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27
55
  截至目前,今年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27834套(户),开工率为100.2%,完成投资49.7亿元。12月26日,在河东安居苑(保障性住房)项目现场,楼房主体已基本完工,部分楼房已基本具备入住条件。本报记者 马志勇 摄  
  小米手机4年时间做到了500亿,阿里和京东双11一天也做到了500亿,秘密只有一个:无论你买或不买,价格已经一降到底。工厂和消费者直接见面,让价格不在空中飞,这一魔咒如同打开了的潘多拉魔盒,在无数行业中蔓延,今天至2015年新年的头三天,北京红木家具市场将迎接这一挑战。  原料涨价,  市场倒逼红木家具厂家和消费者见面  光耀东方广场位于北京西站北广场正对面,和著名的治疗肿瘤的北京世纪坛医院只有一路之隔,北京国贸北京西站会展中心就位于广场一楼大厅,和室外寒冷的温度正相反,5000多平方米的展厅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红木家具,价格低得令人咋舌,几百人吵吵嚷嚷穿梭于狭窄的家具之间的小过道中,热闹非凡,一片火热。笔者现场粗略统计,至少有近千件家具堆满了现场。一路挤过去,大红酸枝的班台、圈椅、沙发、餐桌、床、电视柜、博古架,甚至不常见的餐边柜茶水车都有出现。就像平常集贸市场一样,每件家具上都有一张巨大醒目的价格标签标写木料名称及规格,且醒目地标识着该家具的市场参考价和清仓价,二者之间差距巨大,让人惊叹不已,有几百块钱的,有几千块钱的,一百多万的沙发砍砍价,十来万就搬走。东南亚酸枝、南美酸枝、缅甸花梨、金丝楠、花梨木的家具比比皆是,此情此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人想到是卖红木家具,倒像是年货大集。  “销售情况非常乐观,因为我们价格标的已经不是出厂价,而是直接的生产成本价,还有好多是亏本价,因为货已经拉过来了,运费不菲,与其再花钱拉回去,不如直接赔点钱卖出去,换回现金去买红木原料,扩大生产更划算。”东阳佳品红木家具厂运营总监穆延东介绍说,“两年前,他们厂根本不会出来这么辛苦地做销售,那时候只要把货生产出来,大把的经销商直接现金提走,但今年就不行了,很多经销商宁愿付违约金也不愿按照约定好的订单提货。”  “货已经生产出来了,经销商却取消订单了,不光是我们厂,好多朋友开的工厂都是这个样子,手里现金都变成家具了,根本没钱去买明年的原料,眼巴巴的看着原料越涨越贵,再不囤积原料,明年就等着关门了,没办法,我们只能自谋生路。”穆延东说。  现场验货 现货现提  一年上门质保售后  笔者现场看到,这些家具风格各异,明清样式各占一半,虽然品相看上去还不错,质量做工也还算精细,但明显不是出自同一个厂家。  “这不是我们一家厂的家具,而是我亲戚带朋友总共三家工厂的家具,我牵头组团都带来了,因为有质保上门售后服务的承诺,所以统一由我的厂负责,也相当于是抱团取暖的意思,本来想在网上卖的,但不行,买红木的人还是喜欢亲自看看才放心”,说到这里,一丝无奈的表情出现在这位负责人脸上。当笔者问到销售情况时,表情便瞬间眉飞色舞起来,“非常非常好,为了免除大家的疑虑,我们提出当场验货,现货现提的承诺。其实,大家买东西就怕买到假的,销售合同上有我们的厂名、厂址和电话,盖红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我也随身带着呢,现场还有电钻,只要你相中了,你指定个隐蔽部位,随便钻出点木屑来就能验出来真假,是假的,我赔你钱,是真的,你当场拉走,我还负责一年上门质保的售后服务,所以成单率还是蛮高的。”  在笔者观察到的购买人群中,其中不乏很多专业人士,刘先生是一位书画院的副教授,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用一只非常专业的强光小电筒照着一套缅甸花梨木的沙发。他告诉笔者,这套沙发他已经看过两次了,肯定是真缅甸花梨木的,但因为有块板上有木疖子痕迹,因此一直在犹豫,说着用手指着那块疖子,“你看,这有个小瑕疵,但价格确实便宜好多,比我原来相中的一套同款沙发至少便宜了16万多。”他告诉笔者,他个人的书画工作室马上就要开业了,正缺少一套这样的家具去烘托品位,大红酸枝的也喜欢,但手头不是那么充裕,只能以后考虑了。  抢元旦三天黄金时间  千件红木家具一件不留  当问到本次活动什么时候结束的时候,穆延东介绍说,计划是在元月4号或5号左右回东阳,元旦放假三天,正好顾客也有时间来挑选了,肯定要把握好这个节点的,顾客这个时间买回去,正好元旦和过年就能用上了,但因为是亏本价清仓甩货,所以争取一件也不留,全部变现,别说赚钱了,即便是赔点钱,也会卖给顾客的。  有专家表示,“厂到家”模式能把最大的利益让给消费者,将是未来重要的营销模式之一,谁先摸索出来这条路,谁就能走在市场前面,当市场营销环境发生改变的时候,厂商千万不能坐以待毙,唯有积极应对消费市场的转变,打消消费者的疑虑,创新改革营销方式,渡过行业萧条期,才能可持续性的发展。
