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放弃万通实际控股权 ...
  在经历了今年8月的高管大换血后,万通地产在上周五发布公告称,嘉华东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已成为万通地产间接控股股东,至此冯仑告别了万通地产实际控制人之位。据...
43期
万达投8.8亿元广州花都拿地
  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10月20日一则公告显示,万达集团以8.8亿元人民币拿下34万平米的花都平步大道以北地块。根据早期万达集团公布的开发计划,该地块未来将建万达文化旅游城,总投资达到500亿元。  目前万达已经在哈尔滨、南昌、无锡近10座城市落子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资料显示,万达集团此次中标的地块位于花都中轴线以内,是中轴线最重要的城市重点和景观项目,已经列入省市重点项目。(记者 张金娜)

【全文阅读】
 
评论:住房“养老金”立法要防有名无实
  酝酿已久的《广州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近日出炉并公开征求意见。该意见稿亮点颇多,譬如,维修资金可由业委会自管;可先用后批等。  有关住宅维修资金,最近成了各地热点话题。有报道显示,由各地政府所属的房管部门在行使保管维修资金的职能以后,却玩起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把戏,将业主的资金从事定期储蓄,而返还给业主的却只是活期储蓄利息,其间的利息被公然侵占。为了让这种利益长期固化,管理机构为业主提用资金修理房屋设置了苛刻条件,导致这笔庞大的资金长期“沉睡”。  有数据显示,广州目前很多小区楼龄高达20年,未来30年内众多商品房将出现一次大规模的保修。但广州的上百亿元房屋“养老金”也在“沉睡”着,资金的利用率非常低,而且由于保值增值差,致使资金处于贬值状态。现在,广州市率先制订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为唤醒“沉睡”的资金提供了法律基础。  值得肯定的是,广州市的这个管理办法规定,经过小区业主大会的决定,未来业委会可以委托一家专户管理银行存放小区的专业维修资金。这就意味着只要业委会成立以后,政府机构就不再有资格担任资金的保管人。这是政府机构勇于舍弃自我利益的一种举动,它有利于让小区业主更好地实现小区事务自治的目标,体现其作为物业主人的权利。同时,让小区业委会自主决定资金的存放途径,体现了“我的资金我作主”原则。  广州市准备建立的这个制度无疑是值得各地效仿的。但必须指出的是,制订这样一条制度是容易的,而要将其落到实处可能会面临现实的困难。目前,我国很多城市住宅小区成立业委困难重重,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业主基于各自利益很难达成统一意见,但另一方面,街道、房管部门等政府机构也习惯于利用自己的审批权,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小区业主,致使小区业委会难产。包括广州在内的很多城市,成功组建业委会的比例都很低。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解决,那么,即使有关机构要移交维修金,也可能没有合适的对象接手,从而使“资金黑洞”继续存在,业主的基本权利悬空,政府制订的文件也就成了有名无实的摆设。  事实上,我国早在6年前就制订了全国性的维修资金管理办法,但维修资金的乱象却继续存在,关键就在于业委会这一至关重要的组织,无论是组建还是运行,都面临着巨大障碍。因此,政府制订维修资金管理的实施细则,不能就事论事,而应该针对小区管理中的现实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小区建立起业委会,为落实这项制度扫清障碍。而要做到这一点,重要的一点还是在于必须尊重小区业主自主权,放弃在小区管理中的既得利益。  ◎周俊生 财经评论员

