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空某旅征召预编预备役人 ...
9
  8月上旬,北空某雷达旅阵地,急促的警报声骤然响起,上级命令该旅进入一等战备。记者在雷达阵地上看到,此次战备演练与以往不同的是,在空情探测、传递、标图等各个战斗岗位都多了一名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臂章的预备役人员,他们和现役官兵一起展开紧张的战备作业,将一组组空情及时传向上级指挥所。据该旅旅长董建华介绍,他们按照战时扩编的方法和要求,征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4个省市的空军雷达兵预编预备役人员回营开展技能恢复训练,并与现役官 ...          
  闽江澎湃,砥柱回澜。31.5米高的石砌罗星塔,高高耸立在福州马尾港侧畔。  作为世界航海图中著名的港航标志,罗星塔素有“中国塔”美誉。数百年来,罗星塔栉风沐雨,既见证了福建船政之兴,又铭刻了马江海战之败。正如一道楹联所言:“名塔长留,直刺青天罗星斗;崇祠在望,难忘碧血洒波涛”。            沿罗星塔往西数公里,便是赫赫有名的马尾造船厂。这里,也是百余年前福建船政十三厂的遗址所在。  “19世纪中后叶,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有识之士莫不为之痛心疾首,积极谋求富国强兵之道。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独开风气先,洋务运动随之兴起。”马尾区发改局副局长阮辉是位资深“军迷”,对福建船政历史颇有研究,他告诉记者,“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奏准在马尾创建船政,首任船政大臣由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接办。”  “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轮船成,则漕政兴,军政举,商民之困纾,海关之税旺,一时之费,数世之利也。”在马尾造船史陈列馆入口处,铭刻着左宗棠昔日所撰《试造轮船先陈大概情形折》节选。百余年后读来,仍然余音绕梁。  “这一奏折充分反映了左宗棠加强海权、力御外侮的拳拳爱国之心,这也是洋务派所上的建议设厂造船的纲领性文件,构成了福建船政文化发展的主脉络。”阮辉介绍说,“在福建船政创办过程中,船政在海防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历任船政大臣都纷纷强调‘船政为海防要图’‘船政与海防相表里’‘船政系海防根本’。这充分证明,福建船政的建立,是晚清海防思想一次难得的飞跃。”  筚路蓝缕,创业艰辛。在马尾造船厂北门不远处,至今还耸立着两株绿荫参天的古榕。“这两株榕树名为‘沈公榕’,是当年由沈葆桢亲手植下。”讲解员黄翠凤告诉我们,1867年7月,沈葆桢正式上任后,力排众议、四处筹资,在原来建设的5所工厂、1所学堂、13.3万平方米用地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使工厂增至13所,学堂增至5所,用地扩大为40万平方米,马尾也成为当时远东规模最大的造船工业基地。  先贤的奋斗足迹,今日依然有迹可寻。在“沈公榕”的对面,至今还保存着百余年前的船政轮机车间,这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造船厂房。步入其内,船政先贤的雕塑分列两旁,让人仿佛走入历史的深处。148年前,被外敌坚船利炮深深刺痛的船政人,就在这里开始了追求“自强”“求富”的艰难征程。从1869年自造出第一艘千吨级木质兵商两用船到铁木壳兵舰,再到1889年制造出第一艘铁甲军舰,福建船政40年共制造各式兵商船40余艘,占这一时期中国造船总量的82.3%。  然而,仁人志士虽倾力付出,但却已经无法挽回清王朝日暮西山的命运。1879年,在内忧外患中过度操劳的沈葆桢,因病辞世。临终前,他再次上书清廷,建议为防止日本的侵略,必须早做准备:“天下之弊,在于因循……倭人夷我属国,虎视眈眈……臣所以每饭不忘此,在购办铁甲船一事,今无及矣!”  沈公身后仅数十年,其预言被历史无情地一一印证,而他夙兴夜寐建立起来的马尾造船厂,也在一次次战火中被无情摧残,最终于1907年被清廷下令关闭。一代人杰的海国图梦,最终成为历史深处的悠悠一叹。      