【全文阅读】
          2014年是房地产行业跌宕起伏的一年,自上半年起,楼市环境危机四伏,直到年底各种利好贷款政策的出台,德州房产形势才慢慢回暖。业内人士称,由于房地产行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各种刚性需求还在,彻底回暖还要解决供求关系。  “2014年前几个月形势还不错,3月份还出现了一次小春潮,可是5月份,其他地方有楼盘降价的消息放出,一时购房者陷入了观望的状态,对市场失去了信心,一直到9月底,认贷不认房政策以及11月份银行贷款利率下调,楼市才慢慢回暖,可见政策在整体下滑的楼市中,发挥着‘挑大梁’的作用。”东海香港城相关负责人称。  记者了解到,2014年德州库存压力大,上半年商品房库存量累计达到367.7万平方米,下半年系列利好政策出台,给房地产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国庆长假的前一天,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文放松房贷政策,对于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的家庭,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为30%,贷款利率下限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11月22日,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下调,这对于购房者的好处显而易见。  “下半年贷款政策的放松,部分市民不再观望。”华嬉庄园策划孔先生称,房地产作为拉动经济主要因素的地位近几年难以动摇,政策放宽有助于缓解当前房产形势。“德州作为三、四线城市,新增人口数有限,所以最要紧的是解决库存问题与供求关系。”  “我们调研发现,刚性需求还是大量存在的,预计明年1月份房产市场将逐渐回暖。”佑禾房地产经济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俊豪称,虽然回暖速度缓慢,但是肯定比今年形势好很多。  (记者 贺莹莹)
【全文阅读】
  2014年,被称为“七折商品房”的北京市自住型商品房加快了上市步伐。  《法制晚报》记者上午从市住建委了解到,目前已有22个自住房项目取得预售许可,并进入摇号和销售环节,实现了在年内让2万套自住房进入销售环节的目标。市住建委表示,明年自住房的供应将不会减少。  数据 2.2万套房上市销售 年轻购房者占近八成  记者从市住建委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共推出54个自住房项目,除去一些未入市、套数暂未确定的项目,全市共推出5.6万套自住房。  年内,全市共有2.2万套自住型商品房取得预售许可并供应市场,与年初制定的“年内争取实现2万套进入销售环节”目标相比,已经超额13.6%。  就数据来看,自住型商品房政策效果已经初步显现。自住房对满足本市的“中端”需求发挥出了作用,填补了住房保障体系对“夹心层”支持的政策空白,使“基本住房有保障,中端需求有支持,高端市场有调控”落到实处。  市住建委成交数据显示,26岁至35岁的年轻人占自住房购房人群的78.5%,比其他商品住房高出30个百分点。年轻刚需购房人,成为自住房保障体系的目标对象。从签约情况看,签约家庭中优先家庭占97%,贷款家庭占96%。  拿地到上市平均5个月 资格审核时限缩一半  自住房的供应也加快拉动投资,使得开发周期明显缩短。目前,自住型商品房项目从拿地到上市平均周期是5个月,而一般商品房项目最快周期是9个月。  市住建委表示,将进一步强化对自住房的全过程管理,会同规划部门严格审查设计方案,督促开发企业优化户型和配套设施。同时强化监管,增加检查频次,确保工程质量。在方便市民方面,市住建委已经推进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自住房购房资格审核由10个工作日压缩为5个工作日。  