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北京住宅市场成交持稳 高端 ...
VOL 78
  北京7月17日电 (记者 闫晓虹)最新报告显示,第二季度北京住宅市场成交量基本持稳,环比微降3%。与平稳的整体市场成交量相比,高端住宅一手销售市场的需求在第二季度略有改善。尽管市场略显疲软,但高端住宅价格仍然小幅上升。  仲量联行17日发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北京房地产市场报告显示,5个高端公寓项目为市场带来6173套供给,4个高端别墅项目共计315套投放市场。高端公寓成交量环比提高12%,但同比仍减少61%。别墅的成交量环比增加2 ...
评论:救楼市不如先救刚需
评论:救楼市不如先救刚需
  《常州日报》头版吆喝卖房,招来质疑一片。综合各家观点,对其用党报身份“卖房”的“无下限”指责颇多,对常州楼市本身则无太多异议。   正如《常州日报》所分析,常州楼市调控较为平稳,全国市场低迷,但常州商品房成交量均衡,客户购房需求较旺盛。  常州收入房价比是7左右,与北京动辄近20的数值相比,买房,对苏南富庶之地的常州人来说,确实要比北上广的
7月过半推房1353套 南京楼市下半年开局低迷
7月过半推房1353套 南京楼市下半年开局低迷
  据易房数据研究中心显示,南京上半年共有9家纯新盘推迟上市,而在刚过去的6月,更是有近7成房源“爽约”未能入市“迷雾环生”一派唱衰的形势下,楼市进入7月。  7月开局两周,全市仅9盘推1353套房,可谓“捉襟见肘”。与此同时,新房库存量自6月19日起突破4万套之后,就一直居高不下,截止昨日14:00库存已达43840套,按照上半年去化速度需要将近8个月才能消化完。      截止今日7月已过半,全市(含都市圈)共9盘加推1353套房源,其中江北最多为4盘,江宁虽有2盘但房源套数仅80套,不及城东、河西,除此之外,位于溧水的康利华府也推出261套房源,而其他板块均无推房。  从去化效果看,成绩也多不理想。江北高新区的艾菲国际,4月首开时,取得日光“战绩”,然后在上周末加推88套房源均是100
评论:购物中心满目是 卖地财政何时休
评论:购物中心满目是 卖地财政何时休
  最近三年来,针对住宅领域频繁、高强度的房地产调控,使地方政府面临“卖地财政”的巨大压力,于是一些地方纷纷暗度陈仓,对开发商转战商业地产推波助澜。根据统计数据,目前仅成都在建购物中心总规模,已经达到巴黎在建购物中心面积的20多倍。  点评:商业地产项目异常火爆背后,地方政府的畸形政绩观在推波助澜,似乎一个城市没几个“高大上”的购物广场就面上无光。城市综合体、超级购物中心、娱乐商城,打着各种旗号高速膨胀的商业地产,本质是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下,逐利资本改头换面与“卖地财政”暗合生出的“政绩泡沫”。  商业地产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群众需要什么样的宜居城市的问题。我们需要更多平民化的休闲旅游设施,更多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更多民生性质的购物场所和娱乐空间。地方政府应当以民生需求为本,扎扎实实地规划城市、建设城市。  盘点最近一个世纪各国的房地产危机,归根到底是房地产供给脱离普通人需求,超出普通人购买力,透支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需求。撇开普通百姓购物能力的商业地产开发就像脱缰野马,马背上还载着地方政府的扭曲政绩观和城市光鲜的形象。对这匹野马,是时候抓住缰绳了。
地产寡头万科日均卖房5.5亿 中小房企苦干大半月
地产寡头万科日均卖房5.5亿 中小房企苦干大半月
  日前,万科公布2014年6月销售业绩,录得销售面积174.0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93.9亿元。至此,万科上半年累计实现销售面积821.2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009.1亿元,分别比2013年同期增长14.6%和20.6%。  半年千亿的规模,万科业界龙头的地位毫无悬念。但令人惊疑的是,在2014年上半年全国楼市萎靡的状态下,需要“侵食”多大的盘子才能支撑这个庞然大物超20%的引擎加速?  不得不说,一场关于争夺与反争夺的保卫战已经悄然打响。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数据,2014年上半年,进入50-100亿销售业绩第四梯队的25家房企,其平均销售额较去年同阵营微降2%至73亿元。更为残酷的是,对比上年同期50亿房企名录,已经有8家退出。  而相比三四线阵营的惨淡,2014年房企“千亿军团”的龙头房企却保持了高增长。据中指院数据,在2013年全年销售额突破300亿的19家房企中,2014年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的企业仅有9家,其中一线军团就占据了7个席位,包括万科、绿地、恒大、保利、碧桂园、中海、万达,销售额增长率均值达到30.2%。  如果按照万科最新发布的业绩计算,半年1009.1亿元的销售额相当于日均卖房5.5亿元。而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房企销售榜单上,排名末席的宁波(楼盘)奥克斯置业有限公司上半年业绩约为50亿元,也就是说,万科一天卖房收的账款需要中小房企埋头苦干20天。  从不同阵营房企销售业绩增速来看,市场“马太效应”愈加强化,除第一阵营外的房企集体面临成长瓶颈。  为此,和讯房产采访了亿翰智库研究中心主任张化东,他表示,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过去近几年一直有所体现,只是近两年速度明显加快。  张化东认为,格局分化的趋势在中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成熟的国家,排名前十的企业占有市场份额可能达到80%,而目前我们国家仅仅占据30%-40%。大型房地产企业无论在融资、成本、品牌等方方面面都有优势,从行业发展上这是一个大的趋势,未来只有“大象”能在舞台上跳舞。  同时,他指出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对于行业来说也具有极大的正面效应。第一,减少购房者的交易成本,在买房人作出购房选择时,能够就优质企业作出快速识别;第二,对于预售制度下购房款的安排也是有好处的,能够降低交易风险,避免出现小型开发商卷款逃脱侵害购房者权益的事件发生;第三,集约性的战略采购能够降低成本,对于行业发展也能产生正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