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户外电子屏广告市场规模达2
159
  易观国际最新发布报告显示,今年三季度,中国户外电子屏广告市场规模达到24.76亿元,环比增长15.3%,同比微幅增长0.9%。   易观国际表示,从整体情况看,受经济回暖的影响,广告主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增强,在三季度增加广告预算,从而推
  国资委纪委书记强卫东21日做客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时通报了中国铁建超8亿元业务招待费的检查情况:确实存在发票开具不规范、报销程序不严格、会计科目使用不当等一些问题,通报批评57人,党纪政纪处分8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   至此,中国铁建“天价招待费”检查告一段落,但这8亿元究竟花在了哪儿?招待了谁?又是哪些程序出了错?民众期待一份更为详细的调查清单。      今年3月,中国铁建披露2012年业务招待费8.37亿元,一时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此,强卫东21日表示,经查,中国铁建业务招待费支出总体上是符合规定的,但也确实存在发票开具不规范、报销程序不严格、会计科目使用不当等一些问题,同时,查处了少数人的违纪违法问题。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均进行了处理和问责,并对有关领导进行了诫勉谈话。   据强卫东介绍,中国铁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建筑施工企业之一,在册职工和劳务派遣人员200多万人,核算单位1.1万多个,2012年承揽工程投资额近7900亿元,分布在国内及全世界60多个国家、地区。   从今年5月起,中国铁建在全系统抽调1170多名业务人员,历时3个多月,对36家二级公司及其所属开支最大的1家三级公司共4250个核算单位2012年度及2013年上半年业务招待费进行检查。检查覆盖了单笔金额1000元以上的所有支出,共涉及业务招待费14.22万笔,发票15万多张,金额4.57亿元。   强卫东还表示,中国铁建党委和纪委按照中央纪委监察部的部署和国资委党委的要求,针对检查出来的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整改,取得了一些成效。今年1至6月,中国铁建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1%的情况下,业务招待费总额同比下降20%多,“我认为,实现全年业务招待费下降10%的承诺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不少受访者表示,中国铁建作为上市公司和国企,有“三公”经费性质的招待费应更加透明。河南股民陆燕表示:“当一个公司的业务招待费能够达到上亿元甚至数亿元的时候,实际上它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一些投资项目的标准,股东有权对此进行监督和质询。”   网民“玩转科技”也说:“本来就在拿国家的资源赚钱,都8亿了,还‘总体上符合规定’?挥霍的可都是民脂民膏啊!”   多数网民表示,目前的检查情况通报并不足以“解疑释惑”。   “8亿天价招待费花在哪儿”是网民最集中的疑问。网民“lz9929”在微博上发问称:“招待谁了?分别招待多少?怎么招待?招待目的是什么?招待的结果怎样?”网民“天行者aiken”则调侃道:“中铁建是不是天天喝星巴克啊?”   疑问之二是“招待费是谁花的”?上海市民张枫表示:“目前通报的结果是批评57人,党纪政纪处分8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但没有公布具体都是哪些人,这些人是什么职位。”网民“忽悠”也建议,应进一步晒晒违规人员姓名职务及相关招待明细,才能起到更好的警示和监督作用。   “究竟是哪些具体环节给了蛀虫可乘之机?”也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上海市民潘莉莉表示:“通报只说发票开具不规范、报销程序不严格、会计科目使用不当,招待费报销究竟要走哪些流程?经过几个单位部门,那些签字同意报销的责任人是否也受到了处罚?”      从上市公司2013年半年报的数据来看,上市公司的“招待费”与去年相比整体呈现下降态势,但一些备受关注的企业却对招待费避而不谈,被质疑“躲猫猫”。如中国铁建,在今年的半年报中对招待费只字不提,去年招待费排行前十名的企业中,有3家改变了列支项目名称,“业务招待费”一项被隐藏。   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学院院长章友德表示,“招待费”这一名目,从某种程度上看,是一个概念模糊的“箱子”,既可以装进业务招待的必需消费,也可以装进奢侈消费、过度消费,这意味着招待费隐性化、不透明、不规范。应加强制度建设,谨防招待费成“糊涂账”。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邓于君也表示,多数企业都有业务招待费,尤其是竞争性企业,但不同的企业对于会议、差旅、办公、公关等相关费用在账目上没有完全统一的叫法,容易滋生数据注水、熔化分摊或用途混淆等“账目游戏”。上市国企具有公共性质,“招待费”的真实用途和具体构成应该更加透明。   据悉,目前对于业务招待费“透明化”的规定还相对较少。业内专家建议,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当对企业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加强监督;另一方面,审计部门应当对上市企业披露的信息加强审计,避免企业避实就虚,并定期向社会披露审计结果,加强上市企业运作的规范性,以减少大众对招待费产生猫腻的担心。   强卫东在访谈时也表示,中央企业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同志要认真推广运用“签字背书”这个新方法,即由监管责任人在检查结果上签名后上报,以利于监督和责任的担当。黄安琪 冯璐
【全文阅读】
