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为日本的邻居,了解他的历史对我们来说确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果票选与中国关系最密切,影响最久远,而又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非常大影响的邻居,我想非日本与朝鲜莫属。
日本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从开国以来就深受中国影响,甚至文字也是从汉字演变而成,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却从丰臣秀吉开始,就开始不断的向外扩张,意图通过攻打朝鲜,继而霸占中国和印度,而为了支援朝鲜,当时已经现衰败之势的明朝也出兵朝鲜,并且击败了日本...... 阅读全文
|
|
|
我已经不记得确切认识曾良君的日子了。
好像是那篇很欢乐的放下雅思立地成佛,碰巧又看主页写的是柏林。
曾良君见证了我从进修,到考学,再到退学,然后周游欧洲,回国发展。很多时候觉得这个故事太长,想要和别人讲却又找不到重点。
看完自己的那篇,真的有被感动到。
原来一路走来,我曾这么坚强,这么热血。
每个流落在外的时差党都有自己的心酸。 阅读全文
|
|
|
如果为眼下这个时代画几幅代表性的即景,摇晃的地铁车厢、面无表情或不觉微笑地盯紧手机屏幕的人群,必定榜上有名。移动互联网催生了生活方式的迭代,其背后是对思维路径的消解与改变。“在路上”,半个世纪前还是文艺和先锋的表征,如今却成了日常与琐碎的代名词。移动终端,或曰第三屏,正在改变世界运行的内生结构。
按照上述思路延展开,会走入媒介环境学的话语体系。不如再换一个视角,回归具象的现实。
清早睁开眼,第一反应是拿过手机,刷掉微信、微博的角标,顺便看几个公众号。上班途中,看看新闻客户端,和亲友聊聊八卦,月初流量足够,还不忘逛逛网店。到了午休时间,打开点评网...... 阅读全文
|
|
|
拿到书以后,一口气看完,看完以后才发现,和想象的不一样,这并不是一本抗癌日记。
想读这本书,完全是因为今年哥哥因为癌症去世了,三年前哥哥得了胃癌,做了胃切除手术,手术后,恢复得还不错,挺有信心的去和癌症抗争,可是两年以后还是复发了。
作者是日本人,叫松田阳子,是一位家庭主妇,女儿才一岁,每天在家相夫教子,过着平凡的日子,可是有一天忽然想要去医院做一个检查,结果几天以后接到了医院的电话,告诉她检查的结果是她得了宫颈癌。从此她的生活被彻底改变了。 阅读全文
|
|
|
当受邀为本书作序时,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这不仅仅是因为本书集结了游戏评论界的一批翘楚,更是因为在我眼中,这是世界上最令人兴奋的一次娱乐狂欢。在我心目中,电子游戏一直都是打发时间的最佳选择,这一观念的产生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当时我在一家电器店的电视机和烤面包机之间发现一台《打乒乓》(Pong)游戏机。这款由雅达利(Atari)制作的游戏极其简单,无非是伴着“哔哔”的音效来回击打一个方形的乒乓球。但我立刻就爱上了它,我告诉自己这玩意儿我一定要买一台。于是我把这台游戏机抱回了家,连上家里的小型黑白电视……可半小时不到我就已经无聊得趴下了。十分钟后我把这台游戏机给拆了,只想看看这东西是怎么运作的——这台游戏机从此报废。
阅读全文
|
|
|
在没有拿到《朱熹错了》这本书之前,我心中没有任何负担,只是觉得我对这类书很感兴趣;但在我拿到书之后,顿时觉得看这本书还真不是三两天就能看完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本书主要是针对朱熹注解“四书”而写的,而要说出自己对这本书的态度,就我自己的理解而言,最起码应该先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书和朱熹关于“四书”的注解看完,否则如何评判朱熹和作者孰是孰非呢。
惭愧的是,由于时间关系和学识有限,我还真没把这些书看完过。可以说,这本书是我硬着头皮看下去的。这本书依照“四书”的顺序,先后对朱熹在四本书中的某些注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重点又放在了《论语》上。
阅读全文
|
|
|
由于不是 Oracle DBA,具体到 Oracle 的技术细节和整页整页的代码都被我略过了,于是这本书在我看来基本上是一本故事书。
这是一本充满了一个老 DBA 世俗智慧的故事书,摘录几处印象深的:
「本来不准备做索引删除操作的,不过我们估计开发商肯定会讨价还价,所以还是把这一条放在里面,作为讨价还价时做出让步的条款。」
「既要在开发商不能配合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升系统性能,达到优化目的,又要控制好优化的效果。所谓控制好优化效果,就是第一次优化不能用光所有的手段,对效果一定要有所保留,以防第一次优化效果过好,导致开发商更不愿意修改应用。」 阅读全文
|
|
|
在父母眼中,他们从不唠叨,那叫“数落”、那叫“叮嘱”。哪怕那些落到他们身上会令他们勃然大怒的人身攻击,他们也是能够如此轻易的将之倾泻到毫无反抗之力的孩子身上,也只是因为,他们无法反抗而已。至于为什么父母会有此认定,又是谁给了他们这种信心……就不得不归咎于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糟粕了。破四旧好的都砸破了,那些糟粕倒当成了宝捡了起来。在这个从不重视“天赋人权”的国家,孩子相较于家长先天就处于弱势,就如是婚姻生活中女性天生就处于弱势地位一样,还没有法律的保护。
阅读全文
|
|
|
时光之美,在于轻轻而逝,不留痕迹;生活之美,在于淡淡妆来,妙手天成。人赏其美,既在人为,更在天赐。
时光,自然应该轻放。轻放处,有晴耕雨读,浅酌慢饮的居家日子;轻放处,有雨后初荷,嫩红新绿的自然明丽;轻放处,有蝶舞蜂飞,蔬果青脆的田园趣味……小心轻放的,何止是光阴,其实更是生活,更是情趣,更是内心深处不落痕迹的美。
生活本该就是美的,美在自然,美在无雕无饰,美在人心中那一抹未曾蒙尘的真挚与淳朴;故生活之美,不在城市,而在乡村。城市为什么不美?因为城市的空气中掺杂了太多欲望的味道,因为城市的生活里添加了太多争斗的尘灰。 阅读全文
|
|
|
作者挑选了自己觉得重要的事件,按话题来组织内容,分五章分别讨论了信用,债券,泡沫,住房,风险和Chimerica。本书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系统的历史记录,所以副标题A Financial History of the World有些过大。前两章的很多材料都算得上是“新闻”,符合我对历史书的期待;后四章写作跳跃性比较大,也看不出跟前两个话题的逻辑关系。这五个话题的选择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主线。类似的写法在《极简欧洲史》中看到,但那本书里面的六个选题显然更加有主次之分和逻辑关系。
阅读全文
|
|