外文:法文(教材均采用法文原版教科书),兼习英文;  专业基础课:算术、几何、三角、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机械学等;  专业课:蒸汽机的制造与操作;舰体制造;  教学方法:半天堂课,半天厂课;在课堂上专业基础课,在实践中讲授专业课;除中文外,其他课程用法文讲授。  在离马尾造船厂不远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记者看到了这份福建船政学堂当年的前学堂制造专业课程表。“从中可以看出,那一代觉醒的中国人,力图跟上世界海军发展脚步的艰辛努力。”马尾区海洋办工作人员许元发感慨地说。  “当年,左宗棠在设局办厂的同时,专门开设求是堂艺局,将之视为培养造船与驾驶人才之地。沈葆桢也反复强调‘船政根本在于学堂’,并派出学生留欧学习,师夷长技,借法自强。”许元发告诉我们,当年,船政学堂冒天下之大不韪,勇敢挑战“私塾、官学、国学”等旧学教育,革新沿袭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和重义理、轻技艺的教育模式,突破闭关自守、盲目自大的传统观念,吸取外来精华,传授科学技术,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全国影响广泛,其模式为天津、南京、江苏等地相继效仿,可以说是我国近代新式教育的一个开端。李鸿章也因此盛赞:“闽堂是开山之祖。”  “当年,为真正挑出有志于实干的人才,沈葆桢亲自参加了船政学堂的入学考选,标准有三:一看文章是否严谨通达;二看家教是否深明义理;三看外貌是否清秀稳重。”许元发介绍说,“1866年,13岁的严复报考船政,考取为第一名,为沈葆桢所激赏。”  翻看船政学堂当年的学籍资料,其要求之严,放之今日亦让人瞠目结舌。船政学堂规定,有两门辅课或一门主课不及格者,即予以留级或退学。资料显示,航海专业第二届全班有50人入学,毕业时仅存18人,史称“十八学士”。  正是这种严谨的教学以及高淘汰率,让船政学堂英才辈出。浏览其学籍手册,其毕业生中涌现了严复、詹天佑、邓世昌、萨镇冰等一大批近代科技、军事、外交、教育以及社会科学人才。解说员叶银莲告诉我们,仅福州一地,三代以上都从事海军的世家,就有1000多户。  船政学堂的兴盛,还使兴学育才之风盛行于福州,并且延续至今。截止到上世纪90年代,福州每10万人中就有3.2个院士,其比例之高,不仅居全国之首,在世界范围内也极为罕见。      1949年,林遵率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25艘舰只起义,加入人民解放军行列。毛泽东在接见这些起义海军将领时说:“1866年,船政开办起来,中国算是有了近代海军、现代海军。”  诚哉斯言,马尾确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近代海军摇篮。数据显示,从1866年创办开始,至抗战期间马尾沦陷,由福建船政衍生的各类海军教育机构,共培养了1100多名海军军官和相关科技人员,占中国近代海军军官的五分之三。  “福建船政的创办,改变了中国传统有海无防的局面,培养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一批海军人才,打造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舰队。”马尾区人武部政委郑毅告诉记者,“从1870年起,福建船政自造的舰船纷纷驻守在天津、山东、上海、台湾一带,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国沿海的海防力量。历史上,福建船政的船只还多次前往南海,维护国家领海主权,西沙群岛上还留有以船政船只命名的‘伏波岛’‘琛航岛’。为此,1912年,孙中山在巡视福建船政时,由衷感叹船政‘足为海军根基’。”  船政男儿多热血!郑毅介绍说,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爆发,福建船政水师英勇奋战。但是由于清朝政府奉行“彼若不动,我亦不发”的妥协政策,丧失作战先机,加之实力逊色,导致七百多名船政将士喋血罗星塔畔的闽江战场,写下了英勇抗敌、为国捐躯的悲壮一幕。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1894年,中日黄海之战,清朝参战的11艘巡洋舰中,有10艘的管带毕业于船政学堂,而且是同班同学,故历史学家又有“一校一级而大战日本一国”的说法。邓世昌、刘步蟾、林永升……这些为中华民族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忠烈,将永远为历史所铭记。  “马江海战,中方虽败,但使清政府终于痛下‘大治水师’的决心,并于翌年正式设立海军衙门,加强海军建设。