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战机拦截美机 因美刺探
12
  据俄罗斯《独立报》8月28日报道,近日中国歼击机升空拦截美国飞机原来是为了阻止其窥探中国核潜艇的出行航线。五角大楼为此在日本部署6架最新型侦察机,其间谍飞行结果以及卫星数据证明,中国潜艇部队正在迈向现代化。但是中国核武库要比美国小得多,因此准备保护自己的军事机密。专家认为,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竞争还将不断升级。  根据此前的报道,中国歼击机于8月19日在海南岛附近的国际水域上空追踪拦截美国P-8侦察机。华盛顿就此向北京提出外交抗议,但是美国没有解释自己到底出于什么完全能够理解的原因,派出满载电子侦察设备的飞机在中国沿海进行侦察。《华尔街日报》指出,美国实际上是在刺探中国核潜艇的动向。五角大楼认为,北京正在迅速增强自己的潜艇部队,包括配备弹道导弹的“晋”级核潜艇。至少其中2艘潜艇显然部署在海南岛,那里建有潜艇基地。北京卡耐基-清华中心美中关系专家表示,美国想准确知道在海南发生的事情,中国则不想让美国了解这些。  俄罗斯原战略火箭军总参谋长维克多-叶辛上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海军拥有4艘配备核导弹的潜艇,航程8000公里,其中一艘已经老旧,3艘较新。它们都没有出海远航,中国海军还没有这种经验,只在近海活动。但是中国潜艇部队的实力在增长。还开工建造了另外两艘潜艇。到2020年前将会有10艘。每艘潜艇可携带12枚分导式核弹。  美国《军事和航空电子学》杂志主编约翰-凯勒指出,携带核装药洲际弹道导弹的潜艇是当今世界最危险的武器,它们能够迅速潜入海底,能在水下停留1个月而不被发现,很难跟踪查出和确定它们的准确方位。P-8是美国专门追踪潜艇的最新型侦察机,从去年12月开始向日本调派了6架该型飞机。除了空中侦察机之外,美国还派出卫星、水面舰船和潜艇监视中国潜艇的行动。  2009年,中美差点爆发海上冲突。当时美国一艘军舰在中国沿海投放用于探测潜艇的声纳装置,结果遭到中国5艘舰船的追踪,空中则有一架军用飞机盘旋。美国声称中国的行动不理智,中国则指责美国军舰在中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从事非法活动。  根据美国科学家协会公布的数据,展中国核武库大约拥有250枚核弹头,美国则有2014枚开部署的核弹头,另有上千枚核弹头处于封存之中。如果这些数据属实的话,那么中国潜力的增加则是完全可以解释的。  俄罗斯专家认为,中国正在建设一支能够对亚太地区任何地点实施打击的一支武装力量,保护自己在非洲、拉美、中东的经济利益。俄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研究员瓦西里-卡申在莫斯科卡耐基中心研讨会上指出,中国在这些地区的投资超过了4000亿美元。那里的局势不稳定。目前中国暂时从未在这些地区的冲突调解中承担主导作用,但是正在准备担负这样的角色。因此相应地,需要建设一支能够全球运用的武装力量。在此方面陆军将被边缘化,主要精力将集中到海军和空军。  目前中国正在制造国产战略军事运输机,演练空中多次加油。空军得到了远离战区部署的经验,定期和土耳其进行联合演习,中国苏-27转场飞到土耳其机场参加空战演练。中国还在建造两艘航母,以及多艘直升机船坞登陆舰和通用登陆舰。中国海军逐渐扩大演习区域,开始在非洲和拉美附近活动。总之一句话,中国不仅准备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还要成为世界第二军事大国。(编译:林海)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8月27日发表题为《北京在军事对峙问题上拟对美国不客气》的报道称,中国内地的分析人士说,当中美两国就行为准则问题在五角大楼举行会谈时,中国军方官员很有可能会与美方针锋相对。  这次会谈于27日开始,其原本的目的旨在试图改善双方的军事关系,但观察人士说,双方的相互猜疑将给会谈蒙上阴影。上周发生的近距离遭遇事件反映了这一点,当时一架中国战斗机与一架美国海军侦察机在海南附近的国际空域发生对峙。  