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期
我们假装迷恋重口味, 内心向往的却是真爱
我不认识张嘉佳。
我一朋友认识。几年前,他跟我说,咪蒙,我一校友,跟你一样,写些乱七八糟的文章,有点小才情、小趣味以及小猥琐。
反正我就当这是夸我了,从那时候开始,我就下意识地,把张嘉佳列为跟我同类了。
可见我不要脸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阅读全文
你很清楚那不是你要的生活
不知道谁给我的书,肯定不是我自己买的,我从来对“职场”这种书不太感兴趣,我觉得工作这事“图名、图利、图乐意”,我好像属于那种侧重于“乐意”的那种人,从来不注意“职场”技巧,估计这也是我上这么多年班,还是“全职打杂”的原因。
阅读全文
画家写画
我开始看画也就是这几年,慢慢成了“博物馆耗子”,能在一幅画跟前站半个钟头,观察颜色和笔痕,虽然自己不画画再看也看不出深入度来,但笔记还照样记得唰唰的,自得其乐得很。画里头那些微妙的细节、不同方式的构图、画家不同年代风格的变化、同时代不同画家小团体作品之间的交叉等等,实在是越看越有意思。而看多了,对画家的眼睛也有了一定的熟悉度,越来越惊叹于“看透”的神奇。
阅读全文
重思“无产阶级不自由的结构”
G.A.柯亨在《无产阶级不自由的结构》一文中构设了一个假想状况:
有十个人身处一间被锁住的房间内。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人如果想要出去,就都可以花费不同程度的努力,在某处找到一把钥匙去打开门。但是,这扇门只能被打开一次:只要有一个人离开了房间,门就无法被再次打开。这就意味着,这十个人中顶多只能有一个人能够离开房间。
阅读全文
哀而不伤,心存眷恋,我们就这样慢慢变老
前些日子,很久没联系的前任给我打电话,说有事要我帮忙。我说好。他开车来接我,第一眼见到,他说:“你怎么都不老呢,还像个小女孩的样子。”我略有得意,还没来得及接话,他继续说:“穿的也像小女孩,装嫩呢?”我想翻脸,原来这狗东西一直没变,从来都不懂得赞美我,每每说句好话,肯定是为后面的毒舌打伏笔。看到我脸色变了,他笑笑说:“哎,终究不是小女孩了,仔细一看,眼镜后面有皱纹了。”
阅读全文
青山绿水无恙(跋)
这本《藤花抄》里的文章,是她近两年写成,我一篇篇看过,如今渐成规模,辑成一本书,于作者是总结,对读者则又有别种意味。人生苦短,不能经历所有的故事,文字则可以将一个人的所见所闻写下来,交给另一个人去观看揣摩,体味置身其中的心境。于是作者与观者,人生都拓展了一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