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全地形车可翻70度坡 不
31
■ 配备125毫米口径主炮的VT-4式主战坦克  近年来,空天力量在各种军事冲突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似乎已成为现代军事装备的“主角”。不过,军事专家指出,要想最终锁定胜局依然离不开地面作战。事实上,国际防务市场上有关新式陆战装备的交易始终充满
  ■ 作为“秘密战尖刀”,蛙人训练是以色列海军第13特种中队的必修课  以色列海军如今已拥有中东地区最强的海上力量,可是在1948年建国之初,它还只是一支弱旅,由于缺乏军舰,当时的以色列海军只能靠特种作战来对抗强大的对手。1948年10月,以色列海军就通过爆破艇奇袭,粉碎了埃及军队在其后方实施两栖登陆的计划。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仅数小时后,周边阿拉伯国家便宣布与其进入战争状态,各路大军从四面八方扑来。  在第一阶段作战中,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出于政治考虑,把军队主力放在耶路撒冷旧城,阻击阿拉伯联军中最强大的约旦军团。可是同样实力不俗的埃及军队却从西奈半岛和东地中海逼近以色列南部内格夫地区。一旦埃军得手,将意味着以色列控制区被一分为二。鉴于手里已无大部队可用,本-古里安想到刚成立的海军,希望他们通过秘密行动,迟滞埃军的进攻。  当时,埃及虽然派出了3万大军,在兵力上占据优势,但该国的后备力量动员不力,加之埃及总统担心约旦独占宗教圣地耶路撒冷,所以故意拖延埃军进攻行动,一直拖到10月下旬才海陆并进,打算围歼以军南部集群。其中,埃及海军“埃米尔”号登陆舰(原系英国转让的二手扫雷舰)上搭载几百名步兵,在一艘炮舰的掩护下抵达以色列港口雅法外海,打算发起抢滩登陆作战。  由于手中没有像样的军舰,以色列海军决定组织特种兵小组偷袭埃及舰队。10月21日傍晚,以军爆破队搭乘“碉堡”号袭击船(渔船改装)秘密出港,利用穿梭于东地中海的各国商船为掩护,悄悄靠近埃及舰艇。深夜时分,“碉堡”号释放出3艘快艇(每艘搭载2人),向埃及船队驶去。以军的计划很简单:快艇艇艏装有磁性炸弹,撞击敌舰就能引爆,2艘快艇负责攻击“埃米尔”号登陆舰,1艘快艇负责攻击炮舰,  每艘快艇上有一名队员负责掌舵,在快艇撞上目标的瞬间,他负责拉动开关,将一块浮垫弹出艇体(浮垫上有绳子连接他的身体),艇上所有人必须立即跳船,游到浮垫上,这样才能在爆炸后产生的巨大冲击波下存活。如果队员把握不好时机,离艇过晚,就只能与目标同归于尽。  结果,2艘攻击“埃米尔”号的快艇顺利完成任务,可是由队长纳恩驾驶的快艇却遇到了麻烦。在距目标不到百米时,纳恩打开艇上300千克炸弹的保险,然后拉动弹射开关,却发现浮垫弹射不出去,更要命的是,卡住的浮垫上还有一根绳子拴住他的腿。纳恩再次拉动弹射开关,却因用力过猛,一下子把开关拉断,此时快艇距埃舰只有60多米了。最后时刻,他和同伴毅然跳入水中,听任快艇撞向目标,剧烈的爆炸声响彻四周。幸运的是,爆炸前几秒,纳恩松开了腿上的绳子,并在队友接应下返回“碉堡”号。  此战中,埃军两艘舰艇被炸沉,近500余名士兵葬身大海,埃军试图登陆雅法,夹击以军南部集群的计划宣告失败。战后,以色列海军成立第13特种中队,专门从事海上渗透和特种破袭等任务,成为中东赫赫有名的“秘密战尖刀”。(风云)
