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多举措鼓励企业到新三板挂牌
10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培训会日前在哈尔滨举行,这次会议由哈尔滨市政府、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黑龙江证监局主办,哈尔滨市金融办承办,也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在东北地区开展的第一次培训活动。   2009年以来,哈尔滨市积极引进
  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日前闭幕,业内人士认为,此轮对话不仅对中美两国经济发展开辟了新局面,而且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打开新格局。根据中美双方公布的具体成果清单,双方承诺在能源、环保、卫生、科技与农业等诸多领域加强合作,中国多个行业迎来利好。      在此轮对话中,双方承诺在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框架下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进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   G20与新兴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张其佐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相对低迷,发达经济体复苏出现分化,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各国都希望借助更大的外部市场应对危机并取得新发展。中美两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协调,对于全球其他经济体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将产生重要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此轮对话中,中方同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与美方进行投资协定实质性谈判。有专家表示,此举意味着我国对外资的“国民待遇”将首次延伸至“准入前”。我国外资管理体制也可能发生重大改变,对外资或从当前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全面转向“负面清单”模式。这也意味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将迈进新的历史阶段,其意义堪比当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联合国贸发会议经济事务官员梁国勇认为,在多边贸易体制目前难有突破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下一阶段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特别需要在区域和双边层面有更大的作为。一方面,应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继续推进,另一方面则需要在与重要发达经济体的贸易和投资谈判方面“破局”。中美投资协定谈判,无疑是这方面的积极进展。      根据中美双方公布的具体成果清单,双方承诺在能源、环保、卫生、科技与农业等诸多领域加强合作。分析人士表示,这为中国相关行业带来极大利好。   中美双方在此轮对话期间决定进一步推进在能源领域的对话和务实合作。双方签署了《美国能源监管委员会与中国国家能源局加强能源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决定在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框架下,积极为执行既定项目提供必要条件,鼓励两国企业建立合理商业活动。   环保合作方面,双方决定下一步继续合作,加快长期可持续的大气质量改善工作。此项工作以双方正在开展的合作为基础,包括分享有关电厂技术、实践和激励性措施方面的战略和信息,以便能以成本效率较高的方式实现多种污染物协同减排。  □本报记者 倪铭娅
【全文阅读】
          日前举行的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成果显示,我国年内将加快多项金融改革。中美双方承诺落实G20有关承诺,加快推进由市场决定的汇率制度,增强汇率灵活性以反映经济基本面,避免汇率的持续失调和货币竞争性贬值。中方继续致力于推进汇率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灵活性,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   分析人士表示,未来一旦美联储退出QE量化宽松政策,可能改变全球资本流向,或出现美元走强,资金回流美国的现象。届时我国面临的资本流出压力将增大。加快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有助于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避免资本大进大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对话成果显示,中方将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包括培育市场基准利率体系,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扩大市场主体的自主定价空间,加强市场主体的定价能力,使市场在信贷配置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分析人士指出,年内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有望继续推进,其中贷款利率下限有望完全放开,但是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浮动可能有限,不排除仍将执行基准利率的1.1倍的可能。针对大额长期存款的利率市场化可能将启动。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目前贷款利率普遍上浮,完全放开贷款利率下限不会对金融市场带来重大冲击,所以利率市场化的下一个突破口是激活存款市场。监管部门应尽量减少对定期存款市场利率的干预,推动资金转向银行其他业务。预计银行针对理财产品市场的研发、推广等都将有进一步的发展。   对话成果显示,为促进利率市场化和满足债券持有者风险管理需求,中方将推出国债期货。中方计划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法人银行和国内银行及证券公司参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国债期货交易。为保证国债市场的流动性,中方将鼓励境内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国债和国债期货。分析人士指出,日前证监会已批准中金所开展国债期货,银行将是国债期货的主要参与方。有媒体报道,日前银监会已就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制定相关办法。   对话成果还指出,中美双方承诺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的理解和影子银行信息交换方面的合作,制定政策工具以化解影子银行风险,并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关于影子银行的最终政策建议开展同行评估。业内人士表示,加强影子银行透明度,为场外交易推广中央集中清算,是全球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趋势。  □本报记者 任晓