解放军退役上校岳刚说:“中国很有可能对美国的批评发起反击,并坚决主张,如果中方认为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中国军队将采取行动,这是合情合理的。”  上海军事问题评论员倪乐雄说,中国军方官员可能会要求美方飞机不要“挑衅”中国。他说:“中方传达的基本信息是,即使北京愿意继续与美国进行对话,中国仍将采取行动,保护本国利益。”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8月26日发表题为《莽撞的中国军队》的报道称,中国的军事挑衅行为将继续下去,直到美国予以还击。一种可能的回应是,停止邀请中国参与在夏威夷附近海域举行的“环太平洋”军事演习――中国今年首次参加――等以美国为首的军事交流活动。华盛顿已经主动提出让中国在2016年环太军演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可能撤回这一邀请。虽然联合军演对建立可靠的沟通渠道而言是可贵的,但如果中国军队仍一心要对抗和恐吓,其积极意义就是有限的。
【全文阅读】
【高超音速武器爆炸后发射场惨状】  据俄罗斯之声报道,美国8月25日在阿拉斯加发射中心测试的高超音速武器在起飞后4秒坠毁。而8月7日中国进行的超音速武器试验也以失败而告终。  美国进行了两次测试,就其测试数量而言,赶上了中国。今年1月9日中国成功进行了一次超音速飞行器试验。美国早在2011年11月就进行了这种武器的首次试验。当时飞行器从夏威夷导弹试射场发射,在极短时间内击中了夏威夷西南约二千五百英里的马绍尔群岛夸贾林环礁上的预定目标。不过它并没有达到预定的速度,只是声速的5倍。因此许多专家勉强承认美国首次测试是成功的。  这一次却在发射后不到4秒坠毁。飞行中出现了异常情况。中国测试的失败也是因为在发射后不久设备出现故障。但还不知,它是自己爆炸的还是被中国军方下令摧毁的。  《华盛顿自由灯塔》援引五角大楼消息人士的话称,中国超音速武器能够对美国实施核打击。据美国官方称,美国只是使用这种武器摧毁伊朗和朝鲜的弹道导弹以及其他较小国家的导弹库。这种武器也可对恐怖分子基地实施打击。然而独立专家认为,五角大楼实施超音速武器发展计划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中国在该领域领先。  中国开始研制和测试超音速武器是为了应对美国反导系统。《军工信使》主编霍达廖诺克认为,中国的研制是在为此创造前提。  他说:“我认为,中国在现阶段积累了足够的冲破美国反导系统的潜力。目前还没有应对超音速导弹的有效武器。它们还在设计者的构思中,只有可能有的国家出现了通过最初测试的试验样品。”  社会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叶夫谢耶夫也持类似看法。他说:“有可能实现有限的突破,但还谈不上重大突破。为此需要拥有大量超音速导弹。我想,中国这种导弹数量有限。我们只能说,中国原则上有可能突破美国反导系统,但还谈不上以摧毁美国设施为目的的那种真正意义上的摧毁。”  导弹竞赛已经逐渐成为超音速竞赛,实质上已具有全球性。印度很有可能也将参与进来。诱惑很大,一旦成功将能保证对世界上任一地点实施迅速精确打击。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未必能出现应对超音速导弹的武器。
【全文阅读】
  美国航天局27日宣布,其大推力运载火箭“太空发射系统”已通过关键性评审,正式从设计进入建设阶段,并计划不晚于2018年11月进行首次试射。今后20年,它将是美国载人登陆火星任务的关键装备。  “太空发射系统”将是未来几十年美国航天局所倚仗的主力运载火箭,其能力超过美国登月项目所用的“土星5号”火箭。该机构当天发表声明说,“太空发射系统”是史上最强大的火箭,可完成多种载人任务或运载货物任务需求。  美国大推力火箭研制计划已公布3年,原计划在2017年12月实施首次无人试射。  美国航天局说,一开始测试使用的“太空发射系统”运载能力将达到77吨,可以把非载人的“猎户座”飞船送往地球低轨道以外的目的地。最终,“太空发射系统”的运载能力将提升到“空前的”143吨,从而承担小行星和火星等深空探索任务。  美国航天局还“保守”估计,从今年到2018年首次试射前,建造测试版本的“太空发射系统”需要投入约70亿美元。  美国计划在本世纪30年代载人登陆火星。除了大推力火箭,美国还在开发“猎户座”飞船,计划今年12月进行首次试飞,另外还在建设发射台等相关地面系统。(记者林小春)