【全文阅读】
          ■ 1945年2月,美军士兵清理日军遗留在5号公路上的坦克残骸  说到二战期间的炮兵与坦克孰强孰弱,普遍认为双方距离较远时,炮兵可以用密集的火力覆盖“淹没”坦克集群,可是,一旦双方在200米内近距交战,擅长凭借装甲优势展开突击的坦克部队往往占据绝对优势。不过,1945年2月在菲律宾吕宋岛的5号公路上却发生了一场美军炮兵部队与日军坦克的“贴身肉搏”,战斗结果让许多军事专家大感意外。  1945年1月,数十万美军登陆菲律宾主岛吕宋,日军统帅山下奉文眼见“把敌人赶下海”已无可能,遂放弃沿海阻击,把部队撤到北部的卡加扬谷地,避开美军舰炮的威胁,妄图利用复杂地形与美军决战。为了掩护分散各地的日军顺利北撤,山下奉文把坦克部队派往穆罗茨镇,扼守那里的5号公路(连接吕宋岛南北的要道),阻击美军。  当时,驻守穆罗茨的日军约2700人,部队番号包括第6战车联队(相当于坦克团)、第356普通科大队(相当于步兵营)、第8炮兵中队(相当于炮兵连)等,其中第6战车联队是骨干力量,他们配备数十辆97式中型坦克和95式轻型坦克,既可以沿5号公路机动作战,又能依托半埋式掩体进行阵地战。山下奉文给出的命令是“即使战至一兵一卒也永远不许退却”。  另一方面,美军在吕宋岛顺利登陆后,加快了进攻节奏。最早登陆的美军第6步兵师第20团奉命向穆罗茨急进,切断日军北撤的通道。由于任务紧急,该团在不满员的情况下(仅有1300余人)就出发了。  值得一提的是,负责为美军第20团提供支援的部队包括美军第44坦克营C连、第98重迫击炮营,以及第53、80、251、472、760炮兵营都拥有强大的火力投送能力。  1月31日,穆罗茨之战拉开序幕,美军坦克C连的多辆M4“谢尔曼”坦克打头阵,第20团的步兵们跟随坦克向日军阵地发起冲击。众所周知,“谢尔曼”坦克的性能在欧洲战场只能算平庸,可放到太平洋方向,面对绰号“豆战车”的日军坦克却仿佛“虎入羊群”。因此,当“谢尔曼”坦克出现在阵地前时,日军只能把落伍的97式、95式坦克藏在伪装工事里,伺机攻击“谢尔曼”的侧面装甲,或“欺负”美国步兵。  然而,一旦躲在工事里的薄皮“豆战车”开火,就会遭到美军轻重火力的“招呼”。战斗中,美军连长费卡利上尉率先尝试用M1卡宾枪发射M9A1低速枪榴弹,居然把几十米外的日军95式坦克打爆,“看上去就像打火机,一点就着”,这下子美军步兵对日军坦克的畏惧感荡然无存,所有人都期待用枪榴弹、重机枪甚至手榴弹去“修理”它们。一天下来,日军就损失了20余辆坦克。  虽然在第一天的战斗中进展顺利,但美军也不愿轻敌冒进,毕竟在之前的岛屿争夺战中领教过日军的“焦土抵抗”,面对日军在穆罗茨内外修筑的大量工事,美军指挥官要求部下稳扎稳打,对一块区域完成清剿后再发起新的进攻,碰到过于坚固的据点,尽管召唤炮兵“敲打”,将其炸成齑粉。  战至2月6日,依靠炮击和步兵蚕食,穆罗茨的三分之二区域被美军占领。顽固贯彻山下奉文“玉碎抗击”命令的第6战车联队长井田君平大佐也在5日被美军炮弹炸死。残余日军眼见覆灭在即,全然没了斗志,只想逃离地狱般的战场,于是大多数残余日军决定趁夜突围。  根据计划,日军残部选择6日深夜突围北撤,先派4辆坦克佯装出击,吸引美军注意,其他兵力则沿5号公路退往圣胡塞。