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期:“中国资本地产之父”禹晋永涉合同
“中国资本地产之父”禹晋永涉合同
  据北京晚报报道:17日10时45分,常引得众人围观的“微博红人”禹晋永低着头,被两名法警快步带上了北京海淀法院大法庭
9期
广州医院限量开药 引来流言纷飞
医院处处排长龙,减少患者的不便,其实也会减少院方的不便。何奔 摄   ■原来相关新规是防止患者违规超量取药   ■做好信息沟通,才能相互理解,增加信任   “听说社保局没有给医院及时拨款,所以每次只能拿一周的药物。”近日,广州市民陈小姐的一句抱怨引起了记者关注。据了解,陈小姐因患有慢性病,每个月都要去医院取药,但原本每个月只需去一次医院的她却发现,近来取药有了新限制,现在每月得多跑三次医院。   据羊城晚报记者跑腿了解,医院取药新政策是为了防止患者违规超量取药。市民张先生不禁感叹,只有做好医患间的信息沟通,才能减少谣言,增加信任。         退伍干部刘先生患有慢性肾衰竭病,每月让女儿扶着去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开一次药,已成为他的生活习惯。然而,近日他再去开药时,忽见门诊部人山人海。早上6时半,每个挂号窗前排着过百人。刘先生心里不住打鼓,当他向周围看病的街坊打听后,才知道,原来是医保局出“新规”,每月限额300元的门诊,每次只能开一个星期的药。   “原本每月做一个动作就能完成的事,现今要分四次来做。”刘先生说,每月多花几十元挂号费这还算是小事,但对于他这样每次都要子女搀扶着来看病的老病人来说,实在太折腾。“很多来看病慢性病是老人家,都怨声载道。”刘先生说。   广州市民陈小姐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她患有慢性病,定点广东省人民医院,原本每个月只需要看病一次,但最近两个月要多次往返于医院间。陈小姐告诉记者,她在医院看病时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保局没有及时把钱拨给医院,如果医生开太多药,会导致医院会亏很多钱。“这是社保局和医院的问题,但是不能把这种后果转嫁给患者,太不合理了。”陈小姐说。         记者就这一问题咨询广东省人民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回复记者,医院是严格按照卫生部门诊处方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对急诊病人,每次只能开3天的用药量;对普通门诊病人,每次只能给开出7天的用药量;而对慢性门诊病人,每次可以开出一个月的用量。   省医的医护人员解释道,在普通门诊,每个月定点病患的医保额度为300元/人,而在慢性病门诊,每人每个月的医保额度为150元/每种慢性病。“纳入广州市医保的慢性病有十多种,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走门慢的流程,每个月一次便可以搞定,而不用每个月跑四次看普通门诊”。   “关于普通门诊每次只能开7天药量的措施,近两年就开始实行,以往都是医生把控,不会特别精准,而现在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完善后,只要医生的药量超过7天,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提醒,所以会让有些市民患者不能适应。”工作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医保的这一举措的初衷,旨在防止违规超量取药,造成基金流失,这也是为了促进医保基金合理使用。同时也为患者整体考虑,对病情的严格监控,控制医药费,防止乱开药和过度医疗。         “医疗是最与民生相关的。每当医疗、医保政策有新的变化,应该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政策动向。”陈小姐说,医生是与病患最近的一个人,他的解释会很有说服力。比如这件事情,当患者有疑问时,如果医生能给一个正确的解释,就不会造成患者的误解,伤害政府公信力的流言就不会流传。   市民张先生认为,当医院执行新政策,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像报销的额度,很多市民都不知道,有的时候蒙查查的没有享受到本该有的待遇。医院还应该提前做好相关措施,比如这次信息系统完善,为什么没有预计到看病人数会增加呢?如果提前请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和分流,很多患者即使感觉不方便,也不会觉得职能部门又乱出台措施。“其实医院和患者就是嘴唇和牙齿,谁也离不开谁,只有把沟通工作做好,相互理解,才能增加彼此的信任,减少之间的矛盾”。(记者 赫子仪)