展望 供应不会减少 管理体系将做优化  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明年本市的自住房不会做“减法”。此外,要对自住房供应体系进行一些优化,其中包括如何优选开发商,如何保证设计、建造品质等方面。  目前,本市对自住房施工建设已经进行全程监管,包括多位住宅设计大师在内的专家团,已经开始为明年即将上市的自住房项目把关。  “在优化政策中,还将结合实践情况,研究更多老百姓未来会关注的问题。这将包括如何高效分配自住房,如何更加适应市场节奏,甚至如何确定动态的共有产权份额等方面。在政策调整中既维护购房者利益,又抑制投机,实现公平。”该负责人说。  发展遇到瓶颈 市场机制自动调节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从去年本市首个自住房恒大御景湾项目启动报名以来,自住房在一年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问题。例如被曝光合同条款对开发商过于有利、设计质量不尽如人意等。业内人士称,未来如果开发商拿地兴趣不高,自住房将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一种纳入住房保障体系的房源类型是否取消,主要是看是否满足了人民群众合理的住房需求,而不是看谁在什么阶段,传出了什么样的声音。”市住保办相关负责人说,制度需要政府部门完善,但市场机制也正发挥自动调节的功能。  “供求关系的改变,会促使开发商拿地更加理性,拿了地的开发商也会更加认真做好产品。”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自住房并非“皇帝女儿不愁嫁”,质价相符的自住房项目,自会受到百姓的青睐。(记者 陈斯)
【全文阅读】
          临近年末,一线城市土地市场再度升温。然而,楼市持续调整的影响不断显现,如何消化庞大的库存依然是当前楼市面临的最大问题。同时,与房地产行业密切相关的一些下游产业也日益感受到阵阵寒意。专家指出,长期来看,楼市调整有助于结束房地产暴利时代。  开发商再掀抢地大战,一线城市屡现“地王”成交  临近年末,全国各地开发商积极拿地,土地市场骤然升温。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全国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迎来“地王”的井喷式成交。  格力地产24日以16.14亿元竞得浦东新区前滩地区某宅地,溢价率127.0%,楼板价65832元/平方米,刷新上海单价地王纪录;仅仅不到四个小时,该纪录就被再度刷新:三湘地产以18.61亿元竞得前滩地区另一幅地块,溢价率113.8%,楼板价66629元/平方米。据计算,未来这2幅地块的住宅销售成本价至少在9万元/平方米以上。  北京、广州也掀起一轮年末抢地小高潮。11月初,中海地产经42轮竞拍,以溢价28%、总价59亿元获得北京石景山一旧城改造项目。广州今年的总价地王则在11月24日由越秀地产以64亿元摘得。  深圳、南京等地近日推出的地块也引发了龙湖、华润、世茂等多家大牌房企的激烈争夺……各大城市土地拍卖现场几乎场场爆满、现场房企轮番竞价,与之前多数地块的“零溢价”,甚至流拍形成鲜明对比。  巨量库存有增无减,楼市调整步履维艰  尽管一些房地产市场“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愈演愈烈,但专家普遍认为,目前的土地热难以推升房价预期。“按照现在的节奏,房企同一时间集中拿地,未来供应势必也将集中释放,届时竞争激烈,利润不如预期在所难免,新忧旧患双管齐下,结果令人担忧。”上海易居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说。  其实,在积极拿地的同时,开发商也在不断加大推盘力度,各种促销手段层出不穷,房价依然处于下行通道。此外,庞大的库存依然是楼市走出调整最大的障碍。  据上海易居研究院数据,11月份,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销比为15.8个月,这意味着市场需要用如此长的时间才能消化完这些库存。35个城市中,有30个城市库存出现了同比增长现象。截至11月底,一、二、三线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分别为3859、20154和40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分别为38.4%、15.4%和17.9%。  