可以说,马江海战是中国建设近代化海军实践中的一次挫折,也是中国近代海军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阮辉感慨地说,“经历了马江海战、甲午海战的刻骨之耻,严复等船政学堂的佼佼者,开始反思‘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误,痛陈专制政体的弊端,力倡‘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启蒙了普罗大众,引领了思想解放。”  岁月悠悠船政情,一湾海峡为见证。1874年,沈葆桢率船政舰队渡海抚台,不但挫败了日本当时的侵台阴谋,同时也为台湾近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纪念沈葆桢的丰功伟绩,台北市政大厅专门命名为“沈葆桢厅”。前不久,来自海峡两岸的100多名船政后裔,共同在闽江侧畔的一号船坞,拜祭沈葆桢和众多船政先烈。  “碧血千秋,忠昭华夏……”祭文如黄钟大吕,撞击着后来者的满腔情怀。抚今追昔,船政先人心中的中国梦强国梦,将会在我们这代人心中赓续。(记者 宋 歆 朱 达 通讯员 刘礼锋)
【全文阅读】
  “今天我来到酒泉作汇报,感到非常高兴!因为,我们航天发射场的名字就叫‘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们航天城的工作人员都知道,发射场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凝聚着酒泉人民的心血和汗水,是酒泉市干部群众和我们一起建成了这座世界一流的航天发射场。”这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酒泉市作报告时说的一番心里话。  酒泉市党政军机关3000多名干部现场聆听了这场报告会,雷鸣般的掌声和激动的泪水共涌;酒泉市电视台连续一周播放报告会实况,当地许多干部群众重复收看;酒泉市委宣传部刻录5000多张报告会实况光盘下发,仍不能满足企业、学校、乡镇的需求。因为,杨利伟说的这番话让酒泉干部群众听了心里舒坦;因为,他们为之守望了56年大漠星空,全力保障了80余次航天发射。  1958年初,党中央决定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建造我国第一个卫星发射场。大漠戈壁,草木不生,最高温度达43摄氏度,最低温度零下34摄氏度。在这样的自然环境里建设一座卫星发射场谈何容易!但是,酒泉市总动员,全市干部群众挑起了这副重担,他们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奋力拼搏建设发射场。当时,正值我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不够吃,他们就用沙枣、骆驼刺充饥;新鲜蔬菜吃不上,他们就用酱油、盐水下饭。冬战严寒、夏斗酷暑,仅用两年半时间,就完成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  老一辈酒泉人为航天事业战天斗地,新一代酒泉人为航天发射无私奉献。酒泉军分区政委张清云给记者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2003年8月,为保证首次载人飞船发射万无一失,生活在航天城实验区附近的19户牧民赶着牛羊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故土,迁到百公里外的荒原安家。牧民龚志军离开家乡时泪流满面,他从门前装了满满一麻袋沙土,运到新居后撒在房前屋后。家难舍故土难离, 然而,当他们面对航天事业需要时,却义无反顾地舍家离土。  通往航天城的公路原是一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随地爬”公路。2002年,酒泉市决定修筑一条适应航天事业发展需要的新公路。资金不足,酒泉市动员党员干部捐款;为赶工期,酒泉军分区组织8000多名民兵参加修路大会战。民兵们在戈壁滩上搭起帐篷,昼夜奋战。在一天几季的戈壁,有时烈日炙烤难忍,有时风雪交加袭击,酒泉军分区及各人武部干部带领民兵奋战两年,终于建成了一条平坦宽敞的航天公路。  航天发射的关键性工作均在航天城,但是,辅助性保障工作覆盖酒泉全市。为及时提供准确的气象预报,酒泉市气象局每次都在发射前的一个月就调动所属气象台站采集气象数据,一天两次将各种数据传递到航天城。临近发射日期,他们组成专家组每天进行天气会商,精确预报天气。神舟八号飞船发射时,首席预报员徐殿祥带领技术骨干对保障区域30年来的气候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编写出《神舟八号飞船发射气象保障手册》。