【全文阅读】
 
温州炒房团“炒焦”房价:曾单价9万今暴跌过半
温州几乎所有企业都曾涉足房地产,房价一度赶超北上广   编者按:长三角和珠三角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两大地区,在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转型的当下,这两大地区在经历怎样的变化?这里的企业生存状况怎么样?为此,记者近期走访长三角和珠三角,为您带来现场报道。   超强台风“苏力”已经登陆,温州依然处于晴雨交错的天气之中,位于瓯江边上的鹿城广场人烟稀少。这里,是温州标志性豪宅,也是房价最高的地方。   “最贵的时候,这里能卖出将近9万元1平方米的价格。”连路过的的士司机,都忍不住感叹,“现在售价连一半都不到了。”价格大跌的并不只是鹿城广场,那些曾因爆炒而一度大涨的楼盘,例如香缇半岛、京都城等项目,价格也都大幅回落。   于是,“去泡沫化”是温州人给自己的标签。      在鹿城广场不远处,黄燕方(化名)所在的房产中介公司并不起眼。抬头望着那些精致的楼盘,他只是感叹:“房价掉得狠着呢。”2011年温州楼市最风光的时候,这里几乎都是每平方米八九万元的叫价,“现在均价大概4万元左右。真是一夜回到开盘价啊。”   明码标价跌了一半,还不是最厉害的。“前阵子听说有个老板为了套现,每平米3.2万元的价格出掉了一套。”黄艳方向羊城晚报记者透露。不过,3.2万一平方米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套卖掉的房子面积高达800平方米,一套现就是2500多万元。“这里都是豪宅,一梯两户,差不多400平方米一套,这个老板放掉的应该是顶楼的复式。如果不是急着等钱用,一般不会低到这个价格。”   温州人爱炒房,也许是从自己门口开始的。数据显示,2006年,温州市区住宅销售均价为每平米8000元左右,2010年已上涨为每平米25000元,5年内温州房价上涨超过200%。   黄燕方在楼市“江湖”的时间不长,他认为最疯狂的莫过于2008年。“那时候温州老板手里有的是钱,一个新楼盘一开盘就马上售罄。”给黄燕方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不只是价格――当年,一个出名的楼盘开盘时领的销售号,可以炒到三五十万。“那时候,温州几乎所有的企业都直接或间接涉足房地产投资,我们行业内都知道,好些出名的企业家们或公或私,联合起来投资房地产。”温州楼价一度直超国内一线城市的平均房价,最高冲到2011年上半年的每平方米34674元。   涨得快,意味着跌得更痛。   仅仅4年后,2012年温州的楼价开始暴跌,黄龙、江滨路等优势地段出现了“跳水价”。浙江省温州市物价局监测预警分局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温州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和成交均价双双下降,其中均价下跌24%;同时,土地平均楼面地价处于近5年来最低值。今年3月份,温州房价运行显得有些特立独行。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房价涨势如潮的情况下,温州却成为70个大中城市中唯一出现房价环比下跌的城市。而上个月出炉的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显示,2013年5月,全国百城中只有13个城市住宅价格同比下跌,排第一位的就是温州,跌幅在10%-20%之间。   “香缇半岛(在鹿城广场附近)的房子开盘的时候单价炒到5万多,现在才3万左右,低过开盘价。”黄燕方对记者坦言,“现在还不到抄底的时候。国家对房价调控越来越严,温州老板现金流越来越少,这里被炒到天价的房子依然会一天天跌价。” 锦玉园,温州鹿城广场里的楼王 李晓莉 摄      跟商品房房价“跳水”状态相反,商铺的租赁价格却节节飙升。   今年4月,温州永中最热闹的商业街爆出一夜数十家商铺齐齐贴出“店面转让”的新闻震惊业界。跟大多数商业街一样,这条罗东街经营的大多数为珠宝店、服装店、小饰品店和蛋糕店,但4月时,这百余米的路段就有几十家店面陆陆续续贴出了“转让”的纸条。而转让的很大原因便是――租金太贵。“亏不起,只好转让。”罗东街上服装店老板都在哭诉,据悉,一家面积为25平方米左右的店面,去年一年租金已经超过了23万元。   更有意思的是,不少商铺在转让过程中,还带着巨额的转让费。以市中心最繁华的商业街五马街(相当于广州的北京路)中部位置的临街大型店铺为例,面积约700平方米月租为36000元,可是“急售”且转让费用高达60万元!