          刚果(布)国家网站21日报道,全球主要评级机构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近期发布一些非洲国家的主权债务信用评级结果,认定刚果(布)为B+,评级展望为“稳定”。。   报道说,刚果(布)这一排名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经济状况较好的肯尼亚、赞比亚、莫桑比克、加纳等处同一水平。惠誉解释这一评级结果取决于多个因素,其中最主要因素是刚果(布)财政状况稳定。   政府公开数据显示,2005年起,依靠石油产业出口拉动,刚果(布)财政盈余充足,外汇储备足以维持6个月进口需求,可在危机状况下起缓冲作用。另外,政府总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维持在31%的低水准,是刚果(布)获得相对较高评级的另一大原因。   惠誉预测,至2015年,刚果(布)政府总债务占GDP的比重有望进一步降至26%。但惠誉同时警告,刚果(布)营商环境和政府管理欠佳,可能制约这一国家今后进一步发展。   依照世界银行先前发布的一份本年度营商环境排行,刚果(布)在185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倒数第三。本月早些时候,另一大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认定,刚果(布)主权信用为Ba3。刘锴
【全文阅读】
  中国入世谈判首席谈判代表、原博鳌亚洲论坛前秘书长龙永图昨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主办的时事报告会上表示,美国没有刻意将中国排除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之外,中国是出于自身考虑暂时没有参加这个谈判。他认为,中国可以考虑逐步做好准备参加谈判,将其作为一个促进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措施。   他说,中国经济实现内需为主导需要相当长时间,所以中国要继续扩大出口,赢得更多时间来提高内需水平。物流速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制造业水平,中国拥有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和组装等强大的配套网络体系,有利于打造全球最有效的物流产业链。   龙永图指出,进口是获取全球先进的技术、资金和原材料的途径,有利于将中国制造提升到高水平的全球制造。中国要成为外贸大国,先要成为最大进口国,另外进口也是减少贸易摩擦的有效途径。(贾壮)
【全文阅读】
          财政部昨日发布的2013年前三季度税收收入情况显示,今年1~9月,全国实现税收收入84412.11亿元,同比增长9%,完成年度预算的77.3%。   财政部表示,前三季度税收收入平稳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二是前三季度经济形势有所好转,相应带动税收增速加快。三是房地产交易活跃、价格上涨等因素使得相关税种收入高速增长。1~8月,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34.4%,契税、房地产营业税同比分别增长36.8%和37.4%。   具体来看,主体税种收入增长情况差异较大是今年前三季度税收收入的特点之一:前三季度,主要以工业增加值和商业增加值为税基的国内增值税实现收入20836.56亿元,同比增长8.2%,比去年同期增速加快了2.4个百分点;主要以烟、酒、汽车、成品油等14类特定商品的销售额为税基的国内消费税实现收入6353.98亿元,同比增长3.8%,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7个百分点;主要以一般贸易进口额为税基的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实现收入9981.12亿元,同比下降10.4%,增速回落14.1个百分点;营业税实现收入12887.91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回落1.2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实现收入19434.14亿元,同比增长14.3%,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个人所得税实现收入5067.47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加快了19.2个百分点。   作为我国的第一大税种,前三季度国内增值税实现收入20836.56亿元,同比增长8.2%,比去年同期增速加快了2.4个百分点,国内增值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24.7%。分行业看,在20个重点工业行业中,有13个行业的增值税收入增长,电信设备、电力、汽车行业增值税收入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4.5%、14.4%和11.4%。   此外,以土地和房产的交易总金额为税基的契税增长也明显加快。前三季度,契税完成收入2872.76亿元,同比增长三成以上,比去年同期增速加快了40.4个百分点。财政部认为,除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外,商品房成交活跃是契税增长迅速的重要推力。   前三季度,证券交易印花税完成352.34亿元,同比增长40.2%,比去年同期增速加快了72.5个百分点。目前,证券交易印花税占税收总收入的0.4%。   财政部表示,股票市场交易活跃带动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较快增长。前三季度,沪市股票成交金额同比增长33.1%,比去年同期加快68.6个百分点。陈中
【全文阅读】
  近日,沈阳市公安局破获一起医药行业的逃税犯罪案件:辽宁两家医药公司虚开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发票,逃税金额逾亿元。   2013年5月,国家有关部门将涉案公司的逃税犯罪线索移交沈阳市公安局。经查发现,辽宁民生中一药业有限公司和辽宁中一药械发展有限公司于2008年11月注册成立,实际经营人均为39岁的沈阳女子姜某某。经营期间,两家公司通过虚开发票逃税。截至2012年9月30日,两家公司的逃税金额已超过1亿元。   据沈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王翔介绍,中一药业在经营期间,违规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隐瞒实际营业收入3.48亿元,偷逃增值税税款5929万元,偷逃企业所得税8578万元,逃税比例超过10%;中一药械虚开增值税发票逃税,隐瞒销售收入6325.45万元,偷逃增值税税款1075.32万元。   对此数额巨大、情节严重的特大逃税案,沈阳市公安局成立专案组,迅速开展工作,仅耗时一个月,就把在全国多处躲藏逃逸的主犯姜某某缉拿归案,并对参与犯罪的公司财务经理周某、内勤孙某、会计姚某等人做出相应处理。   目前,该案正向沈阳市人民检察院移送起诉。“沈阳公安机关已追回税款损失2000余万元,余下款项尚在追回中。”王翔说。(彭卓)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