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集团军陆航6架直升机向灾区大
8
  今天上午8时30分,成都军区第13集团军某陆航旅计划出动6批18架次飞机,前往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等地震重灾区运送急需生活用品。  天气阴沉,重雾未散。上午8时30分,6架直升机已在昭通机场展开帐篷、水、方便面等急需生活用品装载,根据天气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初访问韩国并在首尔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到了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作曲者郑律成等历史上象征两国友好关系的著名人物,而郑律成热也在韩国持续升温。为纪念出生在韩国光州的郑律成诞辰100周年,不仅韩国将制作音乐剧缅怀古人,中韩合作的郑律成题材的电影也将于今秋开机。  据韩国《朝鲜日报》4日报道,为纪念郑律成诞辰百年,从明年3月开始在每周五和周六上演音乐剧,相关工作正积极展开。音乐剧的主要观赏对象设定为中国游客,从演员到剧作家、编剧、演奏者、歌唱家都由出生于光州的年轻艺术家无偿参与。音乐剧将通过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郑律成创作的《延安颂》和《八路军进行曲》(解放战争时期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被中共中央军委正式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编者注)等主要音乐作品介绍他的一生。主办方希望借此打造针对中国游客的光州代表性旅游名片,同时培养地区艺术家的创作实力。  另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光州国际电影节组织委员会7月31日对外宣布,为纪念郑律成诞辰100周年,该委员会将与北京电影学院共同制作以郑律成为题材的电影。该片最快或于今秋开机,并于明年初正式上映。  郑律成是中国著名作曲家,1914年8月出生在朝鲜半岛南部(今属韩国)全罗南道光州市。年轻时到中国从事抗日革命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他加入中国国籍,1976年在北京逝世。他一生创作360多首歌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39年创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前身――《八路军进行曲》,被誉为“军歌之父”。(特约记者 李大明)
【全文阅读】
          8月5日电 据军报记者网报道,“八一”前夕,太行山麓车流涌动,北京军区第27集团军某机步旅指挥机构出动演练正在紧张进行,隐蔽伪装时却不见工化分队保障指挥所开设,旅领导、机关干部与车辆驾驶员按照作战进程,一起动手为车辆搭设伪装网,很快方舱车辆就“消失”在群山峻岭之中。“以上率下做好表率,保持优良的战斗作风是打胜仗的重要保障。”该旅政委李福昕告诉记者,为向建军87周年献礼,他们开展 “学传统、强作风、见行动”活动,引导广大官兵自觉弘扬优良作风,激发强军动力。  该旅前身是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一团”荣誉称号的英雄部队,解放战争中著名的 “露宿上海街头”照片就拍摄于该旅,在革命战争和部队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争任务、争第一、争头功”的 “三争”精神和“老实、扎实、朴实”的“三实”作风。他们注重汲取部队优良传统中的丰富营养,广泛开展“讲战斗故事、学战斗英雄、练过硬作风”的群众性学习活动,结合 “三帮一带”开展互帮互学、帮带导学;组织《旅史上那些事儿》系列讲座,用通俗的语言、鲜活的故事讲历史话传统,并开展官兵票选精品课的配合活动,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装步四营教导员拉巴次仁的《从济南战役看战斗作风培养》被评为优质精品课;邀请 “渡江第一船”“马石山十勇士”等战斗英雄,结合实战经历,为官兵讲解优良作风对战斗胜利起到的重要作用;将反映部队优良作风的故事做成灯箱、展板,在旅政工网、军营广播开设专栏,发掘宣扬官兵身边作风优良的先进典型,营造出 “学英雄、强作风”的浓厚氛围。  战斗作风怎么样,演练场上量一量。他们结合旅担负跨区对抗演习任务的实际,注重发挥训练对战斗作风的“磨刀石”作用,将各课目按战场实际捆绑组织强化训练,24小时连贯实施,使官兵在连续的严酷考验中不断挑战身体精神极限,逼出 “敢啃硬骨头、敢打攻坚战”的硬作风。记者在演练现场看到,指挥所数次转移,一路 “敌情”不断。旅领导对不符合战场要求的情况,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对照实战改,仅车辆隐蔽位置一项,就从高坡、空中多点检查隐蔽效果,一辆车一辆车调整,整个演练和官兵同吃一锅饭,同睡小帐篷,各项战斗装具一件不少。  他们还将战斗作风培育与抵制生活中的享乐主义相结合,多措并举练出嗷嗷叫的小老虎。 “济南英雄连”战士江昭侯综合射击训练时手被战车磕破了皮,坚持合练完才下场包扎。“打济南时先辈们敢迎着炮弹冲锋,这点伤不算什么!”小江告诉记者,一定会以过硬的作风为完成好跨区演习任务贡献自己的力量,为英雄部队大旗再添光彩!(李建波 田硕 张圣涛)
【全文阅读】
  8月4日,云南鲁甸地震第二天,腾讯拍客已经到达震中龙头山镇的龙泉中学,这里食物匮乏,只能吃外面输送进来的泡面,地下水和自来水因为地震水质浑浊,洁水有限优先供应伤员,救援人员只能用浑水泡面、做饭。  昨日微博上一组“重灾区物资缺乏 子弟兵用浑水煮饭泡面”的图片引起大量转发,据报道,震中龙头山镇的龙泉中学食物匮乏,地下水和自来水因地震而水质浑浊,洁水有限优先供应伤员,救援人员只能用浑水泡面、做饭。  救援人员将洁水让给伤员群众,自己用浑水泡面煮饭,这种舍己为人的无私精神令网友大为感动,解放军之所以被亲切的称为人民子弟兵,正是因为他们在危难之时能够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联想到美军在“卡特里娜”飓风后的救灾表现,这种奉献精神无疑是解放军的骄傲,也是中国老百姓的幸运。但是,也有网友发出了不同声音:解放军救灾用浑水做饭,是不是暴露出后勤保障的缺陷?  对于这种疑问,我们不能贸然下结论,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到,云南昭通地震造成震区的交通破坏严重,连李克强总理都要徒步5公里才能赶赴这组照片的拍摄地震中龙头山镇,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军的救援人员在第一时间到达已经殊为不易,后勤保障物资还要优先供应灾民,“浑水煮饭泡面”可能也是无奈之举。  上述救灾士兵浑水泡面的新闻如果属实,那毫无疑问反映了解放军的救灾能力存在一定的缺陷。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抢险救灾反映的正是一支军队的应急反应能力,突发情况之下能否迅速、合理的调配力量投入军事行动反映了军队的真实战斗力,我们必须清楚,解放军内务条例明确规定:不得饮用不洁净水,虽然用浑水做饭是事急从权,但是此举不值得提倡,在野外环境中如果不注意卫生,将极大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如果身边一时没有净水设备,可随身携带的净水药剂也能够应对类似情况。  解放军近年来装备发展突飞猛进,在后勤保障方面也硕果累累,装备了大批野战医疗方舱、野战炊事车和野外净水装备,如果能够及时调配灾区应用,不管对解放军本身,还是对灾区群众都有着巨大的帮助。比如带有综合检测和医疗手段的方舱,可以快速展开成为一个小型野战医院,甚至进行一定级别的手术。野战炊事车可以给大量的人员提供食品,而且是热餐,再加上专业的洗消部队进入,这可以有效防止疫病的传播。  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甘于奉献吃苦是这支军队的骄傲和人民的幸运,用浑水做饭虽然令人感动,但反应出军队的应急预案和后勤保障还有进步的空间,在子弟兵投入抢险救灾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尽最大努力保障他们的后勤,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刘昆)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