【全文阅读】
南京军区某训练基地船艇大队  编制不在海军,“战场”却在海上;身穿陆军军服,却要与海交锋。  这,就是曾以“陆军海战队”享誉全军的南京军区某训练基地船艇大队。  他们感受过破冰前行的北国风光,欣赏过天高崖远的南海浩渺,四海都留下了他们绚丽的航迹;泥滩沙丘、悬崖陡岸,只要有需要,他们就要登陆,登陆,一切为了登陆!    这是一场千里奔袭的好戏,这是一路充满艰难险阻的征途。  2013年夏,“红军”按照导演部指令,长途摩托化机动至千里之外的联合训练基地。第二天,原有机动方案实施调整,部队必须弃陆就海,通过船艇部队输送至“战场”。但该地域河海汇集、浅滩密布,既无码头又无渔港,能装载得上吗?  “坚决完成任务!” 某训练基地船艇大队大队长王平坚定地点了点头说。部队迅速集结,该大队组成的船艇编队也如期而至。船艇编队指挥官――参谋长陈跃峰对此胸有成竹。被称为“活海图”“数据通”的他,早已选定了海岸线平直、地处海湾内侧海浪较小的区域。  “左满舵,前进一!”漆黑的夜空下,神秘而深邃的大海之上,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摆弄着船艇编队,一个漂亮的神龙摆尾,所有的船艇船头已调整好方向,直直地对准岸滩打开了大门。不到50分钟,各战斗分队、配属分队及其所属的装备、物资已按照突击上陆编成,找到了各自海上的“家”。  “倒车!倒车!”随着陈跃峰浑厚的男中音从无线电高频中传出,装载行动取得成功。由于此次海上机动突然而迅速,打了“蓝军”一个措手不及。  随时拉得出、装得上,这看似很平常的要求,对于船艇部队来说其实并不简单。每艘船艇的开动都要涉及人员的储备和调配、动力导航信息指挥等系统战技术性能的保持、对当前海情气象的熟练掌握,缺一不可。  这些年,为了拉得出、装得上,大队不放过一切锤炼摔打部队的机会,在抓紧搞好自身各项战备训练的同时,还表现在和友邻部队拼命“抢”任务上,大队成了全军名副其实的新装备海上“试验田”。    2013年9月,某跨区战役演习拉开序幕。就在演习进入组织实施关键阶段,超强台风“天兔”也正以每小时20海里的速度向演习海域正面袭来。  演兵场就是战场。“天兔”虽来势汹汹,但导演部丝毫没有停止演习的意思,照常按计划进行装载和海上航渡。  凌晨4点,满载人员装备的船艇编队裹着夜色挺进波浪翻滚的大海,海上航渡准时发起。  风力9级,浪高3米,受台风外围影响,海面风急浪高,而且还在不断加强,船艇在波峰浪谷间上下起伏。出港不到2小时,短波电台陆续传出有船艇被裁决损毁的消息,全部是100吨以下的登陆艇。  王平说,船艇的吨位越小,抗风浪能力越弱,那些战损的船艇返航时,原本只需2小时完成的航程,顶风顶浪足足花了7个小时。  夜色再次降临,航渡编队进入锚泊集结地域,等待第二天最后冲锋时机的到来。整整16个小时的航行,官兵们疲惫不堪,可偏偏天公不作美,再出难题:这片锚泊地域海底情况复杂,锚根本抓不住海底。  锚抓不住,船艇就会像一匹脱了缰的野马,一旦操控不稳,便会发生碰撞危险。抛锚――脱锚――起锚,再抛、抓住、过一会又脱锚……  这一夜,风不停、浪汹涌,艇不停机、人不合眼,官兵个个铆在岗位上紧盯死守。  第二天曙光刚现,编队再次拔锚起航,穿越万顷波涛,按战斗队形依次成功抢滩,登陆兵杀声震天,装备火炮吐着火舌冲向“敌”阵。  虽是和平年代,但他们把每一次练兵都当做打仗――  一次远航训练,途中天气骤变,眼看暴风雨即将来临,此时在附近找个港口停泊最为安全。然而,参谋长陈跃峰却下令:继续航行!  编队犹如一条大虫在海上蠕动,整整摸索航行6个小时,才从暴风雨中穿越出来。这次冒险,为大队积累了暴风雨航行第一手宝贵资料。  翻开大队此次远航训练总结报告,里面记录着这样一组数据:30天,1800余海里,2次200海里夜航,经历了雾航、狭水道航行、岛礁区航行、大风浪航行等多种复杂条件下的航行,探索了远航训练新模式。  “如今,对于大队来说,战区没有陌生海域,作战中没有险难课目。”大队林政委的话彰显着自信。    仲夏的东海某海域,怒涛拍岸,一场对抗演习激战正酣。  岸滩一线,一艘船艇开足马力,劈波斩浪穿越“敌”层层火力拦阻,按战斗编波队形撕开通道全速抢滩,并使用艇载、装载火力支援巩固一线阵地,帮助登陆一梯队迅速开展进攻。  变数!难局!正当第一波编队船艇完成卸载开始退滩时,一个拍岸浪猛地袭来,一艘登陆艇控制不及,搁浅在岸滩,所处通道被迫关闭。  