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特大车祸:合 ...
35
  合肥8月10日电 (记者 成展鹏)记者10日从安徽合肥市旅游部门获悉,合肥共有10名游客在西藏特大交通事故旅游大巴上,目前有一家旅行社的7名游客已经被证实遇难,另外两家旅行社有2人受伤、1人情况不明。  目前,遇难游客的家属都在旅行社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乘飞机赶往成都,然后再转机到达西藏。  据记者了解,9日下午,西藏尼木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3车相撞44人遇难,其中包括载有50名游客的旅游大巴。  10日早7时33分,有媒体发布微博 ...
近期现新型恶意木马程序变种 可远程操控计算机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通过对互联网的监测发现,近期出现一种恶意木马程序变种Trojan_Generic.MIE。  该变种会创建进程快照,查找病毒自身进程,找到后提升自身权限,并调用命令删除原文件。  变种运行后,获取受感染操作系统的系统路径,将自身拷贝到该路径目录下并重命名为可执行文件,设置其属性为系统隐藏,随后运行该文件。与此同时,该变种创建互斥体,防止重复运行。  另外,该变种还会在受感染系统的后台链接远程恶意攻击者指定的Web站点,接收恶意代码指令,最终变种可以获取受感染操作系统的本机信息(诸如:计算机名、操作系统版本、处理器类型、内存大小等)。  针对已经感染该恶意木马程序变种的计算机用户,专家建议立即升级系统中的防病毒软件,进行全面杀毒。对未感染的用户建议打开系统中防病毒软件的“系统监控”功能,从注册表、系统进程、内存、网络等多方面对各种操作进行主动防御,这样可以第一时间监控未知病毒的入侵活动,达到全方位保护计算机系统安全的目的。(记者张建新、袁帅)

【去网站看看】
鲁甸地震记者手记:永远的鲁甸 永远的家
  鲁甸8月10日电 题:永远的鲁甸 永远的家  记者 石雨  乌蒙含悲,金沙呜咽。10日,云南为鲁甸地震遇难同胞致以最沉痛哀悼。  为逝者送行,生者需要坚强;让逝者安息,生者更需力量。擦去眼泪,勇敢的鲁甸人用自己朴实的表达让震区升起希望。    “再大的灾难也要过去,我们这个算什么?我家房子没有了,但是家里人还在,我们会把家再建起来的。”10日上午,李博在鲁甸地震震中龙头山镇对记者说这番话的时候,他正开着一辆覆满尘土的小车准备赶到震中的另一个受灾点。  30岁的李博个子不高,在忙碌的人群中并不起眼。第一眼看到他引起我注意的是他左右手臂上的一黑一红两个袖套。“左手的黑孝套是我爱人的奶奶在地震中遇难了,右手的红袖套是我在灰街子镇值班的标志。没办法,家事再大比起公事来也是小事,和救灾比起来家事就不算什么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先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段最艰难的日子。”    鲁甸县文屏镇马鹿沟村边的半山腰,梁正乖三兄弟和亲戚们一起把地震中去世的父亲安葬。“地震发生时,家里只有老父亲一个人在家,被一块震落的大土块砸在头上。这两天就忙着在办后事,今天是请人看好了日子,大家一起来送老人最后一程。”梁正乖说。  山下是梁家人栽种的烟田,田里绿油油的烟叶已经成熟,田边竖起的两根招魂幡迎风摇摆。梁正乖告诉记者,七月底他们就开始采收烟叶了,这是全家人一年中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得靠这四亩多烟叶的收成。“老人走了,生活还要继续,今天就是新的一天,下午我就要把烟田走一遍,把前两天就该收的烟叶收下来。我们要过得好,爸爸才会走得安心。”    10日早上6点,鲁甸县城里的文屏清真寺里就开始忙碌起来,65岁的马武芬正指挥着20多个人开始做饭,淘米、洗菜、切肉、烧火……整个清真寺食堂忙得热火朝天。  “我们已经连续六天给震中龙头山送盒饭了,每次一千份,今天收到红石岩那边的电话,要给那里的救援官兵送200份,这不今天淘米比昨天多淘了50公斤。”马武芬用已经完全沙哑的声音告诉记者,“我们是鲁甸穆斯林志愿救援队,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救援人员来到鲁甸帮助我们,我们做不了什么,但我们可以给他们做点饭,能做多少做多少,大家每天自愿来到这里帮忙。”  一旁帮忙的小伙子说:“我们三个是从昆明寻甸赶过来的,上不去一线,我们就来这里帮忙,来到这里我们都是鲁甸人。”(完)

