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日本对华没好感丑化 ...
13
资料图:日本右翼反华游行    日本媒体9月10日报道,不久前中日共同实施的舆论调查显示,日本人中对中国“没有好感”的比例达到93%,创下过去10年该调查的最糟糕的记录。这几年类似民调结果时有发布,由此引发人们对于日本民众中国观的关切。  尽管对于民调方式有种种批评,但目前日本民众对中国好感度低,确是不争的事实。这中间有较为复杂的原因。  一是近年来关于领土等具有民粹色彩的纠纷凸显出来,掩盖了日本内部政治是非的分歧,尤其在历史认识等问题 ...          
  8月中下旬,四川省大英县人武部组织民兵分队开展了水上救援、森林灭火、武装越野、精度射击等多个课目的比武竞赛,达到了以赛促训的效果。  邢珊瑚摄
【全文阅读】
  一周之后,超过400万年满16周岁的苏格兰人将投下决定苏格兰未来的重要一票。这张选票上只有一个问题:苏格兰是否应当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简单的Yes或No将决定苏格兰继续留在英国的荫蔽之下,还是重起炉灶做有特色的北海小国。  苏格兰与英格兰的“牵手”已307年,为何闹到要“分手”的田地?两地民众如何看待这场独立公投?如果苏格兰真的抽身而去,未来的英国和苏格兰又会面临怎样的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近期正在进行相关研究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学者张蓓,请她为我们解读苏格兰独立公投的来龙去脉。     几百年的战争积怨  苏格兰要求独立的背景是近代苏格兰民族意识的上升。在1707年与英格兰联合前,苏格兰作为独立的主权王国存在了800年。历史上英吉利人与苏格兰人不但缺少共通之处,反因频繁的战争而累积了深重的积怨。这种宿怨本应随着联合后共同的经历、时间的流逝而深埋于历史。但现代文化产业却将苏格兰民族抗争的历史当做素材,并加以加工、包装和传播。几百年前或真或假的积怨也成为现代苏格兰的集体记忆。  大英帝国时代终结  苏格兰民族意识上升也与大英帝国时代终结有关。追溯历史,苏格兰民族意识最淡薄的时期恰好是大英帝国强盛时期。苏格兰人打下了英帝国的江山――英国著名的殖民者多为苏格兰人;帝国也由苏格兰人管理――1885-1939年三分之一的英国殖民总督为苏格兰人。大英帝国重商、冒险、具有全球视野的新不列颠人的身份认同将苏格兰人和英帝国绑在一起。然而随着大英帝国版图的缩小、英国的世界帝国雄风不再,联系苏格兰和英国的纽带似乎也开始减弱。19世纪70年代39%的苏格兰人认为自己英国人的属性高于苏格兰人,而2013年这一比例降到了23%。  一场“买卖婚姻”  1707年,英格兰议会与苏格兰议会达成协议,双方根据《联合法案》合并,去除各自独立称号,成为大不列颠联合王国的一部分。不过,有一种观点认为是苏格兰议会将国家“卖了出去”,原因是苏格兰当时因殖民巴拿马失利,造成巨额国家财富流失,而《联合法案》中的一项条款规定,英格兰王国付给苏格兰一笔钱,以补偿巴拿马殖民计划的损失。  这种“结合”方式,或许也注定了这场“姻缘”并不牢固。  现实利益影响  然而,300年的联合已经造就了你中有我的现实,遥远的历史仇恨记忆、隐晦的身份认同以及不那么交心的结合方式,如果没有现实利益的操纵并不会对政局产生实际影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济、政治的一系列条件相继出现。20世纪7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去工业政策对苏格兰打击极大,至今难以恢复。倒闭的矿场、船坞,破败的工业城市街区,失业的民众,让苏格兰对保守党威斯敏斯特政府的厌恶持续至今。20世纪60年代北海发现石油,并在70年代后持续繁荣,丰厚的油气储量带来巨大的收入。苏格兰人一方面对当前巨额税款直接归属英国政府感到忿忿不平,一方面也对自身独立后复制挪威模式充满信心。  左翼政党上位  不过,苏格兰独立公投的最大动力还是来自苏格兰民族党。这一左翼党派致力于苏格兰独立已有70年时间,前身为20世纪20年代倡导苏格兰地方自治的几个政治团体。在英国通过权力下放法案、苏格兰议会于1999年重新开启后,苏格兰民族党找到了大施拳脚的舞台。  2007年,该党首度取得突破性进展,以一席优势取代工党成为苏格兰议会第一大党,组成少数派政府。2011年,它更是取得历史性胜利,组成多数派政府。党魁萨尔蒙德不久后便宣布将在5年之内举行独立公投。  苏格兰地方政府和英国政府于2012年10月签署爱丁堡协议,确立了公投的条件。《苏格兰独立公投法案》于2013年11月通过,并在12月获得君主御准。苏格兰独立白皮书《苏格兰的未来》在2013年11月公布,勾勒出苏格兰民族党对独立后苏格兰经济、防务、对外关系的设想。苏格兰民族党支持的“Yes Scotland”运动也随之如火如荼地展开。    苏格兰议会本没有权利举行公投,直到2012年10月卡梅伦和萨尔蒙德签署《爱丁堡条约》,规定将举行公投的权力授予苏格兰议会。