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备份手段不能丢:美军在阿富汗
21
    “和平使命-2014”联合反恐军演有一个细节令人深受触动:俄方军官每人都随身携带地形图、指北针和手电,还有无线电通信中断情况下便于简易指挥的两面小旗。参演官兵不禁感慨:有了导航仪,仍备指北针,什么时候备份的手段都不能丢。  “战争是
  日本内阁总务大臣高市早苗14日称,将在靖国神社秋季大祭期间前往参拜。这是安倍新内阁首次有阁僚明确表态要参拜靖国神社。尽管日本首相安倍表示不考虑前往参拜,但安倍内阁对大臣参拜并不反对。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高市早苗在记者会上说,“将选择合适时机”在17日至20日的靖国神社秋季例行大祭期间前往参拜。她说,“每年春夏秋以及平时有机会时,都会向英灵表达感谢和崇敬之意”。安倍日前表示不在此次秋季例行大祭期间参拜,而是自费供奉祭品。但对于内阁大臣参拜,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14日说,“如果是个人意愿参拜的话,个人来决定”。  现年53岁的高市早苗于安倍内阁9月改组首次入阁。她是日本跨党派 “大家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会”成员。高市早苗上任总务大臣不久,就被日媒揭露曾与日本极右团体代表合影。日本时事通讯社评论称,如果高市早苗付诸行动,将影响已经出现改善征兆的日中关系。  与高市早苗形成对比的是,日本一些政客正为改善中日关系奔走。日本时事通讯社报道称,13日,日众院议院运营委员长逢泽一郎率团在北京与中国全国人大官员会谈。中方在会谈中指出,钓鱼岛问题及历史认识问题导致中日两国议会间交流中断,“日方应承担责任”。报道称,双方一致认为,有必要重启自2012年以来中断的日中议会交流。  据共同社14日报道,有消息人士透露,为避免在钓鱼岛附近发生意外冲突,日中政府已开始准备在本月底前重启防务部门工作级别磋商,以启动海上联络机制。
【全文阅读】
          该师进行高原合成营训练。唐继光 摄    苍莽昆仑,飞雪连连,一场接一场的实兵实装演练在戈壁山谷间打响。今年7月份以来,新疆军区某师整建制奔赴海拔4000米以上的昆仑腹地,进行高原寒区使命课题训练。  高原练兵,今昔不同。从适应性训练到实战化训练,该师勇于探索,一步一个脚印往前闯,十余种新装备在恶劣条件下实打实爆,采集数千组高原作战数据,探索出多种新训法、新战法,而更大的收获是对高原实战化训练的进一步认识和思考。    这原本是一次十拿九稳的“亮剑”――  某团合成营营长奉国军说,为了规范合成营战术演练程序,他们在山下做足了准备,谁先谁后、咋打咋攻,多次推演分秒不差,被作为精品课目观摩。  可没想,一上高原,精品课目屡出“洋相”,成了败笔之作――  发起冲击的关键时刻,两辆装甲车因海拔高发动机功率下降,硬是跑不起来;新装备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对抗,官兵操作使用不当,实弹射击“掉了链子”……  人员没变、装备没变,演练效果为何出现如此反差?当天夜里,该师各级指挥员围坐在一起,针对精品课目出现“高原反应”进行讨论。  “到高原驻训,心里总还想着以前适应性训练的老套路。”奉营长的话点中了要害。  的确,部队年年上高原,能适应是一个层次,能打仗则是更高的层次,训练绝不能在“低层次”徘徊。  用实战的标准来审视,该师指挥员发现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为此,该师指挥员摒弃危不施训、险不练兵的老观念,以整建制参训、全能力检验等为主要内容的使命课题训练为抓手,不断让高原使命课题训练与实战化训练接轨。    一下子成了“名人”,这让某炮兵团导弹营营长俞晓良很不适应。在他看来,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没想到却成了兄弟单位学习的“榜样”。  事情是这样的。去年下半年,该营配发了某新型反坦克导弹车,这次上高原,既无射表,又无任何经验可以借鉴。  刚开始,官兵们面对新装备训练放不开手脚。看到这,该营党委统一思想:“上高原一次不容易,新装备上来了就应该放开打,否则还不如不来。”  他们抽调技术骨干,组成新装备攻关小组,将海拔、电磁、天气等因素全部纳入高原检验项目,收集了大量海拔3000米以上的实弹射击数据。  不久,上级进行检验性考核。面对考核组临时指定的多个射击目标,该营新装备打出5发5中的优异成绩。  满堂彩让俞营长一战成名。这让该师领导深思:同样一台装备,在高原与平原的作战性能差异很大,如果用平原上的思维来组织训练,就永远打不赢高原上的战斗。  随后,他们对症下药。某新型火炮低压低温条件下射弹散布大、精度低,他们将新装备与一体化指挥平台整体联动,为火炮安上了“数据准星”;某型指挥系统受高寒山地影响性能不稳,他们将新型雷达与该型指挥系统“对接”,使高原战场更加“透明”……一系列创新举措使该师新装备在高原山地条件下的战斗力生成周期大大缩短。    此事已过去两个多月了,可一说起来,某团张连长还是记忆犹新。  上了高原,张连长为了让宿营地干净整洁,带领官兵整整两天加班加点进行构设。