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镇远舰曾重创
66
    镇远号装甲舰同样是德国伏尔铿船厂出品,是定远号的准姊妹舰,各项参数基本一致。该舰第一任管带林泰曾被日本海军称为“北洋水师的长刀”,后因战舰不慎触礁而引咎自尽,继任管带为杨用霖,曾在黄海海战中指挥炮手以305毫米巨弹重创日军旗舰松岛号。  威海卫陷落时,已遭重创的镇远舰被日军俘获,编入日本联合舰队,参加过日俄战争。1915年退役被拆解。  从存放在日本冈山的镇远号大锚上,《环球时报》记者轻易地就找到了四处弹痕,它们有的划过锚脊,有的深嵌锚身,有的打断了锚翼。累累的弹痕反映了当年海战的残酷,让我们对在这样密集的敌弹面前仍英勇奋战的中国官兵充满了敬意。  济远号与定远号、镇远号装甲舰同样是德国伏尔铿船厂出品,本来是作为定远号的姊妹舰订购的,后因资金不足,中途改为装甲(穹甲)巡洋舰。这也是德国设计制造的第一艘装甲巡洋舰。1885年加入北洋水师。  该舰第一任管带方伯谦为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院毕业生,因在丰岛海战中率舰遁走而被日本海军史学家平田晋策称为“善于逃跑的名家”。实际上济远舰在丰岛海战中表现不错,曾击中敌舰吉野机舱,大副沈寿昌、二副柯建章等英勇战死。方伯谦后因在大东沟海战中再次先走,被清廷问斩。继任管带为林国祥。  1982年4月,海军某部在旅顺羊头洼西北大约两海里处发现了一艘沉船,并打捞出其后主炮1门。经测量,此沉船以钢铆接,首尖尾圆,通体横倾,呈南北向。整个沉船有桅杆、烟囱各一,双车双锚,锚链已折断,排水量约为2300吨~2400吨。经专家论证为清朝济远舰。此后,对济远舰的两次打捞获得了大量文物,使该舰遗物存世总量达到北洋水师诸舰之冠。  两舰现存遗物  镇远舰现存遗物包括:  ●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存二号大锚一枚。  ●日本冈山福田海神社存一号大锚一枚。  ●日本横须贺三笠舰纪念公园存305毫米实心弹两枚。  ●日本奈良冰室神社存305毫米实心弹一枚(亦有称其为定远舰炮弹)。  ●日本神户某收藏家传存镇远舰厨房设备一件(未见实物)。  ●日本小田原高等学校存船钟一枚。  ●日本四国小豆岛商船学校存船钟一枚。  ●美国匿名收藏家存舰上海图及青铜制火炮状桌面饰物一件。  ●美国原镇远舰帮带马吉芬家族存北洋水师军刀军服等(已于2011年于旧金山拍卖)。  济远舰现存遗物包括:  ●中国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存该舰风筒、格林机关炮炮身等遗物。  ●中国山东威海甲午战争纪念馆存该舰舰首210毫米双联主炮一座,机关炮一门,装甲板等遗物。  ●中国旅顺万忠墓存该舰舰尾150毫米主炮一门,机关炮一门。  ●中国旅顺私人收藏家存该舰机舱铭牌一枚。 (萨苏)
全国首家市级军民融合发展服务平台在临沂成立
  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在临沂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下,由山东军星兵器装备集团、临沂鲁光化工集团、临沂市拥军优属协会等149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军民品企业、社会团体和相关科研院校发起,临沂市军民融合发展促进会成立。据悉,这是全国首家市级军民融合发展服务平台,是非盈利性的社会团体和自律性的行业管理组织。  当年参军支前闹革命,今朝军民融合强国防。临沂具有光荣的军工历史和双拥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用“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精神支持革命。如今,临沂市积极发展民用航空、核电装备、民爆器械、电子信息等军民结合产业,拥有军工企业以及具备军品生产能力的民营企业达到100多家,初步形成军民融合、军地互动、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合作基础,亟需尽快建立一个军地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引领全市军民结合产业健康发展。  临沂市委书记张少军表示,组建军民融合发展促进会,可以通盘考虑、协调调度全市军民结合产业的发展,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和军队、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整合临沂市军地社会资源,促进临沂市军民融合交流,开拓军民两用市场,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推进临沂市经济快速稳定发展。(记者孙临平、邹维荣)