【去网站看看】
中国旅游业密切关注埃博拉疫情 呼吁公众理性应对
  西非地区爆发埃博拉疫情引发全球关注,作为世界主要出入境旅游大国,我国旅游业正密切关注有关疫情,呼吁公众理性应对。  记者10日从国家旅游局获悉,目前正值暑期出入境高峰,我国公民出入境旅游秩序井然,受影响有限。当前我国公民暑期赴非旅游目的地,主要集中在肯尼亚、毛里求斯、南非、埃及、突尼斯等国,距离西非疫区数千公里,目前这些国家尚无疑似病例报道。  国旅总社、中旅总社、中青旅、携程、凯撒等出入境旅游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密切关注疫情发展,一旦国家相关部门发布警示及限制信息,将果断采取相应措施;并建议拟出行游客提前接种疫苗,同时理性看待疫情,勿须恐慌。  据悉,此前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国际旅行者健康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家旅游局也专门下发《关于防止非洲埃博拉病毒病传入我国的公告》,要求出入境游客积极配合卫生检疫查验工作,有相关症状者,应立即就医,并主动向检验检疫机构申报。(记者 钱春弦)

【去网站看看】
鲁甸志愿者:哀悼后的前行与坚守
  鲁甸8月10日电 题:鲁甸志愿者:哀悼后的前行与坚守  记者 彭大伟  8月10日,上午八点的震中云南鲁甸县龙头山镇,两小时后就是哀悼仪式。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志愿者们,还在继续忙碌。    当记者在龙头山镇灰街子安置点见到白宏伟时,他正和自己的志愿者同伴在为两位老人拍摄视频。  白宏伟来自四川自贡富顺县,37岁的他在地震发生后,于8月4日赶到震中龙头山镇。  眼下,他带领几名志愿者在为安置点和周边的受灾民众做一件事――用视频讲述他们的故事。  “我们这个团队主要就想让最困难的人得到帮助,也得到外界的关注。”白宏伟拿出手机,为记者播放了拍摄于8日的一段视频。  面对镜头,片子的主人公、38岁的赵以会带着女儿泣不成声。在地震中,家住龙头山镇龙泉村左家湾社的赵以会失去了丈夫、公公和表侄、侄女在内的7名亲人。  除了灾区民众,其他志愿者也是白宏伟拍摄的主题。  白宏伟刚拍摄完的一位志愿者,是来自河北秦皇岛的心理咨询师袁通。39岁的袁通9日刚刚抵达震中,眼睛失明的他此前已经去过四川雅安芦山地震灾区,从事志愿服务。  “我只有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不过我还学过按摩,可以多为老乡做点什么。”在安置点的一张桌子旁,袁通一边为一位患腰椎病的老太太按摩治疗,一边告诉记者。  现在,白宏伟最焦心的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志愿者来帮助他发布这些视频,“早点发出去就好了。”    位于龙头山镇龙泉中学操场的一顶堆满药品的帐篷前,程坤正在给一位救援人员发放药品,“藿香正气水,一次喝两支,感冒药一天三次,每次三片”。  35岁的山东汉子程坤,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的一名骨科医生。  8月3日,地震发生时,他和妻子于媛颖正在重庆,原本准备开始一段温馨的蜜月之旅。  3日下午,程坤所在的青岛红十字会志愿者微信群里第一时间弹出了灾难的讯息。程坤决定,放弃度蜜月,搭运送救援医疗物资的汽车前往震中。  “有过后悔或是遗憾吗?”记者问程坤。  “最大的遗憾是没在24小时内赶到。”程坤说,自己是骨科医生,地震发生后的前24个小时,最能帮到伤员。  在震中龙头山镇龙泉中学的日子里,程坤抢救了数名重病患,平均每天为120人提供医疗服务。  “你能理解他的决定吗?为这事吵过架吗?”记者又问程坤妻子。  “理解,没吵过架。”在旁整理东西的于媛颖干脆地回答完,又带着一丝嗔怪反问丈夫,“我们没有吵过架吧?”  程坤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腼腆地笑着说,“我们在重庆的时候,从有点儿不开心倒能够理解,到最后一块儿进来,我觉得也是非常好的一个过程吧。”    地震发生后的几天里,震中的食物和饮用水等已逐渐恢复供应,然而,一些志愿者,特别是“新兵”们仍然在初到灾区时遇上了麻烦。有一群志愿者正在致力于成为志愿者中的“志愿者”。  “志愿者同样需要帮助,我们的方向就是服务志愿者。”友成基金会副秘书长韩靖对记者表示,他带领的志愿者团队为震区的志愿者准备了一种“公益组织救灾工作包”。  记者注意到,黑色的工作包内装有急救包、头盔、手电筒等志愿者常用装备。  “我们以往的经验是,通过支持一个志愿者,大概能支持一百个灾民。”韩靖表示,通过为志愿者提供服务,可以起到“以一带百”的效果。  “过去受灾后,外界一般都给予硬件支持,缺少这种社区式的支持。”韩靖表示,志愿者同样需要心理等方面的支援,“精神和物质一定要并举。”  “发放这种工作包非常有必要。”黄正楷认为,有了充分的准备,志愿者才能更好地服务灾区。  10日中午,集体哀悼后的龙头山镇,人们已回到了紧张的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中。  白宏伟的右脚在前两天的忙碌中受伤了,简单包扎处理后,他穿着一双拖鞋继续工作。白宏伟说,明天,还有志愿者朋友将来支援他的团队,“我不走,要一直坚持下去”。  程坤和于媛颖打算今天收拾行囊,搭车去成都,再返回青岛,“我们第二批六个人昨天已经到了震区,工作不会停。”  韩靖和他的团队,还奔走在受灾的各个乡镇。  中午12点,一位志愿者快步走出龙泉中学时,用手机拍下地震前学校围墙上写着的一句话:  “满天乌云又能怎样,穿越过就是阳光。”(完)