“这个商铺很新,自上次装修不满1年”,中介张先生透露,这样的转让费用在五马一带绝对算不上高的,由于是着急出让,原本的租客单算转让费损失了40多万,“商店原来做的也是服装生意,从上一任转过来已经花了100万”。   营业不足一年,又为何急于再次转手?中介含糊其辞,但在沟通中却多次提及需“一次交付全年租金430万”,最少也得预付半年租金,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都是对于现钱的渴望。   不远处,另一家位于府前街的店面却打出了“转让费为零”。为何相隔不足千米,转让费却大相径庭?该店的房屋中介则直言是“原先的老板因为资金问题进了公安局,店面也已经被查封”,此种情况下,房东只得另寻租客。因为不好出手,原本相连的3间店面,既可以选择整体出租也可以按照租客的需求分租。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温州商铺近大半年来出现转让费高于租金的情况让人担忧,刚装修不久,甚至是精装修之后就转让,大多数都是老板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不得不急忙高价转租。”      “现在有钱能投资什么?房地产是肯定不行的。”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一句话道出了真相。   虽然房地产的暴涨一度吸引了大量的资金,但温州房价高涨的背后,却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实业的发展。“房地产行业需要实体经济的强大支持才能保持稳定。”曾有中小企业家向记者坦言,2010-2011年间,房地产行业就像一块“肥猪肉”般吸引人,不少老板忍不住诱惑砸钱进军房地产。“做实业实在太难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那时候,外贸订单开始减少,利润大不如前,同行们的热情遭到了打击,就转向金融行业,炒房。”该企业家向羊城晚报记者坦言,幸好自己坚守在实业运作中,不然,“接盘手随时有可能是自己。”他自嘲,“现在银行放贷太紧,不少老板迫不得已,只好忍着巨亏把手上的房子、豪车放掉,能盘活一点是一点。”   今年4月,温州市委党校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合作推出的《2013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以下简称“温州蓝皮书”)发布,编撰者温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金瓯对媒体表示,2006年~2012年,温州市区商品住宅年均销售量约为60万平方米,但2012年年末,市区却有80万平方米左右的商品住宅存量,大约需要1年零4个月来“消化”。他直言,目前温州的房产库存压力较大,这意味着温州房价或将持续下降。   《蓝皮书》中的一组数据也显示了温商对房地产投资的热情开始减退:2012年温州完成工业投资469.29亿元,同比增长42%,基础设施投资628.65亿元,增长48.3%,房地产开发投资687.50亿元,仅增长1%。(记者 李晓莉 戴曼曼)

【全文阅读】
 
欧盟“史上最严”玩具新规7月20日起实施
  记者昨日从广东检验检疫局获悉,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欧盟玩具新规――《玩具安全指令》,将于本月20日全面施行。这对玩具出口额占全国60%的广东企业可能产生多方面影响,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应对。   据介绍,欧盟新实施的《玩具安全指令》,在适用范围与玩具定义、经营者的责任、合格评定程序、警告标识、安全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较大修改及扩充。比如,原来一些不是为儿童玩耍而设计的产品,很有可能将认定为儿童玩耍产品而被视为玩具。新指令还在机械物理性能、电性能要求、化学性能要求、卫生要求等方面增加了大量新规定。比如,明确禁止限制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从8种增加到85种。   广东检验检疫局表示,广东玩具产业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去年广东共检验出口玩具金额7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玩具金额的60%。