此时,艇长郑昱正驾艇随第二波编队接近该通道。见此情形,所有人倒吸一口气,怎么办?  正当编队指挥员异常着急的时候,郑昱迅速通过电台向指挥员发电:建议转换航线,在原通道西侧500米处的岩石岸滩登陆!  抵岩登陆既能解通道关闭之急,又有利于登陆部队隐蔽机动,但也面临侧风横流、暗礁浅滩等风险。  “有把握吗?”编队指挥员考虑到行动风险,反复征求郑昱的意见,“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  最终,编队指挥员采用了他的建议,抵岩登陆获得成功,并顺利打乱了对手部署,帮助主力部队夺取了胜利,郑昱所在艇也因此被演习联合指挥部表彰为“演习先锋艇”。  “船艇作为基本作战单元,一人过硬不算硬,全艇过硬才是硬。”这是大队官兵的共识。他们把提高指挥员和指挥机关组织指挥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开展“精准训练、精熟操作、精细组织、精确指挥”训练,提高单艇协同保障能力;每年两个月海上驻训雷打不动,通过设危局、迷局、难局,提高单船艇防搁浅、防触礁、防横滩等特情处置能力。  大队组建14年来,他们组织跨战区跨海区保障,跨军兵种协同,出色完成了60余次重大保障任务,输送参演官兵8.5万余人次,成为作战部队海上训练的重要支撑。(姚宏春 刘小军 翁一舟)
【全文阅读】
  2014年度中国军方的最高荣誉授予了中国首艘航母舰载机飞行员群体。截至目前,在两年时间内,航母编队出现中央军委授予的两个个人一等功、一个荣誉称号。  按照《军队奖励和表彰管理规定》,相关单位应该组织媒体进行宣传,预计全国范围内将再度刮起一阵航母热。  《法制晚报》也对两年间中央军委的三次授予荣誉称号和三次记功总体情况进行梳理盘点,分析发现,立功单位中海军占多数,科研人员立功人数增加,一等功比例有所下调。    据新华社报道,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签署命令,给1个单位、1名个人授予荣誉称号。  圆满完成歼-15飞机在辽宁舰上成功实施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任务的空军某试飞大队被授予“英雄试飞大队”荣誉称号。  命令指出,该大队积极探索理论,参与设计、试验飞行,圆满完成各项试验试飞任务,填补我国航空领域13项空白;自觉抵制诱惑、坦然面对生死,多次挑战装备和生理极限,有2名同志献出生命。特别是为圆满完成歼-15飞机在辽宁舰上成功实施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任务做出重大贡献。  首个驾机在航母上成功实施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的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副部队长戴明盟被授予“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荣誉称号。命令指出,戴明盟同志被遴选为首批舰载战斗机试飞员以来,带头试飞高难课目和风险项目,第一个驾机在航母上成功实施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实现了我国固定翼飞机由“岸基”向“舰基”的突破,为加快歼-15舰载机研制定型和增强航母战斗力建设做出卓著贡献。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规定,对个人和单位的奖励项目分为嘉奖、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以及荣誉称号五个等次,嘉奖为最低奖励,荣誉称号为最高奖励。  荣誉称号被授予的条件也很苛刻,在作战或者其他方面,功绩卓著,有特殊贡献,在军区以及其他相当等级的单位、全军、全国有重大影响和推动作用,堪称楷模的,可以授予荣誉称号。  2013年7月1日,航母试验试航指挥部在辽宁舰飞行甲板,向5名飞行员和着舰指挥员颁发了航母资格证书和证章。  首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除戴明盟来自海军航空兵之外,另外4名来自空军某试飞大队。