【全文阅读】
 
评论:奇葩地标建筑怎成欲望指南针
  从“秋裤楼”到“马桶盖”,近年来,奇怪的建筑不断在各地涌现。一些贪大、媚洋、求怪的建筑,看似是各个城市的“建筑地标”,实则是权力之手干预设计的“权势地标”。(新华网10月20日)  苏州的“秋裤”、湖州的“马桶盖”、伊川的“裤腰带”、上海的“靴子”、成都的“航站楼”……这些千奇百怪的城市地标,有的是山寨版,有的被评为最丑建筑,有的被称是灾难性建筑,宁可挨骂也要惊世骇俗,这些建筑少则几千万,多则上亿,为何花大价钱却造出垃圾地标?  求高、求大、求洋、求怪、求奢华的这些建筑,的确令我们这个几千年的文化古国很丢脸面,是我们审美观太差还是没有出色的顶级设计人才?否!事实上这些千奇百怪的建筑,无一不是官员拍脑袋的产物,设计图拿到领导面前,领导则说“在欧洲的时候看过某个建筑,很大气,要照着那个建”,“人家有条河我们也得凿出条河”……城市地标其实是权势地标。  不懂设计,不了解建筑史,文化修养低,盲目崇拜外国的古典建筑,一些官员把城市当成自己的家,把城市地标建筑当成自己把玩的积木,当建筑被异化成为一个满足功利需要的超尺度装置艺术,成为“欲望指南针”和“虚荣标志”,自然领导就会成为“规划之神”,在这些“规划之神”“设计之神”等面前,再优秀的设计师也会沦为画图工具。  有多少奇怪建筑,背后就有多少权势地标,官员为何争当总设计师?一是权力的自我膜拜,一些官员口中流行“我的城市”“我的GDP”“我的财政收入”,实际上是把主政的一方当作自己的私产,想怎么来就怎么来,自己主政期间留下一个地标建筑,也让自己随地标“名留青史”。二是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里,越大越有油水可捞,工程腐败是撂倒官员的最强杀手锏,无数的贪官都是倒在了项目工程上,比如落马贪官郭宜品在伊川主政时修“裤腰带”遭质疑。  奇奇怪怪的建筑离民心越来越远,鲁班自古在民间,只有充分听取民意,建筑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建筑是‘流动的音符’”,关乎周边的生态环境、整体和谐等,因此要避免设计沦为权力的奴隶,不能想建就建,让权力之手不再乱伸,需要给权力瘦身,让规划设计在阳光下运行。直隶巴人(摘自凯迪社区)

【全文阅读】
 
多地楼市成交明显回暖 市场走向看限贷放松力度
  信息时报讯 (记者 罗莎琳)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上周国内54个城市楼市合计签约53790套,该数据已经连续三周上涨,环比上涨8%。10月12日~18日期间,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楼市成交均回暖,北京成交面积环比涨幅最大,达到134%,而涨幅最小的广州也超过50%。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上周54个城市楼市合计签约53790套,该数据已经连续三周上涨,环比上涨8%。在10月12日~10月18日期间,20个主要一二线城市住宅累计成交面积环比回升45%,绝大多数城市成交上涨,仅一个城市下降。  “银十”楼市已经过半,而在利好消息刺激之下的广州楼市成交也有回暖迹象。网易房产数据中心统计显示,10月13日~19日广州全市网签1855套,成交面积为210801平方米,成交均价为14168元/平方米。  此外,在刚刚过去的双休日,南京共有6家楼盘推出1000多套新房源,认购几乎“全线”飘红。北京二手房市场也开始出现明显变化,链家地产分析师张旭介绍说,北京市二手住宅网签1665套,环比增加58%;成交均价为28137元/平方米,环比上涨2.8%。  10月12日~18日期间,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楼市成交均回暖,北京成交面积环比涨幅最大,达到134%,而涨幅最小的广州也超过50%。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认为,市场成交量回暖,符合市场预期,说明购房者正逐渐扭转看跌情绪,开始尝试使用积极入市的策略。而对于一线城市来说,虽然在今年放松限购政策的概率几乎为零,但是,限贷政策的放松却在进行。那么一些改善型购房者可能会抛售二手房,进而积极在郊区市场购置大户型住宅物业。这样一种需求的释放,规模应该还是比较大的。而且此类群体也有能力进行改善型购房计划的完成。由此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整个市场成交量容易上升。一旦成交量出现三个月以上的环比正增长,那么未来价格也容易出现一个提升。  不过,方圆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邓浩志认为,虽然限贷放松令市场心态转变,预计10月成交情况会明显好于9月,但11月未必能够继续。原因:一是放松限贷政策的力度肯定没有想象中大,比方说首套房贷利率就不会有7折,信贷总额也面临不足的问题,政策执行打折扣,市场自然难以一直火热下去;二是11月的时间没有金九银十好;三是部分中小开发商恐有错判形势之嫌,如果逆势涨价,则成交难以持续放大。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