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政府拟向武器出口商提供补贴 提...
  俄罗斯政府2014年12月28日表示,2015年和2016年将向俄武器出口商提供总计58.4亿卢布(约合1.08亿美元)的补贴,以帮助本国国防工业的发展。 ...
33期
中国民用航空发动机适航审定中心在京组建成立
  2014年12月30日,依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文件,中国民用航空发动机适航审定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京组建成立,并召开中心成立座谈会,探讨发动机审定中心构建和未来我国发动机适航审定发展格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李健出席座谈会,并要求中心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围绕“适航攻关”各项核心任务,不断提升中国民航发动机适航审定能力。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人教司副司长曹胜利介绍,中心职责包括:民用航空发动机、螺旋桨、辅助动力装置等型号的适航审定与管理;适航规章、标准、政策以及相关文件的制定与修订;民用航空发动机、螺旋桨、辅助动力装置等适航指令的编发;重复性和多发性事故的工程评估、分析和研究;民用航空发动机、螺旋桨、辅助动力装置等适航审定相关的技术研究;民用航空发动机适航技术评估、开发、咨询和服务;民航发动机适航验证试验服务;民航发动机审定国际合作与国际交流;适航技术与管理研究类刊物的编辑;民用航空发动机适航相关培训,以及其他上级机关核定的业务。  中国民用航空发动机适航审定中心主任徐超群表示,中心未来要达到的目标是:标准化的适航规定体系、客户化的咨询服务体系、一体化的适航保障体系、长效化的沟通交流机制。中心未来要立足服务行业发展,营建中心文化氛围;整合审定资源、加强机构建设;完善规章立法、改进审定程序。  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李健指出,2014年的适航审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规章体系建设日趋完善,适航攻关项目也取得新的突破,如ARJ21型号合格证的颁发,国务院批准国家大型客机重大专项,投资12.7亿元的适航审定条件建设和科研项目正式启动;经中央编办批准成立发动机适航审定中心;C919、直15、运12F、涡轴16、涡轴8C/J等一系列飞机、发动机项目的审定工作也都按计划有序推进;国际适航双边合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适航审定工作面向整个航空产业链,肩负着保障民航运输安全和促进民族航空工业发展的神圣使命。既是不断提升航空安全的重要抓手,也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充分发挥民航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战略作用的重要手段。他表示,民用航空发动机的适航审定是整个适航审定工作的一项核心内容,开展“适航攻关”、加强审定能力建设,必须要加快推动发动机适航审定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专业完备的民用航空发动机审定队伍。他要求,中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牢牢把握住发展机遇,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注重培养审定方面的专家和行业领军人才;积极稳妥地推进适航攻关项目,完成好发动机适航审定任务,有效提升适航审定水平,为民航运输业和航空制造业在国家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杨拴昌表示,中心的成立将极大整合和壮大发动机适航审定力量,为不断完善航空发动机适航审定体系,提升航空发动机适航审定能力,促进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提供坚实的保障。  中航工业发动机工程部部长张健、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黄荣顺、中航工业东安董事长刘殿春、中航工业动研所所长吴施志、透博梅卡中国总经理白海威在座谈会上进行了交流。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中国民用航空局相关司局、民航各地区管理局等相关负责人,航空器审定中心、部分航空公司、中航工业、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中国民航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企事业单位和高校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全文阅读】
 