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为了表示对苏格兰人民的尊重――他们投票支持的政党(苏格兰民族党)希望举行公投,英国政府让此次公投成为可能,并确保结果有效力,且公平合法。 这一冠冕堂皇的理由背后有着很多算计。经过双方讨价还价,条约规定公投选票上只能有一个问题――苏格兰是否独立,而没有关于devo-max(更多放权)的表决。因为在卡梅伦看来,当前独立派仍处于弱势,联合占上风,尽快公投(且联合派大获全胜)不但可以一劳永逸的终结独立讨论,且不用在未来继续下放苏格兰人要求的自治和财权等核心权力。卡梅伦此举本想一举两得――既能讨好苏格兰地区民意,又不用因为拒绝公投而不断割肉。谁知随着公投日临近,他的如意算盘竟有可能彻底落空。    苏格兰民众对英国离心力增大  自宣布公投的两年多来, “联合”和“独立”在苏格兰的民意支持率差距已从“联合”领先20%,改变到“独立”反超“联合”,这显示苏格兰独立运动的确有民意基础和活动能量。  两类人最容易受到苏格兰独立的吸引。一是年轻人,他们对联合王国纽带和感情不深;二是苏格兰重工业区的草根民众,苏格兰重工业地区受威斯敏斯特政府“去工业化”政策打击较大,民生凋敝。  过去30年里,苏格兰选民对英国政府的认同和信任逐年递减。总的来说,苏格兰民众对英国的离心力增大,苏格兰民族认同很高。事实上,很多人反对独立并不是觉得联合王国好,而是惧怕苏格兰独立后经济、社会状况前景不明。  英国其他地区民众从厌烦到担忧  对于苏格兰独立公投,存在着类似分离势力的北爱尔兰民众非常关注,英国其他地区的民众态度则经历了变化。在苏格兰确定公投之初,由于支持“联合”的民意支持率遥遥领先,英国民众似乎并不担忧,反而对苏格兰独立很厌烦。2012年英格兰和威尔士民众对苏格兰独立的支持率高达33%,反对率37%。但随着“联合”和“独立”的支持率逼近,英国其他地区的民众的态度也变成了担忧和紧张。2014年9月,英格兰和威尔士民众对苏格兰独立的支持率降为17%,反对率则激升至61%。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也嗅到了风向的转变,2014年4月的一期杂志封面文章为《不要这样离开我们:苏格兰为什么应该留在英国》,言辞恳切,大打感情牌。    英国将各种受伤深受打击  一旦苏格兰独立,英国不仅将失去八分之一的人口和十分之一的GDP,95%的油田和60%的气田,其核能力也面临不确定因素。英国全部核基地都位于苏格兰,而苏格兰民族党早已表明独立后要尽快逐出英国核武器。如果找不到替代场所,英国甚至将不得不自动放弃核能力。  而苏格兰独立对英国政治的直接影响是英国联合政府极有可能下台。保守党承受“丢掉苏格兰”的恶名,短期内难以恢复声誉,首相卡梅伦将辞职。而由于失去苏格兰工党在下议院的席位,工党也将受结构性打击,再次执政难度加大。同时,如果英国在2016年举行关于欧盟的公投,由于失去了相对亲欧盟的苏格兰选民,英国脱欧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上述影响的叠加将严重损害英国的世界地位。  苏格兰要做北海小富国  而苏格兰独立后,将首先处理一系列棘手的分家问题(如国债分割、货币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与英国展开友好的谈判。根据苏格兰的设想,苏格兰将继续使用英镑,但此前威斯敏斯特三大政党均表示不予接受。此外,独立后,苏格兰将分得大量债务,债务金额占GDP比重甚至可能超过英国水平。不过,鉴于双方务实的作风和力图将负面效应减到最小的共同目标,问题应该能得到解决。此后凭借自身巨大的北海石油资源,苏格兰将力图将自己打造成与英国拥有“特殊”友好关系的富庶北海小国。(记者 董立林)
【全文阅读】
  新学期伊始,贵州省毕节军分区邀请驻地中小学生体验军营生活,在紧张而又活泼的军营环境中接受国防教育。图为学生们在参观武器装备展示。陈 林摄
【全文阅读】
  越南9日指责中国船只在“帕拉塞尔群岛”(即中国西沙群岛)附近海域殴打该国渔民,要求中方严惩肇事者。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有关报道中越方对中方的指责完全不符合事实。一艘越南渔船8月15日非法进入中国西沙海域进行炸鱼活动,中方执法部门依法对其登检并没收该船携带的大量炸药。  越南外交部网站9日发表声明称,8月份,来自中方船只的人员曾3次搜查在“帕拉塞尔群岛”海域捕鱼的3艘越南渔船,“闯入并毁坏”船只,“夺走”船上财产。  越南通讯社10日援引越南外交部发言人黎海平的话说,编号为96416和96674的两艘越南广义省渔船分别于8月1日和8月14日遭中国渔民“扣押”和“抢劫”。8月15日,另一艘渔船96697被两艘编号同为207的中国快艇逼停。美国《华尔街日报》称,近年来越南曾多次指责中国船只侵扰其渔船,但通常并不提供有关中方船员的细节信息。  越南《青年报》10日的报道直称中方执法人员为“海盗”,认为中方执法人员“恶意袭扰”越南渔民。黎海平指责中方行为“侵犯”越南领土主权,称越南已向中国驻越南大使馆提出正式抗议,要求中国政府严肃调查,给予越南渔民“公正赔偿”,避免事件重演。  法新社评论说,曾是意识形态盟友的中国和越南目前因南海领土纠纷关系陷入僵局。越南领导人一直试图在发展与中国共产党关系和安抚国内民众反华情绪之间维持微妙平衡。  华春莹说,西沙海域是毫无争议的中方管辖海域,敦促越南加强对该国渔民的教育和管理,停止在中国西沙海域非法侵渔活动。(记者 曲翔宇)