同时,在24名被记功的个人名单中,法晚记者发现了着舰指挥员邹建国的名字。因在本职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和完成任务中表现出色,空军某部飞行员邹建国被记一等功。这意味着, 航母首批舰载机飞行员团队做出的贡献被军委高度认可。  在2013年8月份,由于在本职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和完成任务中表现出色,海军辽宁舰机电长楼富强被授予一等功。    这也是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签署的第三次命令授予单位和个人荣誉称号。  法晚记者统计发现三次共有三个单位、四名个人被授予荣誉称号。获荣誉称号的单位、个人多具有优良精神,是军队系统重大典型,对全军有积极带动作用。  2013年1月, 西藏阿里军分区某边防连被授予“雪域高原戍边模范连”荣誉称号;某试验训练基地原研究员林俊德同志被追授“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荣誉称号。  2013年8月授予空降兵某连“模范空降兵连”荣誉称号;授予北京军区某坦克连军士长贾元友“铁甲精兵”荣誉称号;授予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雪域高原好军医”荣誉称号。  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全部属于基层部队,涉及陆、海、空三军。其中西藏军区是唯一一个辖区内分别有一个单位、一名个人获此殊誉的军区级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对个人和单位奖励的条件进行了详细规定,有总共38条规定(从17条至54条)。其中,特别提及了在边防、海岛或者高原等艰苦地区的情况。  今年8月1日起施行的首部《军队奖励和表彰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对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单位和个人,通常由军区级单位召开授称命名大会。《规定》也提及适当提高对驻边远艰苦地区部队的奖励比例。  按照规定,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对获得荣誉称号奖励的个人,授予一级英雄模范勋章。对获得荣誉称号奖励的单位授予奖旗。    根据新华社昨天报道,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签署通令,给1个单位、24名个人记功。  记者梳理发现,24名人员中6名一等功,6名二等功,12名三等功。评定军功的标准有很多,但不同之中也有共同性。《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描述:表现突出,有较大贡献 ,可以记三等功;功绩显著,有重要贡献的,可以记二等功;功绩卓著,有重大贡献的,可以记一等功。  此外,根据人员身份分析,今年最明显的特点是科研人员占据了大部分名额,来自研究所的有3名,来自军事院校的有6名,来自军事医院以及医学研究院的有9名,占总数的7成以上。这展示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这部分人员一部分是在重点装备研制中取得重大突破,比如总参谋部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郑辉并不是第一次获得一等功,早在2009年其就获得了一等功。根据《解放军报》报道,郑辉是总参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他在主持研制国家某重点工程的5年多时间里,带领团队顽强攻关,成功研制出某大型装备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还有一部分是在科研领域取得成绩。比如获得二等功的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金宁一是研究分子病毒学的学术带头人。  