【全文阅读】
  今年,以创业板为代表的中小市值股票走出的结构性牛市,让相当多的投资者非常痛苦。照此前的常规思维,原本于2012年10月份的创业板大非解禁潮被推迟到2013年初,投资者普遍预期创业板将面临持续的减持压力,必然步入又一年的调整期,而现实则让绝大部分人大跌眼镜。创业板在今年走出一轮接近翻番的结构性牛市,而传统的蓝筹证券资产则阴跌不止,以至于有人宣称,在市场波动时,发现价值股投资者在裸泳(注意,本处指价值股投资者,而不是价值投资者)。同时,又不断有策略分析师跳出来看空创业板,宣称风格转换的来临,但一次次的类似声音很快都消散在市场自身完全独立的走势中。   在投资实践中,我认真地听宏观和策略的观点,但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又尽量避免太依赖这些宏观策略上的一致判断,我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每一个公司的真实情况。前者判断中空对空的成分总是无法避免,而后者才能看得见摸得着,真正把钱放进去的时候心里更踏实些。   今年的市场已经走了半程,回头再看,这一轮的市场演变和2010年还是有非常多的区别。一是中国市场足够大,很多细分行业确实已体现出很好的成长性。二是很多成长型公司经过2-3年的上市经营,商业模式愈渐清晰,受益于所处细分行业独特的成长性,进而反映到公司业绩上。三是上市公司的资金红利得以体现,外部收购和整合变成现实。基于市场环境的不同,如果我们总是纠结于市场风格转换来做市场判断,那么在投资中无异于过度因循守旧。   结合上半年的市场投资,我总结几点工作体会,和读者共勉。   首先,要强迫自己学习并适应市场的新变化。巴菲特曾说过“投资自己熟悉的领域”,工作时间越久,我越意识到这句话其实最误导人,很容易成为排斥新事物的心理安慰。随着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不断深入,很多行业发展演变的速度呈几何级数的增长。以前企业之间的竞争总体上是可以做通览和比较,但现在动辄就是游戏规则的变化,以至于“颠覆”已成为一个极其时髦和常见的名词。如果企业家不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和研究新的变化,就已不仅仅是停留在盈利多与少上,而是很容易就演变到企业生与死的边缘。因此,我认为,在这个快速变化和发展的时代,那种抱着几个消费和服务股票“buy and hold”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复还了。   其次,学习新东西的过程中一定要摒除倚老卖老的主观偏见。做投资但凡时间长一点,看到年轻的同行,总会生出些莫名的优越感,对他们的观点,总是本能地持些怀疑态度。有一次,一个比我年长的同行很骄傲地说,每天只要跟在那些工作两三年的研究员后面,稍微融合一下以前工作经验,投资效果明显好转。他的话让我顿感羞愧,时代在变化,要跟上它前进的步伐,经验和年龄反而成为我们的掣肘。摆正心态,找对代表方向的人,迅速跟上行业的主流,是当下最合适的心态。   最后特别强调一个误区,不能根据自己的体验做经验主义判断。草根的力量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我们以前做投资,特别讲究自身的体验,但在互联网时代,这些体验反而起到副作用。我去年有幸参加《致青春》的首映式,在电影院门口居然有一群女中学生愿意以10倍价格购买我的电影票,只为能够见到电影的男主角。同样,今年热卖的《泰
【全文阅读】
          近年来,国内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各类文化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并且已经开始“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工商银行充分运用自身的全球网络、信息和资金优势,持续加大对优秀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福建莆田市集友艺术框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艺术油画、艺术画框、树脂工艺品等艺术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出口企业,在美、英、法、中东等地设有销售公司100多家,油画出口居全国同业第一。为支持该企业的海外发展,工行为该公司的中国油画及艺术框业制作生产项目量身订制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通过流动资金贷款、保理等多个渠道提供了4530万元融资,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财经频道了解到,集友艺术框业只是工商银行金融支持的众多文化企业之一,全国已经有近4万家文化企业与工行建立了金融合作关系,得到的融资支持累计达到了2000多亿元。今年上半年,工行继续将文化产业作为重点支持的新兴市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截至上半年末,工行的文化产业贷款余额已达1170亿元,较年初增长139亿元,增幅达13.47%,继续巩固了国内最大文化产业贷款商业银行的地位。   工行相关负责人告诉 财经频道,为满足各类文化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工行量身定制了品牌化、多元化和全方位的产品体系,重点支持具有一定规模、公司治理完善、发展战略清晰、财务制度健全、人才队伍充实的优秀文化企业,积极打造文化金融品牌。例如,工行在银行业率先推出了“文化+金融”文化产业金融产品手册和综合化金融服务方案,重点针对文化旅游、有线电视、影视制作、影院经营、艺术品、广告和黄金珠宝等行业推出了十大系列金融服务产品,有效满足了各类文化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   同时,工行全力打造专业化、精细化和特色化“文化金融”服务机制。针对文化产业体系庞杂,运营形态各异,“轻资产”和“重资产”特征差异明显的特点,探索开发了“影视通”供应链融资、“集合放款+版权质押+实际控制人连带保证”、“直投+信贷”、“固定资产支持融资+收入账户封闭管理”等“特色订制”金融服务模式,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和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工行还根据文化企业发展的区域性、差异性特点,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式地提供金融服务,在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区域性、特色型文化品种的传承和发展。例如,工行积极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的刺绣艺术馆量身订制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并以228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支持这家小企业发展,积极促进苏绣文化的传承发展。   除信贷服务外,工行也不断延伸服务触角,扩展金融服务领域,积极为不同类型文化企业提供包括债务融资工具、公司理财、电子银行、银行卡及现金管理等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例如,工商银行与中国银联、国家旅游局合作发行工银中国旅游卡,提供景区、酒店、保险、购物等全方位旅游相关特惠服务;在江苏、浙江和天津地区,与当地有线电视网络企业合作推出TV-bank(数字电视银行)业务,将工行各项柜面业务前推到千家万户的电视上;为中演票务通公司搭建全国性艺术演出票务服务与交易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购票服务等等,显著提升了工商银行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和综合服务能力。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