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期

本期关注:

网传手机不离身容易致癌 真的吗?

近日,网络上疯传一则在2011年6月份发布的消息: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手机定义为“可能致癌”的物品,称其与神经胶质瘤有关联。这也是世卫组织首次为手机...[详细]

手机致癌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2011年将手机列为与铅、发动机尾气和三氯甲烷同等效力的致癌物质。同年,美国的一份研究也指出,脑肿瘤的发病率增加与手机用户数量存在相关性,甚至认为这项指标可以用于对未来展开评估...

手机无害论

2014年12月,曼彻斯特大学发表了一项研究结论,认为手机和电线所创造的磁场不会引发健康问题。研究显示,这些磁场不会影响人体的黄素蛋白,这此前被认为是各种可怕问题的根源所在。看来开端不错,那就接着往回看...

漱口水中的酒精

漱口水能帮助清洁牙齿和口腔,带来清新口气。但其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原料——酒精,却可能使身体更容易受到致癌物质的伤害。澳大利亚国家癌症研究所2009年公布的研究报告表明,漱口水的酒精含量为25%或者更高,它与口腔、舌头和咽喉的癌变相关...

面包中的防腐剂

面包松软可口,在很多人看来是顿健康早餐。但你知道吗,面包除了含小麦、牛奶和糖以外,还有一种名叫丙酸钙(E282)的防腐剂。这种防腐剂在20多年前被悄悄引入面包中,它是种无色、无味的白色粉末,人们无法通过外观、气味和味道分辨出来...

癌症看起来遥远,其实离我们很近,很多时候身边的一些小物件就是最容易招致癌症的,所以早日了解致癌物品可以帮助我们有效防治。下面这些日常生活中缺一不可的东西却都是容易招致癌症的哦...[详细]

现在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而且大部分人都是“机不离身”的状态,不管是地铁、电梯、路上还是睡觉、吃饭都习惯低头玩手机。虽然玩手机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便利与乐趣,但经常玩手机也会给我们许多难以想象的危害...[详细]

第一宗罪:手机脖

现在人因为过度玩手机而引发脖颈酸痛,进而患上“手机脖”的人越来越多,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都不少。专家介绍,“手机脖”其实就是颈椎病,由于长时间把玩手机而又不注重姿势所引起的。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又叫颈椎综合征...

第二宗罪:“爱疯”手

从第一部可以收发短信的手机开始,手机就开始了“拇指时代”。接着,触屏的智能手机面世,而著名的“爱疯(iPhone)手”就是由此而得来。现在不单单是“爱疯”,几乎所有的手机都是用点、触、滑来操作,拇指的利用率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长话短说且手机别挂在胸前或腰间

少用手机“煲电话粥”,准备长时间通话时,应改用固定电话或使用耳机。如果不得不长时间使用手机通话时,也应每隔1~2分钟换用另一只耳朵接听;最好把手机放在随身携带的包中,,并尽量把它放在包的外层...

信号弱的地方少打且接通后再放在耳边

信号差时手机的功率会自动加大,从而造成其辐射的强度增大。基于同样的道理,在电梯等小而封闭的环境里使用手机也会使其辐射强度增大;在手机号码已经拨出而尚未接通时,手机辐射量最大,是待机时的3倍左右...

研究表明:手机在不同状态下,其辐射值会发生变化。在目前未彻底搞清手机辐射是否致癌的情况下,“保守用法”可以将其可能的危害降到最低,下面,就来看看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时需要注意的细节...[详细]

全球医院网疾病频道出品

本期策划/编辑:陈丽华
设计:林海棉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疾病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