以广州和北京为例,虽然连续两月成交回升,但广州楼市库存压力丝毫未减。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广州楼市库存仍高达15万套,创下近五年以来的历史新高。北京也存在着类似情况,截至12月7日,北京可售商品住宅总量再次突破9万套,达到9.3万套,创下32个月新高。  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房地产绿皮书指出,2014年中国住房投资投机全面退潮,大中城市房价由全线上涨到普遍下跌,商品住宅进入相对过剩,成交量萎缩,库存水平攀升,预计2015年住房市场将整体衰退。  楼市寒意殃及下游产业,“暴利”结束有利结构调整  中国社科院专家倪鹏飞表示,初步测算,2014年房地产投资对宏观经济增长直接贡献是0.48个百分点,比2013年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下降了0.35个百分点。可以这样判断,房地产投资的下降,是导致2014年宏观经济增长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楼市冷暖直接关联的家居和建材等行业率先受到冲击。进入下半年后,全国家居和建材行业曝出的跑路和资金链断裂等危机事件此起彼伏。  近日,深圳知名品牌“百兰床垫”的母公司深圳华仁实业公司被迫宣告倒闭。公司称,因目前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导致家具企业处境艰难,公司严重亏损,只能选择停业。而华源轩、富之岛等多家家具企业也遭遇资金链危机。东莞、济南等多地亦曝出房地产下游企业资金链断裂、门店和工厂被迫关停、甚至卷款跑路等消息。  倪鹏飞说,楼市下行在短期内拖累了经济增长,增加了系统性金融风险,但从长期来说,对宏观经济是有利的。“楼市调整有助于促进未来住房市场健康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本轮调整是住房市场自发调整,是前期过度高涨后的周期性衰退和调整,无论对房地产、宏观经济和社会民生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首先,有利于实现住房市场的供求平衡;其次,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房地产的暴利,吸引了其他行业争相投资地产,从某种意义上说,影响了一些产业的发展和创业热情。现在房地产形势发生了变化,投资和创业也会随之进行调整。”  据中国社科院房地产绿皮书预测:2015年一二线城市房价将继续下滑,限购政策有望全面退出。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整将在未来让一半以上的开发商转行或在市场中消失。(记者武卫红 郑钧天)
【全文阅读】
  上海市房管、物价等部门29日举行通气会,宣布调整售后公房(房改房)物业服务收费标准。至此,为应对售后公房物业服务长期“成本倒挂”的问题,上海已用三年时间将其物业收费标准逐步调整到位。  根据上海此次新标准,售后公房管理费、保洁费和保安费均按房屋建筑面积计费,分别为每月每平方米0.18元、0.26元和0.36元。据测算,以一套建筑面积为54平方米的多层中套住宅为例,实行新标准后每月服务费增加10.2元。  售后公房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产物,在解决人民群众住房产权保障、住房市场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上海的售后公房小区共有4500多个,累计建筑面积约占全市住宅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涉及居民180多万户。  上海此前的售后公房物业服务费标准制定于1996年。10多年来,随着劳动力以及水、电和维修材料费用的不断上涨,物业服务成本普遍上升,物业服务企业普遍存在成本倒挂、亏损经营状况,服务水平难以满足居民需求。  根据此前的部署,上海自2012年起用三年时间“分步走”,对售后公房物业服务收费标准逐步调整到位。此次调整是继2012年、2013年两次调整之后,按计划进行的“第三步”。新的标准于今年12月26日起实施。(记者叶锋)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