【去网站看看】
云南震区民众:洗尽苦难 重新出发
  巧家8月10日电 题:云南震区民众:洗尽苦难 重新出发  作者 王艳龙  10日一大早,巧家县下大坪安置点的吴辉焕便带着两个女儿,到青山村的大沟去洗衣服。她希望将过去的灾难、不幸洗尽,重新开始生活。  今年38岁的吴辉焕是巧家县下大坪村的一位普通农妇。8天前,巧家临县鲁甸发生6.5级地震,导致位于牛栏江边的下大坪1个社8人遇难,村里多人受伤,她家的房屋被震成东倒西歪的危房。“所幸我和孩子都没事。”  地震后,十四集团军乌蒙铁军救援人员赶到现场,4日将吴辉焕与其他受灾民众从江边转移至半山腰,并安置在下大坪集中安置点。在救援人员的努力下,她家已经单独分到一顶帐篷,吃的、喝的都已经没问题,个人情绪逐渐平静。  “今早把全家的衣服收拾了一大盆出来,拿去好好洗洗,日子还得过不是。”吴辉焕说,前几天太忙,没有时间洗,但现在生活已经慢慢恢复正常,就把家里的衣服搜出来,按习俗洗干净,算是全家新生活的起点。  下大坪安置点是巧家县包谷垴乡最大的安置点,这里集中安置着119户448位灾民,建立起了临时厕所、淋浴室、休息区,基本每家一顶帐篷。记者现场看到,村民们正在搬运各种救灾物资、收拾临时的家――帐篷,脸上偶尔绽放久违的笑容。  周自琳家的帐篷里,地上铺着彩条布,里面整齐地放着两床床被和餐具。女儿们正拿着毛巾擦拭彩条布。  “昨天分到一顶帐篷,可以一家人单独住了,所以今早要好好收拾下,重新过日子。”周自琳告诉记者,她家共有四口人,临时家虽不是长久的住处,但也是大灾之后温暖的住所。  周自琳的家在地震中倒塌,全家人上山摘花椒躲过一劫,但家里的两头猪被埋了。全家搬至下大坪临时安置点后,与邻居三家人共住一顶帐篷,后来又忙着和救援人员一起搬运救灾物资和村庄建设,家务就中断了。  当日10时,云南全省为地震遇难者默哀,悼念逝去的600多条生命。正在收家的周自琳与其他村民和救援人员一道为遇难者默哀3分钟。“特别是村里的,平时都是左邻右舍,祝愿他们一路走好,愿天堂没有地震。”  周自琳说,作为一名幸存者,她会坚强地活下来,但原来村庄土木结构的房子大多倒塌,剩下的严重开裂,不敢再返故村。未来,希望能够搬离那里,到一个更安全的地方,建设防震能力更强、更安全的新家。“不要在这种不堪一击的土坯房里担惊受怕。”(完)

【去网站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