【阅读全文】
“跨越-2014朱日和”演习:中军帐瘦身更要换脑
  连续3场演习,相似的一幕总是反复出现――大战在即,“红军”基本指挥所不是被“蓝军”特战分队直接端掉,就是被“蓝军”飞机临空炸毁,几乎无一幸免。  “那么大一座帐篷,一看就知道是指挥所。”一名“蓝军”侦察队员道出原委。  记者探访“红军”基本指挥所发现,里面除了各种指挥席位外,投影仪、电脑、打印机等应有尽有,与驻地营区作战值班室、会议室相差无几。如此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中军帐,能否通过实战的检验?  恰在此时,导演部向“红军”下达了“指挥所转移”指令。数十名官兵立即出动,将指挥所里的物资器材分门别类,打包装车,整个过程花费了近两个小时。  同行的“红军”调理组领导见状不住摇头:现代战争讲求“快吃慢”“小吃大”“发现即摧毁”,这种体态庞大、行动迟缓的中军帐早该“瘦身”了。  改变,从下一场演习开始。汲取前车之鉴的某机步旅依车建所,把中军帐搬进了指挥方舱,记者登车发现,过去几十人的基本指挥所,如今只有7人,而且情报侦察、指挥控制、信息通联等作战要素一应俱全。  战斗,在暗夜打响。没想到甫一交兵,“红军”竟出现不同程度的指挥失控,指挥员无法实时掌握部队情况,各分队之间难以展开密切协同。  原来,导演部关闭了场区基站,“蓝军”电子干扰分队倾巢而出,一下子遮断了“红军”的通信链、指挥链。  事后复盘,一个常被忽视的深层次问题被院校训练专家点破: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变了,指挥方式也要跟着变。在复杂电磁环境中作战,中军帐光“瘦身”远远不够,还要“换脑”,即抛弃“集中指挥”“会议指挥”“定案指挥”等二战时期大兵团作战的指挥模式,向精确指挥、动中指挥、分散指挥、快速指挥的现代指挥理念和手段转型。  记者回想起此次系列演习中的几个细节――  导演部规定,“红军”组织战斗筹划必须在50小时之内完成,结果某装甲旅单是指挥所筹划就用去了大部分时间,造成营连分队筹划时间不够用,战斗协同不精细;  一次,导演部判定某机步旅基本指挥所退出战斗,接替指挥的预备指挥所、前进指挥所、后方指挥所不是没有开设,就是要素不全,根本无法胜任;  ……  如果将这些细节置于未来战争的显微镜下观察,每一个都可能成为影响全局的“阿喀琉斯之踵”。参演的第14集团军某旅指挥员感慨:现代意义上的指挥,不再是局限于一顶帐篷、一座方舱里的运筹帷幄,而是向多维复杂战场的角落延伸,向精确缜密的数字化管控拓展。  (记者 梁蓬飞 特约记者 司伟宽 凌 涛)

【阅读全文】
外媒:印度对中国西藏铁路建设惊恐 增建边防哨所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7月28日报道,中国计划到2020年时建成通往中印边境地区的两条铁路。有外媒说,中国的铁路建设计划令新德里方面感到惊恐,印度将在中印有“主权”争议的藏南地区新建54个边防哨所。  英国《每日电讯报》7月24日的报道说,中国在西藏的铁路建设雄心扩展到印度边境,这导致新德里方面将建设更多的边防哨所。报道称,下个月,中国将展现给世人一项新的工程奇迹――拉萨到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的铁路将要通车。西藏铁路部门的一位负责人说,中国希望将拉日铁路继续延长,一直修到尼泊尔和印度边境。报道说,中国将拉日铁路向藏南地区方向延伸令新德里方面感到惊恐,北京声称对该地区拥有主权。  印度媒体援引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称,除上述两条从日喀则分别通往尼泊尔和印度边境的铁路外,还有一条从拉萨通往毗邻藏南地区的林芝的铁路也将于近期开工。报道称,中国专家表示,这些工程兼具经济和战略价值。  报道援引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学者刘宗义的话说,印度近年来“一直在藏南地区增建基础设施,以加强对那里的控制”。他说,印度对中国政府在西藏东南部地区的举动一直是敏感的,中国扩建西藏铁路网可对印度在藏南地区增建基础设施的行动起到平衡作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