可是,这些日军没想到的是,驻扎圣胡塞的日军早就不顾穆罗茨友军的死活,自行脱离战场,那里已变成美军第53、80炮兵营的既设阵地,这意味着5号公路事实上已被切断,离开穆罗茨的日军注定难逃覆灭的命运。  2月7日凌晨3时30分许,在黑夜中沿5号公路后撤的日军接近圣胡塞。起初,美军观察哨虽然发现有坦克部队向己方阵地靠近,但无法在夜色中分辨敌我,因此没有开火。然而,当2辆日军先头坦克开到5号公路与埃斯泰镇的交汇处时,驻守美军的重机枪开火了。第一辆日军坦克因慌乱中撞上路障而失去行动能力,第二辆坦克则被美军发射的枪榴弹打成废铁,其残骸挡住后续日军车辆的通道。日军只好下车徒步前进,企图突破美军炮兵阵地外围的火力点。  由于在前几年的交战中早已见识过日军的“人海冲锋”,因此美军非常注重野战阵地的火力部署,力求快速形成“火墙”。但在这次战斗中,日军不仅派出步兵冲锋,随行的坦克和装甲车也玩命般地碾压路障,企图夺路北逃。由于在黑夜中根本无法看清目标,日军坦克只能用车体猛冲猛撞,而美军指挥官也担心一旦天亮后,日军坦克的速射炮和车载机枪会造成大量美军伤亡。毕竟驻守此地的美军只是2个炮兵营,无论如何难以抵挡坦克突击。于是,2个美军炮兵营长经电话协调,决定将105毫米榴弹炮对准公路,只要目视条件允许,就用这些曲射火炮进行直瞄射击。  7日破晓时分,日军坦克与美军炮兵在200米内展开炮战。日军97式坦克上的57毫米炮连连炮击美军阵地,美军则用105毫米榴弹炮向日军坦克发射卸掉引信的炮弹。没有引信的炮弹不会爆炸,相当于用铁疙瘩猛砸日军坦克(由于双方距离太近,炮弹爆炸可能威胁美军安全)。日军坦克的炮火很快炸毁1门美军M2A1式105毫米榴弹炮,1发美军发射的无引信炮弹也命中200米外的1辆日军坦克,直接把坦克炮塔砸飞。  当时,整个战场的态势是:日军车队沿5号公路排列,就像一条长蛇,美军炮兵则位于5号公路两侧,像两个铁夹子,硬生生将长蛇切断。美军的重机枪、枪榴弹和榴弹炮发射出铺天盖地的弹雨,成为日军的噩梦。更让日军难受的是,从穆罗茨追来的美军坦克C连也于7日清晨赶到战场。美军坦克和日军坦克展开近距离混战,一些美军坦克手怕炮火误伤战友,干脆直接用厚实的车体撞击日军坦克。  天亮时分,从穆罗茨到圣胡塞的5号公路上到处都是日军的尸体,日军在这里留下了247具尸体,以及11辆坦克、10辆卡车和2辆拖拉机的残骸。日军的突围行动以惨败告终。而美军在混战中仅有2人阵亡,16人受伤,损失1门火炮。  由于大部分日军主动弃守穆罗茨,使得正面攻坚的美军更加轻松。到2月8日中午,残留在穆罗茨镇内的日军散兵游勇被剿灭殆尽。在整个作战中,呆板的坦克战术是日军最大的败笔,他们将坦克变成固定火力点,没有勇气组织坦克集群,利用复杂地形实施机动作战,徒然成为美军的“活靶子”,而在夜间公路混战中,美国炮兵敢于打破常规,用榴弹炮平射日军坦克,显示出“临活机变”的指挥能力。  穆罗茨之战后,美军完全控制5号公路的关键节点,吕宋岛上的近30余万日军被切割成困守马尼拉和卡加扬谷地的两大块,只能在狭小的区域内困兽犹斗。在后续战斗中,美军充分发挥炮兵和航空兵的优势,对日军的重兵集结地进行密集轰炸。日军在丧失战役兵团机动能力后,只能化整为零,用小股短促突击的方式迟滞美军,但终究于事无补。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时,吕宋岛上的日军已不再是一支完整的作战力量。(毕晓普)