而欧盟市场又是我国玩具第二大出口市场,去年广东检验出口欧盟玩具金额12.2亿美元。今年前六个月,广东检验检疫局辖区检验出口欧盟玩具金额4.73亿美元,同比增长2.4%。欧盟新玩具安全指令开始执行后,对企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增加企业成本,包括增加玩具出口生产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检测成本、人力成本和生产设备成本;二是由于市场准入门槛提高而影响企业贸易。   据了解,目前广东检验检疫局已采取多项措施帮助企业应对相关挑战。检验检疫部门同时提醒,玩具企业要高度重视欧盟新指令,组织专人学习和跟踪新法规及相关法规,充分利用有关对己有利的规则。其次要加强产品质量控制能力,提升产品质量。此外,在商业运作上,一是注意通过合同明确责任条款,保护自身利益;二是在巩固欧盟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记者马汉青、通讯员陈滟)

【全文阅读】
 
调查称广州九成高端餐饮已转型大众化消费
湘鄂情有8家门店将停业   经济增速放缓、八项规定凶猛,刚刚才顶过禽流感冲击的高档餐饮业,在炎炎夏日之下仍然冷得“直打哆嗦”。近日,湘鄂情、全聚德和小南国等高端上市餐饮企业相继发布业绩报告,显示要么巨亏数亿,要么净利猛降。   今年年初,广州本地对于高端餐饮企业或迎来倒闭潮的声音不断。羊城晚报记者连日来采访发现,目前广州本地市场上九成高端餐饮企业已完成向大众化路线的转型,然而转型是否最终成功,仍要到一两年后才能见分晓。      今年4月初,中国烹饪协会发布报告显示,限额以上企业餐饮收入出现了中国餐饮业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不过,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5月份限额以上餐饮收入的回落幅度也有所减缓,从负2.8%上升为负1.8%。“这意味着,餐饮业的下滑态势有所好转,而我们的转型升级也势在必行。”中国烹饪协会苏秋成会长认为,“相信下半年餐饮数据将进一步向好。”   前途是否光明还不清楚,道路的曲折已刺痛了A股的餐饮大佬。虽然此前已经高调宣布向大众化转型,但湘鄂情最新发布的半年度业绩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净亏1.6亿元-2.4亿元,8家门店将停业,预计损失近亿元。   全聚德也不好过,其日前发布的半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同比迅猛减少31.6%。此外,在香港上市的小南国也发布盈利预警,预期今年上半年未经审核盈利同比将明显下滑。截至昨日收盘,湘鄂情的股价继续下挫,收报3.08元,又跌了0.65%。      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八项规定来势凶猛,今年年初,广州餐饮业界曾经预期,数以百家高端餐饮店,很可能会迎来倒闭潮。   半年时间过去后,广州本地的高端餐饮企业如今活得怎样?昨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访空中一号、六和家宴等昔日的高端餐饮代表发现,中午12点左右剩下的空位已经很少,还有不少年轻白领光顾,生意似乎做得还不错。   它们大众化转型的办法也很简单,要么大量推出50元以下的平民菜式,要么进行常态化的半价促销。以昔日广州第一高端酒楼空中一号来说,午茶时段如今常年维持8款点心半价,晚饭时段则坚持任何一款菜式和一份海鲜半价。“维持去年的营收就是今年的最高目标。经过转型,广州部分高端餐饮企业起码成功吸引了不同消费需求的客人,稳住了销售收入。”广州地区饮食行业协会秘书长符波认为。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本地的高端餐饮企业已成功避开了倒闭潮?符波认为,“可以这样说,以广州地区饮食行业协会会员单位的情况看,其中超过九成的高端餐饮企业已向大众化餐饮平稳过渡,方向是很明确的。”   符波进一步指出:“目前仍然很艰难,高端餐饮企业承受着比大众化酒楼更严重的‘四高一低’(房租价格高、人工费用高、能源价格高、原材料成本高、利润越来越低),整体营收要冲上去才行,是否成功1到2年后才能见分晓。”他还认为,“虽然目前倒闭的餐饮企业不多,但高端餐饮酒楼转手给别的大众化餐饮企业经营的也有不少。如广州酒家集团在珠江新城的第一店即将在冼村路开张,打的就是大众化的‘广州酒家’品牌,而不是高端的天极品。”(记者 谭超)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