此后每次发射飞船,他们都进行多年份比对、多数据分析,确保提供精确的气象依据。  为保障发射场的电力供应,酒泉市电力系统每次发射前都要对200多公里长的供电线路进行检修,并制定应急保障措施。为完成意外情况下的电力抢修任务,酒泉市各县市区分别成立民兵电力抢修队,分段负责电力设施正常运行。据酒泉军分区司令员杨焕林介绍,每次航天发射,酒泉市都要组织交通、公安、通信、电力等各部门负责人到发射场值班,确保各项保障工作万无一失;军分区都要组织民兵执勤,100米一岗、50米一哨,日夜守护通往航天城的公路铁路和通信线路。自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到神舟十号飞船问天,酒泉市干部群众都是这样以高度负责精神全力保障。(钟东荣、特约记者肖传金)    ■甘肃省酒泉市委书记、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 马光明  一千多年以前,酒泉的先民在敦煌莫高窟绘就了飞天神话故事;一千多年以后,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飞船把一个个航天员送上太空。古代飞天和现代航天诞生于同一片热土,仿佛天作之成。正因如此,我们酒泉人民对航天事业有着特殊的情感。  酒泉人民虽然身处大漠戈壁,但是我们深感自豪和光荣!建在我们这块土地上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组建最早、规模最大、发射卫星和火箭最多的航天发射基地,创造了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和第一艘飞船为代表的我国航天发射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多个第一。尤其是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中华民族实现了飞天梦想,使我们酒泉成为了“神舟飞船腾飞的地方”。这让我们酒泉人民更是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保障航天发射,服务航天事业。这是我们酒泉110万干部群众必须做好的一件大事。我经常对各级干部说:“干壮国威军威、长民族志气的大事,带劲!如果这样的大事干不好,那你还能做好什么事?”多年来,我们酒泉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始终把支持航天事业视为自己必须尽心承担的重大责任,千方百计解决航天基地建设和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竭尽全力保障航天发射,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许多牺牲和奉献。新形势下,我们要把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拼搏奋斗精神,注入每个人的血脉,植根每个人的心田,不断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支持航天事业的热情,凝聚起助推航天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要进一步把支持航天事业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各领域,使各行各业干部群众牢固树立“航天第一”的思想,扎实做好各项保障工作,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新贡献。
【全文阅读】
  习主席曾指出:“甲午战争打断了中国发展进程,加深了民族苦难,也激励了民族觉醒。我们要用这段历史警示国人,教育官兵,勿忘国耻。”为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指示精神,总结历史教训,反思现实问题,8月上旬,北海舰队组织百名将校走进甲午古战场――刘公岛实地参观感悟,召开以“吸取历史教训、提高打赢能力”为主题的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研讨会,围绕研究反思甲午战争,以查找研究舰队战斗力建设存在问题为重点,进行研讨交流。    破除和平积习,解决“忘战不思战”的问题。和平积习腐蚀的是军人的忧患意识和战备观念。