除此之外,获奖人员也依旧体现出了向基层官兵倾斜的政策,比如一等功中包括63620部队总工程师郑永煌、92474部队部队长王红理、空军某部飞行员邹建国、第261医院精神病科总护士长蔡红霞。  按照规定,对获得一等功以上奖励的军官,可以提前晋衔或者增加职务(专业技术等级)工资档次。《规定》明确,对获得二等功以上奖励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召开庆功授奖或授称命名大会;对获得三等功、嘉奖奖励的,可以视情况召开庆功授奖大会。    同样,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签署三次通令,共为9个单位、52名个人记功。其中9个单位中一等功有7个,二等功和三等功分别有一个。单位记功的理由都很一致:在单位建设取得突出成绩和完成任务中做出突出贡献。不过刚刚被授予三等功的91053部队则明确是在完成重大任务中做出突出贡献。  从2013年1月份、8月份以及昨天公布的记功情况分析,无论是从数量还是等级上都呈现下降趋势。2013年1月份,有6个单位被授予一等功,同年8月,有一个单位获一等功,一个单位获二等功,而今年单位记功中只有一个三等功。  这种趋势和《规定》内容有所吻合。《规定》提出奖励和表彰管理工作应当坚持标准、控制数量、严格程序、归口管理,即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实施奖励和表彰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向战备训练、遂行重大任务和作战部队倾斜。  值得关注的一个细节是在9个单位中,海军占据了4个名额,其中涉及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装备等,这也说明近些年来海军的地位得以重大提升,做出突出贡献。比如在2013年1月被授予一等功的徐州舰在2011年参与利比亚撤侨行动,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参与人道主义危机中的撤离平民行动,凸显了海军执行远洋任务行动能力。    法晚记者对两年间的这3次授奖梳理发现,在52名个人记功名单中,被记功人员共分两类:一类是在本职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和完成任务中表现出色的;一类是在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共有17名。  根据规定, 在教学、科研中,成绩突出,有较大贡献的,可以记三等功;功绩显著,有重要贡献的,或者获得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项目的首要完成人,可以记二等功;功绩卓著,有重大贡献和影响的,或者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以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项目的首要完成人,可以记一等功。  52名个人中,一等功共有20名,二等功17名,三等功15名,比例均衡。但根据年份月份来看,一等功所占比例也呈现下降趋势。2013年1月份一等功共有11名,同年8月份一等功3名,2014年8月份一等功6名。  法晚记者发现,根据新出台的规定,奖励和表彰管理工作要控制数量,同时向战备训练、遂行重大任务和作战部队倾斜。  总人数中与军事医学、医院系统相关最多,共有16名,其中一等功有4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描述,在医务卫生工作中救死扶伤,热心为官兵服务,成绩突出,有较大贡献的,可以记三等功;功绩显著,有重要贡献的,可以记二等功;功绩卓著,有重大贡献和影响的,可以记一等功。比如荣立一等功的,第261医院精神病科总护士长蔡红霞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凡的成就,编撰了《现代精神疾病护理学》,填补了我军精神疾病护理学领域空白。(首席记者 郭媛丹)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