【全文阅读】
  彭雪枫像  彭雪枫将军铜像。本报特约记者 魏联军摄      这片被豫东老百姓称为“英雄地”的地方――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在中国地理版图上并不显眼。而在中国抗战恢弘的英雄谱系里,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价值坐标。  9月6日,记者驱车赶赴夏邑县八里庄时,临近中秋佳节。  彭雪枫将军纪念馆坐落在八里庄中间。附近田间地头,瓜果飘香,玉米金黄,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彭雪枫将军的战斗岁月与九月紧密相连!”彭雪枫将军纪念馆馆长程利国感言,1907年9月9日,他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19岁那年9月,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9月,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在河南确山竹沟镇誓师抗日,挺进豫东;1941年9月,在江苏泗洪半城镇与林颖喜结良缘;1944年9月11日,在夏邑县八里庄的战斗中不幸英勇牺牲。      一路追寻彭雪枫抗战足迹,记者来到了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馆长鲁金亮告诉记者,1938年2月,为执行党中央、毛主席提出的开展豫西敌后游击战争的计划,彭雪枫从山西来到竹沟,担任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兼统战委员会主任,筹划中原敌后抗日工作。  整编游击队、扩大抗日力量,短短几个月时间,彭雪枫就把军事和统战工作搞得红红火火。“孤山冲,山重重,冲里来了彭雪枫,穷人穷,骨头硬,要跟雪枫闹革命……”确山县瓦岗镇89岁的王振平老人至今还会哼唱这首歌谣,当年根据地一浪高过一浪的抗日热潮,在他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当时,小小的竹沟,成为中原抗战的支点,被称为“小延安”。“当时,广大爱国青年冲破阻挠,从豫西、豫南以至豫东敌后,冒着生命危险,奔向竹沟这个人心向往的革命摇篮。”鲁金亮说,“小延安”点燃燎原星火。  为撒播更多抗日种子,彭雪枫在竹沟组建军政教导大队,参照延安“抗大”的做法,把教导队办得有声有色。在竹沟沙河东岸的三间茅屋里,彭雪枫经常结合自己指挥作战的亲身体会,讲解游击战争的战术问题。他深入浅出地把革命理论、党的政策以及军事原理讲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学员特别爱听,就连生病的学员也披着毯子、床单去听课,场场座无虚席。  在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记者看到一块展板上这样写道:竹沟军政教导大队先后开办4期,每期3个月,共培训学员1900多人;彭雪枫在豫东敌后创办随营学校、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培养近5000名有觉悟、会打仗、有文化的军政人才,他们中很多精英随后担任中、高级领导职务,为中华民族的抗战和解放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1938年9月30日,彭雪枫根据中央领导关于开辟豫、皖、苏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率领370多名抗日志士,誓师竹沟,高唱战歌,挺进豫东。  听闻将军要率队开拔,当地老百姓依依不舍。“我当时也在人群中欢送。竹沟的老百姓拉着他们的手,好久都不松,不少人都抹起了眼泪。”作为见证人,在事隔70多年后,王振平老人对当时的许多细节仍记忆犹新。  老百姓拥护、爱戴的那支队伍,离开竹沟已经很久了,可他们对彭雪枫将军深深的思念,却从未割断。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句话用来形容彭雪枫带领300多名壮士到达豫东时的处境,一点不为过。  夏邑县党史办主任岳华告诉记者,抗日战争时期,豫、皖、苏各种矛盾复杂,新四军处于日军、伪军、国军三重包围之中。1938年10月27日,彭雪枫率部到达淮阳东北窦楼一带,因汉奸向日寇告密,一支日本骑兵队突然向游击支队发动袭击。彭雪枫率领部队占据有利地形,当日本骑兵进入我伏击圈后,指战员一齐开火,打得日军措手不及。彭雪枫又令部分战士从侧面猛攻,日军乱成一团,夺路而逃。首战告捷,大大鼓舞了豫东人民的抗日斗志。  岁月流转,当年为抵御外侮浴血奋战、如今仍健在的抗战老兵已寥若晨星。河南永城市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