甲午战争前,北洋海军在一片承平的环境中,军风败坏、弊端丛生,从上到下的基调就是不得妄谈战事、不得自作主张,闲散、骄逸、奢靡、腐化之风逐渐盛行,没有打仗的思想准备和军事准备。与会代表认为,有备才能无患,能战方能止戈,必须强化安不忘危、有备无患的思想,要有枕戈待旦的战备意识和“假如明天打仗”的思想准备。  破除和平积习,解决“畏战不敢战”的问题。甲午战争中,有英勇作战、精忠报国的民族将士,也有胆小怯战、临阵脱逃的官兵。北洋海军一败涂地,其最深刻的原因就是缺乏以武止战、以武保国的战斗精神。与会代表感到,打赢靠实力,更靠一股气,一股敢打必胜、视死如归的硬气,如果缺了这股气,军人就会“缺钙”,得“软骨病”。  破除和平积习,解决“怠战不练战”的问题。有兵不练,与无兵同;练而不实,与不练同。甲午战争前,北洋海军日常训练“船动而炮不动”,打靶时“预量码数,遵标行驶”,演练“徒求演放整齐,所练仍属皮毛”,后期甚至操练尽弛。这些经不起实战检验的训练,也是导致曾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一个重要因素。与会代表认为,破除消极怠战的和平积习,必须强化当兵打仗、练兵打仗的动力,把官兵练战热情调动起来。    120年前的甲午战争,败得让人不堪回首,败得让人椎心泣血,成了民之大痛大辱,成了国之大殇大耻。每一个有血性的军人都不应忘记中华民族那段刻骨铭心的伤痛和耻辱。在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形成一致共识:回望甲午,是为了更好地以甲午为镜鉴;反思甲午,是为了更好地走出甲午;重温国耻,是为了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痛定思痛,是为了曾经的屈辱不再重复。  军事训练是战争的磨刀石,军事训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负。“未来作战将是在海上方向进行的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海上作战力量建设的正确与否,决定着战争的胜负。”与会代表认为,牢记甲午国耻,练强打赢本领,做好军事斗争准备,要以海洋战略为首要前提,以提高核心军事能力为牵引,大力加强海上方向作战力量体系建设;以作战问题为关键支撑,有针对性地加强“打敌所怕,击敌要害”的非对称作战研究,积极研究克敌制胜的作战方法和手段;以实战化训练为直接途径,着眼信息化条件下海战的特点规律,把实战化训练搞扎实,突出针对性、真实性、对抗性、检验性训练,不断提升海上打赢能力。    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全面分析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认为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败在了信仰缺失上。“是故国民之大患,在于不知国家为何物”。二是败在了麻痹松懈上。眼中无敌、安不思危,是清军折戟沉沙的直接原因。三是败在了因循守旧上。清军惨败,与其思想陈腐、视野狭隘、缺乏对时局整体把握、战略判断错误有着直接关系。四是败在了将帅无能上。在选拔将帅上,清军任人唯亲,重用嫡系,使得“贪鄙庸劣”者身居要职。五是败在了怯敌畏战上。很多坚固的炮台,是被日军徒手攀爬攻克的。战争后期更是落得纷纷投降、全军覆灭的悲惨结局。六是败在了颓废落后上。甲午战争是消极“海防”败给了积极“海权”,守成思想输给了创新求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与会代表深深感到,必须紧紧抓住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自觉强化民族耻辱感的国家记忆,知耻后勇、精武强能,勇于担起能战止战、捍卫和平的使命职责,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远大愿景贡献力量。军人对国家的担当,说到底要靠能力素质作支撑。要心无旁骛抓准备,想打仗、谋打仗、练打仗,始终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状态,确保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一声令下,能够不辱使命、决战决胜。    从《北洋海军兴亡史》可以看出,北洋水师组建初期效仿英、德海军制度,军容严整、训练严格,是具有世界海军水准的,但后期受晚清腐朽社会风气影响,将领自我要求松散,治军逐步放松,造成管理混乱、军纪涣散,最终在战场上一败涂地。