【全文阅读】
  ■ 韩国海军唯一的现役救援舰“光阳”号被指主要装备基本处于报废状态  2014年4月,韩国“岁月”号客轮不幸沉没,引起民众对海军救援舰的关注。事实上,韩国花费1590亿韩元建造的新型扫雷救援舰“统营”号两年前就已下水,却被海军以“核心装备不达标”为由拒绝接收。此事经韩国媒体报道后,韩国检察机关介入调查,发现军购腐败线索,总统朴槿惠拍案而起,指示要对军工腐败行为“铲草除根”。  据报道,统营舰上不达标的“核心装备”主要有两项,分别是舰壳声纳和水下遥控无人探测器。其中,韩国花费41亿韩元购买的声纳系统,仅值2亿韩元,被戏称为“捕鱼用声纳”。据悉,韩国检察机关还在调查涉及统营舰建造项目的2家军工企业,它们涉嫌以“不正当竞争”方式获得合同,并向军方提供伪劣产品。有意思的是,这些企业均与韩国前总统李明博关系密切。  11月28日,韩国联合参谋本部议长崔润喜宣布统营舰将在明年4月前后投入实战部署,以填补海军的战斗力空白,该舰的两项不合格装备可以推迟安装。虽然韩国海军相关人员强调“提前部署”与军购丑闻无关,并声称统营舰即便缺少两大核心装备,其使用功能仍然超越现役的“光阳”号救援舰,但外界普遍认为,这是韩国军方迫于总统府的压力不得不妥协。韩国国会国防委员会议员安圭伯甚至指责军方此举是“文过饰非”。  韩国议员郑美晶表示,统营舰丑闻并非个案,由于军购腐败盛行,大量劣质装备流入军队,已使军队战力大打折扣。以海军为例,共有60余艘可发射导弹的主力舰艇,但其中36艘因莫名其妙的技术问题从未发射过导弹。另据韩国媒体报道,在2010年的一次测试中,被捧为“国产武器之花”的K-11冲锋枪共发射子弹80发,竟有38发故障。  一些韩国媒体分析称,采购人员的渎职和腐败行为只是造成韩国军工领域腐败的直接原因。从深层次上看,韩国军工腐败是自我封闭的装备采购体系和军内“官本位”思想共同作用的结果。  据报道,韩国的军购项目首先由政府批准预算,然后就由军工企业和武器代理商全程负责(包括洽谈交易和装备交付)。然而,无论是军工企业代表,还是武器代理商的核心干部,全都是曾在军中担任校级以上军职的退役人员,这些人在军队中有着深厚的人脉关系。  韩国新国家党议员宋泳勤指出,为了减少中间环节的费用,韩国国防事业厅曾于2009年制定“进口武器直接交易”原则,但执行情况不容乐观。据统计,韩国国防事业厅最近5年进口了价值超过55亿美元的武器,其中46.3%的订单通过代理商签订,仅向代理商支付的手续费就接近1.4亿美元。宋泳勤表示,过去5年,国防事业厅通过某国内代理商购买了价值3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其中71个项目存在瑕疵(包括“统营”号的“捕鱼声纳”)。  由于统营舰的军购丑闻持续发酵,韩国总统朴槿惠责成相关机构采取铁腕措施。随后,“国防产业腐败特别监查团”正式成立,这也是首次由国家监查院、国家情报院、警察厅、国税厅、关税厅等机构联合组成监查团对特定领域展开监查。特别监查团成立当天就公布了多名退役军官涉足国防产业的情况。据称,这些人每周仅工作1至3天,年收入却高达上百万美元,靠的就是穿针引线,把产品卖给老部队。 (黄艳涛)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