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统食用油被曝添加违禁物 一
24
  台湾知名的食用油品牌“大统长基食品公司”,竟是大忽悠!它生产的100%特级橄榄油等卖得可不便宜,但竟然是通过添加不同
   阳江10月19日电(索有为 阳宣)第12届中国(阳江)国际五金刀剪博览会19日在广东阳江国际五金刀剪商贸城开幕,来自海内外的3000多名客商参会展开经贸活动。   2002年至今,“中国刀剪之都”阳江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1届刀博会。与前11届相比,本届刀博会除了启用最新的场馆外,“线上刀博”与“线下刀博”同步举行的创新模式,吸引了与会客商的关注。   主办方表示,本届刀博会特辟“线上刀博”这一空间领域,旨在利用大展会的效应,引导和推动电子商务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助力中国五金刀剪企业在电商网络营销领域中的长足发展。为此,主办方在主会场特别开辟了“电子商务专区”,携手阿里巴巴1688.com网站共建“线上国际五金刀剪博览会”。   本届刀博会为期4天,共设有展位500个。据透露,刀博会期间投资贸易合同签约总金额将会达到116.8亿元人民币。   世界刀剪看中国,中国刀剪看阳江。经过多年的发展,广东阳江五金刀剪行业已发展成为当地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市共有五金刀剪生产企业1500多家,产量占全国的70%,出口量占全国的85%。“中国小刀中心”、“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刀剪中心”“中国陶瓷刀中心”先后落户阳江。(完)
【全文阅读】
   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 马海燕)“身份转变是真正市民化的应有之义,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不是就等于‘农转非’?”1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挑战与创新――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论坛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司司长王谦向与会学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王谦表示,根据其所在部门的调查,中国流动人口数量2012年达到2.36亿,约占总人口的1/6,其中约75%是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平均居住时间超过4年的已婚人口中,近90%与配偶一同流动,有60%带着子女流动。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已成为摆在中国决策者面前最棘手的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13年的相关研究将“农民工市民化”定义为要在实现置业转变的基础上,获得与城镇户籍居民均等一致的社会身份和权利。王谦说,这就包括转移就业、享受均等公共服务、享受户籍资格和心理上的认同。   调查表明,农民工流动人口68%愿意落户大城市,32%愿意落户中小城市。而目前中国是特大城市落户很难,中小城镇完全放开,这与有关部门“有序推进城镇化”的初衷相悖。王谦说,影响流动人口选择的核心因素还是公共服务的差距,大城市公共服务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对人口吸引力强,但人口大量涌入又对大城市的管理带来问题。   调查也显示,74%的农村户籍流动人口愿意在城市长期居住但不愿意放弃农村户籍。不愿意“农转非”的主要原因是想保留土地;而想“农转非”的主要原因中子女教育、升学和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两项就超过70%。   王谦认为,要“有序推进”城镇化,首先要实现市民化推进与城镇化发展相协调,城市在功能定位、产业支撑、综合承载力方面就要考虑外来人口的空间;其次要明确推进的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新生代流动人口和举家流动的人口是优先考虑的人群,重点任务则是缩小社保、基本公共卫生、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在地区间的差距;此外还要在政府主导下发挥好市场的作用。   王谦说,农业人口市民化,是农村迁移人口共享城市发展成果、获得平等发展权利的过程,同时也是城市增强自身包容性,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逐步推进。(完)
【全文阅读】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北京铁路局表示,自下个月起至2014年元旦前,部分京广高铁商务座、特等座和一等座打折,且根据预售期,打折幅度不一。这是今年铁路部门第三次宣布高铁车票打折。   北京铁路部门表示,从2013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止,对京广、郑西高铁部分时速30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列车的商务座、特等座、一等座实行特惠票价。   具体幅度是:在预售期1至5天内实行8.5折特惠,在预售期6至20天内实行8折特惠。铁路部门提醒旅客,执行特惠票价的具体列车,请关注车站公告或者是登录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www.12306.cn)查询。   今年以来铁路部门打折一共有两次,第一次是6月21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宣布,从2013年7月10日至8月31日,京广、京沪高铁部分动车组列车的商务、特等和一等座票价按不同时段实行特惠。在预售期1~5天内实行8.5折,在预售期6~20天内实行8折特惠。第二次打折是在8月14日,铁路部门决定自2013年9月1日至9月27日,10月8日至10月31日,对京广、郑西、京沪高速铁路部分时速30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列车的商务、特等、一等座继续实行特惠票价。 (记者韩秀)
【全文阅读】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财政收入9362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103亿元,增长13.4%。而其中契税收入达到341亿元,同比增长34.7%。这些数据该如何解读,全国财政收支的特点又是什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徐洪才对此做独家点评。   9月份全国财政收入较去年同月增长13.4%,怎么看待?   徐洪才:总体上看,和经济回升向好这样一个趋势是一致的。13.4%这个数据总体上看是估算太高,因为我们6月份增长12.1%,7月份11%,8月份9.2%,9月份13.4%,大体上是差不多的。如果要扣除一些特殊因素比方说一次性收缴入库、退库等因素的影响的话,那么中央财政收入同比才增长8%。相对于我们GDP7.8%的增长速度,我们总体财政收入增长13.4%是温和的,是合理的。   契税收入同比增长达到34.7%,如何解读?   徐洪才:其实它是一个小税种,它整个的收入才341亿。我们在整个收入里面占大头的首先是增值税,2500多亿;第二个是非税收入1,500多亿;第三是营业税,1100多亿,这个契税是很小的数字,它一下子增长34.7%不足为怪,不要因此产生什么误导。   通过上述数据,目前全国财政收支的结构和特点是什么?   徐洪才:目前总体来看,我们财政收入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8月份我们营改增以后,地方税收是下降的。另外我们地方的支出是在增加的,首先在支出结构里面增长最快的是城乡社区事务性支出,7672亿,同比增长20.7%。第二位的是医疗卫生,增长了14.6%。第三位的是社会保障和就业,增长12.1%。总体上看,它的特点是突出了关注民生政策,保障民生等重点的支出增加得比较快。在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政府的公共财政收入也保持同步增长,但是并没有像前几年那样出现挤压老百姓收入的情况。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