中国拟研无人高速直升机 突破每小时400千米限制
  常规直升机受自身构型的影响,飞行速度、航程等受到较大限制。300千米/时,几乎是常规直升机的速度极限。研制大速度、高机动性以及大航程、可满足快速反应、远距大载重等需求的高速直升机,是未来直升机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中航工业直升机所已经将高速新构型直升机研制纳入了研发日程。根据发展规划,直升机所在“十三五”期间将首先突破直升机每小时400千米的限制。K-800是他们目前酝酿中的一款无人高速直升机验证平台,采用ABC旋翼,在机身前部加推进螺旋桨,以直升机模式垂直起降、悬停,螺旋桨模式飞行,起飞重量达到800千克、设计速度450千米/时、机长5.12米。K-800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验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对新技术、新方法进行验证,为今后更多的新构型高速直升机做准备。  我国是一个地域、领空、领海十分辽阔的国家,东西南北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差异巨大,为保卫我国的领空、领海和领土完整,不依赖特殊场地,能够随时随地起降,并且拥有速度快、效率高、地点准、机动灵活等特点的航空器,对海洋维权、边境巡逻、反恐突袭、战地急救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倾转旋翼机正是这样一种航空器,“蓝鲸”是直升机所正在研发的一款倾转旋翼机。“蓝鲸”为四倾转旋翼构型,商载达到20吨;巡航速度538千米/时;航程3106千米/时。在科研人员的构想中,“蓝鲸”采用可收放起落架,具备垂直起降和滑跑起降能力,配备四台发动机,余度设计确保两台发动机失效后还能安全飞行。采用分布式综合航电系统提升任务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应用光传操纵系统融合多模态任务飞行控制、智能综合驾驶舱技术降低飞行员负荷,大幅提升机体复合材料应用比例,具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能力。  除了高速、大装载、远航程之外,与常规直升机相比,“蓝鲸”还兼具振动小、噪声小、耗油率低、运输成本低等特点。“蓝鲸”结构布局中旋翼安置在远离机身的机翼尖端,且旋翼直径较小,因此其座舱的振动水平低于一般的常规直升机,并且由于主要的噪声源――旋翼,远离座舱,因此座舱内的噪声比普通直升机小很多。科研人员分析,“蓝鲸”在150米高度悬停时,其噪声只有80分贝,仅相当于30米外卡车发出的噪声,特别适合于旅客运输。据科研人员介绍,综合考虑“蓝鲸”耗油量少、速度快、航程大、载重大等优点,其运输的成本仅为常规直升机的1/2。  倾转旋翼机因既有旋翼又有机翼,并且要实现旋翼从垂直位置向水平位置或从水平位置向垂直位置倾转,因此不仅基本综合了直升机和涡轮螺旋桨飞机的技术特点,而且还具有旋翼倾转过程中存在的许多技术特点。其结构、气动、控制等技术比一般飞机或直升机复杂得多,并拥有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所拥有的各种技术难点,同时还带来许多倾转旋翼机独特的技术问题。归纳起来,倾转旋翼的技术难点主要表现旋翼-机翼的气动干扰对有效载荷影响大、旋翼倾转过程中的非定常气动特性复杂、倾转旋翼机的结构设计复杂、倾转旋翼机的动力学耦合问题多等方面。  我国倾转旋翼机的研究起步晚,很多关键技术还在摸索阶段。然而在关键技术突破之外,更需要的是创新精神的绽放。为激发设计人员的创新精神,直升机所于2009年设立了所长课题基金。 “所长课题基金”是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为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鼓励原始创新,培养直升机高科技人才,促进直升机技术进步和发展而设立。主要支持直升机旋翼研制及其技术发展中的应用基础研究和部分探索性强的应用研究,解决旋翼研制中出现的技术瓶颈,攻克关键技术,探索新思想、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方法的科学研究。近些年来,直升机所还定期举办技术创新沙龙、“新概念旋翼飞行器设计大赛”等活动,鼓励科研人员发散思维,激发创新热情,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技术、创意交流的平台。同时,在研究室内部实施项目团队管理,放手启用思想活跃的年轻技术骨干负责项目,群策群力大胆推进技术创新。  创新是科研人员的灵魂,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决定了科技发展的未来。中航工业直升机所作为国内唯一的直升机研发机构,一代代直升机人矢志不渝,开发新技术,攻克技术难关,不断推动我国直升机技术水平向前发展。

【全文阅读】
 
中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入电测阶段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完成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空间应用系统载荷设备安装并交付电测。这是空间实验室本阶段总装的标志性节点。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相对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其上搭载了全新配套的空间应用系统载荷设备,无论配套设备数量还是安装复杂度均创造了历次载人航天器任务之最。  自2014年10月初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本阶段总装工作开始以来,实验舱、资源舱单舱总装分别完成了空间应用系统配套设备安装、电缆安装等总装工作,充分验证了空间应用系统载荷设备与整器的机械接口匹配性,并顺利完成正样实验舱的质量特性测试,为保证总装交付电测顺利进行,打下坚实基础。(沈锋钢)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