中国的市场化引领房地产升值的时代已经接近尾声了。  张欣认为,以前曾经买地建楼的商人,现在都转去了投资消费一方。目前绿地、万达、恒大等千亿房企确实出现大规模进行“非地产”投资的趋势。如万科等大量房企也将转型列入其今年的主要任务之一。(完)
【全文阅读】
  万科再度公布其事业合伙人增持进展,盈安合伙又增持了约1.01亿股,斥资近12.94亿元。这是自2014年5月盈安首次购入万科股票以来的最大一笔增持。至此,万科事业合伙人已持有约4.6亿股万科股票,占公司总股本4.17%。  根据万科1月23日的收盘价13.92元计算,上述持股对应总市值达到64亿元。而据记者统计,万科历次增持成本总和约为44.25亿元。截至目前,万科事业合伙人计划已浮盈约19.8亿元,整体收益率达44.7%。  万科今日公告,代表公司事业合伙人的盈安合伙认购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于2014年9月24日至2015年1月23日期间,通过交易系统继续购入公司A股股票10118.7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92%。本次购买股票的平均价格为12.79元/股,共使用约12.94亿元资金。  记者梳理发现,这是万科事业合伙人自2014年5月28日首次购入公司股票以来第十次买入公司股票,也是最大手笔的一次买入。  去年5月28日,万科首次发布事业合伙人购买公司股票公告,买入约3584万股。随后,万科事业合伙人分别在2014年5月29日、5月30日、6月3日、6月12日、6月19日、8月28日、9月15日、9月23日以及2015年1月23日买入万科股票。  根据披露,历次买入的金额不等,其中7次买入的成本在每股9元以下,2014年9月的两次买入成本分别为9.36元/股和9.24元/股,本次披露的买入成本为12.79元/股。据记者统计,历次买入的总成本约为44.25亿元,以最新股价13.92元计算,总市值达到64亿元,目前浮盈约19.8亿元。  根据万科此前披露的事业合伙人计划,共有1320名员工自愿成为合伙人,也就是说,截至目前,万科推出的事业合伙人计划人均盈利约150万元。  2014年4月23日,万科召开事业合伙人创始大会,共有1320位员工自愿成为公司首批事业合伙人,其中包括在公司任职的全部8名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万科表示,事业合伙人制度的推出,是为进一步激发经营管理团队的主人翁意识、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强化经营管理团队与股东之间共同进退的关系,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记者 雷中校 翟敏)
【全文阅读】
  当绝大多数城市都已退出“限购”后,北京的房地产限购政策还能坚持多久?昨天下午,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副市长陈刚在参加丰台团小组讨论时表示,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已经步入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态势,2015年暂不考虑放开限购。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只字未提房地产市场,这代表什么?代表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已经逐渐步入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态势。”主管房地产市场的陈刚,谈到楼市时这样表述。  陈刚将健康发展的态势,归结于三大表现。首先,去年一年,包括新房和二手房在内,房地产的价格指数已有所回落,到12月同比下降了3%左右。其次,过去十年所呈现出的楼市投资过热的现象,已经有所缓解。“过去十年,北京的房子哗啦啦地卖,买家则来自全国各地,供给支持明显不足。”陈刚提到,2014年房地产市场中的投资占比已下降到51%,“其实比例依然偏高”。第三,楼市销售结构不断优化,9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成交比例提升,居民购房自住比例显著提高。“据我了解,在楼市交易出现下滑势头时,凡是及时降价的开发商,其开发的楼盘一般不存在滞销情况。”  “所以,在限价、限贷政策已经放开的2015年,北京房地产市场有能力依靠市场自身的调节能力,让房价保持稳定,暂不会考虑放开限购政策。”  陈刚还表示,按照计划,北京到2017年要完成15万户中心城区的棚户区改造任务,去年完成了3万户,今年则要完成5万户。(记者赵莹莹)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