没想到,上级前来检查,他们被责令返工。理由是:搭设的帐篷门对门,拉动时会影响出动速度,不符合实战要求。  这事很快在全师官兵中传开。以此为鉴,该师引导官兵们脑子里时刻有“敌情”,眼睛里时刻有“敌人”。  如今,该师各指挥所严格按照战斗要素配置,采取多种手段实施隐蔽伪装,构设“天上看不见、地上难发现”的野战营区。  走进地下帐篷,记者看到的是野战作业箱、作战地形图、数据采集表等与训练打仗有关的物品,看不到一件与作战训练无关的生活用品。  “实战化,决不能放松训练中任何一个细节。”该师手工标图从昼间室内依作业条件变为夜间野外按口述战斗命令进行,步枪射击由定距离有依托平射变成不定距离俯仰角射击……尽管成绩不理想,但大家心里明白:训练的步子实了,距离能打胜仗的标准就近了。  “训练像打仗一样严抠,打仗自然就像训练一样从容。”9月下旬,该师某团组织对抗演练,作战方案被师机关否定:什么是大概半小时开设完毕,到现地侦察了没有……一连串拷问,让该团指挥员脸红心跳。  该师开赴高原驻训3个多月来,通过实案化演练,对不符合实战要求的11个课目亮了“红牌”、百余份想定预案被修改完善,创造了高海拔地区野战生存、机动、打击等多项训练纪录。(郑光伟 唐继光 本报特约记者 王传峰)      ■刘建军  战斗力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同样,战斗力标准也是动态发展的。如何做到打一仗进一步?新疆军区某师给出答案:仗在高原打,兵在高原练。全师按照整建制参训、全能力检验、全要素训练、大数据采集等要求,战风沙、抗缺氧,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摸清新装备战斗力底数,有效地推动了高原体系作战能力的提升。  海拔高,训练标准要更高。推进实战化,首先要体现融入“心中有战、随时待战”的认知标准,让思战、谋战、求战成为每名官兵的潜意识和行动自觉。要贯彻“从严施训、一严到底”的有形标准,坚持危中施训、险中练兵,最大限度地挑战极限、贴近实战。要着眼“人与武器最佳结合”的实战标准,加强高原地区武器性能的研练,着力提升战斗力体系中“人”的能力标准。
【全文阅读】
  新华网成都10月16日电(记者江毅、杨迪、叶含勇)未来几年,我国军民融合领域将迎来军工企业重组上市、军地联建产业园区、国防科技解密制度完善、军民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提升等五大利好,这是记者从16日在四川绵阳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上了解到的。  据统计,随着近年来我国军工开发的步伐不断加快,目前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民口单位数量占全部军工单位的三分之二左右。在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方面,工信部已认定26个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2013年基地工业总产值已超过1万亿元。  工信部军民结合推进司巡视员曹志恒在科博会“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国际论坛”上表示,今年3月工信部下发了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将推动我国军工和民口资源互动共享基本实现,形成较为健全的军民融合机制,成为我国工业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国将重点推动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改革,推动军工开放。以分类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为突破口,支持军工企业重组,鼓励符合条件的军工企业引入社会资本并上市融资。同时修订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改革完善准入和退出制度。工信部还将联合总装备部开展军民供需活动,研究装备需求信息分级分类发布机制。二是鼓励和支持军工集团与地方政府共建产业园区,部省联动推动军民融合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三是协调、促进国防科研技术揭秘制度的完善,定期发布军转民、民转军目录,组织开展多种形式技术交流、交易和创新活动,推动科技成果收益权改革。四是破除壁垒,加强军民资源共享。建立和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共享机制,推动工业行业标准的军民通用化。五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研究认定若干军民融合技术转移中心、技术交易中心和孵化中心,建立和完善有序竞争、科学规范的军民融合中介服务体系。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