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旗在阳光下放光辉,我们是无敌的暴风雨部队,诞生在抗日烽火,转战千山万水,攻锦州打海南,铁拳震敌胆,入朝第一仗,战史美名扬,啊!枪杆子听从党指挥,暴风雨部队无坚不摧!”在第四十集团军某机步旅采访中,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除了这首铿锵有力的战歌,就是那一双双清澈黑亮、炯炯有神的眼睛和一张张黝黑、充满虎气血性的脸庞。这样的神气和面容,在激昂的训练场上随处可见。 这是一支传奇的部队,曾创造闻名全军的六个第一,被敌人惧称为暴风雨部队。那是一段让这支部队每一名官兵为之自豪和振奋的历史。1947年9月,三纵奉命歼灭开原以东威远堡、西丰之敌第116师。该旅担任主攻任务,9月29日冒雨向作战区域开进,昼伏夜行,长途奔袭120余公里。10月1日,敌人正出早操,该旅如暴风雨突然降临般冲向威远堡,经20个小时激战,歼敌8100余人,并抓获师长刘润川。因此,直到今日,该旅每一名战士入伍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暴风雨部队的石碑前聆听历史,找到自己的奋斗坐标。 八连连长毛克剑就是在部队辉煌战绩的激励下,一路成长起来的。从战士提干的他,当年在训练场上是出了名的装备操作全能王。如今,身为连长的他对战士的要求一如当年对自己:在战场上生存、求胜,要尽可能地多练几手、多备几招,把普通的事做好了就不普通。 让毛克剑最为自豪的事,是2007年特战建制连比武竞赛,他们连一举夺得3枚金牌。说起那段时光,特战尖兵、三班长史宏斌记忆犹新:每天爬70多米高的崖壁20多趟练攀登,顶着30多摄氏度的烈日练射击,汗水在地上印出了人形。 集训结束时,全连磨破了113套迷彩服,穿坏了200多双胶鞋,更换了3批背囊。 军区情报部赛前采集指纹时,70%的官兵指纹被磨平,机器根本无法识别,连在场的工作人员都流泪了。参加特种障碍训练,过低桩铁丝网时官兵后背划出一道道血痕,一段时间后皮肤溃烂流脓,但没有一个叫苦叫累。连队最终包揽了比武所有射击项目的金牌,获得三个单项第一、总评第一的好成绩。军区首长评价,特战这块金牌是所有金牌中含金量最高的一块。我真的为我的兵感到骄傲。毛克剑动情地说。 采访中,一个个训练场的小故事不断地触碰着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感受到和平时期暴风雨部队的胆气、坚韧与无畏。让二营教导员王冲印象深刻的是,2009年参加总部军事斗争准备检验评估。当时,连队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全副武装徒步行军50公里、奔袭10公里。到达指定地域,官兵们顾不上吃饭休息,在风雪天气中进行全地下化伪装。由于天气寒冷,地面被冰雪冻得硬邦邦,为了不暴露目标,战士们放弃了火烤的方法,用大锤和钢锹一点点地抠。五班长李信宇由于体力透支摔倒在地,牙齿摔掉了一半,嘴唇也破了,当时在场的副参谋长用指挥车将他送到后方医院,一量体温已经是38.9℃。就这样,战士们穿着被汗水湿透带着冰碴儿的绒衣,连续奋战37个小时构工伪装,挖土1100多立方米,完成了旅基本指挥所和16台运输车辆、20余顶班用帐篷的全地下化伪装。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色掩护下,加强机步连以多兵种、全方位的手段同拥有现代夜视器材的对手较量。