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发最严玩具安全指令 我国玩具
214
  史上最为严格的玩具出口标准《欧盟玩具安全新指令》已实施一个月有余,繁琐的新规给我国玩具出口企业带来了生产困难,玩具出口企业大考来临。   欧盟颁发史上最严格的玩具安全技术法规《欧盟玩具安全新指令》对玩具上游原料标准要求大幅提升,影响着
  自7月中旬以来,全国蔬菜价格整体呈上涨走势。与7月10日相比,8月24日,21种监测蔬菜全国日平均价格涨幅超一成。分品种看,约九成监测蔬菜价格上涨,其中,菠菜、油菜、生菜、圆白菜、生姜价格涨幅居前,为20%~30%。   另外,目前,大部分监测的全国蔬菜价格高于去年同期。8月24日,约九成全国蔬菜价格高于去年同期,其中,生姜、尖椒、土豆、菜椒价格同比涨幅居前,分别为61.0%、31.0%、25.9%、24.6%。   业内人士分析,此轮蔬菜价格上涨主要受气候因素影响,今年夏天全国范围内干旱、高温、多雨等灾害天气叠加,蔬菜供应不足,价格出现上涨。   自7月上中旬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多雨季节,局部地区降水时间长、强度大,对蔬菜生产、采摘和运输造成影响,全国菜价降幅减缓,部分地区出现上涨。进入7月下旬,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持续高温天气,蔬菜减产严重,本地菜供应减少,外运菜需求量增加,由于夏季蔬菜运输包装规格要求较高,加之中旬期间成品油价上调,下旬以来全国菜价普遍上涨。   据商务部商务预报监测,7月份,全国36个大中城市18种蔬菜批发均价为3.17元/公斤,环比下降2.8%,降幅缩小8.7个百分点,同比上涨10.8%。   分品种看,苦瓜、茄子和豆角等果类菜降幅较大,环比分别下降16.6%、15.2%和11%,圆白菜、大白菜、油菜和芹菜等叶类菜涨幅较大,环比分别上涨10.2%、9.8%、6.8%和6.4%。   分地区看,长春、呼和浩特和贵阳等天气相对平稳的地区菜价降幅较大,环比分别下降20.2%、15.8%和14.7%,济南、成都、天津和武汉等持续高温多雨地区菜价涨幅较大,环比分别上涨27.3%、18.6%、8.4%和6.5%。   农业部的数据也显示,上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中14种价格上涨,周均价每公斤为3.5元,环比涨0.9%。分品种看,平菇和大葱分别涨5%和6.1%;冬瓜、茄子和菜花分别跌5.9%、6%和6.8%;其余品种波动幅度在5%以内。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蔬菜中长途运输以外包为主,运输公司赚取佣金,不承担菜价波动风险,但成品油价变化对承运者利润影响较大,增加的成本必然会摊到蔬菜价格中。   7月中旬,国家上调汽、柴油价格,分别上调325元/吨和310元/吨,远高于7月上旬下调幅度,增加了蔬菜运输费用。   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的数据显示,7月份,农产品经纪人收购西红柿运费为0.15元/公斤,比上月增加0.02元,增幅为18.3%。   此外,夏季高温天气增加蔬菜的损耗,流通至二级批发市场和终端零售市场时,鲜菜损耗明显增多。为减少经营风险,二级批发市场和终端零售环节加价较多,经营者获取的毛利相对较多。“进场费、摊位费、人工费、市场管理费等刚性费用的上涨,也助推零售菜价上涨。”该负责人说。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预计,近期部分地区强降雨天气频繁,不利于蔬菜生长和运输,预计蔬菜价格仍有上涨可能。进入9月份,随着新茬蔬菜陆续上市,蔬菜价格会小幅下降。如无发生异常天气,回落速度将加快。如8月底北方茄子、豆角等夏秋菜上市,市场供应量增多,价格将下降。
【全文阅读】
          咨询机构德勤日前发表的《中国零售力量2013》研究报告指出,当前我国零售行业正处于低迷的不景气状态。   从2012年零售行业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来看,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了12.2%和-7.7%,营业收入增速明显回落,净利润出现多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从企业运营角度来看,全国百家大型零售企业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率也降到六年来最低点,仅为10.8%。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连锁零售企业或主动或被动调整发展模式,以期在不断变换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      报告指出未来中国连锁零售行业的发展将呈现五大趋势:第一,新型城镇化将为零售业带来新机遇,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城镇居民比重上升带来的消费结构改变和三四线城市与中小城市消费能力的提升;   第二,多业态经营渐成主流,并将在未来几年持续发展;   第三,全渠道无缝购物兴起,网络与传统零售渠道相互融合,将消费者在各种不同渠道的购物体验无缝链接;   第四,移动应用引领实体零售变革,消费者利用手机协助购物会渐渐成为一种消费习惯,未来移动应用对店面销售的影响还会成倍增加;   第五,零售与资本融合依然活跃,VC/PE资金涌向网络零售的同时,产业资本频频收购传统零售资产,零售业的整合也将持续进行。   德勤中国消费行业主管合伙人龙永雄表示:“行业正面临不同形式的挑战,首先是零售业人工、物流等各类成本居高不下,行业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此外,电子商务正通过低廉的价格、便捷的支付系统、送货上门等周到的服务迅速抢占传统零售企业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我们发现近三年来上榜的连锁百强里,外资企业单店营业额远高于内资企业,可见本土零售企业需要提高精细化管理以提升企业的经营能力。”   报告对连续三年进入中国零售百强前30名的22家企业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企业在向多业态发展的同时,也较重视技术对业务流程和运营横式的优化,并能够在恰当的时间利用资本市场规范自身发展并整合行业资源。这些企业通过战略经营方面的调整与创新实现了稳步增长,不失为领导变革的典范。   全渠道零售成新课题   随着互联网及电商的普及,零售企业也陆续趋向全渠道零售形式运作,零售商通过各种渠道与顾客进行互动,包括实体店、互联网、移动终端、社交媒体、直邮目录等,将消费者在各种不同渠道中获得的购物体验无缝链接,同时使消费过程的愉悦性最大化。   然而,全渠道零售并非各种渠道的简单捆绑组合,背后需要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灵活的供应链执行,即能否让消费者在不同渠道获得更便捷的购物体验的同时集成和整合后台供应链,这将是所有零售商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德勤的调研还显示,在拥有智能手机6个月后,消费者在卖场购物时使用移动应用的概率会增加40%。这种购物行为的改变极大地影响到店面销售的转化率和平均订单金额的大小。通过对比传统商家和那些为自家实体店专门定制移动应用的商家,后者的客户转化率比前者高出21%。   龙永雄指出:“这些数据反映出移动应用对消费者和实体店的影响力是巨大的。随着各种智能移动电子产品普及率的上升,使用障碍的降低和应用程序功能的改进,消费者利用手机协助购物会渐渐成为一种消费习惯。未来移动应用对店面销售的影响还会成倍增加。”   该报告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德勤中国联合发布,在先期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德勤的研究方法论,对超市、百货、便利店以及专业店四个主要业态在过去一年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行业的发展趋势。
【全文阅读】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甘肃省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透露,少数市州出现的保障对象不符合条件、违规享受保障待遇问题,目前正在得到整改,已有1000多户家庭被取消保障资格。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