与会代表感到,作风既是部队建设水平的直接体现,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作风不实,在平时会造成事故,在战时就会吃败仗。  北洋水师作风滑坡的教训表明,作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必须深入抓、持久抓、反复抓,切实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作风保证。与会代表认为,一定要始终坚持从严治军。树牢铁律意识,以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为依据,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训练,加强经常性的检查督导,坚决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不断提高部队正规化建设水平。一定要弘扬求实务实作风。认真贯彻习主席“三严三实”指示精神,做人要老实、做事要踏实、说话要真实、作风要务实、工作要求实,坚决克服形式主义,杜绝练为看、练为考、练为演的虚假现象,一切向战斗力聚焦,不断提高部队实战能力。一定要发挥领导表率作用。北洋水师战斗作风从过硬逐渐变得松散,很大程度上源于提督、管带等将领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表率作用发挥不好。我们加强作风建设,必须以团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把以上率下贯穿始终,切实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特约记者 米晋国 王庆厚)
【全文阅读】
  韩美“乙支自由卫士”军演18日拉开帷幕,朝鲜半岛紧张气氛再次升温。据韩联社17日报道,去年分别有3万美军和5万韩军参演,今年的参演人数与去年相近,但将首次演练应对朝鲜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针对性遏制战略”。而朝方在例行谴责的同时,也发出了不排除“先发制人”的威胁。  根据2013年10月韩美两国国防部长签署的《针对朝核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的针对性遏制战略》,韩美计划将朝鲜核威胁分为3个阶段加以应对。在朝鲜“威胁使用核武”阶段,韩美两国除了进行联合军演进行武力威慑外,还将利用经济、外交等非军事措施向朝鲜施压。当情报发现朝鲜“即将使用核武器”时,韩美将率先进行先发制人打击,铲除朝鲜的核武器及相关设施。在朝鲜“使用核武”时,韩美将利用导弹防御系统加以拦截,并动用两国军事力量对朝鲜进行反击。今年4月奥巴马访问韩国时,韩美两国元首也共同签署了该战略。  针对韩美准备演练“先发制人”打击朝鲜,朝鲜做出强烈反应。据朝中社17日报道,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发表声明,指出“美帝的对朝敌对政策越发猖狂,而随之起舞的南朝鲜傀儡们则响应美国的反民族策动,一同进行北侵战争演习”。声明强调,今年的“乙支自由卫士”军演披着“针对性遏制战略”的外皮对朝鲜进行“先发制人”的危险核战争演练,但必须说明的是朝鲜也有无情进行“先发制人”打击的权利。如果朝鲜遭到攻击必然会反击,“侵略者大大小小的黑窝也必将成为火海并烧成灰烬,朝鲜革命武装力量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声明表示,朝鲜一再发起带有诚意的和平提议,但对方“反而以极度危险的战争演习加以回应,这种反民族、反统一、反和平的行径必将付出血的代价”。朝鲜《劳动新闻》17日也刊文谴责称,仁川亚运会召开在即,韩国却进行大规模“乙支自由卫士”军演,这种响起枪炮声的举动难道不是对和平的威胁?  值得注意的是,当天韩联社中文网上,只报道了朝鲜再次谴责“乙支自由卫士”军演,并威胁不排除“先发制人”打击的可能性,却只字未提美韩要演练对朝“先发制人”的事。  与“乙支自由卫士”军演同时,韩国安全行政部17日宣布,从18日至21日,应对朝鲜威胁的“乙支训练”也将展开,全国郡、区以上行政机构、公共机关、重点管理企业等3700余处的48万人将参加此次演习。全国的电力、原子能、石油和天然气设施也将进行网络恐怖袭击应对演练。  韩国《每日经济》17日报道认为,随着朝鲜高分贝批评韩美联合军演,朝方回应韩方此前提出的19日举行韩朝高级别对话的可能性正在变低,即使韩朝进行接触,其议题也可能仅局限于仁川亚运会。(特约记者 张涛)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