他们巧妙灵活运用烟雾、强光、伪装等手段,对敌夜间侦察监视体系实施干扰后,装甲、炮兵、反坦克导弹等参战单元利用数字化综合指挥系统,实现了指挥控制一体化,使火力反应时间缩短了数倍,并在暗夜下实施了多种战术手段,部队信息化条件下的夜战能力得到检验。谈起2012年4月那次机步连夜间山地进攻战斗实兵实弹演练,旅长徐龙奎对夜间实弹训练颇有见解和深思。他说,部队夜间在生疏地域开进方向不好把握、指挥调整难。在这次演练中,他们为车辆配备了车载微光夜视仪,并通过安装和设置卫星导航、微光信号灯、荧光路标等方法,确保部队做到准确到位。 这支在战争年代曾有夜老虎美誉的部队,面对形势变化,与时俱进创新夜间训练手段。为解决夜间看不清、防不住难题,他们利用不同类型夜视器材,在不同天候条件下进行实地演练,摸索出了利用器材防、战斗队形抗、地形地物避、强火烟幕扰、综合火力打等方法,增强了官兵对夜暗环境目标的鉴别能力和战胜信息化强敌能力;着眼夜间打得准问题,多次组织部队把各种火器夜间对制式闪光目标和信号弹、照明弹、发烟弹等指示目标射击纳入强化训练内容,并自行研制和改进了上百件夜间训练器材,为打赢现代夜战插上了双翼。训练中,他们还针对某型高炮夜间能见度低、目标捕捉难等实际,研制出高炮红外夜视瞄准帮助仪,使高炮夜间捕捉目标的时间由原来的30秒缩短到十几秒,夜间射击优秀率由30%增加到80%。 化工科科长单晓泉介绍说,为提高夜间训练效益,他们对装甲库房进行了防漏技术处理,修建了夜间立体综合训练基地,从单兵到合同,从地面到空中,配有光、声、电先进器材,能模拟现代夜战景观,实现了夜间课目白天练的目的。着眼夜战需要,摸索出专修集约训、基础升级训、整合高效训、对抗检验训和空地同抗法、多种致盲法、纵插交融法等一批夜间训法战法。他们还选择夜间行军、步哨、与敌夜视器材作斗争、指挥所勤务等重点难点课目进行先行训练和示范作业,有效提高了训练质量。 在子弹头顶飞、炮弹身边炸的兵火一线训练中,能镇静地退出步枪内的卡壳子弹;在月黑风高夜、无人乱坟岗,能淡定地贴着坟头睡警侦连下士王建新自豪地说:我们部队的兵都有一颗虎胆。 原来王建新的话是有出处的。 这只是我们组织战场抗压能力训练的方法之一。说起这件事,政委崔海旭告诉我们,战场的残酷性,要求官兵具备过硬抗压能力,如果连坟地都不敢去,战场上何谈操枪杀敌、刺刀见红? 打仗就是硬碰硬,训练必须实打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拉近训练场与战场的距离,使部队得到真正摔打和锤炼! 旅长徐龙奎常常这样给全旅官兵讲。 一次次血性的拼杀,一场场险境的格斗,使官兵们在思想上有了更大的收获:信息化战场,作战对手变了,作战环境变了,但战斗精神不能变;一往无前、克敌制胜的本领,要靠平时的磨砺。新选下士周小亮,最近在一场刚刚结束的军旅两级指挥所演习中一战成名。 当时红蓝双方激战得胜负难分,上级导调组需要红方堆制一幅演习地域的沙盘进行临场指挥,但此时红方几名参谋已被判定阵亡。正在作训科保障的周小亮自告奋勇,带领人员迅速布置场地,整饰地貌,设置标识,加上道路、水系、桥梁等模型30分钟后,一幅详细的沙盘呈现在导调组面前,保障了演习的顺利进行。演习结束后,上级导调组向他竖起大拇指:堆制沙盘比专业参谋还要快十几分钟。这个兵,了不起! 在该旅,像周小亮这样的新选士官不在少数,他们将在这支英雄部队的大熔炉里淬火磨砺、百炼成钢,锻造成强军兴军的坚强力量。(原载于《解放军生活》)
【全文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